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凫绿水,
红掌拨清波。
先祖骆宾王的这首《咏鹅》,早就被选编到小学语文教材里了。我想,在中国,凡是读书人,大概没有有不知道它的作者骆宾王了。今天,社会上流行学前教育,这首诗不仅被编入到诸多的儿童读物里,很多儿童玩具上也印制上了这首诗。今天,我想不光是读书人,就算是文化不高的工人、农民,为了他们儿孙的智力开发,也要常常咏念这篇旷世佳作,可以说,不知道骆宾王的人,实在是不多了。骆宾王诗作很多,其中收录于唐诗三百首的就有两首,一首是这首《咏鹅》,还有一首是《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千百年来,人们只知道尽情地欣赏着诗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却很少有人关心诗人的生平和结局。即使有些史料介绍了骆宾王的情况,也往往是显得凄凉、悲苦。既不翔实可靠,也缺乏应有的客观态度。例如,我上大学时的语文教材里,就是这样介绍诗人生平的:
骆宾王(约640-约684)婺州义乌(浙江省义乌县)人。好读书,有志节,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官至长安主薄,后下狱,贬为临海(浙江)县丞。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后,骆宾王撰《讨武曌檄》,徐兵败,宾王下落不明,不知所终。
骆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与王勃等以诗文齐名。在语言上、技巧上有一定成就,对改革初唐外表华丽而内容贫乏的诗风起过一定作用。他擅长歌行本。清人陈熙晋曾编著《骆临海集笺注》。
一本大学语文教材,对著名诗人做这样的介绍,真是有些令人失望。且不说这些内容是否属实,但其文字的感**彩,就让人难以接受。譬如对于诗人的下狱,只写了三个字“后下狱”,至于为什么下狱,却没有说明。其实,骆宾王下狱,不是他本人犯了什么罪,而是他在侍御史任上时,屡次上书议论天下大事,触怒了武则天,被诬在长安任主薄时犯有贪污罪,拘捕入狱。为此,骆宾王冤抑难伸,写了一首诗《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而介绍者不讲明具体原因,含混不清写了个“后下狱”,完全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看似客观,实则冷漠。若不是我这骆氏后人撰文说明,恐怕将来的子孙后代都以为骆宾王真的犯了什么罪而下了大狱呢!还有,最后那句“下落不明,不知所终”,更是胡说八道,信口雌黄。作为他的后人,我可以光明正大在在这儿声明,骆宾王虽然在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失败了,但是在迎接庐陵王回朝中立了大功,因为他老人家久居官场,厌恶仕途了,在中宗皇帝封赏时拒绝做官,就回乡安渡晚年,含怡弄孙了。怎么会是“下落不明,不知所终”呢!
这么重要的一位大诗人,其晚景和结局让这些史学家写得这样悲惨,实在是一大憾事。然而,大概是官场黑暗,朝政**,被诬陷打击下狱后的祖先们心有余悸吧!对于史学上介绍,祖先们也就采取了沉默的态度。今天,若不是就业无门,情势所逼,我也不会违背祖训,将先祖这段历史书写出来,公布于众。
对不起,各位列祖列宗,不孝子孙骆文才在这儿向你们谢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