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动的心理学入门知识

弗洛伊德是谁,就不浪费口舌赘述了。大家只要知道,他是二十世纪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心理学家,就足够了。其人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问度娘。

先说说“自我”和“本我”。

弗洛伊德把人类的人格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三个部分。看到这里,有读者朋友一定会说了,你一下子丢出这么一堆概念,看得我头都大了。

我想说的是,请不必纠结于这些概念本身,而是跟随我,着眼于这些概念的现实意义。

心理学是一门如此特殊的科学——它所研究的,不是什么未知的化学物质,也不是遥远星球的天候地貌,而是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它一点都不深奥,也不复杂。

当然,为了尽量易懂,在本文中,部分解释可能会和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有些出入,但这种出入,绝对不会带来误导。

下面开始解释。

本我,是人格中生物本能的部分,比如吃饭睡觉性冲动,你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一切原始欲望的集合。

超我与本我恰恰相反,是人类独有的,与生物本能不共戴天的部分。比方说,买票时主动排队,公车上给老人让座,或者,在一场大火中,一个原本可以置身事外的人,选择牺牲自己,冲入火场挽救毫不相识的人(真有这种人么?)。这些,都是超我人格的体现。简单来说,超我就是人们所颂扬的各种规范与品德。

自我就很容易理解了,指的是人格中与社会相关的部分。拿我来说,我是一个从事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男人,拥有体贴的妻子和调皮的儿子,大家都说我脾气好,我最大的愿望,是儿子能平安健康地长大,获取美好的未来……这一切,都是自我的部分。

试想上述三者:生存的欲望、社会角色与定位,以及促使我们区别于其他动物的规矩与品质,这些,我们能摆脱掉哪一个呢?

作为人类而言,显然都不能。即使一个人人格分裂,分裂后的每一层人格,依然由上述三部分构成。即便是流落荒岛多年的鲁滨逊,也没能彻底摆脱人格中的任何一部分,尤其是本我的部分。

所以,当叶秋薇自称能够摆脱本我的约束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质疑和不屑。

当然,后来的事,重重地回击了我的质疑。

再来说说“性本能”。

在英语里,这个词并非写作sexual instinct(生殖性本能),而是libido(器官性本能)。可见,这里的性,并非特指生殖意义上的性,而是泛指身体器官的一切快感,比如婴幼儿吮吸、咀嚼的快感、将代谢物排出体外的快感、好奇心带来的快感,等等,当然也包含生殖意义上的性快感。

举例说明:有人喜欢对着镜子挤黑头,这就是一种排泄的快感,有人喜欢把烟叼在嘴里,他自己或许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享受吮吸的快感,此刻,你兴致盎然地读着这段文字时,好奇快感正在支配你的内心。上述各种快感,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原始快感,从根本上说,都是性本能的体现。

弗洛伊德认为,这些原始的快感,也就是所谓的“性本能”,是人类一切心理现象的原动力。这个观点,叶秋薇曾用原话叙述过。

接下来,我要绕过一大堆唬人的理论,直接阐述一个观点:性本能与本我,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关系。用当年初中政治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至于为什么,这里暂不解释。

综上所述,叶秋薇说,只要摆脱了性本能,就能摆脱本我,这句话在因果关系上是成立的。

讲到这里,大家的耐心估计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对本文也快要失去兴趣了。为了维持大家的兴趣,作者就从“无意识”这个概念出发,解释一下叶秋薇催眠我的过程吧。

什么是“意识”和“无意识”?

咱们依然举例来说:小时候,父母带你出门时,总会想办法教你记住回家的路,你也会努力思考,自己家在什么地方,过了这个街角,下一处是公园还是商店。你当年的思考过程,就是所谓“意识”。

后来,你渐渐长大,上了小学,上了初中。放学后,你根本什么都不用想,双腿像长了眼似的,不知不觉就带你回到了家。因为,一路上的一切,你再熟悉不过了,以至于根本不用思考回家的路怎么走。这时,你步行回家的过程,就是一种“无意识”行为。

可以这么说,我们日常的思考活动分为两部分,“意识”是其中我们能够感知到的部分,“无意识”,当然就是感知不到的部分了。

关于二者,弗洛伊德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我们都知道,假设水和冰都是纯净的,那么冰块浮在水中时,露出水面的,大约只占整体的十分之一。弗洛伊德认为,人格中的“意识”部分,就相当于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藏在水面之下的,就是我们无法感知的“无意识”。

你看,对人类的心理而言,无意识所占的比重,比意识多多了。

为了使大家进一步理解这两种概念,楼主再举一些例子:比如,你和朋友一起斗地主,思考出哪几张牌,是“意识”,用手把选好的牌打出去,就是“无意识”。中午十二点,一个大学生一边走出教室,一边考虑中午吃什么,这就是“意识”,吃饭的时候,他用牙齿和舌头一起把食物嚼碎咽进肚子里,这就是“无意识”。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就有点明白了:意识行为,通常具有主动性,而无意识行为,通常是经验或习惯使然。

