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菩萨降世

张傲秋看了一会,拾起地上的竹篓,拿到近前,恰好此时一缕晨光越过远处的山峦照射过来,透过竹篓之间的缝隙落在张傲秋眼里。

竹篓由八根粗竹条做为骨架,竹条之间又用竹片连接起来,竹片宽窄如一,就连竹片与竹片之间的间隙,同样也是宽窄如一,就好像用尺精确地量制一般。

这竹篓此时在张傲秋眼中再也不是一个竹篓,而仿佛是一个蕴含天地玄之又玄的法则一般的宝物。

张傲秋托着竹篓,反反复复又看了好一会后,也是随手一抛,竹篓落在地上,却是歪向一边。

张傲秋拾起竹篓想了想,然后又是一抛,这次竹篓落地虽然还是倾斜的,但明显比上一次要强多了。

一连抛了六次,竹篓落地姿势越来越平衡,直到最后一次,才完全达到了张道心先前那次的效果。

张傲秋这六次,都是动用了真气的,真气运转强弱,也就直接造成竹篓落地倾斜程度,而这六次对真气运行的不断修改,在最后一次,体内运转不休的真气,却在那一刹那间,突然静止不动,达到完全的平衡后,又开始重新运转。

以此同时,与丹田相通的识海中,原本如波涛汹涌的神识跟太极圆环在那一瞬间跟着凝固,在真气重新运转后,太极圆环却像个风轮一样,滴溜溜快速转动不休。

正盘坐冥想的独叟,双眼霍得睁开,看到眼前情形,心头升起一阵惊异,跟着又是一阵狂喜,一拍大腿兴奋道:“好小子,真有你的。”

而在张傲秋真气停顿的那一瞬间,后面张道心立生感应,跟着“咦”了一声,接着脸上露出一丝欢喜的表情。

张傲秋此时心神却完全沉浸在体内真气运转之中,同时脑中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刀宗后山上的十八罗汉。

跟着一丝明悟涌上心头,那十八罗汉雕刻,各自展现的姿势,完全不同于佛经上所描述的那样,现在想起来,原来那样的雕刻,都是为了保证其左右对称完全平衡的。

这十八尊形状特异的罗汉雕像,并不像木灵理解的那样,本身并没有隐藏任何秘密,只是一尊尊普普通通的石头雕像。

只是创造这十八尊罗汉形象的高人,却将天地间最玄妙的法隐秘地藏在雕像中,传给世人。

平衡,本就是天地之间最重要的法则。

人分男女,物分阴阳,金木水火土生生相克,这些都是平衡。

而在道家,亦有平衡疗法,这套疗法以远端疏通为核心,结合导引之术、点穴之法、按跷之法、拨筋、刮痧等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打通经络,达到治愈周身疾病的目的。

而在张傲秋识海里的太极圆环,更是表达了它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至理,因而亦有“无极而生太极,太极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之语。

当年张傲秋在刀宗的时候,从小就被木灵逼着在十八罗汉像前打坐,这么多年,那十八座罗汉像的姿势甚至就连其身上的每处细节都一清二楚。

只是没有想到,这么多年的努力,在惯性思维的带动下,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导致三代人均是一无所获。

若不是这次机缘巧合,这十八尊罗汉雕像的秘密只怕永远都无法探知。

天道无所不在,只是看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秘密的眼睛跟心灵!

十八尊罗汉像,在太极圆环地带动下,在张傲秋识海里如走马灯一样飞快转过,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最后快到第一尊罗汉像刚出现,第二尊罗汉像已经转了过来。

这样的速度,在以前,就算张傲秋识海再强大,也难于承受过来,当时他跟木灵重回刀宗,曾在十八罗汉雕像前尝试着将其重合,但试过几次后,都是失败了。

而这次却不待他强求,十八罗汉像就随着太极圆环自行运转,不过这一切却又在张傲秋意识之外,只是先前加以引导,剩下的就任其自然。

而在其外,张傲秋本人则像一个木雕一样,站在茅庐前,目光低垂,望着面前的竹篓一动不动。

张傲秋这种情况,张道心一看就知道是有所悟,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此子悟性如此之高,仅仅是看了自己编的竹篓,就能悟出其中平衡的真意,从而调整体内真气阴阳进一步调和,这次顿悟,不管时间长短,都会让其得到一个实质地飞跃。

一块顽石,直到此刻才真正展现出其内涵玉石的本质。

随着张傲秋识海内高速运转的十八罗汉雕像一个个慢慢重合,从其体内慢慢散发出跟先前一样亘古沧桑的气息,这股气息慢慢变得越来越浓郁,使得身处近前的张道心,突然生出眼前这个半大小子是从远古穿越过来的神人的感觉。

这股亘古沧桑的气息,带着一种天道循环的意境,张道心就是因为这股气息才再次现身张家众人面前,现在这股气息又一次出现,再加上张傲秋跟他说的金甲入侵,让这个进入化境久已的隐世高人在这一刹那仿佛看到了突破天道的秘密。

所以张道心也不走,干脆盘膝坐在张傲秋身后,闭目打坐,细细体味这股气息中深含的玄之又玄的意味。

于是这一老一少,一个坐,一个站,各自修行。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最后一尊罗汉像最终重合,那股亘古沧桑气息浓郁的达到最高点,围着张傲秋周围密而不散,开始剧烈地翻滚不休。

