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服输

尉迟敬德捧腹大笑,道:“等你来拒敌,黄瓜菜都凉了!你还是哪凉快,到哪呆着吧!”程知节大怒,叫道:“这是些什么贼?这么不经打,笨蛋!”

李尘逸单独一人慢慢走进钱承阁的房间,在他对面坐了下来,道:“怎么样老兄,自己在屋里想清楚没有?咱哥俩虽然说是仇敌,但也可以说是知己,我觉得没有什么可隐瞒的,这其中内幕你还是痛快点说出来吧!”钱承阁白了李尘逸一眼,叹了口气,道:“李尘逸,只道我们九幽门的人手段狠毒,没想到你下手比我更狠、更毒,而且不讲一点规矩,全是纯粹的杀人手法,你好狠啊!”李尘逸笑道:“我说纥干老兄,我问的是你们谋反的内幕,你可别扯远了。再者说了,杀人就是杀人,没什么毒不毒的,你和敌人讲规矩,等他杀了你的时候,你还有时间去讲规矩吗?你也是一世枭雄,怎么这点道理都不懂?”

钱承阁笑着点了点头,道:“怪不得我败在你的手下,穷我一生之力,也难能切实体会这一点,跳不出江湖怪圈,我输给你一点也不冤!”李尘逸道:“咱们先不谈这些,胜也好,败也罢,都没什么实际意义。如果你能将我看成值得称赞的敌人,就将朝中要员参与谋反的秘密说出来,另外将你自己的目的也说给大家听听。”钱承阁沉思了一会,咬了咬牙,道:“好!冲你李尘逸看得起我这个对手的份上,我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出来!”李尘逸冲他连连摇手,道:“你且先等一等,我得请个会写字的先生来,将故事记录下来,好对大家有个交代。”

钱承阁微闭着眼睛,不紧不慢的道:“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小的时候,师父要我努力练功,长大后一定要成为名震江湖的高手,可是后来随着大唐朝的强盛,身为突厥国师的师父早就看出唐朝必将灭掉突厥,但突厥可汗并不以为意。师父无奈,回来后常仰天长叹,告诉我,一定要记住,不论任何时候,永远不要让大唐朝安宁,虽然现在不能毁掉大唐,但凡要遇到机会,哪怕一丁点机会,也决不能放过。后来师父与中原的一个武林名宿比武失败,他所受的伤,远远不及心灵上的伤重,伤心之余,师父隐世不出,多少年不知其踪。有一天我在收拾师父的东西时,发现他的书信盒中留给我的一封信,嘱咐我艺成后,进入中原,想尽一切办法,将大唐天下搅乱。”

李尘逸听到这里,开口道:“先前我就猜你的目的非比一般,看来此事涉及两国争端,你的手段超出常理,这也怪不得你!”

钱承阁点了点头,意思是对李尘逸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接着道:“我到中原如何,其中过程就不说了,策动齐州反唐,是太子和汉王等人早就有预谋的一件大事,只要齐州一反,天下大乱,太子承乾就可能剩机逼宫,甚致有直接谋宫的可能。因此这几年来,我通过各种渠道,为齐州提供军饷,并请我的师兄‘绝心叟’端木风来齐州坐阵,但没想到的是齐州数十万大军,这么不堪一击,,不到一月,即被打垮。”

李尘逸问道:“这么说来,齐州造反的真正幕后主使是太子承乾和汉王元昌了?”钱承阁道:“虽然他们不是直接主使,但也与他们关系很大。”李尘逸道:“钱承阁,此事关系重大,有可能改变大唐气数,你要小心了!”钱承阁笑道:“我钱承阁不是小人,要搅乱大唐天下,让李世民再来一场父子相残、兄弟火拼,要他们明知道是被人利用,也不得不为之!这才是高人所为!”李尘逸苦笑道:“高,确实高!原来我还只佩服你三分,现在我不得不佩服你七分了!到如今连我也是你掌中的一枚棋子,我倒有一种被你玩于股掌之间的感觉了!”钱承阁笑道:“李尘逸,我认为咱们是彼此彼此!我是你的阶下囚,其实是提着脑袋和你最后玩一把,像我们这样的人材,到最后即是胜利者!同时也都是失败者,失败就得丢了脑袋。现在你不得不助我完成心愿,一无所获,哈哈,等来世咱哥俩再较量一把,看看谁是胜者!”

