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全面改革,永远昌盛

军制改革的诏令下达后,一些节度使上表表示了反对,并且不愿意遵从。

有两镇节度使准备起兵作乱,维护自己的现有权利。

准备起兵作乱的北庭节度使王惟良在兵乱还没开始的时候,被自己的手下人斩杀了。另外一个节度使能元晧虽然成功地起兵了,但只不到半个月,其叛乱就被平息了。

能元皓任北海节度使,其原本是安禄山的部下,归降后依然任原职。能元皓手下兵马只不过一万人,起兵作乱后,朝廷马上命令附近两镇节度使起兵平叛,很快能元皓就兵败被杀。

起兵平叛的是翰海节度使李嗣业及兴平节度使李奂。这两镇节度使在率军平叛后,马上上表朝廷,表示大力支持朝廷的军制改革。随即多镇节度使纷纷上表,支持朝廷的举措。

大多数节度使都上表支持朝廷的军制改革,起兵作乱的又被平定了,那些反对的节度使最终害怕了,最终不敢逆大势而行,也跟着上表,支持朝廷强力推行的军制改革。

各镇节度使都响应,军制改革的事自然顺利地进行了,这让杨晞松了口气。

军队的整编及新军制的落实马上展开,杨晞期望在两到三年内,军制改革的事能有初步的效果。

各卫军主将的任命,他都和政事堂的宰相们仔细讨论过的,这些将领虽然已经没有了以前节度使手中的权限,但他们所指挥的人马依然是一支不容小视的力量。必须要有监督与制约机制约束他们。

人员的选择是第一步,后续的各项措施必须要跟上。

而且杨晞已经制定了一个轮换策略。那就是各卫军主将在任上不能超过三年,三年一到必须轮换到其他卫军中任职,而且不能带走有军中身份的任何一个幕僚,亲兵数量也有严格的限制。

将领们领军的时候,是不能参知政事的,除非交御了军权,才能入朝堂谋事。

所做这一切,就是给予将领们很大权力的同时。限制他们谋逆的可能。

武将的地位并不低,但他们不能干预地方事务,这样改革,让文臣和武将都能找到各自的平衡点,站出来强烈反对的大臣并不多,再加上郭子仪、李光弼这样威望非常高的将领全力支持,而且杨晞自己身上负载的军功也不是一般人可比。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少了。

各卫军主将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人,虽然不敢保证他们有绝对的忠诚度,但在诸多约束之下,谋逆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了。杨晞还决定创办大唐皇家军事学院,自己兼任皇家军事学院的祭酒,各级军官都要到军事学院进行培训。以后中低级军官必须要从军事学院的毕业生中挑选,没进过军事学院培训的人,撑死也只能到旅帅一级。要想高升,除了积累军功外,必须要有军事学院的学习经历。

当年蒋光头创建了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忠诚于自己、忠诚于国家的将领,在抗日战争及内战中这些将领都是国民革命军的中流砥柱。这一点杨晞必须要效仿。他自己兼任军事学院的祭酒,那从这时出来的毕业生都是他的门徒,天子的门生,忠诚度自然有一定程度的保证。

当然,杨晞也知道,如今百姓受教训程度普遍偏低,军中将士也是如此,一些将领甚至是目不识丁,要彻底改变这一切,那就要从普及教育开始。

依现在的情况,全面普及教育还是有非常大的难度的,但杨晞可以慢慢来,通过几年甚至几十的的功夫让百姓受教育程度大大的提高。

这也是杨晞要进行的改革事项之一。

除了军制改革,其他政治民生方面的改变也先后进行。

杨晞计划在他执政的这些年内,给予社会以非常大的改良,而教育方向的改革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最便利的途径。

如今大唐的国库情况杨晞大概清楚,可以用富的流油来形容。

国库殷实,那许多事就有能力做了。

杨晞决定在他执政开始后,要强制在每个县都建立一所官办学堂,以非常便利的学资收取那些才智不差的学龄儿童入内学习,那些才学不错但家境贫寒的人,可以全免学费什么的。

杨晞幻想着有一天能全面普及教育,让所有适应的儿童都能上得起学。

当然他知道现在要实现这一愿意非常困难,不顾现实强制推行的话,不但会带来非常大的麻烦,甚至国家都会被拖垮。虽然说现在大唐有点“富的流油”的味道,但真的要做那些改善民生的事,这些财富很快就会被折腾光的。

杨晞知道,自己该改良更多方面,想尽办法创造财富,以便惠泽更多的天下人。

如今虽然说大唐国库殷实,但天下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的依然还很多,杨晞要做的,就是让天下的产出更多,先一步做到百姓都有饭吃,都有衣穿。

他穿越过来后,大部时间都忙着“救火”,不是平叛就是出征,大多时间接触军事方面的,直到自己当皇帝亲政后,才去关注各方面的民生。了解现在的生产力情况后,他有点“大跌眼镜”的感觉。

如今天下的种植大部地方依然停留在一年一熟的方式上,也就是一块田地,一年只种一熟作物,收割了就放着抛荒,这让熟悉后世时候一年两熟三熟种植的杨晞大为惊异。而且他也知道,如今种植的作物还是以粟、麦为主,产量巨大的水稻种植并不多,这也难怪穿越来大唐后,米饭吃到的时候也不多,大多时候都是面食,或者粟米饭之类的。还好他对吃食方面不讲究,并且也没什么精力去计较。

了解了这情况后,他马上和户部官员详细讨论了作物种植方面的事,提出了一块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种植方式,还有大范围推广种植水稻,并从交州一带引起好的稻种。

