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固根(上)

赵匡胤半是好半是好笑地道:“既然你有两全之法,不妨说来听听。”

反正也起了头了,孙悦索性仗着童言无忌四个字畅所欲言了,道:“官家,臣以为师父的话并无不妥,只是强干弱枝之还需再加两个字。”

“什么字?”

“固根。”

“固根?”

“是,臣以为,一颗大树,只有根深蒂固,才能经得起风雨,哪怕是营养跟不了,主干长不动了,只要根还在,不怕树会倒下。”

赵匡胤对这说法倒是挺好的,道:“有点意思,详细的说说。”

“是,官家您之前问,为何自有史以来,天下从来都没有这么乱过,臣以为,这根子还是出在兵制,唐以前,天下是没有职业军人,或是很少有职业军人的,不管是秦时军功制度,汉晋的良家子制度,亦或者是隋唐时的府兵制度,本质都是一种军事贵族制度,这一套制度,国人通过几千年的时间早已经摸清了其规律,虽然亦不见长存的王朝,但大家大体都还知道怎么玩,照着前人的经验来,只要做官家的不昏庸,国脉总能延绵一些时日。”

赵匡胤点头,表示认可,示意他继续。

“不论是隋唐时的府兵,还是汉晋时的良家子,臣管他们都叫义务兵制度,这种义务兵制度的本质,其实都是以土地、荣誉、爵位为根本,激励将士的,国初立的时候,开国时一般土地较多,爵位也较多,天下人也较重视荣誉,只要平衡好少数几家军事贵族的势力,天子便可以高枕无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必然会越来越少,而爵位越发越滥,而天下太平时爵位也总是不值钱,所以兵制会崩坏,而兵制崩坏,便是历朝历代亡国的第一大原因。”

赵匡胤听的胡子都揪下来了,他以前虽然没什么化,可当皇帝这两年却是手不离卷的,看了很多的儒学经典,也听了许多名师大儒给讲的课,人家别人都说国亡于仁德不施礼乐崩坏之类的原因,甚至还有归纳到天数的,虽然赵匡胤有时候觉得挺扯淡的,但是大家都这么说,慢慢的他也信了几分。

今天听孙悦这么一说,突然感觉到豁然开朗,这什么仁德礼乐之类的直白多了啊,所谓仁德也好,贤君良臣也罢,所能做的无非也是延缓这一过程罢了。

这话要是对那些读了一辈子圣贤书的大儒去说,多半会嗤之以鼻的将其当做胡言乱语,可赵匡胤和赵普两人一个是从亲兵起家的纯军人,另一个是小吏起家的纯实吏,居然还听得频频点头,催促他赶快说下去。

孙悦见两个观众好像都挺配合,心也略微安了一些,思路也更清晰了,继续侃侃而谈道:“自唐以来,武则天开始,随着科举的大面积实行,寒门天下制度的确立,军事贵族已经不见,而随着土地开垦,农作物革新,江南开发等一系列生产力变革,募兵制开始了,军和民头一次被泾渭分明的分开,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军制,而人们还在用旧的那一套方法来管理,自然会出问题了。”

“简单来说,以前义务兵时期,最基层的将士听命于他们的宗族、里长,而这样的一个小团体又听命于地方的团练校尉,地方的团练校尉大多都是来自于军事贵族,如唐时宿卫,汉时良家子,因为这些军事贵族的势力都是一盘散沙,所以做官家的只要不像隋炀帝那样自己作死,铁了心要跟全天下的门阀贵族对着干,这些军事贵族很难联合起来。”

“可是现在这种募兵制不同了,最基层的士兵听命于队正,队正听命于营长,营长听命于指挥使,一层层的下来,大兵们只知头的将军而不知将军头的官家,这才造成了所谓骄兵驱主帅,悍将逐君王的情况,若是还按照以前那一套,天子将目光盯在悍将的身,其实臣以为用处不会太大,因为换一个将帅其实也一样,决定君臣关系的并不是臣是否勇悍,而是君是否有机可乘,固然,层层掣肘,使得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也是一种不错的手段,若是调动军队麻烦到连官家自己都因为层层叠叠的人事关系而头大的程度,自然也不会有人造反了,但军队若是真发展到那个地步,便是百万大军,恐怕也只能当百万头猪来用了。”

赵匡胤听了这话大点其头,决定君臣关系的不是悍将而是君王,这句话他实在是太深有感触了,要知道三年以前,他赵匡胤算个屁呀,不说老一茬的节度使,禁军张永德和李重进哪个不他资历老威望高,结果柴荣临死之前把李重进扔去了扬州,张永德更是直接让他滚蛋回家,留下资历稍差的他和韩通来当家,可结果呢?

