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北魏佛造像

第一百四十二章北魏佛造像

李老的屋子跟以前大户人家的房子一样,一共三间,除了中间的正厅用来招待客人之外,两边的厢房,一间用作书房,另外一间则是卧室。

几人进门之后,便来到了李老的书房,这里的空间不算太大,不过东西却不少,除了靠墙摆放的书架上几乎已经放满的书籍之外。中间的书桌上也摆放着一些文房四宝。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靠窗的那张桌子,上面摆放着各种规格不同的放大镜,以及一些李老调制好的试剂,平时李老鉴定古玩的时候一般都在这里。

当李老小心的把手中的释迦摩尼佛坐像放在桌子上,然后接过刘东手中的背光插上去之后,整个佛像立即变得更加威严生动了几分。

“李老,这件佛造像的样式怎么跟我们常见的不太一样啊?”看了几次后,周斌不禁把自己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

闻言之后,李老微微一笑,问道:“你是指的这座佛像的纹饰是吧?”

看着周斌点头,李老便解释说道:“你们应该知道,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是起于印度,然后在东汉时期,才传入中国。而且建立起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不过当时时局动荡,当时的一些佛像和佛经都没有流传下来。”

“因此,现在仍然能够见到的佛像,最早的都是在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北魏,这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峰。北魏时期的佛造像艺术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峰!”

听完李老的话,刘东和周斌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只要学过中国历史的,自然对北魏崇佛和魏太武帝灭佛,这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很是清楚。

“而在北魏早期的佛造像中,其造像形式受到印度笈多式佛像艺术的影响。面相方圆,但略瘦,额头较宽,大眼横长。.身着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呈U型或V型对称分布,衣纹深刻线条隆起,紧贴于身上,表现躯体的健美。”

“但是在太平真君七年,也就是公元446年以后,魏太武帝发动了灭佛运动以后,佛教造像受到重创。直到六年之后,北魏文成帝即位之后,颁布了复佛诏书之后,佛教造像才得以继续发展。”

“而到了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金铜佛造像的制作工艺和表现形式已经臻于成熟,而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形式也被称为‘太和式’。”

“其特点就是面相清瘦,脸型呈汉人特征,额头高宽,眉清目秀。肉髻较高,发髻除磨光和浅水波式外,又出现了螺发,并且发髻拳卷以右旋式居多。.大衣有通肩式和袒右肩式,但更流行的是南朝文人士大夫的褒衣博带,衣下摆褶皱重叠,线条流畅细腻。身材比例协调,体态修长清瘦,给人飘逸洒脱之感。”

“所以说到了北魏后期,虽然佛像还是佛像,但更多的已经改变成汉家衣冠的造像形式。而佛陀也不再是方面大耳,而是清瘦的汉人长相。这是佛教本土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听完李老的这一番讲解之后,周斌也明白了北魏时期佛教造像的演变过程和其造像特点。

“李老你的意思是说,这尊铜鎏金释迦摩尼佛坐像是北魏早期的佛像?”周斌忍不住问道。

不过李老听完之后,却并没有点头,“现在还不能确定,按照它外在的这些特点确实是北魏早期佛造像的特点。不过到底到不到代,还需要在做进一步的鉴定!”

闻言,周斌点了点头。不过这时候,站在一边的刘东却突然问道:“李老,这尊佛造像怎么看着这么新啊?要知道北魏距离现在可是有一千五百多年了!”

当初就是因为这个,杨尚才断定这个佛造像并不是北魏时期的佛像,而是近现代的仿品,所以白白的把这尊价值连城的宝物,推到了刘东的手中。

而同样刘东也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要不是他有芥子空间中的鉴定异能,说不定他也会嫌这尊佛像太新,也觉得是仿品。

所以这次听到李老说完之后,便立即把自己心中的疑问问了出来。

听完他的话,李老脸上不有带着一丝回忆之色的说道:“小东,之前我也遇到了跟你一样的疑问。甚至99%以上玩古玩的人都会遇到同样的疑问,不过最终能够有这个眼力,解开这个疑问的人却没有几个,包括我也一样!”

看着刘东眼中仍然显得有些迷茫的眼神,老爷子继续说道:“在古玩行内,特别是瓷器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官窑器如新’,意思是说最顶级的官窑瓷器精品,就像是新的一样。还有一句诠释得更为清晰的话“旧器如新必是宝”!”

“很多传世的官窑看上去跟新出窑炉似的,光亮如新。特别是在还未入门的外行人眼里,它与新瓷没有什么区别,和高仿品放在一起,更是无法区分。”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传世的官窑器自它诞生这一刻起就受到人们的宠爱,倍加呵护,或陈设在玻璃橱内,或置放在锦盒中,偶尔开启观赏也是小心翼翼,故除了岁月的自然氧化形成的肥厚包浆外,与新器少有区别。这样保存下来的官窑器才是瓷中珍品,是宝贝!”

