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 反动派围占天京 洪秀室以身殉职

团结至关要紧,

分裂一事无成。

投降主义把人坑,

宏图化为泡影。

“常胜军”在高桥、萧塘打了两次胜仗,为清朝统治者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任的江苏巡抚李鸿章,马上修本飞奏北京,说道:“夷人善战,颇知兵。加之枪快炮利,两次重创长毛,大有横扫千军之势……”

高侨、萧塘之战,也助长了侵略军的反动气焰。他们每占一处,都把金银财宝搜刮一空。据说,有一个英国小官,在破高桥后,发现了太平军的银库,里边有两口袋银元。这个家伙乐红了眼睛,把腰包都装得满满的,还没拿走一条口袋的二分之一。情急之下,他扛起了重二百多公斤的一袋银元。后来累吐了血,压死在口袋下面。无限制的掠夺,大大地刺激了侵略者的胃口。他们都愿意开仗,而不愿意休息。所以,他们在攻占萧塘之后,又把炮口指向“七宝”地区。太平军守把不住,又达到了侵略军的目的。

太平军一再失利,使李秀成深感不安。他怕受失职处分,改变了单纯防御的战术,而开始进攻了。据了解,松江是“常胜军”的大本营,李秀成决定先吃掉他。他集中了五万大军和新式武器,突然把松江包围,双方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战斗。骄狂跋扈的“常胜军”,急忙仓促应战。先是激烈的炮战,接着展开了肉搏。太平军以压倒敌人的绝对优势,把常胜军打得落花流水,死伤近三千人。华尔这个职业杀人犯送了狗命,三百五十人也做了太平军的俘虏。

松江一战,大长了太平军的士气,大灭了中外反动派的威风。他们龟缩在上海城里,乱作一团。布政使吴煦和道员杨坊,迷信洋人的思想已开始动摇。他们在给曾国藩的信中说:

……松江一战,充分暴露了洋夷的色厉内荏。他们惧怕发逆,比之我们有过而无不及。若不仰仗炮械之精良,其惨状更不可言状了……

如果李秀成按照松江的打法,攻克上海是不成问题的。可是,他从内心并未完全解除对侵略者的惧怕。因此,迟迟疑疑,拖泥带水,这就给了敌人以喘息的机会。

总指挥士迪佛立,重新把“常胜军”组织起来,任命戈登为统带。又从天津抽调了一支舰队,在黄浦江助战。李鸿章也从安徽调来湘、淮军两万八千多人,大大增强了防御能力,与此同时,曾国藩严令湘军分两路向天京进逼,水师由彭玉麟率领进泊护城河口。陆师由曾国荃率领,占领雨花台。敌军一下子攻到家门口,而且又来得这么突然和迅速,给天京造成极大威胁,一时间,人心惶惶,路静人稀,恐怖气氛笼罩着天京城。

洪秀全见事不妙,立刻降下诏旨,飞调李秀成回师援救天京。李秀成无奈,只好解上海之围,班师还京。于是,第二次攻打上海又未能成功。

一八六三年六月,李秀成率大军到达长江北岸,与天京只有一江之隔。正在太平军准备渡江的时候,却遭到了湘军的阻截。他们用密集的炮火,封锁了江面和渡口。又分兵数股,袭击太平军的后队和两翼。李秀成下令,一面与湘军开仗,一面强行渡江。本来,经过长途跋涉的太平军已经精疲力竭,再遇上敌人顽强的进攻,实在是招架不住了。成群的人倒下去,一批又一批。尸积如山,血水染红了江水。经过十二天的浴血奋战,终于有一部分人渡过了扬子江。但回到天京的,总数还不足一万五千人。这一仗,光太平军就死伤了十万多人。

一八六三年六月二十日,李秀成回到天京。本想重新组建太平军,进行第三次东征。可是,天王说什么也不同意,他坚持把李秀成留在京城,负责守卫天京的工作。

紧接着,形势急转直下。一八六三年十二月四日,苏州失守,慕王谭绍光被叛徒康王安钧杀死,两万太平军全部壮烈牺牲。一八六三年三月二十四日,杭州失陷;五月十一日,常州失陷。太平天国现只剩下天京一座孤城,被中外反动派围了个风雨不透。

