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7 更多麻烦

局势对大唐来说恶化得比想象中还要快。

武昌起义获得成功之后,革命党人在在四川又发动了成都起义,这次的争夺远比在武昌激烈很多,清军和起义军伤亡都很重,而且还造成大量无辜的平民伤亡。最终革命党人还是拿下了成都这一重镇,四川也随即宣布加入到“中华联邦”之中。

革命党人的行动在各省都有展开,但是程度、规模和广度各有不同。更让唐人觉得有些头痛的是,这时候的投机分子大批量的出现,很多人都觉得是可以谋求个人利益的时候了。

在武昌起义后的一周内,广西、云南、湖南、江西和福建宣布脱离清政府,加入“中华联邦”。革命党甚至还把手伸到了大唐影响力比较大的广东,数百名革命党人企图在广州发动起义,甚至还刺杀广东省督。不过,唐军就驻扎在距离广州府不远的南海县,在广州一乱之后,唐军立即开拔进城,革命党人企图阻挡唐军进城,双方发生了交火。毫无意外的革命党是不可能打得过唐军的,最终唐军顺利控制广州城。

革命党的力量毕竟比较弱,无法跟大唐抗衡,不过革命党人比另一位面中炮党却更为务实和有计划。已经秘密回转国内的领导人孙先生向各支部传达他的作战纲领,革命党以拉拢和接管清军为首要目的,尽速建立革命党自己的武装力量。

由于事发突然,而且整个过程叛变和刺杀并行,革命党一时之间取得了多个成功,篡夺了数万清军部队的指挥权,也是借着这个指挥权,他们才能如愿控制南方多个省份。

大唐牢牢控制着广东、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这些地方都有唐军和武卫军的驻扎,革命党即便篡夺了军权,也很快就会被唐军击败,所以根本无法建立控制。而大部分的北方省份革命党的力量相对薄弱,省政府对于革命党人也不买账。

唯一的例外是山西,负责山西军政的一名清军少将在闻听武昌起义之后,自己也率部起事。此人倒是没有宣布加入“中华联邦”,因为他本身也不是革命党,不过赶走了山西省督,他在太原成立新的山西省政府,似乎有独立之心。

不过这个家伙也很是精明,唐军第一旅刚刚在晋北击败禁卫军,离太原只有咫尺,这个家伙用的说辞是维持山西的治安和秩序,并且摆出可以跟唐人进行合作的姿态,并不希望跟唐人硬拼,倒是希望唐人能够认可他在山西的地位。

可惜,大唐不接受这片土地上出现任何一个军阀。唐军迅速向这位自命的山西新省督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他无条件向唐军投降,停止非法地占据山西省政府。

这人也是错判了形式,以往唐人在中原都摆出一副谁管事情无所谓,首要是维持地方安靖的姿态,人人都觉得唐人就是希望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好好做生意和搞移民,可是唐人之志根本不单纯在此。这一次大唐是要全面拿下中华故地了,不可能跟任何势力进行妥协。

山西新军一听唐人要攻过来了,自己先乱了。这位刚当了没几天的山西军阀头子,根本约束不住自己的军队,三天之内跑了上千人,最终没有办法,偷偷化妆和携带大量财物连夜离开了太原。唐军在随后占据了太原城,并且收编了山西新军。

其余北方省份,直隶还在闹着拳乱,不过也在唐军的控制之下。山东、河南、陕西和甘肃四省,省督都表示愿意服从大唐设立的临时委员会的指示,并且严防革命党。关外东北三省没有什么民众,也基本在唐人的掌控之中。

