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军事计划向来是不会公布具体的预算去向和建造计划的,这个年代也没有人会要求大唐搞军事透明,因为就压根没有人觉得军事是应该透明的。放到欧洲国家身上,他们也同样不愿意自己的所有事情都被公布出来,哪怕是大部分都不可以。
实际上大唐在隐秘中进行的科学和工程计划还有很多很多,核工业是这个样子,由于不面向普通人,甚至理论物理学的大学生们在学到这一部分的时候都要被学校要求签署保密协议。而核工程的学生甚至是学校秘密约谈优秀学生,告知国家有一重大机密项目需要新人才,是否愿意加入进来,加入进来可能长时间都会被迫隐姓埋名,但是个人待遇上会有比较大的补偿。这也确实是真的,参与大唐核武器计划的主要工程师们,基本上都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拥有一栋豪宅(笑不动)。
各导弹项目也是一样的,别说搞洲际弹道导弹的科学家,就算是搞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和反装甲导弹的,仍旧属于被严格守护的。这种保密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外界对于大唐的军事装备更新换代全然无知。加上大唐对军事基地执行严格的军事保密法,禁地禁止接近和拍照,也使得欧洲国家就算派遣间谍,获得的军事情报也是相对有限的。
而与导弹项目相通的另一个科学事业,航天事业在大唐同样被秘密地进行着。在大唐第一颗中程弹道导弹试验成功之后,当时的总统白南就要求下属单位进行航天工业的发展。大唐很快就发射了火箭,并将大唐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射入了近地轨道。比起另一位面,大唐的这首颗人造卫星可复杂得多,因为直接是用集成电路码出来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大唐开始密集地向天空发射人造卫星,这些卫星的用途十分多样,包括科学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等,当然对于大唐来说利用价值可能最大的还是各种军事卫星。
在白南卸任之前,就已经授权批准了大唐历时12年的长期航天计划,这个计划倒不是载人航天,而是发射一系列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建造大唐版的北斗系统。大唐航天工业集团将首先发射试验卫星,研制地面接收机及建立地面跟踪网,验证系统的可行性。随后进行初步的组网,发射六颗卫星,确定定位精度和实用性。最后大唐将发射总数32枚实用导航卫星,全面建成北斗系统。
几乎所有的穿越众都知道北斗系统对于军用民用有着怎样巨大的作用,其价值可能超过数百亿。特别是对军方而言,如今他们已经装备了数量不少的制导武器,主要是惯性制导、电视制导和红外制导等模式,一旦拥有北斗制导,那么将大大增强军方的打击能力,无论是陆海空军任何的远程杀伤武器,威力都会实现倍增!
而在北斗系统尚未完成之前,大唐军事领域使用最多的还是侦察卫星和通讯卫星。
大唐航空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空军研发了多型战斗机,换代速度甚至堪比装备速度,但是大唐始终没有研发远程或者高空侦察机,当然欧洲没有任何国家有能力阻拦甚至发现这种高空高速的侦察机,但大唐根本不屑于浪费这个钱。搞飞行器的侦察,一架超音速战机进行适当的改装就能够使用了,根本没有欧洲国家的螺旋桨飞机追的上。而大唐真正有兴趣搞的还是从大气圈外直接下看的侦察卫星。
大唐在运载火箭、电子设备和光学工业上的成就不小,很快将这些子系统整合起来,变成了大唐的侦察卫星。仅在1810年,大唐航天工业集团就像外太空发射了总计14颗照相侦察卫星,主要对准的就是欧洲各主要国家,收集各种军事非军事目标的相关情报。
同样重要的还有通信卫星,新的战争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情报和数据正在产生,而这需求更有效有力的通信手段和设备,大唐已经决心建立以卫星传输为主要中介的军事信息传递系统,对各种战术战略任务进行协调。军事通信卫星的使用将彻底革命化大唐的指挥和情报系统,并将唐军带入新的纪元。
一颗通信卫星主要起到中继的作用,将地面a点传来的信息,快速传递到地面b点,而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传输,可能需要利用有线和无线电设备,需要长时间的架设,还可能被干扰。当然最主要的工作量是在前期建设方面,无线电虽然是无线的,但建设各种地面基站和进行保障也是大笔投入。而使用通信卫星的成本和效率都大大地优化。
通信卫星当然也不仅仅包含军事用途,直播卫星可以使得人们看到直播的盛况,民用航空和海事也可以利用其进行通信,增加方便性和安全性。
而人们在享受新技术的便利同时,是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给他们带来了这种便利的。大唐小心地保护着有关重要技术的信息,甚至连一个技术名词都是被限制在公众舆论上曝光的东西。
当然想要彻底地让别人不清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人造卫星为例,在地面上的天文爱好者在观测的时候,经常在来不及对焦的情况下,发现有什么东西快速的从视野中一闪而过。很多人都不清楚那是什么,并且想要进行搜寻,也有一些情报得出,但是欧洲国家暂时不清楚那些到底是什么东西,也没有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主动询问大唐有关的情况。
大唐也不可能永远封杀有关的消息,估计用不了太长时间,最终人们都会知晓这一切的。因为也不用过太长的时间,不怎么安分的胡发奎就会彻底地解决掉唯一一个可能挑战大唐地位的政治实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