一八六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洪秀全急忙召集群臣议事。李秀成首先发言说:“天京受困,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唯今之计,只有让城别走,另寻出路,否则,君臣将帅无一可存。”洪秀全不悦道:“天京城高水阔,地险而易守。敌军久围不得破,何必另寻出路?”李秀成道:“此一时,彼一时。当年天京不破,只因安庆、江苏俱在我手。所需之物源源而来,弟兄们吃得饱,士气壮,故尔难破。今安、苏重镇皆入敌手,天京如婴儿断乳。军民断炊,万难支持。”李秀成接着说:“时下京中人心不固,且俱是朝官。文官多,武将少;老者多,壮者少;妇女多,能战者少;白食者多,出力者少。岂能把天京守住?圣上著不依臣所奏,灭绝定矣!”

洪秀全勃然大怒,指着李秀成说:“尔一再抗旨不遵,任意而行,是何居心也?胜败乃兵家之常,身为主帅者,理应胜不骄、败不馁。尔何惧妖如此之甚也?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的天兵多过江水;尔说无粮——朕之粮多如山积。又何惧妖兵乎?”洪秀全又说:“天京乃帝都,绝无丢弃之理。若走,你自己走吧!”李秀成无言可对,洪秀全传旨,让洪仁-化装出城,到丹阳、常州、湖州、浙江一带去催请援兵。洪仁-不敢抗旨,于当日晚间就出发了。洪仁-走后,好像石沉大海,一点儿消息也没有。而天京的形势,却愈发紧张了。

反动透顶的曾国荃,下令封锁了雨花台、江东桥、下关、钟山以及所有的城门,断粮断水,步步近逼。一八六四年二月二十八日,湘军猛攻龙脖子山上之天堡城。经过十二小时的激战,天堡城终于失陷。三月二日湘军攻到太平门和神策门外,彻底把天京合围了,形势更加困难。

天京的吃粮断绝,饿死的人越来越多。民怨沸腾,怨声载道,连天王也断了炊食。不过,洪秀全是个有心计的人。早在一年前,他就做过“代食”的试验。原来,在天王府的阔地上,生长着各种草类。洪秀全把草铲掉,试着吃过一两次,觉得没什么危害。现在真的断粮了,他又想起这个办法。颁下一道诏旨,命各家各户食百草充饥。他还给草起了个名字,叫“甜露”或“甘露”,众人听了,无不皱眉。

洪秀全怒道:“天赐万物,供人养生,百草者甘露也。食之,既可充饥又富营养,尔等何故见疑?尔不食,朕来食!”百官无法,皆取草充饥。结果,不但不解饿,连屎都拉不出来了。

内外交困,缺粮断水,终于使洪秀全病倒了,于一八六四年六月一日,殉国而死,享年五十岁。

洪秀全是一手掀起太平天国革命的政治家和革命家。在中国历史上,像这样有完整纲领、有系统组织建成一个正式国家,以前还不曾有过。他由于时代的限制,虽然有不少缺点,甚至有些缺点是严重的,但是,他仍不愧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后有诗赞洪秀全云:

创教为救国,

金田起义兵。

惊雷破敌胆,

破竹下金陵。

功绩留千古,

至今有英名。

凭吊官禄坤,

怀念天王洪。

洪秀全死后,众人无不伤感,将其尸葬于天王宫后苑里。以李秀成为首的群臣,拥戴十六岁的幼天王——洪福贵即位。幼天王是个孩子,不懂怎样处理国家大事,一切都交给李秀成掌管。李秀成原主张“让城别走”,遭到天王的反对。现在洪秀全虽然不在了,可是,再想弃城已经来不及了。到了现在,不论谁当天王,谁主持朝政,也无济于事了。