翻滚的气息隐隐带着风雷之声,如同一道看不见的风云际会。

跟着万道金芒突然从张傲秋体内激射而出,直入天际,映着此时傍晚落日余晖,两相交应,如同一道巨大的光幕。

这道光幕出现的如此突兀,而又如此之耀眼,这样的奇景,使得整个岭南能看见的人都不由即好奇又心生敬畏,于是四面八方的人不由自主往光幕处赶去一探究竟。

而在识海上方悬浮的太极圆环,同时金芒大盛,照得识海内翻滚的神识犹如渡上一层金边。

识海的独叟跟外面盘膝打坐的张道心,在金芒激射的那一瞬间,同时霍得站起,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呈现在各自眼前的奇景。

此时金芒越来越盛,越来越盛,使得处于中心的张傲秋,完全隐没在光芒之中。

在光芒最盛时,远处天际,一尊巨大的佛像隐隐现出轮廓,佛像呈结跏跌坐,以右足押左股,以左足押右股,足心朝天,左手屈手上举于胸前,手指自然舒展,手掌向外,呈施无畏印,右手手覆于右膝,指头触地,呈降魔印。

(结跏跌坐亦称“金刚坐”,因佛禅定时常用此坐势,故又名“禅定坐”。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因此修行坐禅者经常采取这种坐法。相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证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结跏趺坐的姿式是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足心朝天。这种坐法又可细分为二种,先以右足押左股,再以左足押右股,双手的上下秩序也是以左上者,称之为降魔坐;反之则称为吉祥坐。)

佛像一出现,天边的晚霞蓦然霞光大盛,先前本就璀璨的光幕,此时更是光彩夺目。

佛像稳坐片刻,待到祥光完全勾勒出全身,佛像慢慢变得清晰,身形也开始缩小,从遥远的天际沿着金芒往张傲秋靠近。

而从张傲秋身体内激射出的金芒在佛像出现的那一刹那,全部调头往临空的佛像投去,聚集在佛像底部,渐渐形成一座莲花宝座。

此时先批赶到近前的人,看到如此景象,一个个不由自主虔诚地就地跪拜。

菩萨降世,岭南必将大幸!

第六百四十七章 执念第一百章 搜魂大法(上)第十八章 江湖重逢第二百二十四章 地道第四百四十四章 破碎虚空第三百四十三章 神女有意第六十五章 魔教教主(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夜刺杀(中)第四百一十一章 伏击第五百零八章 扬眉吐气(上)第五百六十一章 天罚之力第五百一十九章 重塑经脉第五百五十九章 狼王丹田第六百三十九章 重拿轻放第四百四十五章 乾坤图内第五百六十章 怪异红芒第七十章 惊现内奸第三百八十六章 城门大捷(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兔子咬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君子之盟(上)第六百二十四章 以命换命第二百零一章 瀑布潭水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物降一物第十三章 返转南方第五百四十七章 交易(一)第五百一十五章 一线生机第四百六十五章 狼骑守城门第二百五十二章 形势逼人第四百三十三章 情报网第三百六十六章 冰释前嫌第四百六十五章 狼骑守城门第四百九十二章 情绪释放第七百零三章 初见成效第三百一十六章 以毒攻毒第二百四十三章 牵线第五百六十九章 逐日之地第六十六章 山中小楼第三百零六章 赌局(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追杀(上)第十二章 满载而归第一百九十一章 黑月林第三百三十五章 骰神第六百四十九章 陷阱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物降一物第四百六十六章 正奇相辅第三十七章 被逼无奈(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诚心赔罪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雨欲来(上)第三百五十二章 试药第四百八十三章 情缘终定第二百六十二章 拔刀相助(下)第三百章 相互猜忌第一百六十四章 发现端倪第四百零九章 揭开面纱第五百七十七章 古堡第二百八十四章 猜测第一百三十四章 人狼夜话(中)第三百九十六章 二次逼毒第三百六十六章 冰释前嫌第四百五十七章 忙碌第六十三章 山中景色第三百二十四章 另有天地(下)第四十七章 刺客临门(上)第六百六十章 探敌第二百二十三章 虫潮第八十八章 重返魔教第十九章 临花城主第四十一章 喜迁新居(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黄雀在后第二百七十九章 诊脉第五百五十章 星星之火第五百五十二章 拜见公婆第一百八十七章 风暴救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声东击西第一百九十六章 相遇第六百七十六章 兄妹夜谈第五十六章 溪边鏖战第五百三十九章 祸水西引第一百零七章 石刻之谜第四百一十三章 反杀第一百一十五章 刀宗木灵(下)第二百十七章 地宫(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心忧木灵第六百四十九章 陷阱第二百九十八章 直杀而入(上)第六十五章 魔教教主(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篝火晚宴(下)第六百八十章 祭拜第一百二十五章 紧急施救(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两头猜忌第二百六十九章 进入玄境第五百一十九章 重塑经脉第六百五十九章 五娘娘第六百二十六章 仇怨迷离第六百八十六章 攻山第五百零三章 大有收获第二百二十八章 出道第二百六十七章 谋划(下)第二百十一章 内丹(中)第二百五十一章 莲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