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 移民之议(中)

卡车发动机的响动轰隆轰隆的,让聚集在卡车周围携家带口的村人们有些畏惧。也许在清国很多地方,人们已经对这些不需要畜力就能够飞快行驶的车辆不那么陌生,乃至习以为常了,但是在这乡下地方,很多人根本就不曾见过这样的玩意。

这条公路还是最近几年才修起来的,从海边的青岛一路修到了济南府。平坦的柏油路固然使当地人的出行变得更简单一些了,但是实际上真正主导这条公路修建的还是唐人。在大唐的势力全面进入清国之后,唐人对于清国各地沿路设置的关卡深恶痛绝,另外还十分不满的就是道路条件。即便是比较好的官道,在唐人看来也是差劲到不行的。

大唐对于清国内部的交通情况十分在意,原因有海运而来的大唐商货,不可能仅在沿海地区贩售,慢慢地大唐也开始向更内陆的地区出售商货。而且还有一些专门经营运输的唐资公司,或者本地商人经营的运输。汽车运输逐渐变得时兴起来,比起普通的畜力车,货车的运输吨位大,速度快,加之大唐在库页岛和婆罗洲的油田相继开采,油料运输到大清来,加油也变得没有那么困难了,所以更多的人选择使用汽车来运送各种货物。

同样不能忽略的重要一点,大唐要从内陆地区吸收移民,运送到港口,然后上船前往北美的本土,这也需要更好的交通来提高运输效率。

此时的场景正是移民们准备离开家乡的一幕。这里是山东青州府,移民们将从这里坐车来到青岛港,近年来被唐人投资开发的山东的一座新兴港口,也是一座大唐没有完整管辖权,但却有着充分影响力的港口城市。

长久以来,大唐的移民政策都是由清国的地方政府配合的,嘉庆新政之后,清国地方政府也迎来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十余年之后现在也基本有了一些近代行政的特征,不过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留。

小官梁春兴穿着一身不明不清的官服,脑袋后面拖拉着一条油光锃亮的大辫子。看到大唐移民局的官员王昀满脸带笑地迎上去。

“王大人,许久不见了,可好可好啊。”

王昀也比较熟络样子地拱拱手,道:“托梁大人的福,一切顺利。”

两人稍微寒暄,梁春兴说到正事,道:“王大人在大唐移民局中当差,也应该是清楚,今上对于我大清人口外流一事已经越发重视,朝中御史建言者甚多,民间也多有反对声浪,只是皇上仍有些犹疑,迟迟不能拿定主意,所以这才一切照旧。不过,朝廷虽然没有明确旨意下来,但是省府那里却传了话,要咱们地方上要小心行事,尽量将移民的口子收起来。咱们山东,已经连续多年排行移民输出第二了,仅次于广东一省。去年便有二十多万鲁人出洋,这长年累月下去,影响不可谓不深远啊。这最早出去那一批,功成名就的不少,大多数也过得极为富足,这两年回乡祭祖的摆的排场都吓人。这更是刺激了好一批鲁人啊,以前那些出洋的移民混得什么样,乡里乡亲都知道,出去几年一下子就发达了,任谁都眼红啊。早些年还都是没地的、逃债的出洋,这两年就算是家里有上个十亩田,过得尚算可以的都红了眼,卖了家中土地,带着一家老小出洋去了。这山东地价在乾隆年间涨了可是不老少,这两年一年比一年低,以前买一亩田的价,现在可以买三亩田还多。这些年佃户几乎在山东都要绝了啊,这主家要是条件给不好,扭脸就收拾行李上船走了,主家连哭都没地方哭去。现在有田的不是大爷,给种田的才是大爷,租子不仅降得低了,有些主家还提着肉上门去讨好佃户们。嘿,就是这样也没啥用啊。怎么说,大唐这富甲天下,是人尽皆知的了。”

