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下)

“出使陈国么?”

宇文邕嘴里念叨着杨坚提出来的最后一条建议,一时间有些举棋不定。

所谓外交就要有筹码,不然就只能各说各话。北周能给南陈什么呢?难道把蜀地还给对方?

南陈已经丢了大半个江州,虽然这些地方都没有直接听北齐的调遣,但是,一旦南陈要攻略这些地方,北齐就有了出兵的借口。

里应外合之下,谁赢谁输,还真难说呢!

没了江州,蜀地跟江东隔得太远,就连窥视荆襄都做不到,南陈还能做什么?

总而言之,南陈现在属于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在宇文邕眼中,南陈就像是一条要死不活的咸鱼,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捡北齐漏出来的一点残羹冷炙过活。

对于这样的势力,你还能指望什么呢?

“远水解不了近渴,只怕于事无补,只是聊胜于无罢了。”

宇文邕叹息了一声,虽然没有直接说,但相当于还是否认了杨坚的建议。

“长孙兕文采不菲,做人也是八面玲珑。让他去试探一下陈国也是无妨的。陈霸先枭雄之姿,定然不肯甘居人下!

不妨约定将来两国同时伐齐,观其态度如何,再做定夺。

反正派一使者又不妨事?”

现在南陈跟北周已经不接壤了,中间被荆襄之地隔开,想要守望相助,首先彼此间的联络都是个问题,信使需要在“敌占区”内活动很长距离。

在大战开启的时候,这是相当致命的一件事。

不过杨坚的话也不算错。

学校里面来了新校花,总要去碰碰运气才行,万一拿下了呢?

这些话说完,他们两人之间的氛围就有些沉闷。宇文邕很想问问自己的嫡亲弟弟宇文直现在到底在“忙”些什么,但这些话不太方便跟杨坚交心。

这是当皇帝的悲哀。

“朕觉得,强国之策,莫过于……继续拆寺庙,在周国境内完全禁佛。关中不是缺人么?那些肥头大耳的和尚整天什么都不做,让他们下地耕田,不是很好么?”

宇文邕念念不忘禁佛,长安的寺庙,现在已经被拆了一大半。小佛全倒下,大佛勉强维持着,再也不见北魏时香火鼎盛的状况。

不过这样的成绩对于宇文邕来说还很不够,应该是远远不够。

他的目标,是让关中所有的和尚,都变成农民,都变成士兵,无论做什么,都比当和尚整天无所事事要好太多了!

“微臣觉得,此事也许物极必反,不如先维持一下,一两年以后再加大力度为好。”

杨坚小心翼翼的建议道。

现在长安的那些大小寺庙,早已托各种关系,拐弯抹角的跟他接上头,只为了让宇文邕的禁佛政策能稍微缓解一下。

他们也知道,让宇文邕停下来是不可能的!但走慢一点总是好的嘛。

这让杨坚左右为难。

一方面,他也知道,北周跟北齐比,战争潜力是远远不如的。历史上,当北齐被灭之时,依然有两千万人口,哪怕百人出一人当兵,也能凑二十万兵马,足以撼动全局。

更不要说这个时代了。

禁佛,是宇文邕唯一能想出激发北周战争潜力的政策,其他的,都没有这个明显。

比如说,法令要求让全国寡妇改嫁,十多年后人口就上去了。但是!这一手高欢当年就用过,高洋当然也不介意再用一次。

北周要是这么搞,只是闹笑话而已。

再比如说提高农业技术,增加粮食产量。

这些南陈也在搞,也是成就斐然。建康周边的纺织业发达,也是跟密集种植桑麻,精耕细作提高产量有关的。

然而这一招其实各国都是在用的。封建时代,世家地主们为了自家田地多收成,对于农业技术是很重视的。

你这么搞,别人也这么搞,别人家的人口还多,这样搞下去,不会有什么大的效果。

唯独有一点,现在北齐佛教最兴盛,僧侣也最多,南陈次之,而北周最少!寺庙经济占用了大量的国家潜力,对于征战四方来说没有一点好处。

北周只有在这方面,才能稍微显示出一些优势来。

所以说宇文邕的优势是没错的。

只不过,凡事不能光看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也要考虑。

佛教之所以从西边来,能在中土生根发芽,那是有很多客观原因的。佛教里面的很多思想,比如说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等,对统治者们来说很有利。

而且寺庙还是一个提高识字率的地方,虽然这并非那些和尚们的本意。

有鉴于此,杨坚认为可以像宇文邕想的那样,拿棍子狠狠的敲打这些和尚,却不能完全打死了!

一旦打死,民间迟早会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呼声,甚至于一些人会觉得:这辈子总是完蛋了的,我过不好别人也别想过好,人死鸟朝天!

万一遭遇灾年,关中大乱是必然!

