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官商民

乔木这边带着儿子,整日的鸡飞狗跳,几位先生已经不准备告乔木的状了,而是转而同儿子玩伴的家长们理论。乔木在边上属于纯看热闹的。

身边有一圈鸡飞狗跳的孩子在,乔木日子过得多姿多彩,连怀孕走样的身材都不怎么在意了。

相比起来,燕少城主最近就忙多了,从京都那边来的流民越发的多了。

让人怀疑京都对秦地的安抚到底有没有作用,为何流民不减反增呢。

幸好燕城主让人送回了王上对平哥小世子的册封,还有平陵渡到落雁关的封地。

不得不承认京都可真大方,别看就三个关卡,可临近燕城的这些关卡,同燕城一样地广人稀,三个关卡之间幅员辽阔。

若是有足够的人手,开垦出来,有足够的良田能够安抚流民。

想到这里,燕少城主乐了。足够的人手,这么多的流民,他可是不缺人手的。到底是父亲大人,这下子安置流民可不发愁地方了。

燕少城主寻思着,要在燕城迁一部分的居民过去,怕是动作太大,弄不好会人心惶惶的,可流民居中在一起,对于燕城的管理肯定是不利的。

父亲大人不在,利弊之间如何抉择,燕少城主一时间不好抉择。

刚好赶上一个月一次的评议会,燕少城主让诸位大人各抒己见,最后大伙评议,这算是取百家之长。

众位大人才知道,原来评议这东西还能这么用,果然是少城主,就是比女人有远见多了,若是开始的时候评议就有这等效果,他们何至于那么抵制吗。

如今这样不是挺好的吗,处理事情的时候方便明了。

三个关卡最后还是燕少城主提出的军管在评议中最为热烈。

至于说军管的一些细致条例,还需要众位大人们细细的协商拟定。

不过就是流民过多,时间太极,没给这些人多少时间。

燕阳把小李将军从新街那边的侍卫营调过来,让一个将军做侍卫领头屈才了些。

可让小李将军去平哥的封地镇守也不合适,面上至少是这样说的。

燕少城主任命小李将军统领燕青,燕紫,去镇守平陵渡以及落雁关。

侍卫兵丁都是少城府的,小李将军这个最高长官,也不过是面上好看。

不过因为是小世子的封地,小李将军作为表叔,没什么话好说,算是纯帮忙好了。

毕竟燕青侍卫可是小世子身边的人,至于燕紫,知道这号人的,都知道这人同夫人的关系很不错。硬要划分的话,说是小世子身边的人一点都不为过。

所以他就算是帮着小世子接收封地的。

不是燕少城主不愿意给李氏机会,也不是燕少城主不愿意放权,而是平陵渡这个地方太特殊了。

让李氏在这地方镇守,就相当于给了李氏同京都各大世家的接触的机会,而李氏作为燕城的第二大世家,燕少城主不想冒险,不想让人釜底抽薪,从内部给瓦解了。

所以也只有从暗转明的暗卫,燕紫他们几个合适,

而身份上,也只有燕紫现在的官职还能胜任而已。

平陵渡需要燕紫去镇守,燕紫身边都是自己人,燕少城主的军管,就是冲着这些信得过的自己人去的。

平陵渡的流民,被燕少城主以十户,百户,千户的单位分配到燕紫身边这些手下的手底下去,侍卫们除了镇守平陵渡还要让名下的十户,百户们开垦荒地,

当然了,在管理上,人家燕少城主又柔和了许多,对外只说,平陵渡,十户一村,而带头的侍卫则算是村长。

并不要求作为被管制在军户下的流民一定要去服兵役。这条是比较人性化的。看得出人家燕少城主活学活用了。

至于税收同燕城一无二致。唯一的区别就是,十户就多了一个村长而已。这样便于管理。

毕竟流民安置之处,各种纷乱接踵而来,即便是燕少城主有心治理,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需要梳理。

