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 兵力准备

拿破仑所想的直接前往波兰的情况并没有发生,他按照接替张旻成为驻欧唐军总指挥的岳震甫中将的指示,率领军队前往慕尼黑,与德军在此的第四步兵师和第十二步兵师、第十七步兵师汇合。

岳震甫的作为一个比较老派的传统将领,更善于使用中华军事的传统艺术,他命拿破仑和德国南部方面军来到巴伐利亚,目的是直取奥地利的国土,威胁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从而实现牵制奥地利军队的战略目的。

从慕尼黑到维也纳,是平坦的多瑙河平原,适宜大部队行军,在奥地利集合十万军队前往波兰之后,这里的防御相对空虚。不过岳震甫判定,奥地利人一定会从北意大利调遣军队在此进行防御,战斗的激烈程度也不会低。

岳震甫并不简单地希望这一路同盟军会获胜,只要给奥地利人造成一定的压力,他就算实现了全部目标了。

为了打这场欧洲二十年多来规模最大的战争,大唐方面也是做出了多重准备。正规唐军方面,东南军区的陆军第三师已经紧急动员,开始在新奥登上运输船队,目的地就是已经被德军控制在手中的但泽。唐军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赶到,同时还需要数周时间进行适应,德军在这段时间内必须提高警惕。

当然此时俄普奥三国尚不知道大唐将从本土抽调精锐的正规唐军出战,实际上俄普奥三国都认为大唐不会过分介入到战争中来。他们的判断理由是,唐人宣布参战是非常犹豫的,开战很久之后才采取行动,而且规模也不大。在击败英国后,他们仅仅是盘踞荷兰,却没有进一步对德国进行支持,所以俄普奥三国认为大唐并不愿意开战。再加上毕竟大唐是在美洲,核心地区还是在北美西海岸,长途跋涉调遣大规模部队,俄普奥三国都认为是很不现实的一件事。所以,他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闷头要打赢这场仗。

俄普奥三国联军的目标是很清楚的,击败德军,保下普鲁士,同时彻底吞掉波兰,只要普鲁士没有亡,波兰又被俄普奥三国消化,那么三国面对强势的大唐-德国联盟仍能够形成均势或者优势。

某种程度上,三国预判的是正确的。白南确实很不想打这场战争,在他最初的构想中,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最好是大唐不动手,德国也不要动手,法国自己撑下去把奥地利和英国打败,就差不多完事了。德国能够安心地去进行工业化,大唐也能够安心地去发展自己的本土殖民。法国苦逼了一点,但是也不会有什么大碍。

可是马恩斯自作主张发动了对普鲁士的“统一战争”,中间还跟法国出现了一定龃龉冲突,大唐又不得不介入到这场战争中来。却说英国被击败之后,大唐已经停住了进军脚步,准备好好的享受荷兰和比利时的这份胜利礼包。但是,德国铁了心要灭普鲁士,最终碰上了俄普奥三家联军。

马后炮的来看,如果那时候德国跟普鲁士停战就没有后面这么多事情了。但是那个时候,唐人普遍看好德国的统一进程,而且实际白南也知道,就算德国没有灭掉普鲁士,俄普奥仍旧是会对德国再敲打一遍。更不要说,大唐还在撺掇波兰独立。

所以,这场纠结的战争,是白南不得不去参与的。然而白南也可以很骄傲地说,因为我们是这个星球上的独有霸权,俄普奥德需要倾全国之力进行的一场战争,我们伸伸指头就可以了。

事实上白南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战斗序列的唐军分别是大唐陆军第三师、海军陆战队第二团、大唐特设兵团欧洲旅和廓尔喀旅,总兵力为两万七千人左右,如果算上海军的参战兵力,那就是三万人上下。三万这个数字算是比较大了,但是相比大唐的总可调动兵力,也就是二十分之一略多一点。

作为独霸国家,大唐当然还具备动员非本国兵力的能力,虽然其中免不了出钱出力,但是不用将本国军队从美洲或者亚洲运送到欧洲,也算是节省成本了。首先要提的自然是白南创造性的把法国的“不受欢迎”人士们给弄成了国际志愿军,兵力多达八万,虽然战斗力很没法保证,不过扔到战场上锻炼一下就可以了。

唐军首先拉起的部队是荷兰-比利时联军,这支军队中很多人之前还在跟唐军作战,兵力也并不算多,荷兰方面是一个师,比利时将一个团加入进去了,大约是1.5万人兵力。

德军自然不用说,那是这场战争中真正的主角。德军原本是已经动员了二十万人的兵力,分别在东线和南线。在俄普奥三国联军形成之时,马恩斯再度动员,将后备力量也要投入进去,不过这时候德国就缺少武器装备和必要的战争物资了,还要大唐进行投入。实际上真正在东线能够作战的,还是布吕歇尔手中的十二万人军团,马恩斯之后又投入了五万人,所以这条战线上德军真正可以利用的兵力也就是十七万了。

波兰一方,大唐通过各种努力,最终使得大部分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军队砖头科希丘什科的波兰人民革命军中,就连之前是科希丘什科上司的亲王殿下,也毅然决然地将手中的部队交给科希丘什科,因为卖国国王波尼亚托夫斯基早晚会把反抗侵略的波军给败光。

德军将普军和其他一些次等武器分配给了波兰人民革命军,波兰人民革命军的兵力提升到五万人。

至少在兵力上,大唐领导的同盟军与俄普奥三国联军基本持平了。

589 移民之议(下)602 上秘鲁归属249 迁移312 波音473 巴亚尔塔港暴乱(下)469 奥夫雷贡697 青年近卫军818 新舰名491 胁迫508 最终停战(下)199 新的军事改革357 红颜醉(八)515 晚餐889 新的时代870 巴尔干之乱(下)564 隐藏的爆炸843 表现暧昧013 印第安政策264 滚突击888 愿景436 孟加拉湾中的舰队825 购物广场403 治中南887 接替者832 哈利法克斯034 阿尔普尔科587 移民之议(上)572 莱比锡战役(四)662 马达加斯加798 滋事474 巴亚尔塔港暴动(续)437 谢绝752 世界杯(下)422 一七七八(上)269 是破坏者也是拯救者130 兰芳821 对天空的向往893 新坦克(下)379 中华特区的一年(下)499 报应不爽(中)630 修约580 莱比锡战役(十二)770 返乡470 东西夹击859 喷气式214 战前内阁会议750 世界杯(上)769 孙先生910 低地战役(二)455 炸药854 地方主义822 兜售(上)136 投诚大唐617 威胁与妥协384 通牒597 圭亚那545林子平817 交通建设605 更新与进步411 欧洲事务全权大使202 库克船长097 风转924 保护航线293 开条件426 魔都442 廓尔喀旅211 北海道222 船手众462 西海岸战区(下)685 再战英吉利(下)183 阳奉阴违189 天花危机(上)019 报复248 京中人心(续)721 华沙会战(十九):辉煌胜利817 交通建设575 莱比锡战役(七)727 瓜分瑞士691 驻欧唐军254 主动防御222 船手众813 宗族瓦解(上)119 马德里之行(上)403 治中南428 武毅军出战466 遁走408 中南半岛野望277 直布罗陀225 大沽口之战(上)257 当唐军(下)550放弃抵抗669 真正图谋(下)126 闪电快马172 圣奥古斯丁698 受降与危机617 威胁与妥协567 元帅的担心730 小职员443 阿帕奇青年899 风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