李尘逸心事重重的进了皇城,连一些侍卫的招呼都没听见,直奔御书房。李世民见李尘逸来到,将身边众人挥去,然后拉着李尘逸的手,让他坐到自己身边,然后问道:“逸儿,怎么样?那策动齐州造反的人都供了些什么?”李尘逸苦笑着摇了摇头,道:“父皇,那人实话实说了,供出了天大的秘密。”说着从怀中取出钱承阁的供状,双手递给李

世民,着道:“父皇,此人就是太子府的首席武士,那个钱承阁,这是他划押的供状,请父皇过目。”

李世民听到钱承阁的名字,脸色一下子就变了,慢慢伸手接过状子,放到龙书案上,一字一句的读着,脸色越来越苍白,最后竟流下了冷汗,浑身不由自主的抖动起来。李尘逸看到李世民的样子,知道供状对他打击很大,怕他受不了这种强烈的刺激,忙握住他的双手,运内力为他输送真气,护住他的心脉。李世民定下心神,深深吸了一口气,低声道:“好,好!好儿子、好兄弟!看来我李家又要兴起风浪了!”李尘逸小心地问道:“父皇,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李世民摇头道:“国法难容,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按律法办!”看了李尘逸一眼,李世民又道:“现在证据确凿,等一会升殿,与他们面对面的说明此事,看他们如何辩解。”

朝中众文武大臣、王公君候忽听上朝钟声大做,不知所为何事,但必定事关重大,不然皇上不可能这时候宣满朝文武上殿。午朝门前,文臣武将神色匆忙,急急跑入午门内,一路上不时有人相互询问,但均不知何故。

第三遍钟声过罢,满朝文武齐齐站立于大殿两旁,李世民走到龙书案前,一脸的不高兴,等他坐定,众臣三呼万岁,李世民叫了声平身,然后扭身向后殿叫了一声,招手唤出李尘逸,让他站于身后,对众臣道:“神武王李尘逸是孤的义子,今天他第一次上殿,你们大家一定奇怪为什么他要站在孤的身后,这是有缘故的。你们知道,神武王武艺超群,朝中尚无人可及,孤要他站在这里,意在要他保护孤的安全。”

长孙无忌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在朝中大殿之上,难道还有人敢如此大胆,冒犯皇上龙威?”李世民惨笑一声,道:“现如今胆大的人很多,你们可知道有多少人瞪着眼睛,看着孤的龙书案,想坐在孤的龙椅之上。”

满朝文武听皇上如此说法,均吓了一大跳,不管真假,一齐躬身,向李世民告罪请安。

李世民见众文武的样子,不由笑道:“众卿平身!孤并无责怪众卿家之意,但是对心怀狼子野心的人,孤一定严惩不贷!”众文武不知就里,都低头不敢吭气,大殿上一片定性,气氛十分紧张。

沉静了一会,李世民开口道:“今日孤升殿招集众卿家,是有一事与众卿相商。齐州造反,孤很为心痛,平定齐州反叛,尉迟将军功劳不小,擒拿齐州反叛的策划者,神武王李尘逸当为首功。”说着,他抬手拿起龙书案上钱承阁的供状,又拍回案上,道:“这就是罪魁钱承阁的供状,他已供出全部事实,不知众卿家有何想法?”没等众臣有所反应,李世民突然提高声音,大声叫道:“乾儿,你可知道此中隐情?”

