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四伯的诗句

不知道为什么,吴宁在吴长路的眼里看出一丝悲壮。

这是一个纯粹的军人,有着老兵的伤感,亦有着武人的胸襟。

吴宁和吴长路最亲,喜欢和他聊天的一个原因就是,吴宁总觉得四伯有种诗人的气质。

虽然他没见过真正的诗人,可是应该就是四伯这个样子的吧!

他总是笑,总是豁达无惧,可是和诗人一样,在普通的外表之下,往往隐藏着一股力量,正如刚刚那句“砸烂府衙”的话一般。

一但爆发,即使不让人颤栗,也能振聋发聩。

唯一不同的是,诗人的句子,在笔墨之间只能振聋发聩,而四伯的诗句,是刀剑为笔,沙场为墨,必定使人颤栗。

只不过,这个老兵已经远离沙场,再也没法写诗了。

......

——————————

“四伯,你发没发现,你特像诗人?”

由感而发,但更多的是为缓和气氛。

“诗人?”吴长路果然被吴宁带跑偏了。

“写酸句子那种?”

“对。”

“瞎扯淡!”

吴长路瞪着他那牛铃一般的眼珠子,扭曲着锅底一般的黑脸,抖动着杂草一般的长须。

“你看你四伯哪像个诗人?”

“哪都像。”

“滚蛋!”吴长路大乐。

“行了,一堆事儿呢,我走了。”

一边往院外走,一边道:”孙伯安的事不用放在心上,他就算想找你麻烦也不敢现在。”

“为什么?”

“哼!孙宏德让他儿子读书是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考一个功名吗?”

“如今武氏兄弟,外加一个太平公主,齐聚房州,连带着全大唐的文人都往房州聚,为什么?”

“不用四伯再教你了吧?”

“不用。”吴宁瞬间了然。

这么一想,孙伯安还真不敢。因为大唐想考功名,和后面的宋明清可不一样。

从北宋开始,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了,只要有真本事,其它的什么都不用考虑。

但是,大唐不行。

大唐的科举属于初兴,有本事还真不一定行,你得有好人脉。

什么样的人脉呢?

王候将相勉勉强强;皇亲贵胄基本及格。

科举确实给了平民百姓晋升的机会,可是,一来不靠关系的寒门士子毕竟还是少数,出来那么一个,那都得是当作宣传素材写进史书里的。

二来,其实科举的初衷并不是给百姓晋升的通道,打一出来,它就是有它特定的历史使命,有特定的政治意义的,这是皇权为了打击魏晋世家对政治的垄断而生的。

大名鼎鼎的七姓十家,从唐太宗开始就不断打压,可是直到现在,也依旧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那么为了削弱世家的影响,又为了避免科举选出来的人材不落入世家集团,皇权的唯一出路,就是在科举上作弊呗。

明面上的说法就是,“举荐”。

士子们需要各种各样的人脉去举荐你,你才有可能考中,才有可能进入朝堂。

于是乎,“拜谒”也就成了这个时代文人,在读书之外最最重要的考前活动了。

李白书没读几年,可是考前拉关系拉了几十年;

白居易命好,入京就找对了门子,不但明经稳过,而且进士也是手到擒来。

太平公主最牛的时候,不但她举荐的人一定能考中,而且连三甲都是她来安排。

而孟浩然就倒霉了些,拜谒了一辈子,也没找对门路。所以,即使诗名天下,可终其一生也没当上官。

在当下,举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读好书更重要。

而能够举荐的皇亲贵胄,正好有三位分量最重的出了京,而且马上就到房州,这也无怪乎大唐的文人都往房州聚了。

而孙伯安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夹起尾巴装乖宝宝还来不及,哪还敢节外生枝,来找吴宁的麻烦呢?

“四伯早这么说,我不就安心了嘛!”

吴宁立时心下大定,“别走了,咱给四伯弄点好的,让您好好喝上几碗,还有事要和四伯商量呢。”

“喝个屁!”吴长中一撇嘴,“地里的萝卜还没收呢,哪有心思吃酒?”

吴宁听完一翻白眼,呵呵,房州的二号人物连萝卜的事也得自己操心?

“那就更别走了,要说的是就是夏收的事。”

“嗯?”

吴长路一拧眉头,“夏收啥事?”

“跟你说啊,好好守着你这客店。”

四下扫看,还真没想到这小院弄的还端是雅致,“其它的事儿不用你们操心!”

“不操心也不行啊。”吴宁玩笑道,“不然就算收回来,那四伯还自己上街售卖不成?”

“呃。”吴长路尴尬了。

房州二号人物上街卖萝卜......画面有点不敢想。

往年夏秋收获,其实吴长路也没啥时间,都是五弟,还有吴宁他们这帮小辈帮着收成,帮着售卖。

可是今年不行了,吴宁这有了自己的营生,五伯和祖君那边的炭窑今夏也是事多。那一地的大萝卜,吴长路还真有点犯怵。

“怎地?你有销路。”

吴宁点头,“有点想法,正想和四伯、五伯,还有祖君商量呢。”

“......”

犹豫了一下,吴长路最终还是点头,“行吧,那就吃你一顿好的!”

......

“得嘞!”