七月三日,最后一个保卫天京的要塞地堡城,也被敌军攻陷了。天京的失守,已经迫在眉睫。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天京的保卫战,从天京城本身的地理形势来看,从历代战争经验来看,都以保卫紫金山(即钟山)为首要任务。特别是迫临城郊太平门的第三峰及其南麓的富贵山尤为紧要。所以,太平天国自建都天京以后,就在第三峰上建天堡城,在富贵山建地堡城。军事家都清楚,要想保住天京,首先要保住天堡、地堡二城。而敌人要进攻天京,也必须首先攻克这两个要塞。进一步说,如果太平军守住这两处城堡,不仅可以保卫天京,并且还能借助于这两个城而居高临下,足以监视敌军行动的险要据点,进而击破敌军。一八五六年和一八六○年,太平天队两次歼灭江南大营的胜利战争,就是由于守住了天堡城和地堡城,使天京本身兔于被攻破的危险,然后在外面调来援军,造成对敌人的反包围形势,内外夹击敌人,使他们首尾不能兼顾而取得的。

如今,这两个要塞全都失陷。湘军得以接近城根,俯临全市,使太平军在城内的活动受到监视。湘军又在地堡城上架起大炮,向城内猛轰,形势如此不利,天京如何能不陷落呢?

七月十五日,曾国荃亲自到前线视察,参赞、幕宾二十多人跟着。曾国茶站到地堡城上,通过望远镜,侦察城中的情况。他发现宽阔的街道上,几乎无人行走。偶尔有些零散的太平军,猫着腰从街上穿过。残破的垛口后面,有人在轻轻蠕动,偶尔有闪光出现,那是刀矛射出的光亮。激烈的攻城战正在进行,透过浓烟可以看清官军正在分成十几路攻城。眼看攀上城头,又被守城的太平军打下来。一次、两次、三次……都没能占领城头。饿得筋疲力尽的太平军互相搀扶着,或靠在垛口上抵御官军。看样子守军最多不超过三千人,而攻城的官军却有五万多人。曾国荃感到很气恼,他跺着脚说:“我众敌寡,我壮敌弱。相差如此悬殊,为什么就拿不下来?”他又说:“我限令你们,必须在六天内攻占金陵。否则,提头来见!”说罢,拂袖而走。

众官佐不敢抗命。他们经过磋商,决定用挖地道的办法试一试;在炮火的掩护下,挖洞开始了,仅用五天的工夫,就把地道挖成,并放进了几千斤炸药。

一八六四年七月十九日午后,曾国荃又来到地堡城。副将蒙代山禀报说:“一切都准备好了,单等九帅示下。”曾国荃点点头问道:“攻城队都安排好了吗?”“回九帅,都已就绪。”“好,点火!”曾国荃说罢,就见旗兵把红旗一展,发出信号。刹那间,就听见天崩地裂一声,太平门被抬上了天,城墙坍倒了二十多丈的一个大豁口。巨大的气浪淹没了一切声音,安静了四五秒钟之后,突然一声大喊,清军冲进了豁口,与城内的太平军展开了肉搏。

李秀成见大势已去,急忙赶到天王府来见幼天王洪福贵。他气喘吁吁地说:“满妖已杀进天京,望我主赶快起驾。”洪福贵吓得面无人色,抖做一团:“到……到哪里去?”秀成说:“眼下很难说,待逃出虎口再说吧!”

这时的天王宫,已乱成了一团,宫女们哭喊着,奔跑着,不知如何是好。秀成对他们说:“不要乱,快拾掇东西,随我杀出城去!”

这时,国舅赖汉英、女军师洪宣娇、幼赞王蒙时雍,以及众多文武都赶到了。李秀成保着洪福贵在宫外上马,也无暇照管他人,拼命朝西门冲去。众人尾随在后,有的骑马,有的步行,足有一千多人。激战还在进行,街头巷尾处处都是战场。英勇的太平军并未因城破而气馁,还在和敌人作拼死斗争。跟随李秀成的人,不断地倒下去。待冲到城墙倒坍之处,已剩下不足三百人了。李秀成手握利剑,身披重甲,在前边开道,迎面与一队清兵相遇。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李秀成举起利剑猛刺猛劈,终于杀开一条血路,保护着幼天王冲出天京。走了不到半里,又遇上大队清军,把他包围。与此同时,幼天王和他的随行人员也被清军包围。

