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租房比买房合算?

杨宁馨没明白杨树生的逻辑,亏得她这个便宜爹还当了好些年的总务主任哩,竟然这一点都没掰扯得清楚。

租房无论如何不会比买房合算啊!每年都要付租金,房子还不是自己的,怎么会合算?

“小六,你不懂这个道理。”

看到女儿睁大眼睛,以一副不赞成的模样看着自己,杨树生赶紧解释:“公司为了照顾职工,租房只用五块钱一年,可是买房却要四百块一套,咱们能在那里住八十年吗?肯定是租房合算!”

更主要的原因是,他手头现在只攒了两百多块钱,原来是打算买自行车的,现在就算全拿出来买房,那也不够啊。

最近几年,各单位都兴起了一股建房风。

也许这是跟X县的一家大国企有关系。

这家大国企名叫国有有色金属公司一零一工厂,虽然建在X县,可却不属于X县管,直接是中央直属,部级单位,刚刚设厂的时候,不少南下干部分了过来,他们在X县都没自己的屋子,后来企业的领导们开了个会,一致拍板厂里和职工一起投资起集资房。

集资房是给本单位职工的福利,职工们可以通过全部出资获得房屋的产权,也可以不用出资,以及其优惠的条件租用单位房屋,而且给了承租者极大的优惠,只有在原租户不愿意续租的时候,单位才有权收回房屋租给别人。

也就是说,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一直住在这里,住到你死为止,只要你想租,按时交了那极为优惠的租金。

一零一的集资房一栋接一栋的建了起来,一律都是红砖小洋楼,五层高,带小阳台,远远看过去,整齐划一,阳台上种满花草,每一幢楼看上去都是那么精致。

而且,不仅是集资房排列规划整齐,楼与楼之间还栽种着各种花草,有专门划出来给老人小孩休息的场地,走到绿草地里,看着周围小孩子们的欢笑,抬头可以看到他们的爷爷奶奶在阳台上慈祥的呼唤着自己的孙子,这种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一零一厂的人看X县人,总是趾高气扬的,他们说的话都和X县的土话不同,那是一口混杂了北方口音的X县话,说出来有种特别的韵味。

X县的大姑娘们,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特别喜欢嫁厂矿里的工人,要是谁能嫁进厂去,一家人欢天喜地,旁边的邻居羡慕得眼睛发红。

工资高,福利好,是一零一工厂最吸引人的地方。

食堂有好几个,厂房有食堂,生活区也有食堂,早上的包子馒头里足足有二三两一个,端个小脸盆去买包子,几分钱买一大盆,白米稀饭绿豆稀饭里头搁着白糖煮,吃到嘴里甜津津的。夏天厂里供应冰水和各色冰棒,凭着票去买,一个塑料壶装满冰汽水才花五分钱,倒出来跟橙汁一样颜色,只是倒到最后,壶底一片橙黄的色素粘着,很大一片。

一到晚上,X县的大姑娘们就成群结队的去一零一厂:“去厂子玩去!”

只有一零一厂才有俱乐部,里边能跳舞看电影还有棋牌活动室。许多姑娘们去那里的目的不仅仅是玩,最重要的是去找个合心意的老公。哪怕是再没资历的小年轻,每个月都是五十块钱打底的工资,刚结婚单位就会分配集资房,能出钱买就有产权证,出不去钱就可以优惠租房,一家人一辈子住在那高档洋气的楼房里不用担心没地方住。

一零一厂成了X县最令人羡慕的地方,也成了大家竞相效仿的地方。

领导们去一零一厂参观回来以后,恍然大悟,原来一零一厂的人过的才是社会主义生活,而他们还处在原始社会的阶段。

食堂这些没法跟人家比,毕竟要贴钱办,人家是国家直接拨钱,而且拨下来的钱可不是一点点小钱,都是几十万上百万一次,而自己单位要批个十万块钱的条子还得不停往市长办公室跑。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允许私人插手一些垄断行业,国营单位的效益越来越差,这日子就越来越过不下去了。

农民挑着菜进城卖,挤垮了蔬菜公司,这是X县第一家宣布改组的单位,昔日那些神气活现的营业员,分流去了别的单位,可是另外的单位也不见得效益好,都在岌岌可危的状态,单位似乎是一幢危房,随便推一下就会倒塌。

杨树生所在的木材公司目前来说生意还算好,X县目前还没有私人办的木料场——毕竟要办木料场得有大笔资金,现在改革开放才这么久,资本积累没那么快,还没有人暂时把目光投到这上边来。

但是,木材公司的生意明显不如以前。

不需要批纸条才能买木料,想买木料的人,可以私底下通过不同的渠道来买,这分走了木材公司一部分生意,张书记看着日益减少的出货量,眉毛皱到了一起,心急如焚。

再这样下去,木材公司也只能宣布破产,这是迟早的事情。

他做了决定,在他退休之前,要实实在在的为木材公司的员工谋一笔好福利。

吃香喷喷的肉包子啥的,都算不得什么,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改善职工们的居住环境。