太子李承乾这几天就心怀鬼胎,不知何以钱承阁始终见不到踪影,齐州兵败,其中蛛丝马迹会不会被人发现?等上殿后,皇上李世民提起齐州之事,他就觉得事情有些不妙,用眼睛偷偷扫一下王叔李元昌和侯君集等人,也不见有任何反应,只好硬着头皮站在原地,动也不敢动。这时听到父皇一声问,他双腿一抖,差点坐到地上,嘴唇颤动,道:“父……父皇,儿臣不……不知。”

李世民怒吼一声,用力一拍龙书案,叫道:“你不知道?钱承阁是你太子府首席武士,他的供词就放在这里,你们狼狈为奸,意图谋宫,你还敢说不知道!来呀,将李承乾拿下,押起来候审。”李世民这一发怒,众臣中急急走出俩个人来,一是汉王元昌,另一个是魏征。

汉王元昌施礼道:“皇上,太子不可拿,钱承阁是太子府的人,但他的供词真伪还待认定,不可因此而将太子废掉!”李世民身体前探,差点探出龙书案来,双睛直瞪汉王元昌,一字一句的道:“李元昌,好兄弟!你的胆子也太大了,事到如今还敢站出来替太子说话,难道你以为钱承阁会不将你们的事儿全抖落出来吗?原本想一会再拿你,你倒先跳出来了,好!将李元昌一并拿了,等候审讯!”

魏征急了,大声叫道:“且慢,皇上且慢!臣有话说。”李世民皱着眉头,道:“魏卿你有何话要说?”魏征深施一礼,道:“皇上,太子乃国之储君,不可轻易言废!钱承阁的供词,齐州造反之事要详尽调查。再有,汉王乃我大唐重臣,皇室宗亲,岂能凭一纸供状就可废掉!臣以为,凡事要有十

足的证据,万不可偏听偏信!”

李世民怒极,一抬手要拍向龙书案,但随即又轻轻入下,道:“魏征,你与太子关系密切,极力维护太子有情可原,你说要证据,孤桌上的供词就是铁一般的证据,可以与你明说,获得此供时,有朝中几名大臣在场,并非是无中生有。好,为了让你放心,孤可以听你之谏,重新审理此案,你看如何?”魏征深施一礼,道:“皇上圣明,臣愿为皇上尽心效力,查明此事。”李世民向魏征一挥手,道:“你且退下,孤还有事要说。”魏征退入班中,李世民双手按案,道:“元昌、承乾,你俩先且站到一旁,仔细听着,看孤是不是冤枉了你们。”

二人到了此时,哪还敢开口,只好依言退到一旁,静听下文。李世民道:“侯君集你且站出来,孤知你平定西域功不可灭,因而待你不薄,为何你还要心生异想,背叛于孤?”

侯君集站出班来,施了一礼,道:“皇上,侯君集并不敢言功,但也不想让别人指来喝去,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侯君集认命,大不了掉下脑袋,所以你也不要与我多说废话。”说着,他动手脱下朝服,直挺挺站着,不再说话。

汉王李元昌一见侯君集的样子,心凉了一半,知道事情至此,已无可挽回,当时打了一个哈哈,上前一步,道:“二哥,皇上!什么话也不用说了,乾儿,咱们走吧!”说着,伸手一拉太子李承乾,就要下殿受绑。李承乾用力一甩,转身面对李世民,带着哭音道:“父皇,打从我患上脚疾,你就有点嫌我,这些年来你对谁更看重,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我不反你,早早晚晚都要死在别人的暗算之下。”说着,双膝跪倒,叫道:“父皇,让我再拜你一次,我随王叔一齐走了!”拜罢站起身来,跟在元昌身后,一跛一拐的走了。

李世民眼睛有些湿润,看着他们走下殿去,然后对文武众臣道:“齐州造反,才引发此事,刚才孤答应魏卿要查明此案,也是孤认为事关重大。孤也看得出来,众位卿家也有不以为然的。那好,孤就当着众卿的面,重申立案审理。”

长孙无忌出班禀道:“皇上,此案重大,须选派要员进行审理,以辩明事情真相。”李世民点头道:“这样最好!”

