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 工巧能否解相思

一个高手会讲究藏气运悟天机,一个王朝有皇宫龙气托运国运,以保江山万年永固,而一个宗派家族荣辱兴衰更是与气运脱离不了干系。

天下道门明面上看是三足鼎立,可明眼人都知道现在已是一家独大,龙虎山自从有了大玄皇朝幕后支持,气运化龙,一时风光无限,山上的三大天师一个比一个神通玄奥,而且龙虎山天才辈出,当代清字辈的真人层出不穷,个个都是身怀绝学。

最近十年里,龙虎有三清小真人在武当山一剑开山门,将武当名声在外道士逼退山中数百丈,一举成名。

二十年前,有写出《真炼太极金丹经》的三小真人,首次将内外两丹加以区分,洋洋洒洒写下十万字,句句不提武当,字字都戳向武当,让武当陷入相当窘迫。

三十年前横空出世一个双手捧雷的气运大师黄有德,虽说脾气古怪了些,但还是在新朝阶段硬生生稳固国家龙运,也是因为卖给玄家这等天大面子,玄大当家至今都未曾与其动手,不然真要追究起来,单单在天子眼皮下斩杀一品大臣的罪名,就能让黄有德死的不能再死了。

四十年前,三大天师之一的清字辈最德高望重的清山道士与佛家面谈佛道进行了一场持续百日的争辩,舌灿莲花,教理精妙至极,本已胜券在握的前朝皇家国寺主持只能认输。

而武当?

貌似新朝以来就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人和事。

何来的堂皇气象?

若非这几天才出一个被誉为黄有德之二的年轻道士,修成武当正果,恐怕这座山除了虔诚的山脚香客,都已经被世人遗忘天下还有大小莲花峰,还有玉柱,还有那玄武当兴。

龙虎山上,三清道士蹲在一个青铜炼炉前,伸了伸懒腰。

今日跟着山上年轻一辈中名气最高的三小真人一起炼丹,却不是那丹炉规模甲天下的丹妙观,而是就在天师府还要往上的山峰云海中,足足有一人高的青铜炉,耗费木炭硫磺丹石自然是多。

三小真人炼丹很简单,就一个青铜炉鼎和一些必备材料,外人看来怎么都不像是炼制上好丹药的架势,可三小真人就是凭借这等独特的手法,炼造出龙虎山上前辈天师都赞叹不已的绝世仙丹,不仅如此,每年皇家朝贡的道家宝丹几乎都是出自三小真人手中。

两人匆匆上山,但三小真人面色认真,蹲在青铜道炉旁边,似乎比往日都要认真许多。

三清小真人不由自主看向师兄。

三小真人轻轻一笑,将师弟的想法猜个明白,道:“听闻曾经龙虎开山师祖曾铸鼎于此山峰,并在这里炼制丹砂,进而提炼出真金仙丹,道教的炼丹思想也是从此萌发。重生、乐生,对寿命的重新审视,人能否胜天,不屈服于天命,寻一条长生之路,力图循道而修性炼命,争取延年益寿,长生久视。这就是为什么道家修的道是为天道,强调贵生与长生,并以此提出“夺天地造化之功,盗四时生成之务”,及其为这一最高理想而产生的“炼丹”举措,始终是交融互渗,浑然一体的。”

三清道士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三小真人一笑置之。

三小道士虽说年纪相对于龙虎山上其他天师岁数不算大,但胜在炼丹无数,许多都通过各种途径渠道送去了达官显贵手中,甚至是京城那边的皇亲国戚,“悟命丹”在大玄皇都上下颇有声誉,纵然是这样,三小道士还是时常为炼丹而可恼,知道自己炼丹如同修道,悟性有限,只是穷极人力物力,少了阴阳圆融,竭尽一身本领写下《真炼太极金丹经》,所震惊山下山外,但这么多年过去,在炼丹方面进步是少之甚少,倒是种红薯的技术,日益增加。

