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885

可当真如此吗?

一声枪响,马士英差点腿一软趴地上,但枪响之后马士英发觉自己并未感觉到疼痛。

他只觉这次赚大发了,不仅得了不畏权势之名,还得了一万两银子之利,顺便还教训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安国公。

但他还没得意多久,片刻便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马士英下意识的扭头看向旁边的靶子。

我的天!靶子竟然在出现了一个黑洞!

也是他离得近,否则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到,洞口被熏的发黑,靶子已经不知被何物击穿……

“不行,这次不算!子弹打偏了!”刘鸿渐微眯着眼看了一下,边回头对身后那叫嚣的小子吼道。

这年轻的御史以前吃过刘鸿渐的亏,被刘鸿渐一吼也是立马闭了嘴。

但事实胜于雄辩,马大人就在那儿站着,你的枪根本打不了这么远。

你想再来一枪便再来一枪吧,谁让你官儿大呢?

不过这安国公输是早晚的事了,唉!我怎么就没有勇气去反驳安国公呢?

倘若是我去做那靶子,岂不是说那一万两银子便是我的了?

连带着还有不畏权威的名声,天哪,亏大了!

不少御史言官为自己先前的懦弱感到愤恨,突然唉声叹气起来。

“李大人,麻烦你帮本官去看着点靶子!”刘鸿渐从身上又摸出来一颗新式定装米尼弹,边装弹边对内阁次辅李邦华说道。

李邦华也不多言,惦着小碎步便向御道的另一侧走去。

他本人是看不上马士英其人的,而且也不相信刘鸿渐会欺瞒陛下。

这一年来安国公为大明做了多少事,他这兵部尚书可是亲眼所见。

李邦华走到靶子边上,斜眼看了一眼马士英。

这马大人怎么这般表情?他的腿抖什么?

李邦华奇了怪,马士英站在靶子下一副如丧考妣的表情,腿也是哆哆嗦嗦的站立不稳。

“李大人,往边上靠靠!本官要开枪了!”刘鸿渐示意李邦华贴着御道边上的城墙,因为他对自己的准头没信心。

打不打的到马士英倒是小事,若是不小心走火伤了李邦华,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李邦华依言走到御道边上,示意刘鸿渐可以开枪了,于是便紧紧的盯着前方五六步远的靶子。

刘鸿渐装好了米尼弹,又检查了一遍燧石和扳机,慢慢的举起了枪。

他盯着远处的马士英,微闭着右眼慢慢的瞄准。

可他还没开枪,远处的马士英竟然哆哆嗦嗦的跪倒在地!

刘鸿渐放下了枪不知何故,李邦华马上走上前去扶马士英。

“马大人!忒!你怎么尿裤子了!”李邦华刚走到马士英身边,便闻到一股子尿骚味儿,随即捂着鼻子一脸嫌弃的道。

“啥?马大人尿裤子了?”刘鸿渐还没反应过来,身后的一直竖着耳朵的御史先是发出惊诧的声音。

于是乎一拨人见刘鸿渐也没了开枪的意思,便都向着靶子下他们的精神领袖马士英走去。

“马大人,你这是怎么了?”一个御史年轻跑的快,他走到马士英身边也是想去扶,可刚弯下腰便闻到了一股怪味儿。

“那枪……真的能打三百步,我……我输了!”马士英小声的嘀咕了一声。

在被枪指着的那一刻他才发现,他根本没有勇气去面对那黑洞洞的枪口。

他害怕极了,他有十八个娇滴滴的小妾,他有数百顷良田,在南jing城的繁华地段有好几个铺子……

他不要如此死去,不要……

他的腿不受控制的跪了下来,甚至于胯下一凉,竟然失禁了!

不少以之为精神领袖的御史言官皆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们对着马士英指指点点,又开始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站出来,是多么英明神武的决定。

“马大人?怎么跪下了?本国公还没试好呢?

本国公保证只要再打一枪,若还打不中,那么便算你赢!

好不好?”刘鸿渐走到马士英面前道,他自然也闻到了那股味道,但却故意道。

“不用了,本官相信这枪能打三百步。”马士英低着头小声的道,他感觉这一次把这辈子的脸都丢尽了。

“你说什么?大声点!本国公没听到!”刘鸿渐提着枪并不打算放过马士英。

你现在知道怕了?你在朝堂上大放厥词之时,怎么不知道怕?