到了现在,李秀成也顾不了别人,只管往外冲杀。经过一番奋战,终于在夜幕掩护下,逃进钟山。回头看时,身边已无一人,也不知幼天王哪里去了。秀成暗道:“臣未能保住幼主,愧对老天王,真罪该万死也!”想罢,泪如雨下。他立马在高埠之处,往天京张望:但见熊熊的大火,把天都映红了。他似乎看见清军闯进了他的忠王府,把他的老娘、妻子、儿女都抓住了。他好像听到了儿女的惨叫声,母亲和妻子的呼救声。他的心碎了,有心杀回城去,救出一家老少,可是,这是不可能的了。只好面对京城,低声哭泣。

突然,从不远的地方传来了人喊马嘶的声音,李秀成顿时清醒过来。他深知现在还没有完全逃出虎口,随时都可能与清军相遇。于是,急忙调转马头,奔深山逃去。

李秀成在老林里转了几乎两昼夜,水米没沾牙,实在是支持不住了。他强打精神,往四外观看,发现在不远的地方有座小庙:残垣断壁,折梁坍脊,破烂不堪,秀成暗道:此处僻静,不会有人来,休息休息再说。他催马来到庙前,滚鞍下马,只觉得头重脚轻,一阵目眩。他咬着牙定了定神,把马拴到一棵树上,摇摇晃晃走进小庙。这庙内并无塑像,空洞洞的,一点声音也没有。秀成靠着门框席地而坐,闭上眼睛,把头往后一仰,时间不大就睡过去了。

外边,斗转星移,天已大亮。被挂在树上的大白马又饿又渴,实在忍受不住了,仰起脖子“咴儿咴儿”叫个不停。

这时,从山路上来了一伙人。一个个大包小包,胸前背后背着不少东西。走在前边的是个矮胖子,三十多岁,两只金鱼眼往外鼓鼓着,帽子歪扣在脑袋上,一身粗蓝布裤褂,挽着裤腿儿,光着两只熊掌似的大脚。这家伙指手划脚、正跟大伙说话:“兄弟们,谁也别松劲儿。咱们还得划拉划拉,万一再发笔小财呢!趁这个机会不捞点儿,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儿了。”

书中代言:这小子叫赖三,是本地一个无赖。平日游手好闲,东游西逛,不务正业。天京失陷后,城里城外都闹起兵灾。烧、杀、抢、掠,什么事情都出现了。赖三认为这是发财的好机会,他找来七八个地痞,到处乱窜,有时拣东西,有时抢东西,有时还劫道。因此,他们弄了不少外财。昨天晚上,他们抢了一夜,到现在还没合过眼,有人建议回家睡一觉,也有人建议适可而止。偏偏这个赖三不满足,还要划拉一圈。

他们正往前走,忽然听见马叫的声音。赖三一怔,赶紧躲到树后往四处察看:只见小庙前拴着一匹大白马,周围并没有人看守。赖三寻思道:仗打得那么激烈,骑马的人随时都可能战死或受伤,不用问,这匹马主人可能出事了。想到这儿,乐得他金鱼眼睛更往外鼓了。赖三偷偷地摸到小庙前,见此马金鞍玉辔,装饰华贵,马颈下还挂着一个皮囊。他伸手把皮囊摘下来打开观看,可把他乐坏了。里边装着金条、金砖、金元宝、红绿宝石、珍珠翡翠,足有一百多件,赖三看罢,夹起皮囊就走。

另一个叫马秃子的土棍,一把把赖三抓住说:“你怎么走啊?快把东西拿出来,大家分分吧!”赖三把胳膊一甩说:“放屁!是老子发现的,还分什么?”马秃子说:“当初讲得好,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钱平分。你小子怎好赖账?”赖三道:“当初是当初,现在是现在。不分就是不分。”“不分不行!”马秃子怒斥道,“你小子再走一个我看看。”说着放下包袱,直奔赖三扑去。赖三更不示弱,把皮囊背到身上,亮出双拳便打。两个人滚在一起,打了个不可开交。那些坏蛋谁也不敢管,站在旁边看热闹。

正在这时,来了一队清兵,都骑着马,拿着刀枪。为首的是个千总,他们是奉令搜山的,缉拿大平军的伤员和散兵游勇,正好遇上赖三和马秃子干仗。这个千总催马来到他们面前,高声喝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赖三一看,顿时傻了眼,不知如何回答。两个骑巡从马上跳下来,“啪!”给了赖三一马鞭。赖三“唉哟”一声跪在地上:“官长留情,官长留情,小人是山里的柴农。”千总看看他们的打扮,又看看满地的包袱和箱笼,心里就明白了:“搜!”他一声令下,骑巡都下了马,把这些家伙搜了个底朝上、从赖三身上发现了那个皮囊和里边的东西,千总大惊道:“你们从哪里弄来的?”

