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坐忘(七)

终于老头子从隔壁过来,看到这个样子不由得笑起来:“哈哈哈,瑾儿,这么多年都白修炼了!”

见罗美娟好象没有停手的意图,云瑾已经清醒过来,连忙叫道:“停,停,停一下”此时罗美娟终于不再动手,只是看着他,眼睛里烟雾重重,好象马上要倾盆大雨。

云瑾连忙问道:“今天多少号了?”

罗美娟连忙回答:“今天六月十三号,你坐了快一年了。”然后也不等云瑾说话就继续问:“你有没有觉得累啊?”

此时云瑾觉得十分震惊,这一坐居然就过去了快一年时间,自己感觉和以前坐一夜差不多,随口回答道:“不累。”

“那你怎么也不用吃喝了?”罗美娟此时也十分欣喜,自从开始随云瑾练太极到现在,虽说也亲近不少,但是云瑾从来就是坐而忘时,所以交流也不算很多,本来就相处久了,芳心可可,却又得不到云瑾回应,难免会有点幽怨。

但是云瑾那时醉心于大道,而且也没有和女孩子交往的经验,再说这时刚刚从定中清醒,还没有多少“人情”味,摇摇头说道:“五味爽口,后天因果,我就不沾了。”

罗美娟一愣,说道:“什么哦?人家没听懂呢。”

这个时候云瑾才醒悟过来,原来已经不是入定,于是解释道:“我练静功,只要喝点水就可以了。”

罗美娟连忙问道:“那你现在皮肤这么好,是不是练静功才这样?”

云瑾无奈点点头,罗美娟抓住云瑾的手问道:“那你可不可以教我练静功啊?你看你现在的皮肤又细又白,人家也想要这么白的皮肤!”

云瑾求助地望着老头子,老头子连忙过来说:“小娟啊,瑾儿才出关,先让爷爷和他说说话,好不好?”

罗美娟撇撇嘴,轻哼一下,说道:“云爷爷,我先出去,给你十分钟,不,五分钟,你和小瑾说话,然后就到我了,嘻嘻!记住哦,五分钟哦。”说完捂着衣襟就开门走了出去。

老头子苦笑着对云瑾说:“瑾儿啊,老头子镇不住这个小丫头了,你也看开点,爷爷很看好你们两个的啊。”

云瑾也不答话,直直地望着老头子,老头子抛开思绪,盯着云瑾重新戴在左手食指上面的蟠龙石所化的玉戒指问道:“是不是已经搞懂这块石头了?”

云瑾点点头,开始给老头子叙说这蟠龙石中所蕴含天地信息以及前人对大道诸多领悟,还有前人对道法的种种探究,另外还有近一年来自己的体悟,然后把戒指脱下来,递给老头子,老头子摇头道:“老头子已经老了,受伤后道基受损,没办法摆弄这个戒指了,你自己留着吧!”

然后老头子又拿出两片玉符说道:“瑾儿啊,爷爷原本是晋省清源山老君观的四十二代弟子,继承了葛洪天师的道统,这个戒指是我老君观第三代掌教无意得来的,爷爷知道你将来肯定有大成就,不求你继承清源山道统,但是希望你找个合适的人来传承我老君观道统,你可以答应爷爷吗?”

云瑾一听老头子好象交待后事一般,连忙接过玉片说道:“如果不是爷爷,我就没有今天,爷爷请不要挂怀,瑾儿一定会把老君观发扬光大的。”同时心里暗想,蟠龙石里面道法能开天辟地,还治不好老头子的伤势?到时候把老头子的伤势治好。

老头子也不多说,就给云瑾讲解老君观道法,没多久就听到罗美娟在外面叫:“爷爷,小瑾,都快半个小时了,还没说好啊。”

作者按: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最为璀璨的是道家文化,黄老为继承与开拓者。黄为中华人文始祖之一黄帝,公孙轩辕氏,他将道家根基扎根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中,老为老聃,为周朝书吏,也是道家清晰历史上第一个将得道之经验成书传世的道家圣人。

其实道家很容易理解,就是问天求道的学问派系,道家才是我华夏的文化根底,不管其他任何诸子百家,源头都是来自于道家文化。什么是“道”?天地万物无论生灭循环,所遵循的法则就是“道”,而道家学术,就是用来梳理与解析这个“道”,这才是我华夏的真正的根。同样,诸子百家也是从自己的角度来阐述这个“道”。