乔木若是知道燕阳的这些法子,定然知道,燕阳肯定是在笔记本上从三国读到明初了。

自从燕少城主把身边的侍卫待遇提高以后,燕城的兵丁待遇早就让人眼红了。

那些流民倒是盼着被挑选上兵役呢。

没看到那些侍卫们,手下有人有田日子过得别提多滋润了,就是训练的苦点,还有细粮大肉跟着呢,别说还有银子拿了。

所以没用燕紫侍卫怎么宣传,这些民户恨不得走关系也要把孩子给送到侍卫所。

燕紫侍卫拿着燕少城主给的条子,战时兵,休战的时候,自然就是农了。

这些侍卫们在这边平陵渡有了自己的土地,真要是有战事,谁也不会愿意丢了自己土地家园。

少城主这法子妙极,只不过兵丁想要战斗力剽悍,还是不能断了训练的,整日抡着锄头的农人,打仗是指望不上的。

平陵渡收编流民入伍并没有耽误开垦土地,燕紫侍卫带出来的队伍训练肯定是高强度的。

为了配合农忙,还有开垦土地燕紫侍卫都是让兵丁,分开训练的,一半一半吧,反正他们这边不缺银子,不缺粮食。

燕少城主说了,只要守好平陵渡就好。而且外松内紧。他们这边是要做给京都那边看的。

平陵渡这边热火朝天的看的小李将军都找不到头脑,还没见过哪家将军把关卡战事放在一边,专心搞种田的呢。

到了燕青这边靠近青石关的落雁关,内外都紧,燕阳只求,开垦出来的荒地能够让流民自给自足就好。

大同小意,燕少城主算了,不需要三五年,只要能够平安过度上两年,这些流民一手建立起来的家园,就会有了归属感。

到时候不管是平陵渡还是落雁关,民心都在他们燕城这边呢,其他的还不好说吗,再说那边的侍卫,那都是同燕少城主一起在边城那边并肩作战的。

收编的那些流民,严格来说那就是民兵,预备役。燕少城主如今财大气粗,不在乎这点银子的开支,只要能够暂且把流民安抚住就好。

等到土地开垦出来,种出来粮食,日子好过了,流民对家园有了归属感,平陵渡那就是他燕城铁打的地盘了。所以燕紫这二年无论如何都要给他顶住。

燕少城主就期盼着,京城那边别乱,秦地别乱,让他燕城有个吸收地盘的机会。等到过上两年即便是京都都跟着乱了,燕少城主也能保证,乱不到自己儿子的封地上去。

他燕氏父子不会让战乱逼近燕城,燕城的侍卫不会让战乱染指燕城,过上安逸日子的民众更不会让那边的战乱毁了才建起来的家园。

至于说领头这个侍卫长,因为这件事情,一时半会的还是没能回来燕城。

乔木对此也莫可奈何,很抱歉的看着太贵,他怎么就敢的那么刚刚好呢。

手里拿着领头给送回来的家信,小心递给太贵:“领头一时半会的怕是还不回来,这是给你的家信。你可别恼了他,这事吧,就不是他能说了算的。实在是赶得太巧了。”

太贵:‘夫人不必如此,男人吗,事业为重,何况是我燕城的大事。’

乔木:“这次真的是意外,少城主早就说了,等领头回来,只让他在府里做事,不会再让他出门太久的,谁知道他就刚好平哥的封地下来了呢。总不能让人家李将军为了咱们的地盘忙里忙外的吧。这不是领头刚好在那边吗。”

太贵:“夫人,奴婢岂是这点事情都不懂的,您不必如此。”

乔木抿嘴:“我这不是怕你着急吗。”

太贵:“都说了,又不是不能生,早晚都一样,只求您不要总是强调这个就好,在被您怜悯的看下去,奴婢自己都要以为生不出来了呢。”

乔木:“呵呵,我不说就是了,千万对自己自信点,对领头多信任点,孩子早晚都会有的,呵呵。不过这次真的不是你家少城主从中作梗的。”

太贵管事那个憋屈呀,你也知道少城主从中作梗呀,可真不容易。

在听着夫人这话,怎么就那么让人不痛快呢。那是自己能生出来的口气吗。无语好半天之后,拿着领头带回来的信:“夫人,奴婢告退。”

乔木挥挥手:“回去看信吧,以解相思之苦。”