赖三不敢隐瞒,如实他讲了一遍。千总喝令把他们捆上,又把皮囊里的珍宝归为己有。清兵来到李秀成马前,都被惊呆了。看样子,骑马的主人,最小是个侯,也许是个王。千总吩咐一声:“搜!”很快就把李秀成发现了。这个千总轻轻地走到李秀成面前,哈着腰仔细打量。不看则可,一看哪,可把他乐坏了,心里说:我的娘啊,这不是李秀成吗?是他,一点儿没错。

原来这个千总姓陈,当年在李秀成部下当兵,后来随韦俊投降了官军。这次,又随曾国荃围攻天京。所以,他一眼就认出了李忠王。他暗自惊喜道:活该我官运亨通,人财两旺,要把李秀成献上去,不赏我个参将,也赏我个游击将军。他向外边一摆手,几个骑巡闯进庙中,伸手就绑。

恰在这时,李秀成被惊醒了。他——睡眼往四外一看,顿时睡意皆消。一个鲤鱼打挺,从地上跳起来,使了个左右开弓,把两名清兵打倒。又飞起一脚,把那个千总踢出庙门。李秀成飞身跳到庙外,朝战马冲去。

第四十三回 翼王威震湘皖赣 肃顺治出曾国藩第八十八回 两太后密谋定计 恭亲王决定北行第七十五回 太平军二打上海 反动派再次勾结第四十四章 曾国藩创办湘勇 石凤奎兵败宁乡第五十五回 杨秀清逼封万岁 洪秀全暗设牢笼第四十八回 挟天王秀清得逞 夺美女东王称心第五十六回 洪仁发受命搬兵 韦吕辉奉旨回京第八十三回 八里桥清军惨败 咸丰帝北走承德第六十八回 众叛亲离人马散 达开被困安顺场第六十一回 石达开回京辅政 曾国藩密谋诱降第五十二回 刚愎自用造冤狱 公忠体国破清妖第五十八回 北燕密订苦肉计 翼王怒责韦昌辉第五十一回 反间不成身受缧 穷凶恶极诬好人第三回 选刺客疤六爱计 斩烟犯颠地吃惊第八十六回 万寿节咸丰病危 夺权位蛇鼠相争第三十三回 张嘉祥认贼作父 洪天王率众突围第九十回 董元醇上书垂帘 八大臣罢职搁车第六十五回 石达开率部远征 攻南昌大将受挫第五回 灭威风洋商发抖 显志气虎门销烟第九回 道光帝怒斥穆相 关天培捍卫虎门第八十四回 联军火烧圆明园 肃顺受宠掌大权第四十三回 翼王威震湘皖赣 肃顺治出曾国藩第七十三回 李秀成假承意旨 陈玉成怒责英使第二十回 何玉成血洒刘府 萧朝贵巧遇云山第八十八回 两太后密谋定计 恭亲王决定北行第二回 韶关镇钦差遇刺 十三行洋奴传情第六十回 胡以晃慷慨就义 韦昌辉穷凶极恶第五十七回 杨秀清被杀身死 韦昌辉别有用心第八十四回 联军火烧圆明园 肃顺受宠掌大权第十二回 守定海三雄殉职 抗侵略裕谦尽忠第六十六回 杨辅清率部反正 赖国舅瓷都请援第十回 换钦差依然卖国 平英团大显威风第九十六回 李莲英梳头受宠 恭亲王遭嫉被黜第六十回 胡以晃慷慨就义 韦昌辉穷凶极恶第八十六回 万寿节咸丰病危 夺权位蛇鼠相争第七十六回 反动派围占天京 洪秀室以身殉职第九十回 董元醇上书垂帘 八大臣罢职搁车第七十三回 李秀成假承意旨 陈玉成怒责英使第八十四回 联军火烧圆明园 肃顺受宠掌大权第二十二回 悟真谛借梦创教 说实情共谋反清第五十五回 杨秀清逼封万岁 洪秀全暗设牢笼第六十二回 左宗棠虎口诱降 