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高中毕业后来到了三连,跟着原子姐姐学习医术。
没有多久,三连准备挑选两名拖拉机手,姐姐报了名。
那时候,姐姐已经深受《巾帼英雄》的影响,小说中女拖拉机手安格林娜带领全村男女一边打游击、一边开“火犁”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中。
姐姐很是幸运。营里希望三连能够出一名女拖拉机手,姐姐顺理成章地当选了,而李浩占据了另一个拖拉机手的名额。
甄小军并没有报名。我猜,姐姐此前应该希望甄小军能和她一起学开拖拉机。
姐姐和李浩从三连出发,去虎林学习。姐姐后来告诉我,拖拉机手培训班有70多名学员,只有她一名女性,宿舍还是大通炕,她只能和男学员挤在一起。
他们都来自三连,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使他们有了单独接触的机会。两个人利用休息时间,去镇上买生活用品,而且在李浩的盛邀之下,他们一起看过一场电影。
培训班引进的拖拉机,驾驶时需要体力,对姐姐来说的确有些困难,然而两个月学习结束后,她不但学会了开拖拉机,还学会了检查和维修。
甄小军逐渐走出王程排长事件的阴影,到我们家的次数也渐渐多了起来。
姐姐学成归来后,甄小军来得更勤了,两个人经常待在房间里,直到母亲喊吃饭才出来。
1972年的春天来得很晚,冰雪消融时已经时快到四月底了。当时,李浩回北京探亲去了,原子姐也去齐齐哈尔一家医院学习去了,而王程排长和甄小军经常偷偷在一起喝酒,看上去,两个人已冰释前嫌。有一次,他们还来到我们家,和父亲一起讨论如何扩大小麦种植面积的事情。
李浩从北京探亲回来时,带回来一台收音机。在那个年代这可是稀罕物。李浩是一个典型的外向型性格的人,无论对什么事情都高调。
我上小学二年级时,隐隐约约知道了一些国家大事。经历了珍宝岛战争之后,这里的形势一直很紧张。前两年,在对面岸上建起了一个很高的瞭望塔,一到晚上,一束强烈的白光就把我们这里照得雪亮。到1972年的时候,情况好了一些,战争的阴云逐渐消散,大家紧绷的神经也放松了下来。
而李浩的一个意外举动,让大家又紧张了起来。事情其实简单,那天晚上,李浩在连部值班,晚上因为吃了太多麦渣子而闹了肚子,然后去不远的地方去方便。
李浩的一泡屎,差点儿要了他的命。当晚,指导员张大元去找李浩,他听见桌子上的收音机发出异常的呼叫:莫斯科广播电台,现在开始播音。张大元越听越不对劲。原来,这是对岸的电台。
收听敌台,这在当时可不是一般的错误。
已经很久没有召开的三连全体人员大会又召开了,这次专为李浩而开。
张大元虽然照例说了些上纲上线的话,但语调十分平和。而到李浩做检查的时候,喇叭里突然发出刺耳的噪声,李浩不得不停下来,跑过去调整音量,这样折腾下来,大家根本没听清楚他说了什么。
批判自己的大会还要自己操办,我看见原子姐偷偷地笑了。
这样的事,大家一样没往心里去。
但是,不知道什么人那么多事,把消息捅到了营部。营里就派两名小战士来调查,要把李浩带走。
看见威风凛凛的小战士,正在值班的甄小军赶忙叫来张大元。两名小战士出示了介绍信,还掏出明晃晃的手铐。张大元顿时心里明白了,他一边让小战士住下,一边对甄小军使了个眼色。
甄小军立马明白张大元的用意,提前溜了去找正在修水渠的李浩。
听到这个消息,李浩慌了神。也许他没有料到,收音机引发的风波会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甄小军安排李浩躲在王程、于秀竹家里,让他千万不要出去,等他通知。
第二天,张大元把两名前来押解李浩的小战士带到连部,又找来甄小军和原子,要他们做个证人,证明李浩是不小心随手拨到敌台的。
然而小战士并不理会张大元的解释,其中一个小战士居然对张大元大吼大叫,这让张大元很愤怒。他撸起袖子,大声斥责道:“这是老子在战场上留下的弹片,老子和你们没什么好说的。”说完,张大元就叫甄小军送客。
两名小战士被张大元的气势吓得愣在了那里,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甄小军见状,把他们拉到一边,心平气和地说:“首长们可能不了解情况,其实没有那么回事,只不过是不小心调到那个电台,也没有听下去,还望你们和首长说明下。”
两个小战士没有再坚持,说道:“要不这样,你们写个情况说明,给我们带走,不然我们也不好交代。”听到他们这样说,张大元吩咐甄小军写了个情况说明,然后盖上连里的公章,打发他们走了。
这件事情,让李浩对指导员张大元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个平日外表粗壮、话不太多的汉子,关键时刻真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