每次看到几个年轻后生挤一间屋子,一家人挤着住在一间大通房里,张书记就觉得心中有愧,这都是活生生的人啊,应该有自己的空间,而不应该是像鸡鸭一样被关在狭小的宿舍里。

张书记去了一零一厂考察了很久,那个厂里整齐划一的小洋楼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是自己公司的职工也能住上这种带厨房洗手间,有客厅有卧室的房间,那该多好啊!张书记坐在那里幻想着两幢漂亮的小洋楼拔地而起,职工们带着自己的家属在绿色的草地上散步,那情景,要多美有多美。

去年,X县召开局级干部的扩大会议,在那次会上,就有人提出来要给单位该福利房:“一零一厂就是最普通的职工都有小洋房,凭啥咱们X县人就不能盖呢?这也是改善职工福利待遇啊。”

那人才坐下,会议厅里响起一阵热烈的鼓掌声。

谁不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呢?

要是没有一零一厂做参照物,或许大家依旧还生活在原来那种贫穷落后的状态,大家都会知足常乐,可是现在这里有一个典型的美好生活摆在面前,要是还不知进取,那就不能用一个平常人来衡量他了。

分明可以享受,但却一定要甘守清贫——这人肯定是个纯粹的布尔什维克。

那次会议以后,不少单位都向市政府打报告要盖单位的集资房,市委研究决定,所有的报告都被批准了,包括市委后勤处自己打的报告。每个单位都分到了一块适合起职工宿舍的地皮,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集资,共同打造各单位的集资房。

木材公司不算人多的单位,包括离退休的职工,统共才一百来号人,其中还有一些是双职工,并不需要另外再分房子。张书记在报告被批准以后,就开始着手进行职工集资房的修建工作,他先请了城市规划设计院的过来规划了下职工宿舍的标准和设计方案。

木材公司一共起五幢小楼房,每一幢五层,两个单元,一共一百套房屋。

楼房与楼房之间有绿化面积,张书记还没想好种什么花草树木更美观,早有职工们提意见:“不如每家分配一块菜土,种点蔬菜瓜果。”

瞬间,张书记小资生活的梦想宣告破灭,他眼前出现的是一块块菜地里长出看几幢楼房。

“不,不允许种菜,咱们都已经是城里人了,咋还能和乡下人一样哩?”张书记坚决否定了这种提议:“等设计院的同志来设计吧。”

木材公司一个星期之前开了个中层干部会议,讨论正在新建的职工集资房的归属问题。

两种方式,一种是买,四百块一套房间,另外一种是租,一年五块钱的租金,职工和单位签租赁合同,只要职工还活着愿意租房,就能一直承租,单位必须租给他,不能把他赶走。

“两种方式,大家自选,这些房子都是统一的两居室套房,一共五十来个平方,有厨房洗手间,两间小卧室和一间小客厅,外边还有一个阳台可以晾衣裳。”张书记说到这里的时候,幸福感满满,他住了这么多年大通房,总算有自己的窝了:“咱们先开个职工大会,摸个底,看大家是租房还是买房,给他们一段时间去筹钱,免得到时候交不上。”

开会的时候,杨树生还没想到可以让他爹进城也来租套房,现在听着杨宁馨这么一说,忽然心里头敞亮。

没错,把爹娘接到城里来住,就能相互照顾了!

只不过小六为啥一定要他买房呢?五块钱一个月,四百块钱可以租八十年了,他还能再活八十年还是咋的?肯定是租房合算啊!

第五百零二章第二百八十章第三百四十七章第五百零一章第三百二十七章1.第 1 章第四百四十一章第四百七十章第三百九十六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六十二章第四百六十一章第二百七十八章第一章 零点八分八秒  第二章 十点八分八秒第二百六十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三百三十一章11.第 11 章第二百一十七章第二百四十五章第六十章第三百五十六章第二百三十二章第三百零六章第四百七十八章第三百九十九章第五百零一章第三百四十三章第五百一十三章第二百九十九章第二百八十八章第四百八十章第三百四十六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三百二十七章4.第 4 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四百三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七十一章第二百一十七章第一百八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一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三百一十二章第二百九十四章第一百三十章第三百八十九章第八十三章第一百八十章第四百七十九章第二百九十八章第四十三章第二百四十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二百一十三章第四百五十四章第三百五十五章第三百二十一章第四十五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四百二十九章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四百二十三章7.第 7 章第四百七十七章第三百八十章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二百三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一章第四百章第二百七十五章第四百二十章第三十八章第四百一十二章第三百零四章第四百四十一章第四百八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二百八十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七十五章第六十八章第二百五十八章第三百二十七章第三百四十五章第四百五十章第一百七十七章第三百九十九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四十一章第三百六十三章第二百二十八章第二百七十七章第五十章第一百八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