沽名钓誉之辈,安知天下大势之趋!

“下官相信这枪能打三百步,下官错了……”马士英提高了几个声调,这次所有人都听了个明白。

就在火枪对着他的那一刻,他是真真的感觉名利再高,也不如活着。

他目前所拥有的,已经让天下万民仰慕,何苦去冒这个险呢?

对于刘鸿渐的质问,他也是彻底的没了脾气,很听话的提高了音调。

因为他知道,这安国公可向来心狠手也辣。

经历过此事,他这礼部尚书怕是当不成了。

一个被吓尿的礼部尚书,谁会认呢?

可能把不准连南京的闲差也当不得了,丢人呐!

“哈哈哈哈!没事没事,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以后老实点就行了,走喽,皇上还在大殿等着呢!”

刘鸿渐嘻嘻哈哈,他根本没把这是马士英当回事,一个键盘侠而已,说破了天又能如何。

但墙倒众人推,身边的御史见马士英是个软蛋,都冷哼一声拂袖向着朝堂走去。

不一会儿,御道便只剩马士英一人。

马士英摇了摇头,爬起来叹了口气,向着皇城外走去。

他,已经没有脸面去那个大殿,他能做的便是回衙门递交辞呈。

否则,等待他的肯定便是那些‘战友们’的弹劾!

一阵冷风吹来,厮——下身好凉啊!

……

经过一番周折,发明了燧发枪、手**、膛线枪以及加农炮的宋应星,被正式封为正五品的骁骑尉。

协助宋应星研制出加农炮的张峰也是被封了个从六品的武骑尉。

此举开创了大明近三百年来无军功受封武勋的先河。

可以想见,军械所的匠人们若知道自己的努力不仅能挣银子还能授勋,该如何疯狂!

“万岁爷,兵部员外郎**超请见!”李云魁走到崇祯身边低声道。

兵部员外郎?想来是有紧急之事吧。

“宣!”崇祯略一思索道。

“启禀陛下,西南总督秦良玉发来急报!

四月初四,秦翼明、秦拱明率军攻破wu昌府,灭敌两万。

四月初七,秦佐明、马万年两位将军攻破jiu江府,灭敌四万,余者皆降!

左匪已除,秦总督请示该如何处置贼军俘虏!”

兵部员外郎**超语气有些鸡冻。

他官职低微还是第一次觐见崇祯,紧张是难免的,但一想到西南左匪被平定,这员外郎便打心眼里高兴。

来送信的大兵刚进了兵部衙门便累到在地,兵部的大佬们也去上朝未归,他不得不挺身而出。

“好!好!好!”崇祯听完这员外郎的奏报,连喊了三声好。

他仿佛比这员外郎还激动,甚至于从御座上站了起来。

李云奎步下御阶,接过奏疏呈交给崇祯,崇祯只扫了一眼便确认,事实上也没人敢在这事上开玩笑。

“恭贺陛下!大明万胜!”兵部尚书李邦华率先跪下,向着崇祯道贺。

“恭贺陛下,大明万胜!”百官紧接着下跪道。

刘鸿渐左右看看大伙儿都跪下了,自己站着也怪不好意思扭扭捏捏的也行了礼。

“众卿平身!秦爱卿不负朕望,以迅雷之势便扫灭了为害江南两年的左匪,朕高兴!

李云奎拟旨,赐秦良玉蟒服,赏银三千两!

敕封秦翼明为平南伯,赐飞鱼服,赏银一千两!

敕封秦拱明为宁南伯,赐飞鱼服,赏银一千两!

敕封秦佐明为靖南伯,赐飞鱼服,赏银一千两!

敕封秦良玉之孙马万年为安南伯,赐飞鱼服,赏银一千两!

……”

崇祯语气充满着不容置疑,北方退了鞑子,南方又灭了大患左良玉,大明一直在朝着好的势头发展。

“陛下英明!”百官齐声道。

现在,谁若想阻拦,那便是找死!

如今整个大明只余四川的张献忠匪军,有秦将军在西南守着,想来也不足为虑。

还是佑明这小子举荐的人靠谱啊,这小子,嗯?又打瞌睡?