不过,麻烦还有很多。

在嘉庆的死讯在全国范围内传播之后,造成的不利影响也在扩大。

跟满清关系最近的蒙古在这个时候宣布了独立,内属蒙古和外藩蒙古数十家蒙古王公在天下大乱之际举行会盟,称蒙古不再服从清政府,建立松散的蒙古联盟。

这显然是唐人所不能容的,常斌立即调遣在山西的唐军第一旅,外加武卫军一部和收编来的原清军部队,总规模两万多人,向北对蒙古进行平叛。

蒙古王公叫得是比较响,但是蒙古八旗跟着清军也吃过不少唐军的亏,唐军一进入草原,蒙古王公们就慌了,有一部分主张向唐人假意称臣,名义上投靠唐人,实际上继续维持对蒙古的控制,也有一部分主张带着部族向北撤离,唐人不会长久占据没有什么据点可守的蒙古草原,等唐人走了他们再回去。反正没有一家蒙古王公提议对抗唐军。

在这个时代,成吉思汗的子孙早已失去了锐气。唐军的装甲兵的厉害已经让马背上的民族知道他们无法抵抗这样的敌人。他们能够利用的,只有广阔的纵深以及自己的机动性,但是这样显然对他们来说也是有损失的。放弃自己的牧场而迁移,会使得部族的力量衰落,没有几家愿意这么做的。

于是,唐军所到之地,蒙古王公尽皆投降,只要少量的抵抗。蒙古王公的部队缺少武器,就算是逃跑都跑不过唐军的坦克和装甲车,败得算是干净利索。

唐军一路从科尔沁草原杀到了库伦(乌兰巴托),每到一地就把当地的王公们逮捕,属于王公们的牛羊和财产被分配给普通的蒙古人,这使得平时受尽欺压的普通蒙古同胞很快就选择跟唐人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等第一旅占领库伦之时,已经有七八千名蒙古义军跟随行动。

蒙古地域广阔,人口却不多,这也是大唐绝不可以放弃的地区。常斌不得不暂时将唐军两个团留在蒙古,同时大唐政府还派遣人员前往蒙古进行善后。大唐的早有对蒙古处理的预案,本着基层民主的原则,在打掉蒙古贵族之后,团结普通的蒙古同胞,使他们进行自治。等到全国稳定之后,逐渐地在蒙古地区建立一些稳定城市,并向当地人提供教育、医疗等服务,切实地提高当地人的生活水平。

523 炮艇入河176 内陆殖民512 大革命的开幕655 德意志野望181 郑信768 传单413 阿姆斯特丹条约334 遣唐使(上)003 碰头会884 海军竞赛202 库克船长708 华沙会战(六):战略710 华沙会战(八):自得442 廓尔喀旅388 吞武里之战(四)111 最终抵达032 新的殖民点504 秘鲁共和国689 海军丰收月218 穿越众百态805 中心426 魔都194 求战954 爱尔兰独立139 夏威夷王国战争(中)671 小打367 婆罗洲战争(下)625 撤之已晚730 小职员480 墨西哥城之战(中)767 可选择的路282 薛岳出山404 告官潮377 中华特区的一年(上)226 大沽口之战(中)916 低地战役(八)035 顺利和不顺利的贸易501 踪迹070 遵守纪律019 报复629 新的三个条件338 知识384 通牒867 驻军权938 黑化908 抢先359 红颜醉(十)298 嘉庆466 遁走521 作战计划214 战前内阁会议520 两个选择284 桂林696 金钱执政009 苏醒的苏穆里340 江南(二)686 再战英吉利(下)696 金钱执政753 合同367 婆罗洲战争(下)088 国王的特使156 统一西婆罗洲444 乘警829 观望731 殖民大时代543陆军筹谋397 吞武里之战(十三)355 红颜醉(六)829 观望756 五国之议292 友好的新皇帝652 土伦战役(上)581 莱比锡战役(十三)073 为我所用592 音乐会605 更新与进步700 增兵642 俄使团750 世界杯(上)922 大征兵610 青州案(四)868 巴尔干之乱(上)505 互助法案320 收买777 拳乱(三)626 反击027 新内阁700 增兵685 再战英吉利(下)919 前总统的未来学(上)119 马德里之行(上)364 嘉庆抄官762 伊斯坦布尔和约269 是破坏者也是拯救者479 墨西哥城之战(上)741 候选人们(下)889 新的时代377 中华特区的一年(上)959 大一统318 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