梁春兴半感慨半拉呱(山东话聊天的意思)地与王昀说着,世事变迁,在这十年间变得最快,很多人都有些不适应了。原本很多安分的老百姓,都铁了心要出洋移民,这也是地方上遏制不住的。

王昀脸上微微带着矜色,不过还是很客气,说道:“都是中华儿女,血肉同胞,这祖宗的土地,咱们也是刨了几千年了,说养活人也养活,但总有个定数,这海外之地相比咱们中原数倍不止,膏腴之地不少,如今大唐国力鼎盛,精于开拓,正是我华夏人开疆拓土、壮大滋生的时候,要是没有出洋的人,那可是不成的。”

梁春兴也是读过一些大唐传来的书,他拍着大腿,叹道:“不读书不足以知天下广大啊,勿说大唐这海外领云云,就是大唐本土,也是幅员辽阔,比我大清还要广大,就是抽了大清一半的子民过去,恐怕也占不完全啊。更何况,朝廷是不可能这么做的啊,现在已经弊病麻烦,每年上百万出洋移民,等同从我大清身上开了一刀,慢慢在放血呢。”

王昀笑道:“话也不可以这么讲,梁大人是官府中人,也是知晓,新政以来,大清国入连年提高,而山东一地产粮比之十年之前也已经翻了一倍还多。就以人口而论,虽然每年百万人口出洋,但大清这人口还是连年在涨,不是么?”

大唐一直掌握着详细的清国的国家数据,甚至很多清国的统计工作都是在大唐专家的协助下进行的。梁春兴自然知道王昀说的不是假话。嘉庆新政之后,清国经济发展速度虽然不如大唐,但是仍旧比之以前快了不少,尤其工商业发展很可观。而农业上新的农业技术,比如化肥的传入,也使得清国的农业收入增长。多年以来无民变,而且社会相对稳定,使得民间生育率也有比较大提高,所以即便每年百万人口出洋,大清人口仍旧稳步上升,并且上探三亿大关。

026 大唐057 申报项目891 人口大迁移025 战俘939 大空袭伊始423 一七八八(中)521 作战计划913 低地战役(五)906 登陆乌克兰677 军国155 山口洋705 华沙会战(三):三面合围907 立体登陆571 莱比锡战役(三)251 城管无敌卢小毛(下)912 低地战役(四)395 吞武里之战(十一)922 大征兵149 波士顿攻城战347 江南(九)344 江南(六)303 渗透岭南130 兰芳232 擒龙(一)431 协商204 临窗随想804 廓清670 被摆一道932 决战日德兰(七)846 Z计划806 培训谈话698 受降与危机101 我们不做,西方人会做756 五国之议886 核298 嘉庆010 晚会筹备145 接近纽约290 战山海(续)196 逗你玩002 走不了就殖民吧834 纽芬兰海战(上)756 五国之议911 低地战役(三)744 除盗362 红颜醉(十三)643 不知道地狱在哪但知道莫斯科在哪336 遣唐使(下)592 音乐会527 颓势662 马达加斯加396 吞武里之战(十二)306 刚需152 波士顿战役的影响325 圣女074 转运的出洋人873 逼退战略446 跳火车(中)002 走不了就殖民吧450 推翻960 尾声707 华沙会战(五):焦灼184 苴洲岛669 真正图谋(下)149 波士顿攻城战463 组织031 市场中的印第安人668 真正图谋(中)658 三八大游行048 劳动力缺口594 里约435 南亚142 半殖民地889 新的时代820 特殊组织(番外)744 除盗758 伊拉克战役048 劳动力缺口083 夜上船649 土伦之变330 贫瘠的日本519 清军备战637 军团司令863 粮487 征调828 成长的美国120 马德里之行(下)723 秩序制定(下)837 三条法令220 老舰重登003 碰头会312 波音432 忧思263 伏击588 移民之议(中)712 华沙会战(十):唐人在哪697 青年近卫军469 奥夫雷贡540出口增长142 半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