“安国公?”崇祯朝着后方叫道。

“微臣在,陛下找臣何事?”刘鸿渐其实是听了的,只不过没有如崇祯和朝臣般激动,他只是在闭目养神。

在他看来,左良玉那群土鸡瓦狗覆灭是必然的,一群没有梦想的咸鱼而已。

只不过他没想到这群咸鱼竟然如此不堪,二十余万大军啊!

特么的就是都伸着头让明军去砍,那也得砍上个十天半个月。

“秦爱卿奏疏上说,此战共歼敌六万,俘虏匪军十六万八千余。

依爱卿看,这些俘虏该如何处置?”崇祯面色红润,再也没有之前那般颓丧。

我的天,秦奶奶这么猛,俘虏十六万八!

这是怎么做到的,敢情跟人秦老将军比,自己在辽东那点战绩根本不算什么。

不过崇祯大叔也还算阔气,把秦家三兄弟连带马家仅剩的独苗皆是封了伯爵。

嗯就是对黄老将军和秦老将军有点那啥啊!

我这都封了国公了,怎么人家还是侯爵,不管是功劳还是苦劳,理应是这二位将军比他付出更多才是呀!

可即便是心里如此想,刘鸿渐也只是想想罢了,得了便宜还卖乖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启禀陛下,臣以为江南打了胜仗,朝廷应该按照战功如数、如期发放抚恤和赏银,这样上下将士才能安心为朝廷征战!

匪首可令秦老将军派人来京城献俘,可一如鞑子将官在西市斩首以宣我大明国威。

至于那些匪军士兵嘛……范大人,听说北方在挖水渠?”刘鸿渐回头问向工部尚书范景文。

早在去年年底,由于国库有了银子,为了堤防北方继续大旱,在刘鸿渐的提议下,内阁便开始着手组织兴修水利。

但这年月挖水渠实在是太难了,没有挖掘机,没有拖拉机,甚至马车连轮胎都木有,所有的一切都靠人力!

范景文只诧异了一下,便明白刘鸿渐的意思。

“启禀皇上,微臣请求将这些俘虏押赴北方挖渠!”他赶紧出言到,生怕被人抢了先。

范景文乐坏了,要知道俘虏是不用给工钱的,而且与普通工人不同,俘虏嘛,不听话就不给你饭吃!

“只是那么多的俘虏,如何运抵北方,万一路上出了事怎么办?”刑部尚书孟兆祥提出疑议。

“无妨,走水路便可,水路快,还安全,传旨给漕运沿线多加堤防便可。”刘鸿渐想了一下道。

敢战之兵在昌城时都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不过是一群农民兵而已,他们也大多是没饭吃才去跟着闹腾。

如今虽然挖水渠没工钱,但至少是有饭吃,大明的百姓,有饭吃谁还去起义?

“准奏!”崇祯也很开心。

俘虏向来是个难以处置的问题,都杀了显得大明朝廷太残暴,不杀吧养着花银子不说,还不安全。

可这些问题三言两语便被刘鸿渐搞定,而且还是天衣无缝,崇祯心里欣慰的不行。

“安国公举荐有功,赏银两千两,并古书画一箱!随朕来乾清宫议事,退朝!”崇祯说完便起身出了皇极殿。

额,本国公也有赏啊!

崇祯大叔真是太阔气了,家里的古书画从两晋南北朝,到盛唐两宋,足足有八大箱子。

都是名人真迹,这玩意要搁在后世,只一副画估计都能卖个数百万。

唉,本国公是不是回不去了?

刘鸿渐一边朝着乾清宫走去,一边怅然的想着。

“皇上找臣在来有何事?”刘鸿渐突然感觉很失落。。

“佑明怎看着一脸的不开心,先说与朕听听!”崇祯难得看到刘鸿渐心情低落,顿感诧异。

“皇上记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吗,假如皇上是个普通人并误入其中,那里田园阡陌、自给自足,你也邂逅了皇后娘娘,并有了太子殿下。

但那里没有侍女、没有太监、连饭都要自己做,皇上会想着回去吗?”刘鸿渐认真的问。

“如果真是如此,朕应该不会回来!”崇祯只是略微一想便道。

他这十八年过的并不顺心,连带着自己的发妻周皇后都没怎么享过福,回想着十几年来历历在目怎一个苦字了得。

没有太监宫女又如何,他的妻子会织衣做饭,他也可以躬耕……

但这世上哪里有什么世外桃源,更没有什么如果。

“臣明白了……臣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