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独辟蹊径(上)

【谢谢天下纵(横)有我、独孤伊剑、拜读此书、宗秦、啊帅哥哥、七星老人、70生人的打赏!谢谢火炷、放肆的雪花的更新票!

谢谢所有朋友的五星评价票、推荐票、会员点击和收藏!本书所取得的每一分成绩都来自大家的支持,谢谢您!】

萧溢茗于六月四日在省里高等师范学堂所作的演讲内容,第二天就被四川各大报纸全文刊登,一万八千多名师生长时间起立鼓掌、盛情挽留的场面描述,成为成都各界民众热议的话题。:。

对此,四川官场一片平静。

虽有其中有诸多猜测和不安,但总督大人没有就此事发表任何意见,官员们自然也不会横眉竖眼自找麻烦,理解的人认为总督大人历来主张学术自由,他器重的年轻官员萧溢茗公开发表一些没有触及政权底线的思想性意见,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理解的人则私下揣测,很可能是总督大人刻意授意,通过萧溢茗的嘴巴对四川各界的政治态度进行试探。

与死气沉沉的军政界不同,文化界和工商界反响强烈,四川各地高等学府和专科学校师生纷纷举行专题讨论,大批中立派和(左)派文人发表各种评论,普遍认为萧溢茗的言论深邃高远,蕴意深刻,其思想内涵决不在近年来的各种思潮之下。

萧溢茗对此倒不是很在意,他认为自己的几句话顶多也就是在四川范围内引起小小的反响,没想到一周之后,上海的《申报》、《时报》和《字林西报》,武汉、浙江、广州的同盟会《民立报》先后全文转载并附上各种社论,英国人的《字林西报》抢先一步,第一个发来电报,请求专访。

一时间,全国各地无不谈论“脑袋上的辫子和心底里的辫子”,萧溢茗的大名引起全国文化界和各大政治团体的密切关注,各种评论越来越激烈,内容也越来越极端,搞得萧溢茗忧心忡忡,连续几夜睡不着觉。

蓄意放了把火的萧溢茗眼看无力控制火势,走投无路之下,颇有点儿破罐子破摔的勇气,正好总督大人下拨的三十万元军火库建设资金到账,萧溢茗立刻把手头事务交给兵备处几位同僚,随后把工程一脚踢给华西集团下属工程公司,回到家里静静思考,不时记下些心得体会,针对目前沸沸扬扬的各种论调,写下几篇时政评论。

半隐居的生活确实很舒服惬意,每天早上起床去打打拳,完了到西面近在咫尺的建筑工地走一趟,回来开始读报看书练练字,累了就拿着吉他到易姐屋里,和易姐来一曲合奏,将吉他和民乐版的《化蝶》、《月光下的凤尾竹》、《赛马》等十几首曲子演奏得无比纯熟,给易姐带来许多愉悦和笑容。

平静舒适的日子没能享受多少天,络绎登门的文化界名流和青年才俊们搅乱了萧溢茗的半隐居生活,拿定主意的萧溢茗来者不拒,热情款待,不但谦逊待人坦诚相见,而且好酒好菜,绝对管够。

于是,文化界领袖邹文翰老夫子和师范学堂校长张澜等人成了萧家大院的常客。

这帮老夫子每次到来吃饱喝足还不行,离开时都要顺便带点儿诸如德国的放大镜、游标卡尺、英国的地球仪、美国派克钢笔之类的“小东西”离开,精神好的时候,几个老夫子还一边剔牙、一边游走在萧溢茗的后花园里,这里指指那里点点,之后萧溢茗就得派人到处寻找腊梅、金茶花等观赏植物回来栽种,或者挖掉某一部分“不合时宜的布置”,花大价钱买来老夫子们喜欢的观赏石堆上去。

七月初,《字林西报》的英国记者威廉汉姆和《京津泰晤士报》的大胡子记者弗雷斯双双来到成都,通过英国成都领事官德维门联系到萧溢茗,在领事馆文化官员艾德华的引领下登门拜访。

一身牛仔装的萧溢茗提前站在大院门口迎接,看到熟悉的艾德华就开玩笑:“比利,你欠我两箱威士忌什么时候送来?”

艾德华给了萧溢茗一个热情的拥抱,随即笑道:“萧,你这个无赖,那天你给我骑的马虽然高大,可是跑不快,回去想了想我才知道,那是你用来拉车的马,不是军马,所以比赛成绩无效。”

“咦!?那匹马可是你自己挑选的,别想赖账!”

萧溢茗说完,向年轻高大、一头金发的威廉汉姆伸出手:“是威廉汉姆先生吧?欢迎你的到来!”

“谢谢!没想到萧先生如此年轻。”威廉汉姆用中文致意。

刚从中东回到中国的大胡子记者弗雷斯主动上前,用英语自我介绍:“迈克尔.弗雷斯,北京《京津泰晤士报》上海站记者,能够认识萧先生,我非常高兴。”

萧溢茗也用英语寒暄:“见到弗雷斯先生我也很高兴!先生的漂亮胡子非常迷人,估计能让我的一群弟弟妹妹看得入迷。”

众人开怀地笑了起来,随后跟随萧溢茗一起进入院子,来到正堂坐下,四姐已经端出特别泡制的玫瑰红茶和几样特色点心送上。

弗雷斯刚赞完萧溢茗的英语说得棒,就看见里侧过道口站着一群男孩女孩,一个个望着他的大胡子,目瞪口呆。

艾德华和威廉汉姆忍不住再次笑了起来,萧溢茗摊开双手,说道:“看见了吧,弗雷斯先生,估计这样的情景你在中国很多地方都能遇到。”

经过萧溢茗这么一调侃,彼此间的拘束无形中消失了。

萧溢茗叫来一群小家伙向客人问好,然后打发他们到后院上课去。

艾德华喝了一口茶,放下茶盅问道:“萧,刚来的家庭教师怎么样?”

