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6章 降维打击(1)

北齐建立的第十个年头,前期积攒的问题,因为高伯逸的乱入,而提前爆发。鲜卑六镇力量的提前削弱,使得北方世家比历史上壮大了许多。

他们的想法和胃口,自然也跟原本应有的大相径庭!

不过这些人也明白,河北,特别是邺城和周边地区,乃是齐国的“基本盘”。无论是他们,还是高伯逸,都是靠着这个基本盘生活的。

做人要有眼色,无论多么愤恨,不能砸自己吃饭的锅。

于是,某些人把目光聚集到了淮南,扬州!把这里当做了他们跟高伯逸角力的角斗场。

根据货币的基本原理,当商品大量涌入,而货币本量跟不上商品增长的时候,货币升值,乃至加速升值,就是必由的选择。

最典型的例子在北宋檀渊之盟以后的那段时间。由于跟辽国之间的战乱平息,军费占比开始下降,又得到了“出口需求”(辽国贵族的商品需求),使得北宋手工业开始发力。

更加上辽国在国家治理上的观念落后,忽略了“铸币权”的重要性,使得辽国的铸币权被北宋掌控,北宋铜钱在辽国大行其道。

这就使得北宋的货币流通量,远远小于其需求!这在中外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这么做的后果就是,权贵之家,将一罐一罐的铜钱和贵金属掩埋,以期待“升值”,导致更加剧烈的恶性通货紧缩。

此顽疾极大的打击了北宋经济,更是让依赖北宋经济的辽国痛不欲生。金国之所以可以那么快的干掉当时看起来不可一世的辽国,这本“经济账”,要记首功。

与之相反的是,如果流通的货物变少,而货币总量的减少,却跟不上货物减少的速度,那么就会出现人们所熟知的“通货膨胀”。

值得一提的是,通货膨胀只是一种表现,就如同人体发烧一样,它产生的原因,往往不能通过货币政策本身来判断。

这是超越时代的观念,后世之人或许人人都懂,但这个时代的人,很多人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北方世家的某些人,开始把淮南,甚至是扬州,当成是自己的狩猎场。他们的武器,就是粮食。

谁都知道,今年齐国缺粮,其实,以往几年也是缺的,只不过跟南陈互市以后,用进口补足了缺口。而今年夏秋,南陈对北齐执行了“贸易禁运”政策。

北齐和南陈之间的交易规模虽然极大,但主要的大宗商品,说白了其实就是“盐换米”。其他的东西,都是附属商品,比如丝绸之类的,不是必需品。

由于淮南地区商品经济规模极大,所占齐国的货币交易量也是很大,所以,齐国所增发的铜币等物,多半都围绕着扬州运转。

突然一下子没了陈国的大米输入,附带的贸易也大受影响,连带着的各个产业,也大受打击,呈现整个地区和行业的整体不景气!

而在这一带流通的铜钱,却并没有减少多少!

所以不出意外的,由粮价开始,波及到各个行业的恶性通胀,开始了!

……

“主公,卑职事情没做好,请主公责罚。”

楚王府的书房里,李德林有些惭愧的将手中的一本账册递到高伯逸面前,随后躬身行礼。

高伯逸对着站在身边的郑敏敏使了个眼色,这位女秘书将账册拿到后,退到书房的屏风后面,独自看账册去了。

不管是高伯逸还是李德林,都对此见怪不怪,只当没这个人存在一样。

“两淮物价飞涨,王琳好不容易平息的民乱,只怕又有波折,这些人,是在给我上眼药呢。”高伯逸呵呵冷笑,他当然知道是哪些人,只不过,自己现在拿这些人没有办法罢了。

世家,和世家中人,完全是两个概念。比如说杨愔,出自弘农杨氏。他是世家中人,受到世家影响,但他不是世家的傀儡,亦是不能代表世家的意志。

这玩意就跟长在人身上,跟人同呼吸共命运的毒瘤一样。没了它不行,有了它,你要时刻警惕不要被其操纵乃至替代。

李祖娥和高潜当然不需要操心这些问题,只可惜高伯逸却不能不考虑。

“主公,现在幕后是谁并不重要。哪怕拿住了魁首,这股风气已经杀不下去了,必须想别的办法。卑职的建议是,开仓放粮,抑平粮价。

只要粮价跌下来,物价都会跌下来的。”

李德林还是有点头脑的,物价高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物以稀为贵!只要东西多,量大,价格自然就会降下来。

这是走到哪里都颠扑不破的真理。

“水次仓里的存粮,都是大军出征的时候用的。如果用来抑平物价,那么,真要打仗的时候怎么办?”

李德林能想到的,世家当然也能想到。他们会怎么应对呢?很简单,等官府的粮食来了以后,派人低价收购。

不动声色的那种。

官府的存粮也是有限的,等入冬之后,估计就再也没有存粮了。这时候粮价就会再次上涨,他们就把前段时间收的粮食再慢慢放出来,同时依附于他们的高利贷,也会见机行事。

但是这么做也有个问题。

如果收的粮食卖不出去,放到第二年,品质就大打折扣了,正常情况下,卖也卖不出好价来。你能保证明年粮价也会一直像今年一样?