太贵一点都不娇羞,黑着脸:“夫人,慎言。”说完扭头就走了,显然把太贵的调侃直接归类在不守礼教这上了。

燕城上下因为新得的三个关卡,从上到下都热热闹闹,忙忙活活的,学院这边要选出学子去平陵渡那边做教学,燕城的边域有多大,免费的学堂就要到哪。

这是当初城主大人的原话。学院这边早早的做出了安排之后,就去燕阳那边请示了。

商户这边听闻小世子的封地,安置的竟然大多是流民之后,自发的为小世子的封地备了粮食布匹以及一些应急之物。

当然了这些商户的发起人都是乔管事,自家小世子的地盘,乔管事早就想好了,不光要送东西,送钱财米粮,还要把他乔氏的食肆,酒肆,肉铺都弄过去,自家地盘还要自家小心经营,总不能亏了自家小世子的。

对于乔管事来说,更在意的还是小世子的地盘,算起来那才是他们乔氏一半的地盘呢。

燕城在富裕,那也是人家城主大人,还有少城主的。他们乔氏发展再好,那都是为别人做嫁衣,经营别人的地盘。

而小世子那边就不一样了,那是夫人的子嗣,那是自己地盘。

要不是平哥的封地是京都划的,乔管事都要为平哥叫屈了,怎么就封了那么不太富裕的几个地方呢。

他老人家虽然没有去过京都,没有走过平陵渡落雁关,可也知道那是什么地方,酒肆里面从京都过来的学子,可是没少介绍一路的风光。燕管事大体上还是知道些的。

所以商户这边,燕管事作为商户首领,动员的非常到位,甚至组织了商团过去集体考察,就是想着给小世子的底盘搞活经济的。

乔木都不知道这老头哪来的这么大的精力,竟然能把这些商户都给折腾动。

不过乔管事坚持一定要由此一行,甚至都已经把燕城这边的差事,交给了带在身边两年的二贵了。

乔木也莫可奈何,只能给乔管事准备了大笔的银子,毕竟经济这块,没有银子什么都做不成的。

甚至同乔管事交代:“这边路途遥远,出行往返不易,若是不方便尽管去京都那边的城主府联系燕管事好了。”

乔管事这才带着商户团出发了。其中还捎带了去平陵渡那边的几个教学。

还有燕城各地乡民自发送过来的十几车粮食棉麻布匹,这个就得说乔管事的宣传手法了。

人家只是用私人的名誉就能募捐出来这么多的东西,

乡民都说了,既然是落脚在咱们燕城,那就是咱们燕城的乡民,何况是咱们小世子的封地上的乡民呀,大伙都伸把手,艰苦的日子也就过去了。

所以伸把手的结果就是乔管事的车队更加的庞大了。

难得这么大笔的粮食运出去,大家还敢把粮食拿出来救济流民,不知道燕阳若是用官方的名誉振臂一呼,能够募捐上来多少的米粮。

乔木也只能在心里想想,不敢鼓动燕阳真的这么干,万一人心不稳,燕城乱了,她不成了罪魁祸首了吗。在好奇这个也不能试的。

幸好平陵渡那边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最近听闻平陵渡那边开垦出来的荒地,都已经耕种上了。

乔木想着若是自己没有身孕,回去给那边的流民淘换点亩产高,周期短的粮食作物出来。可惜她不能动。感觉自己能够做的不多呢。

最近新街这边为了平陵渡那边的流民也不消停,这些夫们也在组织募捐,本来应该乔木这个村长夫人带头的。

不过那是自家儿子的封地,乔木得避嫌,不然就成了给自家儿子集资了。

索性这边的学子夫人们都心思透亮,明白乔木的难处,唯一一次刷开村长夫人单独行动。

最后弄出来整整十几车的东西,让各府组织的车夫,追赶上乔管事的脚步,随后送了过去。

乔木也不能装作不知道,大着肚子把诸位夫人给请到这边:“多谢诸位高义。”

属相大人的夫人:“夫人客气了,安置流民,连我燕城的民众都有此觉悟,我等来做,那不是应该的吗。夫人若是在说什么,可就羞煞我等了。”

乔木:‘如此,我就不同诸位夫人客气了,相信只要熬过了今春,相信不管是平陵渡,还是我燕城其他地方安置的流民都会平安的。’

诸位夫人符合:‘托夫人吉言,肯定是的,说起来还是城主大人同少城主对流民尽心,说起来京都那边地大物博,人力物力还是资财都不是我燕城能比的,距离秦地又近,听闻王都那边也早早的下令安抚了,怎么就还有这么的流民过来我燕城呢。’