“但也恰恰是这些官窑佳器会不被人们看好,总以为它是新的,晶亮的釉面,毫无瑕疵的器身,仿佛刚出窑炉似的亮丽。佳士得、苏富比、邦翰斯等国际大拍公司上拍的中国历代官窑瓷器大多属这一类。只有极少量是残破件。这又佐证了“旧器如新才是宝”的观念。很多人都说古陶瓷水深,难玩,上面说的现象也是个主要的原因。”

“往往正官窑佳器与顶级的高仿品只有一丝之差,稍一不慎就滑入高仿品的泥沼中,因而大多数人不敢碰精、尖、稀的顶级官窑佳器,宁求残破旧的普品,如果没有多年积累的鉴瓷经验确难以区分。”

“再加上高科技手段的日新月异,高仿技术的不断深化,那些本来尚有一定鉴赏眼力的“专家,行家”一旦脱离一段时间在市场的历练,也免不掉会走眼。由此,迫使那些大拍公司更多地信传承有序的路子,这实在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偶尔流传下来的官窑佳器中也确有一部分旧气明显,伤痕累累,破损残缺的,这往往是拥有者不识其珍,随意放置使用造成的,而很多眼拙的人只认这些东西。主要是很少见到如新的官窑,更谈不上上手了。偶而见到,当成新器擦肩而过。眼睛只停留在残旧或满身伤痕的普品上,越不出这个圈子。”

“为什么古玩圈子里的人都说“专家不如行家,行家不如玩家,玩家不如藏家”。这就是强调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小东等你能够跳出这个圈子,不人云亦云,真正能够分清楚精品官窑器和高仿精品的时候,你的古玩鉴定水平也就真正的登堂入室了!”

闻听此言,看着李老看向自己的眼神中包含的殷切和期待,刘东不由重重的点了点头。

第两百章 想要?给你!第五十章 谢忠林第二百三十三章 沈周与《富春山居图》第三百零八章 公司的未来第三百四十七章 与四海帮的冲突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并购谈判第四百零四章 这是宝贝!第五百六十六章 翡翠王之间的赌斗(下)第七百三十二章 玛雅水晶头骨(第二更)第七百八十九章 保龄球赌局!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曾经的五年计划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撮合姻缘第九百五十九章 传媒行业的扩张第六百七十三章 私人拍卖会(上)(为本书第第一千两百八十章 意外收获第一百八十五章明标竞标(中)第五十五章 双重性格第五百七十章 八亿欧元的赌局(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聚首太乙阁第六百零五章 绝户计第七百二十七章 客串一下好人!(第一更)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无妄之灾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人马座二百零四章 标王竞拍(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尘封的恩怨情仇第一千两百七十章 背景所带来的好处第三百二十六章 唐英‘转心瓶’第九百九十六章 康居古国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康熙五彩第六百五十三章 分店掌柜人选第八百五十六章 倾尽全力第六百四十四章 再临潘家园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多心经》第九百五十七章 策略第一千两百九十四章 丰富的沉船宝藏第八百五十六章 倾尽全力第七百二十五章 食人生番第九百一十六章 李家求情第二百八十九章 玻璃种鸡油黄第七百六十九章 新线电影公司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逃出生天第二十八章 唐寅画作第一百零九章 悲伤第二百七十九章 古玩圈内事儿!第四百四十二章 赌赢一个亿!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普什图族第六百九十二章 刘东的油画第五百六十一章 巨额赔款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沙狼小队第一百五十二章 玉雕流派第五百二十一章 谢忠林的拜访第八百一十章 老板,收下我吧!第八百零七章 佛罗里达岛礁第五百五十七章 暗标毛料(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艰难的进山路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金杯日(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六亿的赌局(下)第七百八十四章 传承之难第二百一十四章 最后的对决(上)第一千两百八十四章 梵高作品第一千零四章 和田赌玉抱歉了,各位!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人马座第七十九章 同花顺第九百八十五章 民族英雄第五百三十七章 再掀杀戮第八百八十九章 国泰航空和亚视(第四更)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杂项展馆第一千两百六十七章 祖孙重逢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豪华庄园第五十二章 逐渐坚定的占有欲第八百四十二章 阿里卡金矿第六百七十六章 私人拍卖会(终)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元代帝王墓葬第一百一十三章 开珠宝公司的打算第八百八十五章 垂饵钓‘金鱼’(第四更)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青虹剑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金陵之行第七百八十九章 保龄球赌局!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玉王(上)第七百二十六章 小人作祟第三百六十六章 无限风光在险峰第二百五十二章 真正的精英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回国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卖画第六百五十四章 王蒙《秋山萧寺图》手卷第九十八章 对赌第三十八章 千万翡翠第三百四十一章 无可估量的大师之作第一百七十四章 佛像暗格第四百九十章 千古神剑‘莫邪’第七百九十六章 更改赔率第一千两百六十章 国家心脏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多心经》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金宇中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青瓦台第七百一十五章 来自科比的较量(第三更)第二百八十四章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第七百九十八章 巨额横财!第三百七十章 阎王洞的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