你想高洋都知道亲自建立皇家寺院,难道他是傻子么?他当然是有好处才这么做的啊!

“爱卿不必多言。禁佛,朕就是要做到底!只要这百万僧侣还俗,朕还会怕高洋么!待朕安顿好这个月的府兵宿卫之后,就会下令继续清查长安的寺庙!”

说这话的时候,宇文邕脖子上青筋暴起,怒不可遏!

其实他还少说了。

据史料记载,此时北周境内佛寺3万多所,僧尼数量两百万,而北齐更可怕,僧尼数量达到了骇人听闻的三百万人,占到人口数量的10%都不止!

僧尼可以免除徭役、兵役,但却需要其他人供养。按宇文邕的话说,这些就是社会的蛀虫。

这些僧尼自己没有产出,纯粹只在消耗社会财富。

为了稳固地获得供养,寺院就要占有大量农田和房产,甚至绝大多数都还在放高利贷,极大的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

更何况,出家人都是成年人,自己在寺院享福,那么孩子、父母谁来养?

一个国家十分之一的人天经地义地不劳而获,势必大大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由于佛教还要戒色,几百万人出家还会严重影响人口增长。

在那个年代,人口是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难怪一说到僧尼,宇文邕的脾气就会上来。因为如果禁佛了,他就能腾出一只手来跟高洋掰手腕了。至于现在,他还是个弟弟。

“朕困了,爱卿退下吧。”宇文邕毫不客气的说道。

第457章 狂风暴雨罩长安(4)第96章 心中的梦魇第381章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第1337章 英雄总倒在黎明之前(上)第392章 真诚与虚伪第12章 夜来风急甚(下)第1066章 改革的春风(完)王琳,一个读作大将军写作社会人的江湖大佬(上)第595章 收网第738章 高屋建瓴(中)第302章 惊变第627章 捉钱令史第927章 开府建衙(中)第1276章 乱世之末(中)第820章衣钵第991章 凛冬将至(3)第1318章 拔牙(1)第1175章 大佬的游戏(2)第907章 发扬光大就是最好的祭奠(2)第266章 各自的胜负手第472章 同年同月同日生第294章 旌旗十万斩阎罗(上)第542章 鸡蛋不放一个篮子第201章 再献策第106章 此事得找崔季舒第995章 你非要我偏不(上)第349章 风陵渡第775章 新年“快乐”(5)第756章 “小小的”蝗虫(上)第一卷总结(顺便求推荐)第393章 壮士断腕第1188章 人心向背(下)第328章 宰辅归来第507章 南阳无战事第1208章 猛虎的凝视(3)第950章 大义与人心第39章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第381章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第650章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第1164章 天才总是不被理解的(1)第372章 内心毫无波动第495章 “祸国殃民”之策第587章 兄终弟及自古有之第342章 整装待发第1050章 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第536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633章 虎贲雄师第165章 世上最长的路,就是高二郎的套路第1293章 请注意倒车第112章 闭门羹第904章 两手抓,两手都很硬(4)第215章 恨得牙痒又无可奈何第266章 各自的胜负手第294章 旌旗十万斩阎罗(上)第839章 是非关乎实力古代人的正名、别名、小名、学名、族名、表字的含义用途第572章 进亦忧退亦忧第456章 地动山摇(上)第534章 打仗不是请客吃饭第1047章 胆小如硕鼠第528章 南面吹来的风第862章 未来独当一面第1331章 连卖主求荣都要争先恐后第943章 各自的应对(下)第1139章 游戏规则(上)第1218章 东风破(1)第196章 世间残酷又冰冷的大道理第109章 一石二鸟第740章 “南宫”和“北宫”(上)第1263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第920章 一个很宏伟的计划第1038章 武斗厉害,文斗更是厉害(中)第284章 千里江陵一日还(下)第549章 狂风暴雨罩长安(完)第1217章 西风袭来(完)第1159章 南攻北守(2)第304章 枭雄谢幕第1309章 善水者溺于水(下)第36章 铁骨铮铮真汉子第719章 晴天那个霹雳第1112章 送终(下)第701章 吾梦中好杀人第295章 旌旗十万斩阎罗(下)第224章 风雪夜,袭巴州第294章 旌旗十万斩阎罗(上)第667章 登泰山而小天下(下)第1287章 降维打击(2)第735章 后天保时代(5)第451章 爱要要,不要滚第715章 视野非同常人第1209章 猛虎的凝视(完)第1024章 与君会猎于高平(2)第414章 心机与恶意第1167章 天才总是不被理解的(完)第1102章 左手还是右手(下)第211章 别慌,我们走慢点第415章 温柔的手腕第1089章 笔杆子到底是不如枪杆子(上)第625章 官不聊生第693章 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