“玛丽小姐很有才华和爱心,谢谢您的帮助,不过再过一个半月小家伙们就要到东面振兴路小学去上学了,玛丽小姐和我一样,不愿意看到孩子们在这个小小的独立空间长大,这样对他们的成长没有什么好处,他们应该和其他各阶层的孩子们在一起学习和生活。”萧溢茗笑着回答。

艾德华随即把萧溢茗的公司捐建一所八年制学校的事迹向两位同胞介绍,威廉汉姆和弗雷斯得知刚才路过的那片漂亮建筑群就是学校时非常惊讶,再得知这所新学校实行的教育方式与目前中国任何一所学校都不同,除基础的汉语、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和体育属必修课之外,学校还聘请了多名来自英、法、德等国的语言教师和音乐教师,任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中选修一至两门外语课程和乐器,现有五个年级共一千八百多名学生,超过三分之一是免除所以费用的成都及周边各县镇的贫民子弟,实行全住宿管理。

威廉汉姆敏感地意识到其中的利益点:“萧,请问这所学校的投资多少?每年用于教学和福利保障的投入又是多少?”

萧溢茗如实回答:“不含一百七十亩土地购置金,华西集团公司投入校区建设资金十八万五千多元,建起一栋四层的办公楼、四栋两层教学楼、五栋三层的学生宿舍楼、两栋外籍教师的连体公寓,还有一个有跑道的标准足球场、四块篮球场和一系列健身设施。

“按计划,华西集团每年的投入均在十五万元左右,主要用于教师工资发放、学生衣食住行和教学仪器购买,我们要把这所学校办成四川最好的基础教育学校。”

威廉汉姆听完非常吃惊,他知道上海任何一所公立学校都没有这所学校的规模,每年获得的政府拨款不到四万元,整个上海警察局的全年拨款也只是三十万元,萧溢茗的华西集团公司竟然为一所基础教育学校投入如此巨款,如此大手笔就算放到发达国家也少有,从这所学校的兴办和教育方式中,多少能看出萧溢茗的不凡志向。

第151章 艰难的改变第116章 化被动为主动第126章 赤诚(三)第102章 应战第22章 草根的报仇第23章 呼之欲出的财路(下)第95章 说客第120章 此路不通第215章 蓝色计划第61章 以进为退第125章 连锁反应第206章 义断情绝第206章 义断情绝第112章 纵横捭阖(上)第117章 形势比人强第165章 麻杆打狼两头怕第105章 开战(四)第115章 分歧(下)第128章 乾坤初定(下)第161章 再加一把火第114章 平衡的艺术第154章 兵出湖南第34章 靠山(下)第126章 赤诚(二)第212章 高兴的事第206章 义断情绝第142章 第三势力第29章 慷朝廷之慨(上)第142章 第三势力第146章 各怀心事第145章 异军突起第105章 开战(一)第193章 势如破竹第175章 赌一把(下)第150章 裂痕第83章 越乱越好第152章 求变第86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第52章 独辟蹊径(上)第29章 慷朝廷之慨(上)第13章 暗夜惊魂第240章 底线第57章 送别(下)第97章 山雨欲来(下)第70章 算盘珠子慢慢敲(下)第79章 川滇之战(四)第1章 汇春巷的野生混混第82章 天高皇帝远第244章 骤然发动第232章 挺进山东第105章 开战(四)第186章 暴风雨来临之前(下)第176章 无声处蕴惊雷第36章 该死的体制改良第57章 送别(下)第167章 艰难的抉择第241章 漫长的冬季第46章 冷眼看世界(下)第123章 破局第220章 鼓楼西路第14章 日本人与革命党第34章 靠山(下)第92章 理想与现实第26章 利益链(上)第46章 冷眼看世界(下)第183章 何去何从第115章 分歧(上)第143章 敢于担当第222章 鞭策与激励第224章 大势已去第117章 形势比人强第26章 利益链(上)第105章 开战(二)第229章 精益求精(下)第90章 战争带来的财富(下)第52章 独辟蹊径(下)第77章 掣肘(上)第105章 开战(一)第143章 敢于担当第226章 鲁南剿匪(中)第92章 理想与现实第140章 不断升级的暗战第77章 掣肘(下)第23章 呼之欲出的财路(下)第162章 直皖合流第154章 兵出湖南第5章 活着就要承受第193章 势如破竹第122章 反攻倒算(下)第52章 独辟蹊径(上)第56章 修修补补第133章 先下手为强(上)第17章 一怒之下第77章 掣肘(上)第32章 数钱数到手抽筋(下)第95章 说客第36章 该死的体制改良第59章 有而示之无(下)第35章 干净利落(上)第46章 冷眼看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