坐忘其实不是道家的术语,不过却被道家借用来表示对“道”的一种领悟。如果你从根本上忘却了时间,那么你在求道的时候,将不会有时间的干扰;如果你忘却了身体,那么你在求道的路途上不会被身体的各种原因所阻挠。可见这个“忘”的厉害。坐而忘身,正是在求道时没有肉身的干扰桎梏,那么一个没有肉身枷锁人,是多么的超凡脱俗啊!坐忘就是要表达这种意思,在修行路上,或许无法一直忘却,但是需要经常自省。大家看过不少关于成为圣人的小说,其中有个“斩三尸”成圣,“忘”其实就包含了“斩”的意思。如果明白解释的话,那就是彻底解脱自身桎梏吧!

可惜,道家的真修实证文化,一来被斥为迷信,二来被外来文化所排挤,三来其本来就无比高深,难以理解,再有就是从来就被权贵所垄断,所以逐步没落了。道家修行究竟修什么?其实就是一个“真”字。这个真字意义很广,譬如真实,譬如真相,譬如真人。但最终还是归类到不含任何虚假。我们修行的时候,都是借暂时承载我们真灵的假身来修真,所以道家修行被很多小说家说为“修真”,就是这个道理了!

我们在确定了无论是科学还是传统文化中哲学的最终问题是自身的生存以及进化,在进化路上领先的道家学术,居然逐步被忘却了。可惜啊,让我华夏领先世界几千年的文化,终于要被淘汰了么?因为先进才被淘汰,这是多么可悲可叹的一件事情啊!

文中有不少关于内丹术与先天自然之术的说法,这里简单说一下:

内丹术是什么?内丹术是我华国道家先贤在追求天地至理时,以身践行的方法之一。核心内容是,人生而有肉身与精神,道家将精神一类的无形之物归类于“性”,肉身一类的有形之物归类于“命”,性命皆存,人才能生存。

在真修实证的时候,当然也不能只看一方面,而是对“性”与“命”两方面都进行锤炼,直至圆满超脱。内丹术由此而来。将人的“性”锤炼到发光,是性光圆满,同时通过呼吸等法门“命”也得到“炁”的循环同时得到锤炼,内丹术的性命双修,那就是“性”与“命”锤炼圆满后,让“性”与“命”升华为“精”“气”“神”三宝,并聚集于紫府,此紫府又称为祖窍,祖庭,位于眉间正中的头脑中间。这一步称为三花聚顶。

内丹术到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完成了有为法的修行,不过在内丹术形成之初,其理论来源包括“易理”、“中医人体之理”、“外丹术”等法门,尤其外丹术的影响至深,连名称都类似。在传承中,不少修行法门走样,譬如易理影响的功法开始注重阴阳变化,中医之理影响的功法开始注重五行变化,更有了五气朝元的说法,外丹术影响的功法,则在紫府中凝聚精气神与人的灵魂,形成一颗金色的丹丸,称为金丹,完全不像内丹术那样让自身圆满即为成丹。

内丹术在完成有为法的修行后,三花聚顶,剩下的修行就是体悟天地,直面天地真实,并打通天人之隔,让天人沟通,以求最终的“天人合一”。当然在修行过程中会有很多奇妙的能力,譬如勘破虚实后,自身之性升华为元神,能显化,命则可以随心虚实转换。到“天人合一”,其实就是其他小说中的“成圣”,此身与天地相合,人心即天心,不得了,当然,各种大神通之类的也不缺少。

其实道家修行到这一步也不是真正的圆满,为什么?因为道家从来是追求圆满,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却不可能圆满的。不是有句话说:“天地尚有缺”么。道家修行到了天人合一的时候,还有一步修行才是真正逍遥:打破天地最终桎梏,让自身所有一切,包括元神、肉身、真灵等等的一起全部混同,混沌一体,此时才真正达到道家修行的目的。

再给大家提示一下,金丹术,实际上应该是不朽圆满之术,金,乃用黄金不腐朽喻生命之不朽,丹,乃用圆球状来比喻自身的圆满,让自身通过修行来达至圆满而不朽,这就是金丹术的真正含义。

金丹术其实就是内丹术的本来面目,但是金丹术在传承过程中的变化,不再称为金丹,而是内丹,而后不仅仅是道家修行,连内家拳这种锻炼肉身的方法原本只是“性命双修”中的命功,也被堂而皇之的归类到内丹术中去了。

同样,受中医影响的,不仅仅有“五气朝元”的功法,还有拿出中医里经脉论的,把元气运行于周身经脉,弄个周天搬运之类,连丹田都从祖窍移到下腹,称为“内功”,咱只能“呵呵”了!