所以世家们的后手,必然就是高伯逸低头以后,答应他们的条件,然后用比之前官府放粮时稍高的价格,再将粮食原封不动的买回去,认栽收场!

然后按照双方的约定,官府与世家同时放粮,然后引导淮南地区巨额流通的货币,大部分转移到北方来。

说起来,这种事情并不会让齐国伤筋动骨,却会极大的打击高伯逸的领导力和威信!然而,这正合世家的意,不是么?

高伯逸连剧本都帮这些人想好了。

“你颁布一道尚书府政令,就说从各地额外征集军粮,用粮食抵徭役。”

齐国一直有用钱粮抵徭役的政策,只不过,这是一项“恩赐”,而不是说,你想换就能换!对于很多人家来说,花点钱和粮食就不用服徭役,简直赚大了好吧。

可是国家总要有人服徭役做苦力,所以这种口子不能开,或者说“只有我允许,你才可以”。

听到高伯逸的话,李德林面色微变,这种饮鸩止渴的法子,一次两次还行,长此以往绝对会出大问题的。

“对了,你再下一道命令,淮南地区从现在起,为受灾地区,粮食布匹等物资,只许进,不许出。将其运出淮南的,以叛国罪论处,可以先斩后奏。你下令即可,执行的事情,我另有安排。”

淮南今年只是因为各种原因经济发展不行,离灾区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结果高伯逸说是“灾区”,那么,这里也就一定且必然是“灾区”了。

李德林似乎不太明白高伯逸的布置,却依然拱手行礼,悄然退去,只剩下高都督一人端坐于案头沉思。

“今年齐国其实不缺粮啊。”

屏风后面,传来郑敏敏的声音。

“可不是么。如果缺粮,邺城早就乱套了,可现在的粮价与往年相比,并无差别。”

高伯逸脸上挂着冷笑,某些世家中人玩套路玩习惯了,就以为谁都可以被他们拿捏,只要是“斗而不破”的状态,那么自己就必须被他们要挟,钳制。

但是他们却忘记了,从基本面上说,北齐今年只是没有发动战争的“余粮”,并不意味着国内遭遇饥荒!这是有人在淮南地区,利用信息不对称,人为的制造恐慌!

很多人在买东西的时候,常常会以为一件商品的“盘子”非常大,将其拉到高价,需要天文数字一样的钱财。

实际上,这只是被价格蒙蔽了双眼而已。特别是在某个区域,其实要把一件商品抬高到某个高价,并不需要特别特别多的钱。

起码,一些世家联合起来就能轻松的做到这一点!他们可以让一座城,一个州郡的粮价成为天价!

在贸易发达,水路发达的扬州更是如此。

“那么,您打算怎么做呢?高都督?”

郑敏敏嬉笑着凑到高伯逸面前,盯着他的脸问道。

“提前剧透就没意思了。我会让那些人知道,他们炒股是永远炒不过股东的。”

“股东?”

郑敏敏又听到了一个新词。

“你可以理解为,制定游戏规则的人。比如说我俩比赛跑步,文弱的你,自然跑不过我。但是当我到达终点后,裁判却判你赢了,因为比赛规则是谁跑得慢,谁算赢。

搞粮价的那些人再厉害,也是玩游戏的,而我则是制定游戏规则的,谁也没有规定,裁判不能半路改规则,不是么?”

这特么还是人?

郑敏敏差点爆粗口。

高伯逸眼中寒芒一闪,今年正好不打仗,就陪那些人玩玩吧,免得别人都认为他高都督只是个武夫,满脑子肌肉。这一次,他定然要让那些敢下场的不开眼之人,欲!仙!欲!死!

“阿郎,杨素来了。”

门外传来福伯的声音。

“让他进来吧。”

高伯逸对郑敏敏说道:“去屏风后面看账册,听到什么都不要说话。”

不一会,杨素心急火燎的推开门,一看到高伯逸,就激动的说道:“主公,叫在下前来,可是为了淮南的事情?”

想必杨素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说世家在淮南搞事,对高伯逸施压等等。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当然,这话只是私下里说,无论是世家也好,高伯逸也好,都不会把事情公开化。双方无论怎么闹,都属于“斗而不破”的状况。

如果高伯逸直接让鱼赞去抓那些人,也就落了下乘,将来史书的评价,估计也会出现跟武媚娘,黄巢这种差不多的条目。

高都督前世可是个读书人,怎么能这么粗暴的杀人呢!吃人不吐骨头才是应该有的王者之风啊!

“不要激动,坐,我有事跟你说。”

高伯逸指了指面前的软垫说道。

“我已经下令,让李德林代表朝廷,宣布淮南为灾区,要筹集粮草,对淮南赈灾。”

高伯逸缓缓说道。

扬州烟柳之地,繁华得如同天上人间,还需要赈灾?