很显然,并没有什么卵用,赵匡胤也并不认为是他抢了柴家的江山,这活他不干韩通也得干。

孙悦的话很直白,直白到全是大实话,一点之乎者也都没有,更没引用半句圣人之言,什么仁义啊,天数啊更是一点都没谈,可他却有醍醐灌顶之感,经觉得他这话讲得赵普还要通透几分。

“要说解决之道,这要说道臣的固根二字了,朝廷是树,地方是枝,央是干,那这根,便是天下百姓,不过这么说太笼统了,前人将百姓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级,自然是对的,但自唐以来,天底下其实已经多出了一个全新的阶级,那是兵,臣以为,只要所有的兵都认可咱们大宋江山,些许魑魅魍魉野心之辈,再怎么折腾也是跳梁小丑,同样的,若是将士们主帅还盼着改朝换代,便如官家这样,便是那将领再怎么忠心,又能有什么用呢?所以臣以为,若强干弱枝的目光只放在将领身,通过层层叠叠的重复架构来制约将领,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与其说那是在制约将领,臣以为不如说自废武功来的恰当。”

赵匡胤笑了笑道:“好小子,居然教训起我来了,那你来说说,怎么让这大宋的三十万将士都对朝廷忠心耿耿?”

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局为重第一百三十七章 孙春明骂脏话第一百七十章 赵匡胤请客第三百章 无法拒绝的催更第一百七十八章 女魔王第四百七十九章 死得其所第四百一十二章 所谓工会第五十五章 父子夜话第四百九十四章 人之将死,依然讨厌第五百六十四章 著书第一百九十八章 熟夹生第一百九十四章 赵德昭相邀第四百八十七章 心中有气第三百四十八章 现时朝局第四百三十六章 忍不住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孙悦的软弱第一百九十二章 十二金花第四百八十章 号令不通第九十四章 准备动手第五百零八章 色目人与海运第四百七十五章 将计就计第五百四十八章 洪荒猛兽第四百四十一章 分道扬镳第三十章 说媒第五十三章 滑板车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王老子也没用?第一百五十章 为难的高继冲第六十三章 无力第十七章 义气第六十四章 请客第二百八十二章 古怪的军令第一百三十六章 谁在阴我第二百一十八章 再送一功第二十五章 又是一年春来到第二百一十七章 裂痕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塌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屁股决定脑袋第四百九十九章 政治游戏第三百二十三章 账中议策第三百三十八章 暗涌第三百零七章 第二次翻脸第三百七十八章 少主母慕容嫣第四百三十七章 单刀赴会第二百一十九章 法宝第六十七章 滑板俱乐部第一百八十五章 老子也有孝顺徒弟了第五百一十四章 还是杯酒释兵权第五十一章 雅贿第二百九十九章 暗示与重新选择第五百六十九章 造反第五百四十七章 辽国投降第二十章 一盆冷水第一百八十五章 老子也有孝顺徒弟了第十章 一家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话天下大势第五百八十章 真有意思第三百四十章 把他们父子踢出去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与自保第三百零九章 攒家一把刀,今天刀放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孙悦的狠第七十二章 验讫第三百三十三章 温水煮青蛙第九十四章 准备动手第二十章 一盆冷水第九十三章 将门有虎女第二百八十五章 止戈为武第三百四十六章 曹彬来访第十九章 击鼓鸣冤第七十章 施恩第一百六十二章 孙悦的软弱第一百六十七章 尘埃落定第五百六十八章 但愿情谊依旧第六十一章 嵩阳书院第一百零一章 物伤其类第九十六章 出手(上)第五把七十一章 互不为敌原来是这意思第四百四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四百六十六章 神将,虎将,福将第三百一十五章 大大提前的是非第一百七十九章 朗州来客第一百五十五章 执法队第五百五十七章 小兔崽子第四百八十六章 会师第三百二十八章 决胜之战(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吵架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胜第二百章 父子双投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服也得憋着第四百六十七章 捉迷藏第四百九十章 决战第三百一十章 符彦卿训子第四百七十章 小胜第五百五十七章 小兔崽子第四百三十三章 开战第五百六十章 宦官第三十九章 香与茶第四百七十一章 这误会大了第四十九章 慕容兄弟第四百五十一章 军中起谣言第一百五十一章 奇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