乔木坐在上位上,抚摸肚子,下面的夫人们顺着这个话题可是说开了。

从京都那边过来的学子们,随带来的家眷算是有见识的,跟着就有人说了,平陵渡什么样,落雁关又什么样。

最要紧的是京都什么样。让燕城这边的夫人们很是涨了几分见识。

最后话题回归回去。为何京都的安抚没什么作用。方才还说京都如何好,如何繁荣的夫人们不开口了。

若是单论繁华的话,燕城同京都肯定是没法比的。可繁华不如京都的燕城安抚流民这个问题上,让人无可挑剔。从上到下民众一心,愣是把这么多的人吃穿住行问题给扛住了。

这个时候要说京都好,她们没那么大的脸面。

乔木叹气,谁说女人不管心政事了,瞧瞧,这女人的聚会场面都压抑了。

让身边的小丫头们给诸位夫人填茶蓄水:“诸位夫人大可不必如此,咱们心意到了就好,余下的事情不是有男人在呢吗。若是我燕城力所不及,自然会有京都那边担当的,无论如何我燕城也不能同京都相比的。”

侍卫所那边的夫人明显不太同意,他们虽然没有什么见识,也没有去过京都,可明明就是京都没能安抚流民,他们燕城才会出钱出力的吗。夫人这话太谦虚了。

属相夫人迎合:“夫人说的对,到底是京都,不是我等偏据一偶之地能够比拟的。”

两位夫人都这么说了,谁都不好反驳。不过京都那边过来的夫人们,脸色有点辣,这话合该这么说,事实如何,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燕少城主从来都没有想过,她燕城会有这么一日,竟然官民一心携手安抚流民了。也不知道画风怎么就变成这样的。说好的民风剽悍呢,说好的苦寒之地呢。

要不是知道民间的事情都是乔管事给鼓动起来的,燕少城主险些就要以为有人煽动人心,居心不良了。

燕少城主也是第一次真正的意义上注意到商户,原来这个在京都在燕城都不太能够上得了台面的人群,竟然同发光的小本子上写的一样,可以有这么大的能量。

可以做到官府都做不到的事情,往日里倒是自己托大了。

越发的对乔木的笔记本看重,在燕阳看来,这才是当之无愧的神书呢,问什么都答应,求什么都能求到。百年以后一定要把这个发光的本子,放到新街那边书馆去供奉。

如同燕少城主一样想的,还有京都那些官员,氏族,已经王族。

地广人稀,苦寒之地,民风剽悍,能够做出这一样一样的事情吗。更别说秦地之乱源于迷信,源于长生什么的了。

而燕城刚好就是个正面教材,人家不信神,信奉科学,所以人家过得那么好。

别说秦地的百姓,初听燕城那边学子,侍卫,民众福利的时候,多少的人开始心慌,多少的人要亲自去燕城走一趟,确认其真实性呀。

若是真的如此,能再这样安稳的地方落脚,就是背井离乡也是值得的。至少给子孙一个安逸的环境。

在看到燕城主的眼神的时候,不管是氏族还是官员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当然了王上看到燕城主的眼神也不一样了。

燕城主知道儿子媳妇能折腾,也不会到能折腾的动静这么大,默默地做事,低调的发财不好吗,非得弄得这么大张旗鼓的,不知道他老人家还在京都呢吗。

就不怕被王上扣做人质吗。略糟心呀。

氏族同官员们询问的时候,燕城主还能搪塞过去,可王上询问的时候,燕城主也只能装作愁苦的死扛到底了:“王上,别人信,您怎么也信呀,我燕城什么样不说,那平陵渡到落雁关什么样,您能不知道吗。从落雁关那边调回来的将军还在呢,您询问询问他们,不就什么都清楚了吗。臣是不信那些谣传的。”

王上点头,他也不信的,堂堂的国度王室都没能做到的事情,燕城凭什么做到。

燕城主:“从秦地到燕城一路多少的险阻,家财能省下几何,我燕城的实力,充其量也就能做到饿不死。不是臣推脱,实在是有心无力,至于外面的谣传,让臣说,不过世宣传,安抚手段而已,不然为何传出民众商户联手赈灾呢。怕是不得已,我儿在燕城强征了商户的粮食了。”