交州(也就是后世越南河内)的官员上奏,那一带普遍一种非常容易种植、并且成熟期非常短的水稻,杨晞马上想到了后世时候曾隐约听到过一种叫占城稻的水稻品种,马上认定很可能这就是同一种东西,马上下令交州的官员想办法弄种子试种。

也就在杨晞的一力主导之下,将从他执政的第二年开始,各地的官田要开始采取稻麦复种等一年几熟的种植方案,并广泛推广种植水稻。对自己强力主导的这一点得到政事堂诸宰相的一致同意,杨晞非常的兴奋,他眼前仿佛已经看到了各地仓库中那堆积如山的白花花的大米,百姓再也不要为吃喝犯愁,而是在担心粮食多的吃不完该怎么解决的问题。

来自后世的杨晞非常清楚商业贸易对于国民经济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在大力改善民生,亲自提出一系列改善民生之举的同时,也开始向大臣们鼓吹商业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就在讨论具体要实行哪些举措的时候,杨晞宣布了解除已经实行了一百多年的宵禁。

闭门鼓后,长安的城门虽然关闭了,但各坊门并不关上,也不禁止百姓在晚上时候外出。

东、西两市时候各商铺闭市的时间也大幅度地延迟,甚至杨晞还鼓励举行夜市。平康坊等夜生活非常丰富的地方百姓也可以在晚上任何时候光临。

杨晞这一大胆的举措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全面解除宵禁会给长安的治安带来极大的麻烦,作奸犯科的人肯定会多起来。但杨晞还是用自己的理由劝服了百官,废除了宵禁。

官办的夜市很快出现,并且不久以后就繁荣了起来,长安城内居民的夜生活随着宵禁的解除很快丰富了起来。平康坊的生意也比之前更火爆,其他一些与夜生活相关的洐生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朝中的官员们都是很吃惊,他们根本没预料到宵禁解除后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夜间的长安不再是一座无生气的城市,变得充满了繁荣和生机,但这样并没出现大臣们担心的后果,作奸犯科的人非但没有增多,反而少去了,长安城内外的治安案件也随之减少。

“你们看,朕说过,百姓生活富足了,犯事的人肯定会少去!”在天降大雪,整个长安城一片洁白,杨晞带着百官到大明宫太液池边赏雪之际,听了户部及京兆府官员报告情况后,对众臣乐呵呵说的话,他也马上决定,在全国各城市都全面放开宵禁,给予百姓更多的自由。

在决定全面放开宵禁的时候,杨晞还是保持了小心谨慎,只是在长安、洛阳这样的大城市先施行,准备看效果后再全面推广。几个月的时间下来,效果真的不错,反对的大臣们自然也没了言语。

很快就过年了,对于新的一年,杨晞和他的大臣们都充满了希望。

正月初一,杨晞下诏改元,改年号为永昌,并推行大唐纪年和黄帝纪年,

永昌元年就是大唐纪年一百四十三年,黄帝纪年三千四百五十九年。

新的一年开始,新的改革也进一步进行……

第17章 初步部署第31章 十二连城不能放弃第31章 收买人心第63章 叛军攻城了第50章 成了家的感觉真的挺好第85章 什么?第69章 布署第37章 发动兵变第53章 艰难守住第17章 收罗历史名人第99章 对付李亨的办法第19章 李亨的建议第50章 成了家的感觉真的挺好第30章 巡城第31章 收买人心第116章 真是个荡妇第6章 意外的结识第56章 相约明天晚上第44章 真正的战场第132章 劝谏第16章 哥舒翰的支持第114章 姑姑,你的身材真好第148章 各位客气了第31章 十二连城不能放弃第141章 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第55章 溃败第70章 没想到真的是第92章 需要教训的对手第79章 你可不能欺侮我的哟第4章 无奈第17章 可惜啊第85章 受伤了第71章 下大雨了第19章 李亨的建议第5章 某也是这么认为的第26章 训练继续第64章 从来不惧死亡第102章 一切都让人意外第40章 要是姑姑不嫌弃第49章 洞房花烛夜第64章 从来不惧死亡第157章 后续安排第146章 内斗开始第62章 残酷的血战马上要打响第110章 要如何善后第160章 战争真的结束了第40章 顺带与高力士交一下手第71章 快速奔袭第24章 直言,拜师第1章 安史之乱暴发第42章 痛打落水狗第36章 有什么难决的事,可以进宫来找姑姑第114章 全面改革,永远昌盛第57章 新的决定第76章 自信第21章 原来这么复杂第10章 李隆基的拍板第43章 以退为进的计策第31章 十二连城不能放弃第102章 杨玉环的私密事第22章 战斗即将开始第12章 危急的潼关前线第49章 元帅职务第121章 杨元帅所指是什么第37章 不能退让第24章 形势好转第49章 元帅职务第10章 一切都是为了利益第103章 隐藏着非常大的秘密第17章 可惜啊第18章 陛下一定会同意此事的第40章 床弩开始射击第28章 循序渐进第76章 这儿的景色还是挺美的第118章 暧昧与邪恶第87章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第9章 还有要事去办第81章 心生一计第153章 安禄山第102章 杨玉环的私密事第154章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第39章 有惊无险第81章 心生一计第13章 被挟持第55章 请求第64章 从来不惧死亡第82章 他有底气威胁我们了第50章 多无奈第13章 被挟持第120章 但愿如此第71章 下大雨了第85章 受伤了第5章 坏家伙第71章 下大雨了第148章 各位客气了第112章 登基称帝第41章 血战开始第36章 挺是恼怒第124章 当然是真的第37章 监军问题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