确实如此,但关于无意识,这种说法并不完整。在无意识中,除去经验与习惯外,还有一些,是我们曾经主动意识到,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忽略,从而埋进了记忆深处。

比方说,去年冬天,你的超我人格,让你在路上扶起了一位跌倒的老太太,你把她扶到路边坐下,确认她平安无事,就放心离开了。你看了她的脸,并短暂地存入了意识,很快又悄悄淡忘,进入了你的无意识之中。

今年春天,公司老总给母亲过生日,邀你参加。你看着老总的母亲,总感觉似曾相识。此刻,无意识中的某些部分,正在你的意识边缘蠢蠢欲动。直到老人看见你,走过来说,哎呀,你不就是上次扶我的那个好人嘛!

此刻,在外界的刺激下,无意识中的记忆成功上位,走入了你的意识之中。你认出了老人,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用意识的部分思考后说:哎呀,那都是我应该做的。实际上,你说这句话的同时,你无意识中却存在一些不同的想法。你的无意识想:都扶起来老总的母亲了,老总怎么也得表示表示吧?你这么想了,但你自己却不知道,因为那是无意识的部分想的。

人类的性本能,一直隐藏于无意识当中。所以,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被异性吸引。一个正常的男人绝对不会花时间去思考:为什么女人会吸引我呢?因为这是性本能,是毋庸置疑的本能。

所以,与叶秋薇见面后,性本能潜伏在无意识当中,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对叶秋薇产生幻想了。自我和超我的人格,加上社会化的意识思考,使我有意地回避了本我与本能。我的“意识”以为,我见到她,根本没想别的,只想采访她杀人的事。

但无意识还有个特点:它虽然不会通过语言表达(这是意识的特权),却会体现在某些不经意的行为当中。比如,我看着叶秋薇时饱满的眼神,我无意识地扫视她身体的行为,我无意识地触摸鼻头的行为,都暴露了我想要占有叶秋薇的性本能。

对她而言,发现这些,真是再容易不过了。

见面后,她让我不要紧张,其实正是为了增加我的紧张,从而为激活无意识奠定基础。一番无关紧要的对话后,她质疑我的诚意,进一步加剧了我的紧张和焦虑。于是,她抓住机会,让我坦诚了自己无意识中的占有欲。此时,无意识和意识之间的界限,已经十分模糊。接着,她用直白的言语挑逗我,用俯身呈现出的胸口对我进行视觉刺激,用伪装的拉链声对我进行听觉刺激。

在这些刺激的共同作用下,我的性本能,从无意识中渗入了意识。性本能进入意识之后,我的大脑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我在外界刺激下主动思考的结果。为了配合这种结果,视觉系统就伪造了能够导致这种结果的信息。

这种伪造而来的信息,就是我所看到的幻象。

这就是叶秋薇对我进行催眠的整个过程。

为了便于读者朋友们理解这个过程,最后补充两点

第一,所有的“意识”,都是社会影响的产物。

我们会欺骗,会隐瞒,会谈论价值观和科学原理,这些都是“意识”。从这个角度来说,“意识”其实并非真正的自己,而是我们在社会中的投影。就像《武林外传》里,吕秀才对姬无命说的那样:“你是谁?你可以叫姬无命,我也可以叫姬无命,他们都可以叫姬无命。可是,除去这个名字之后,你又是谁?”一连串的质问,最后竟然逼得姬无命自尽而死。这虽然是个笑话,但也涉及了意识、无意识、暗示、催眠等诸多概念。

是啊,抛开姓名与社会定位后,我们到底是谁呢?

我们是“无意识”。

无意识不受主观控制,因而会展现出我们最真实的一面。我们都知道,梦就是一种最为典型的不可控的心理现象,其原理是:晚上入睡后,我们意识的部分进入休眠,无意识因而活跃起来。一些过于活跃的无意识,就会悄悄渗入意识,让我们能够感知,这就是梦。

所以要真正地了解一个人,就要了解他的梦,也就是无意识。催眠,正是一种了解梦境、了解无意识、了解一个人到底是谁的有效手段。在催眠状态下,意识的作用完全淡化,欺骗与隐瞒的能力完全丧失,心理医生们因而能了解病人的真实内心,从而发现或排除其心理障碍。

我要补充的第二点,是意识的补偿反馈机制。大家先别管什么是“补偿反馈机制”,听我说一个社会实验。

这个实验,很多朋友可能都听说过。大致是:在街上随机采访过往人群,说出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旅游景点,问受访者是否去过。在采访者不断的心理暗示下,将近半数的受访者,最后都承认自己去过那个景点。而且,其中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很小的时候去的。

这说明,在暗示下,无意识会根据经验,产生一些虚假信息,这些信息渗入意识,就会欺骗我们自己。但意识本身,却认识不到这是一种欺骗,为了让我们相信一切都是真的,它就会制造出更多的虚假信息。

说这个实验,大家可能会有些陌生,那就想想我们自己的亲身体验吧。你有过与某人初次见面,却觉得似曾相识的感觉么?你有过,突然间觉得眼前的一切在梦境中出现过的感受么?