大多数人都是认为燕城主说的有道理的,不然谁家商户傻成这样,白白往里搭银子呀。

谣传多事少城主为遮掩暴掠手段,美化出来的而已。

王上:”爱卿辛苦,既然是已经下令是小世子的封地,无论如何,都不会更该的,爱卿只管传信于燕阳,只要能够安抚流民,寡人不会追究手段如何。“

燕城主骂娘,我燕城地盘上的事情,你到是想要追究呢,你有这个手段吗。

秦地如何乱的,不就是你这般的肆无忌惮吗。

王上:‘爱卿,秦地百姓不堪教化,惹恼神灵,即便是神坛修建的如何雄伟,又怎么会有神灵降临呢。爱卿我看燕城不错。”

燕城主:“王上,我燕地苦寒,民风剽悍,若是有神灵降临怎会如此,不满王上,今岁,我燕城的神殿都被积雪覆盖了。”

这事肯定是瞒不住京都的,燕城主说起来一点负担都没有。

王上:“爱卿也不必太过烦恼。只要爱卿治理有方,总有神灵眷顾的时候。”

燕城主心说,只要你不去祸害就好。我燕城有没有神灵真的无所谓,说起来神殿崩塌到是好事了,至少这位不惦记去燕城祸害了,毕竟神殿都被雪崩了地方,肯定不会有神灵眷顾的。

第二百八十二章 和好第五百一十六章 相对第五百六十八章 三代第三百一十五章 异变第八十九章 八卦第一百零九章 种地的英姿(求订阅)第三百七十九章 庆贺第六百六十五章 议亲第二百四十二章 激化第十二章 偷着乐第一百一十六章 醋(求月票)第二百一十章 渗透第四百七十四章 政令通达第四百四十四章 丰收第二百零七章 嫁妆(求月票)第二百零五章 待嫁第一百五十一章 心墙(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五章 纠结(求月票)第四十三章 犬科(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九章 路转第三百八十九章 农耕第四百章 乱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发展第五百七十四章 作死第三百五十四章 高姿态第九十二章 长发及腰第九十九章 病愈第六十九章 饭桶第三百一十七章 开撕第一百六十六章 轻狂第一百七十四章 定心第二百七十九章 升官第三百零八章 安置第五百三十一章 团聚第四百七十四章 政令通达第四百一十一章 神坛第三百七十四章 科学发展第五十五章 软枕(求订阅)第四百八十七章 京都第二百一十四章 夜话第九章 露怯第六百六十五章 议亲第四百二十二章 运输第四百一十章 小沟通第三百六十七章 脑残第四百八十三章 宠子第四百五十一章 盛举第五百一十八章 受伤第一百九十章 拜年第二百一十八章 我来娶你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结缘(求收藏)第三百五十六章 半台戏第一百四十八章 自给自足第五百三十五章 鲁氏女第三百六十二章 话姻缘第五十九章 正经人第九十九章 病愈第七十五章 老相府第四百四十三章 发展第二百六十四章 见驾第四十九章 人烟(求收藏)第九十八章 治病第五百六十五章 赏赐第四百九十一章 同窗第一百零七章 三人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九章 如初第五十一章 冻伤(求收藏)第一百五十章 雪山(求收藏)第三百八十章 变化第四百七十三章 主事第一百六十三章 圆满(求收藏)第五百一十六章 相对第一百零五章 巧遇(求月票)第五百四十七章 仙宫第五百一十章 丰收第一百九十三章 暗斗第一百六十九章 越界第二百八十六章 升温第二百九十四章 姐夫第三百四十四章 情道第四百九十九章 太贵怀孕第一百五十七章 打猎(求收藏)第六百七十二章 祖孙第二十六章 狼群(求收藏)第一百零六章 王婆(求月票)第四百五十五章 求娶第四百一十八章 办学第一百五十七章 打猎(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四章 下山(求月票)第一百四十六章 奇迹(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一章 飃火第四百四十五章 送礼第五百七十五章 背锅第一百三十四章 结缘(求收藏)第二百六十四章 见驾第三百三十七章 炫耀第五百二十二章 冷战第二十九章 扶伤(求收藏)第五百零九章 长相第四十五章 帐篷(双更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