罗大纲以身殉职第五十七回 杨秀清被杀身死 韦昌辉别有用心第九十回 董元醇上书垂帘 八大臣罢职搁车第七十回 洪秀全力挽狂澜 太平军重振威风第二十五回 反桂平杀妻劫狱 仗侠胆挥刀解围第六回 率军民加强防务 守虎门首战告捷第四十三回 翼王威震湘皖赣 肃顺治出曾国藩第五十六回 洪仁发受命搬兵 韦吕辉奉旨回京第八十六回 万寿节咸丰病危 夺权位蛇鼠相争第六十二回 左宗棠虎口诱降 罗大纲以身殉职第五十九回 石达开虎口脱险 韦昌辉举兵谋叛第五十五回 杨秀清逼封万岁 洪秀全暗设牢笼第一回 林则除进京陛见 穆彰阿暗耍阴谋第五回 灭威风洋商发抖 显志气虎门销烟第十九回 识英雄朝贵得救 论国事钱江逢知第三十七回 石达开访贤得宝 洪天王兵进武昌第六十六回 杨辅清率部反正 赖国舅瓷都请援第九十三回 王公议罪权臣死 垂帘听政野心达第三十七回 石达开访贤得宝 洪天王兵进武昌第三十六回 拼死活清将顽守 逞勇猛西王牺牲第十回 换钦差依然卖国 平英团大显威风第八十四回 联军火烧圆明园 肃顺受宠掌大权第六十二回 左宗棠虎口诱降 罗大纲以身殉职第七十七回 李秀成被俘失节 太平军继续战斗第七十一回 五路会师破大营 咸丰破格用湘军第三回 选刺客疤六爱计 斩烟犯颠地吃惊第七十六回 反动派围占天京 洪秀室以身殉职第十二回 守定海三雄殉职 抗侵略裕谦尽忠第六十三回 排外姓洪氏弄权 石达开夜审刺客第六十三回 排外姓洪氏弄权 石达开夜审刺客第六十六回 杨辅清率部反正 赖国舅瓷都请援第三十四回 攻桂林东王失策 过渡口云山负伤第三十六回 拼死活清将顽守 逞勇猛西王牺牲第八十九回 恭亲王叩谒梓宫 巧安排叔嫂密议第九十三回 王公议罪权臣死 垂帘听政野心达第五十七回 杨秀清被杀身死 韦昌辉别有用心第七十六回 反动派围占天京 洪秀室以身殉职第二回 韶关镇钦差遇刺 十三行洋奴传情第二十回 何玉成血洒刘府 萧朝贵巧遇云山第七十六回 反动派围占天京 洪秀室以身殉职第八十四回 联军火烧圆明园 肃顺受宠掌大权第十五回 奕钦差贪生丢士 遭光帝惧敌求和第九十六回 李莲英梳头受宠 恭亲王遭嫉被黜第五回 灭威风洋商发抖 显志气虎门销烟第二十一回 三兄弟投友遇寇 鲨鱼头拦路逢强第二十四回 赴挂平秀全陷狱 奔杨村开芳传书第三十二回 朱锡能暗结同类 张嘉祥醉闯女营第八十三回 八里桥清军惨败 咸丰帝北走承德第一回 林则除进京陛见 穆彰阿暗耍阴谋第八回 露真形琦善卖国 显忠心陈氏牺牲第二十一回 三兄弟投友遇寇 鲨鱼头拦路逢强第七十七回 李秀成被俘失节 太平军继续战斗第七十回 洪秀全力挽狂澜 太平军重振威风第七十七回 李秀成被俘失节 太平军继续战斗第七十九回 咸丰帝荒淫无度 惠老爷乐极生悲第七回 屈英夷奸赋受宠 摘顶戴忠良罢官第六十九回 远征军陷入绝境 石达开屈膝请降第九十七回 闻警报天津骚乱 激民愤捉拿拐子第五十八回 北燕密订苦肉计 翼王怒责韦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