当下李世民亲点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禹、孙伏伽、岑文本、马周、褚遂良等组成专庭审理此案。

长孙无忌与房玄龄详细问询李尘逸整个事情的经过,研究了钱承阁的供状,确认钱承阁供认的是事实,太子李承乾与汉王、侯君集密谋谋宫虽未实现,但密谋过程已经完成,只差一步他们就可能谋宫成功。长孙无忌等人查到此处,人人身上都惊出了冷汗:“虽然平时知道太子骄横霸道,与汉王等人结党营私,但未曾想他们竟敢阴谋谋宫。”

众人正议论时,李尘逸突然记起在救“妙手仙娘”姜五娘母女时,曾得到一锦帕,上面的人名正好就有眼前案中这几人,他突然站起身来,用力一拍脑门,大叫了一声,急匆匆跑了出去。

堂中众人看到李尘逸如此模样,不知所以然,又好气,又好笑,以为他发了什么疯颠之症。不一会,李尘逸急匆匆跑了回来,手中挥动一块锦帕,用力拍在桌子上,道:“证据,证据就在这里!”长孙无忌看了一眼李尘逸,问道:“神武王何故如此激动?这又是什么东西?”李尘逸笑道:“这是前些年我无意中得到的小物件,当时并没有注意它会有什么用,刚才我突然想起这上面写的名字与此案涉及的人相关,各位大人请看这上面的名字。”

众官员一齐围了过来,瞪大眼睛仔细看去,锦帕上依次写着的名字是:李元昌、侯君集、李安俨、赵节、杜百忍。这一下大家又吃了一惊,长孙无忌以手加额,道:“苍天有眼,皇上洪福,让我们得此重要铁证,承乾,你们千算万算,没算到神武王会拿到谋宫的铁证,你们太子一党,到此就该寿终正寝了!”

审理中,查明汉王元昌、吏部尚书侯君集、左屯中郎将李安俨、洋州刺使赵节、驸马都尉杜百忍等人与太子承乾结成一党,构成谋反未遂罪,证据确凿。

汉王李元昌赐死,侯君集等人皆斩,太子承乾减死刑改为流放,废为庶人,徙放黔州。

太子党一案完结,钱承阁亦罪问斩刑,临行刑前的晚上,李尘逸亲自端了一付食盒,到狱中为他饯行。

(本章完)

第18章 认亲第46章 山洞激战第18章 认亲第61章 百花谷第114章 常胜枪王第12章 赌坊第28章 林家第81章 西域第71章 奇人异士第24章 千柳庄第97章 魔杵神枪第4章 杂技第33章 高僧第108章 恶斗第26章 玄阴掌第107章 剿灭第11章 林家镇第10章 妙手仙娘第76章 南北二奇第92章 齐州作乱第2章 摩天教第42章 漠北双凶第81章 西域第17章 红尘过客第72章 阴阳鬼叟第34章 破阵第39章 史天赐第85章 西域双剑第83章 世外高人第65章 血魔教第37章 分堂第46章 山洞激战第25章 遣散第13章 妙手书生第34章 破阵第5章 林茹云第83章 世外高人第93章 平齐州第19章 往事第60章 小叫化第28章 林家第73章 终南山第21章 奇毒第91章 突出重围第6章 山寨第16章 黑风堂下第51章 情义第100章 服输第109章 水战第82章 冰晶儿第72章 阴阳鬼叟第41章 万蛛山庄第74章 飞血惊澜第25章 遣散第60章 小叫化第12章 赌坊第37章 分堂第2章 摩天教第93章 平齐州第52章 密信第27章 圈套第39章 史天赐第99章 审问第9章 厮杀第32章 少林第100章 服输第85章 西域双剑第46章 山洞激战第70章 杂乱第73章 终南山第16章 黑风堂下第28章 林家第8章 十二金刚第110章 闻俊人第44章 助拳第34章 破阵第40章 灭贼第56章 后宫第112章 突变第78章 借力第85章 西域双剑第51章 情义第104章 灭门第108章 恶斗第98章 伏兵第81章 西域第64章 江湖四奇第44章 助拳第109章 水战第35章 老僧第58章 程知节第11章 林家镇第54章 救驾第22章 五云观第106章 九幽三英第107章 剿灭第83章 世外高人第59章 程夫人第50章 五怪第105章 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