与他亲近的三清小道士时常开玩笑,说要不等年事已高,就在龙虎山一处世外树林中,建一座小木屋,闲来无事就种种红薯,过一过真正神仙女子。

这原本是开玩笑的提议,三小真人却很认真的思考一番,掐指算了又算,最后叹了口气,日后未到。

这让三清道士傻了眼。

三小真人揉了揉身旁师弟的头,整座龙虎山,也许只有师傅和自己知道三清小道士天赋是多么恐怖,从自己打算撰写丹书的一天,也是小师弟上山的那一天,不知为何,三清小道士对谁都不亲近,唯独就喜欢看自己在天地里种红薯,得知三小真人要写丹书,一头扎进龙虎藏书阁中,遍览典籍三年,虽说不至于三年走出一条新路,但不拘泥于内丹外丹,内外兼修,这个想法的的确确是三清小道士提出,作为师兄的三小真人进一步改善。

因此这些年炼丹,三小真人炼丹,必定将三清小道士给拉来一起,指望他观丹炼炉突然来个醍醐灌顶的建议,从中再找出一条不同于世间主流的炼丹之道。

在太子殿下眼中这个整日倒着骑驴,挂着木剑游山玩水的小道士,可在所有师兄眼中,三清小道士却是真真切切未来清字一辈的龙虎掌教人。足足六千字的《道门剑心法门》,在三大天师之一的清山天师看来完全就是道门五百年来最妙不可言的密典,它哪里是在练剑,根本就是在教人如何得无上大道!清山天师从不会讳言六千字真是留给三清小道士修炼,还有像那齐雨能跟在三清小道士修炼剑法,还是在三小真人撮合下,别看一招一式来的简单,分明糅合玉柱心法和武当剑术的最高境界,从道家最为出名的剑道法门打下基础,不用几年,定能赶超太子殿下,至于一剑能不能刺死,就当真不知道了。

三小真人曾拍着胸脯给太子殿下保证,此话一出,差点没被玄承熙身后的弓弩精兵借着谋害储君之罪射成筛子。

骑毛驴的年轻道士哪里知道自己这些作为是何等惊世骇俗,只是一股脑想将掌教坐化前留下的奇门道术练之大成,好堂堂正正从龙虎山下道门走出。

三清小道士皱紧眉头盯着丹炉,突然扯了扯三小真人的衣袖,轻声道:“成了。”

三小真人颔首,一炉耗费金银无数的丹药成丹,不用想就知道多么珍贵,虽说现在离成功十不离九,还是保险起见立即双袖一卷,就带着三清小道士往后疾速飘去。

一声轰鸣,丹炉最后一丝青火熄灭。

整个龙虎山都听到这声刺破耳膜的巨响,各个山峰道观宫殿都能瞧见一股浓烈青烟滚滚从山顶袭来,途径的道士们对视一眼,想必定是两位真人闲来无事炼丹,抬头看见这股烟后继续干活去。

龙虎山顶上师兄弟两人虽然即使闪躲,或多或少还是吃了些许炉灰,浓烟滚滚中,三小真人衣袖一挥,一股清风乍起,将身旁黑色迷雾吹散。三清小道士则是很默契的跑向青铜炉子,将门阀打开,一颗散发朦胧光彩的金丹从中滚出。

三清道士捧着金丹走到师兄身前,笑道:“上乘品质。”

三小真人只是面无表情点头,没有想象那么开心,而是道:“这枚丹药记得给齐雨姑娘,估摸境界怎么都要再上一层楼,正是打基础时候。”

三清小道士笑道:“师兄,没想到你还会这般疼人?莫非动了凡心?可得先给你敲个警钟,那是太子殿下看上的人,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大逆不道念头。”