这些,都是我们的心理活动在欺骗自己,这个过程,就是意识的“补偿反馈机制”。

结合例子来说:你与某人初见,但你们相当投缘,潜意识里的一些信息就自动结合起来,给意识发出信号,让你觉得,你们很早之前就见过面。某天,你正走在并不熟悉的某处,无意识中不知是受了什么刺激,突然向意识发出了“我曾梦过”的经验信号,于是你意识到,啊,太神奇了!这地方,这情景,眼前的一切,都曾经在我梦中出现过!

你看,意识的自我欺骗,完全不露痕迹。

这也正是我会在叶秋薇暗示之下,看见幻象的原因,说白了,叶秋薇通过暗示,让我欺骗了自己。大部分无察觉催眠,也都是通过这种手段进行的。

真正的暗示高手,真的能通过引导使人产生幻视或幻听。

至于无意识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对意识进行欺骗的,这个问题,涉及到脑科学、神经心理学、生理医学等诸多领域,就不是我的能力能够解释的了。

好了,理论部分先说到这里,下面,开始讲我和叶秋薇第二次见面的事。

第三十六章 性怪癖与神秘笔记第三十三章 建立在猜测之上的猜测第九十三章 抑郁的根源第十一章 黑暗中的大网第八十八章 神秘调查者现身第八十八章 神秘调查者现身第四章 生动的心理学入门知识第九章 与舒晴的非正常会晤第十四章 神秘的研究报告第五十二章 心存不满的表弟第一百一十二章 袁新强的弱点第六十八章 禹绣晨的眼泪第四十三章 死亡与净化第六十九章 喂养行为的特殊意义第八十八章 神秘调查者现身第三十四章 难以识破的谎言第三十一章 突然停下的车第四十八章 信命的女人第五十五章 愤怒的根源第九十章 内心深处的较量第五十三章 试探与反试探第八十四章 诱饵第八十四章 诱饵第三章 初见第二十二章 来自私家侦探的秘密第八十一章 刘向东的不堪记忆第七章 异常的审判程序第二十六章 体内的细胞炸药第六十八章 禹绣晨的眼泪第四十四章 监狱里的血案第五十八章 宿醉后的混乱记忆第三十一章 突然停下的车第一百零二章 伤口第八十四章 诱饵第九十四章 关于“死亡”的试探第五十三章 试探与反试探第八十三章 刘向东的内心变化第六十二章 对刘向东的初步观察第三十六章 性怪癖与神秘笔记第二十三章 叶秋薇的暴露第三十八章 神秘的x第一章 序章第八十六章 被低估的对手第五十二章 心存不满的表弟第八十六章 被低估的对手第五十七章 赵海时的愤怒第八十五章 战争的序幕第一百章 弱点第十八章 偏执女人的死亡资料第四章 生动的心理学入门知识第一百一十二章 袁新强的弱点第五十五章 愤怒的根源第四十五章 寻找x的痕迹第九十六章 摧毁第一百零二章 伤口第一百零三章 梦中的女孩第九十五章 死亡的意义第三十一章 突然停下的车第二十六章 体内的细胞炸药第六十二章 对刘向东的初步观察第四章 生动的心理学入门知识第十八章 偏执女人的死亡资料第二十二章 来自私家侦探的秘密第一百一十三章 x的陨落第十五章 库管员的微妙心理第五十七章 赵海时的愤怒第四十九章 奇怪的梦第五十六章 肖小燕的愚蠢想法第九十八章 徐毅江的欲望第一百章 弱点第九十八章 徐毅江的欲望第三十六章 性怪癖与神秘笔记第八十三章 刘向东的内心变化第八十七章 x的挫败感第七十一章 浮出水面的研究报告第一百零八章 没有胜者的较量第六十章 深夜里的烧烤摊第四十章 前妻的秘密第八章 被突然中断的会面第八十八章 神秘调查者现身第八十八章 神秘调查者现身第一百零四章 畸恋第六十四章 疑似的恋母情结第六十九章 喂养行为的特殊意义第七十四章 正向强迫与逆向强迫第七十章 攻陷刘智普第六十九章 喂养行为的特殊意义第一百零六章 粉碎性人格解离与x的诞生第十九章 丁俊文之死第三十二章 试探王伟第四十二章 母亲的性伤害第四十章 前妻的秘密第一百零二章 伤口第一章 序章第七十三章 x的挑衅第三十六章 性怪癖与神秘笔记第二十一章 突现的大额遗产第二十二章 来自私家侦探的秘密第六十七章 刘智普的情感经历第一百零八章 没有胜者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