先天自然之术,取道家修行中“先天即混沌”的即身成就法门。此乃得先天即身成就元神之术。原理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实更类似于道家文始派的理论。

天地中无穷后天之后,自身与天地万物互相映照,追根溯源返照先天。从简单的生灵孕育,到最终的天地孕育,都是先天自然之术的参照之物。这种法门其实就是难在认清自身,一旦自身真灵返照先天,即可得成大道,可以说这是一种顿悟法门。

原本佛门是没有顿悟的说法的,只有慢慢打熬锤炼,最终成就菩提的方法。不见诸多佛经里说,佛祖在某一世,又如何如何,在另一世又如何如何,多少辈子才能成佛啊!达摩东渡之后,结合我们道家体悟的方法,开创了顿悟法门即身成佛,其实就是借鉴了文始派的即身成就之法。实际上,除了世界观的区别外,与道家文始派修行雷同。

无论何种修行法门,其实都脱不开“超脱”二字。能理解多深,就能超脱多深,最终成就就是修行者的“真我”能够对道的阐释程度。华夏的道家文化,从来就是兼容并蓄,无上超脱的学问罢了,更提倡知行合一,以身践行,而不是空谈,如果有心修行,就更需要沉下心来老实做功课,从静中下工夫。

第4章 芥子(二)第12章 新星(六)第16章 时空(一)第11章 华云(二)第14章 成道(二)第6章 宁静(六)第8章 燕尔(七)第4章 芥子(三)第13章 混沌(七)第8章 燕尔(四)第13章 混沌(六)第6章 宁静(三)第11章 华云(七)第7章 烟霞(二)第6章 宁静(二)第14章 成道(六)第1章 缘起(一)第8章 燕尔(二)第2章 坐忘(五)第13章 混沌(二)第14章 成道(一)第7章 烟霞(一)第3章 同尘(五)第6章 宁静(三)第13章 混沌(一)第14章 成道(六)第12章 新星(六)第13章 混沌(四)第6章 宁静(一)第5章 女丹(三)第10章 学而(二)第13章 混沌(四)第15章 星空(五)第13章 混沌(七)第7章 烟霞(一)第2章 坐忘(四)第16章 时空(一)第12章 新星(二)第2章 坐忘(四)第15章 星空(一)第3章 同尘(四)第14章 成道(五)第16章 时空(二)第13章 混沌(一)第9章 弄璋(一)第10章 学而(五)第14章 成道(六)第11章 华云(六)第12章 新星(五)第6章 宁静(二)第2章 坐忘(三)第16章 时空(四)第2章 坐忘(五)第9章 弄璋(五)第1章 缘起(三)第6章 宁静(三)第11章 华云(三)第12章 新星(三)第13章 混沌(一)第13章 混沌(四)第15章 星空(二)第11章 华云(二)第11章 华云(一)第13章 混沌(一)第7章 烟霞(三)第5章 女丹(二)第5章 女丹(二)第5章 女丹(六)第9章 弄璋(四)第3章 同尘(五)第16章 时空(一)第11章 华云(二)第2章 坐忘(二)第15章 星空(一)第16章 时空(二)第15章 星空(二)第14章 成道(三)第7章 烟霞(一)第3章 同尘(一)第13章 混沌(二)第2章 坐忘(五)第1章 缘起(三)第8章 燕尔(七)第2章 坐忘(七)第2章 坐忘(五)第13章 混沌(五)第8章 燕尔(一)第7章 烟霞(一)第12章 新星(六)第11章 华云(一)第13章 混沌(二)第11章 华云(一)第2章 坐忘(六)第5章 女丹(六)第9章 弄璋(三)第10章 学而(三)第6章 宁静(二)第12章 新星(一)第13章 混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