三小真人白了其一眼,不语之过多争辩,衣袖一挥,跑去心疼青铜丹炉,这炉子可是他一点一点亲手锻造而成,龙虎山上名誉在外头可是一放一个响亮,青铜炉鼎只要给京城那位稍稍放个屁,都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但无奈人就是这般忆苦前半辈子。想当初龙虎山还未真正崛起,虽然与另外两个道观其名,外头看起来很是风光,但前朝重佛,道观日子无论规模大小,都是过的相当拮据,青铜炉鼎整座山峰只有三座,其余两座早早逝去,好在上天感恩三小真人,这一青铜炉鼎至今未出一抹伤痕,当真就如师傅曾言,是承载龙虎气运炉鼎。

三小真人将金丹收入囊中,既然是给准太子妃的,当真要好好保管。蹲在地下细看青铜炉中残余丹渣,伸出两根手指拈起一点,放到鼻尖嗅了嗅,苦涩一笑道:“师兄,这次炼丹还是循规蹈矩,啥时候能在其中悟出他法?”

山顶上被誉为老好人的的三小真人看着一脸愁容苦兮的师弟,哈哈笑道:“不着急,反正是在你下山之前看不到喽。”

三清小道士蹲在地上,看着地面,怔怔出神。

三小真人记起许多年前一件小事,打趣道:“三清师弟,这三年没对准太子妃怠慢,跟太子殿下也是经常套近乎,怎么还是打算只在太子殿下口中知道那个小丫头近况,真能忍得住不下山,等到他日下嫁别家,愁苦断肠才知后悔?别以为师兄不知道,那小丫头说不上山了,当夜就哭个稀里哗啦的。”

三清小道士苦笑道:“三小师兄,别打趣我,当时只是在道一观里被门撞了,捂着头哭罢了。”

三小真人笑问道:“道一观在哪?”

从不记这个的三清小道士很用心掐指算了算,试探问道:“清山峰?”

三小真人玩味笑道:“那你倒是记得在道一观第一次见那个小丫头?”

三清小道士叹了口气,不说话了,继续对着地板发呆。

那年大玄皇朝太子殿下带着数百精兵,浩荡登山,那时候大玄皇朝刚刚夺嫡结束,天下都惊恐大玄皇帝会杀红了眼,以玄家铁骑做无敌势气一路碾压龙虎以及其余靠近京都门派,却没料到这趟上山,太子带你下却不是要拆掉龙虎山的牌坊,而是来讲和,别看太子殿下只是带了一小撮人,但从其组成的排山倒海之势来讲,各个都是从尸山血海走出的杀人好手。整日参拜天道的龙虎天师哪里见过如此气派场面,甚至还未等太子殿下开口,老掌教就跪在其面前,举双手投降。傻眼的不光是以为要费点口舌才能将这般迂腐道士给说通的太子殿下,还有带他们上山的小姑娘。

三清小道士不懂到底要经历多少磨难,才能换的今日的惊鸿一瞥。

也不知为何,一眼定情。

还记得姑娘见面第一句,她便问道:“喂,小道士,这里是龙虎哪家道观?”

当时就喜欢倒骑毛驴的小道童红着脸思考想了半天,东掐西算一番,待回过神来,那姑娘已不知何时被玄承熙招呼下山。

只留下那时候便已经是武当最年轻师叔祖的三清小道士喃喃道:“这里是道一观啊。”

第二次见面,不用想书中写的十年二十年,只是在明日小道士一睁眼,就能听见屋子外传来清脆笑声。

仙鹤盘旋,云海在山顶汇聚,或升腾或坠入人间,人间仙境,琉璃之地。

还记得有一次,在山顶附近,她见着了三清小道士,笑问道:“喂,小道士,整天呆在这座山里,倒是个美事,要不我与爹爹说说,也跟你在龙虎山修行?”