杨素听到这话,就像是听到“世界首富饿死了”一样。

“既然是灾区,那么,粮草和布匹等物,许进不许出,这也是常态。你呢,带着神策军一部两千人,负责到淮南赈灾,有运粮出淮南的,直接杀便是了。

同时,灾民亦是不许离开故乡。有人跑的话,直接杀!”

这几个杀字说得森然,杨素微微点头,这个差事似乎并不难。然而,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他却并不看好。

扬州地区粮价飞涨,再怎么说,没有粮食,那是搞不定事态的。许进不许出,只能说是一个辅助手段。而且不许人流动到别的州郡,这等于是让没有钱买粮食的人间接饿死!

这么看来,高都督还真是个心狠手辣之人。

“主公,那些人……会不会造反?”

“不会的,你放心。”

如果人饿极了,就会去抢大户。一个两个还行,若是人多了,那就是民变。这时候,大户的选择不多。要么,无条件开仓放粮,损失惨重。这种事情,一般没什么人会做。要么,还是开仓放粮,但却是把快饿死的人收为佃户,乃至私军部曲。

这样做,就跟世家造反没多大区别了。到那个时候,高伯逸可以名正言顺的“平乱”。而世家也不会那么傻,他们只会不断的给灾民放高利贷,然后高价放出粮食来。

高伯逸就是希望这些人干这样的事情,因为南河泊司还有个作用,就是粮食期货!他相信很多世家中人一边放高利贷,一边炒作粮食期货,一边高价出售粮食。

左手倒右手,不亦乐乎!

“你不需要想太多,只要封锁好各大水道,不让粮食北上就行了。”

杨素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他知道,高伯逸的谋划里面,定然还有个最重要的步骤,一锤定音。相信这一块,高伯逸会亲自操刀,不留隐患。

“喏,那卑职什么时候启程?”

“过两日吧,先不急。到了淮南以后,你可以自行调动当地州郡之兵马,我会跟王琳打招呼的。”

第552章 人心鬼蜮第132章 去除后患第1041章 下一站晋阳(下)第1215章 西风袭来(2)第880章 前倨后恭(中)第890章 巨人离场(下)第334章 你不仁我不义第762章 审判日(3)第1255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第435章 复仇的火焰第959章章 兰陵王破阵(下)除了人,北齐与北周各自的优缺点第743章 麻杆打狼(下)第1107章 讨价还价真买卖(下)第598章 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下)第1055章 衣锦还乡(上)第552章 人心鬼蜮第50章 嘴上是主义,心里是生意府兵制的前世今生(上)第1239章 心魔第446章 穿针引线(下)第571章 步步紧逼第321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1221章 杀人诛心第541章 南阳事变第478章 被上天诅咒的男人(上)第919章 我这条船又大又宽(下)第343章 谋定而后动第85章 荒唐的恩赐第105章 推女儿入虎口是什么操作?第1169章 运作(中)古代人的正名、别名、小名、学名、族名、表字的含义用途第385章 人间悲喜解释一下北齐的“军事双轨制”第657章 似有深意第62章 神来之笔第625章 官不聊生第1240章 年关将至(1)第1117章 马王爷有几只眼(大章节)第1151章 有所为有所不为(下)第231章 好了,就他吧第1031章 最后的倔强第1176章 大佬的游戏(3)第161章 对你好的人未必是好人第656章 赵郡李氏的潜藏实力(下)第30章 我只想当一条安安静静的咸鱼第555章 邺都郊外猎狡狐(1)第129章 长山王的疑惑第390章 乌云渐进第59章 朕带你长长见识第338章 北齐神童第658章 穷则思变人之常情第484章 厚积薄发的威力第689章 蠢蠢欲动(上)第528章 南面吹来的风第915章 “安定祥和”(中)第107章 奇人崔季舒第629章 北齐氪金王第68章 江湖豪客与妙手空空第646章 会呼吸的痛(下)第709章 润物细无声第478章 被上天诅咒的男人(上)第1246章 物是人非事事休第322章 大婚第983章 南边来的风(3)第372章 内心毫无波动第124章 救错了人第270章 盛怒第1204章 野蛮的拳拳到肉(中)第1141章 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第939章 燃烧军团(完)第275章 这番打脸可还行第618章 敲打(上)第641章 精神领袖第885章 御前捉刀者乃真英雄(下)第85章 荒唐的恩赐第1195章 河阳之战(3)第879章 前倨后恭(上)第1203章 野蛮的拳拳到肉(上)第738章 高屋建瓴(中)第1167章 天才总是不被理解的(完)第44章 帝王心术第562章 昆阳煮酒(上)第958章 兰陵王破阵(上)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775章 新年“快乐”(5)第494章 放下木鱼跟朕走第563章 昆阳煮酒(下)第1207章 猛虎的凝视(2)第204章 世家的威力第167章 猛虎杨忠第533章 铁榔头大战箱车阵第1289章 人傻,钱多,速来第540章 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自助餐第1175章 大佬的游戏(2)第1037章 武斗厉害,文斗更是厉害(上)第30章 我只想当一条安安静静的咸鱼第1068章 同样的招,效果不一样(中)第869章 时代的尾声(5)第21章 恶客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