吴宁应着声,招呼吴黎,还有吴启他们下厨房。

食材都是现成的,一会儿工夫就置办了一大桌子好吃食。

让虎子去窑上把祖君和五伯叫回来吃饭,又让吴黎把六伯和七哥、老十一他们也叫了过来。

没一会儿,一帮人就围着一大桌子好食推杯换盏了。

......

唯独祖君有些不高兴,又要教训吴宁。

“大中午的,摆什么席?你钱多了?”

吴宁不想和老头吵,嬉笑道:“这不是有事嘛。”

“啥事?”

“地里萝卜的事。”

吴宁借机看向众人。“今夏咱们各家的菜田都种的萝卜吧?”

大伙儿点头,夏收还能种啥?不是萝卜,就是蔓菁这种东西呗。

主要是萝卜放的久,可以一直放到入冬之后,当做冬储菜来吃。

虽说放的越久就越糠,最好是秋天种,一收就入冬了,水灵。但是,冬天不能总肯萝卜、蔓菁吧?

所以,大伙都是夏种萝卜,秋天那一茬种些菠棱菜、菘菜之类的绿叶菜。

那时天凉,也可以放半冬。

“今夏水大都种的萝卜。”

“那太好了!”吴宁大乐,“都搬我家来,存菜窖里吧!”

“啊?”

大伙儿连饭都忘了吃了,怔怔地看着吴宁。

“找个阴凉地一放就得了,不用这么麻烦吧?”

“不麻烦。”吴宁极力劝说。

“咱那菜窖最是阴凉,放到上秋你再看,保准和现在一样水灵。”

“......”

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都没了底。

这菜窖是大伙儿帮着挖的,当初吴宁就说,帮忙的都有份,几家一起用。

那时大伙儿都没往心里去,可是真到了这个时候,谁心里都有点拿不准了。

到底行不行?别放里面都给捂烂了。

......

而吴长路更是一脸呆滞,“九郎啊,你四伯这可是七八亩的地,一千多斤的萝卜啊,都放菜窖里存着?”

“对啊。”吴宁点头。

“保你入冬之前卖个好价钱!”

......

第八十五章 这个臭不要脸的贱人第四一四章 胎死腹中第二十六章 最后的老兵第二七五章 逆转第四三七章 为你好第五十五章 卖萝卜第三七一章 瞩目第一零二章 探监第一七七章 给两成要一成第三五八章 这绝对是亲哥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过尔尔第四三四章 放行第一二九章 天府之国第一七一章 问个姓名,报个来处第四四零章 比翼双飞的节奏?第三六三章 小地方来的人,格局就是小第四三八章 动真格的第一二七章 差不多得了第四五二章 来自武承嗣的判断第五三九章 庶民与贵族第三一六章 紫玉佩第五一九章 朕还记得第四六八章 杀了就杀了第三十六章 到底是不是缘分第一二零章 欢喜冤家第三二四章 一千三百年前的环境污染第三六四章 狼外婆第四三七章 为你好第四十一章 不干了不干了第五零零章 你特么在逗我?第一三八章 众口铄黄金第一四五章 给周兴出主意第三零六章 改变行程第八十八章 狠心的老太太第二五三章 有我当年五成功力第四七六章 作死(二合一)第一八四章 哭街第二九九章 砸了吴宁的家第一八六章 三个理由第三零九章 高泰的精致分析第三八三章 四色镖旗第四七七章 非她不娶了第四五二章 来自武承嗣的判断第四一六章 炮弹(二合一)第一八七章 一个时代的到来第七十九章 疑云乍起第七十五章 误会有点大第三一八章 可怜的富贵人第六十九章 那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第四七七章 非她不娶了第二九七章 明争暗斗第四八六章 选一条好走的路可好?第五三六章 好嘞第四二八章 意外的任命第四四一章 他是哪蹦出来的第五零三章 萌公子回京第三八七章 黑!真黑啊第四二三章 三十万援军(三合一)第四九零章 世事无常扯淡番外(两个男人的攀比)+新年寄语第四二四章 抓人第三七八章 难题如何解决第五十五章 卖萝卜第七章 四伯吴长路第二四零章 岑老爷子跑了第五零二章 二桃三士第三五四章 开莊第四三五章 来了就别想走(二合一加更)第五四七章 高手过招(二)第九十一章 文艺范儿第四五四章 最残忍的方式第七十三章 不去,累心第二二零章 一对儿傻子(二合一)第一四五章 给周兴出主意第三二七章 王从简第五零一章 不干了第六十二章 被亲爹嫌弃的孙伯安第二十五章 托儿第四四四章 真相大白?(为“一罪防锈”加更)第一二五章 一血给了海商第二零二章 来了群卖石头的(五千字)第一三四章 两份奏折第三九八章 玩把大的第三九五章 不想做第二个李谌第一八九章 接回来第四五八章 太仓促了吧第五零四章 下一个“干”谁第一四七章 傻瓜第三七五章 心疼下月更新计划,还有感谢第九十七章 好好想一想第一九四章 自尊揉稀碎第八十一章 孟道爷的损招儿第一九九章 浴火重生第五零二章 二桃三士第一百章 与太平公主的交易第五三一章 还缺点什么第三一八章 可怜的富贵人第三一二章 多吃多占第四一八章 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