他还是涨红了脸,双手紧握,一句话都说不出口。

明明只要他点头或开口,说一个好字,按照龙虎山当时与皇室关系,姑娘父亲或多或少都会卖龙虎一个面子。

只是当三清小道士正当要开口说出那句好字时,姑娘只是笑着摇头道:“逗你玩的。”

她明亮的双眸中有失落,三清知道,但没提起。

他只知道她姓赵,名唤伊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伊人。

三清道士看向不远处的道一观,轻轻一叹,既然丹药已成,他便下山。

将毛驴上的书籍握在手中,与还在洗刷青铜炉子的三小真人打声招呼,便下山去了。

他看的很认真,一路上颠簸山路似乎不顾。

天下最为奇妙的奇门遁甲,能否解相思。

他很想知道。

他不知,在那一日与吴家少爷一同下山之后,江湖中原本近乎失传的奇门遁甲,又以无敌之姿回归。

凉州方向,乌云笼罩,隐约可听雷鸣。

三小真人猛然抬头起身,望去蜀州方向,喃喃道:“真要化蟒了。”

第一百一十五 可曾记得鹤周天第一百二十八 唯手熟尔第一百七十四 青楼遇熟人第六十三章 江水清澈第一百七十 一撇一娜太冷清第十八章 可登仙第一百七十三 青楼第九十三 趁凉风还在第一百三 消瘦老人带刀而来第十六章 请君入瓮第九十三 趁凉风还在第一百三十八 萝卜第六十四章 真是小宗师第一百七十三 看山是水真境界第二十一章 情之一字第一百六十四 因为是她,也只能是她第一百三十五 先行一步第一百十 组队去吴家第一百五十五 读书人生气起来不要命第六十九 听风等雨第三十四章 雨中论道(下)第一百三十二 收你做剑侍第七十三 问山顶清风明月第五十六章 白裙闯山门(中)第一百一十九 天下最美风景第一百七十五 下山第五十三章 山道两旁尽开路第一百五十九 皇姑姑第七十一 京城一碗面第十一章 今朝青衣当年梅花第一百七十二 温柔乡第一百七十六 欧雁第四十六章 吴晨的剑第八十三 曾用此剑破敌三千六第一百四十五 雪白长剑第一百七十 那就做马卿文就好第一百六十七 当年第八十六 不能让文人家姑娘比下去第九十三 趁凉风还在第十八章 可登仙第一章 馒头和萍果第一百七十二 温柔乡第一章 吴家有女第一百七十 一撇一娜太冷清第四十二章 一剑朝天阙第一百六十 双修第二十章 后继有人第一百七十二 亚圣第二十三章 黄裙见白衣第一百二十六  京城走向第一百三十八 萝卜第七十九 还礼再还礼第九十九 吴家人真怪第一百三十五 先行一步第一百三十九 梦中蛟蟒来第九十一 卸甲与枇杷第七十四 碎银多如山第五十九章 凉州大势第一百三十三 无处话凄凉第一百八 道理难讲 情字杀人第一百二十二 被打还会笑第一百四十三 看见她的高兴第三十三章 雨中论道(中)第七十六 万军包围,君临城下第十一章 飘雪第一百四十七 青城大草都来人第三十三章 雨中论道(中)第六十五章 好坏的江湖第一百六十九 慕容家第六章 舍不得第七章 高山流水第一百二十七 凉王论情第一百七十 剑道第一有何用第十五章 桃花第四十五章 如同姐弟第一百六十九 今日可以入梦来第十一章 飘雪第九十三 趁凉风还在第一百四十九 各怀心思第十五章 剑凤吞龙第九十五 起舞弄清影第三十一章 险胜第一百四十七 青城大草都来人第一百八十八 醋坛翻了第一百四十三 看见她的高兴第一百六十五 交易第十章 青衣长琴抚心事第一百六十七 人各有活法第一百七十四 与你打个赌第一百七十三 青楼第一百八十六 洛尘是我爹第一百七十五 下山第一百八十八 醋坛翻了第六十九 听风等雨第十四章 无虑第一百六十八 没有那么坏第七十 谁说戏子多秋第十九章 子房六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