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登基建元(三)

感谢dk秦歌500币,路人甲406的100币,胤龙的100币打赏

……

总督兵马大元帅……

群臣听后忍不住为之一抽,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油然而生。

没错,他们似乎在一百多年前看到过相同的一幕。

有个不务正业的昏君也给自己也上过一个差不多的封号。

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

虽然封号不同,但大概得意思差不多。

然而两者又有些许差异。

首先武宗的封号只是名义上的,兵权的核心仍然掌握在兵部手中。

但现在,朱慈直接将兵部干掉,把兵权彻底掌握在手中。

另外,朱慈还说了一句“自朕起”也就是说,不但他要兼职这个所谓的总督兵马大元帅,连以后的皇帝也要担任此职。

这是什么个什么精神?这纯粹就是上梁不正,也要让下梁歪的精神。

朱慈这么玩,甚至比武宗皇帝更为恶劣。

更重要的是,如果没了兵部,所有的武官都将没有文臣的压制,那样的后果,甚至都不敢想。

想着武宗皇帝种种胡闹的表现,有些忧心国事的大臣觉得不劝谏的话,实在对不起身为朝廷肱骨得责任。

“启奏圣上,自故宋以来,以文掣武已成惯例,武夫娇纵,若无节制,恐酿唐末之祸。”李邦华进言道。

但武夫娇纵这句话,有人会表示很不爽,朝堂之上还有着勋臣一系,他们在朱慈大清洗后幸存的人远比文臣一系要多的多。

而他们本人基本都属于武官。

李邦华的话无疑等于在说他们都是些妄自尊大的主。

如今感觉到圣上有意要打压文官,便有代表出言力挺朱慈。

新乐侯刘文炳出言道。“臣认为,太皇帝之时,之所以贼匪猖獗,屡剿不力,而辽东局势日趋恶化,皆因文臣不识军事而手握大权,以至贻误军机,屡屡失地。”

“如今非常之时,若不行此非常之事,则难戡国乱。”

文臣喷武官娇纵,而武官觉得文臣只会瞎指挥。

李邦华表情不悦,怎么说他也是进士出身,岂能被这种目不识丁的勋贵给怂了?“我朝自立朝以来,便是文贵武轻,如何能开此先河?汝不见左良玉拥兵自重,而刘泽清亦不尊圣令,皆因无文臣节制之祸也!”

刘文炳毕竟没李邦华肚子里的内容多,显然要败下阵来。

但是这里拍板定论的只有一个人。

朱慈意识到,如今将那些没用的朝臣都清扫一空,然而朝中内部的矛盾,仍然难以因此平息。

而这样的矛盾,随着新朝的建立,很可能依然会演变成令朝政衰败的党争。

实际上,首次执政的朱慈在经验上肯定是不足的,他只是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必须要紧紧的握住自己的基本盘。

然后随便那些别有用心的小丑跳,跳烦了便一刀放倒。

军政既然要分离,就不能让文官插手军事方面的事务,纵然这些人都可以说是忠臣,但天天听着他们在耳边说,这不行那不行,朱慈也觉得不舒服,并且会影响行政效率。

作为臣子,作为如今危局的臣子,他们需要做的是,兢兢业业的干好分内的事情,而不是像以往一样,看哪里不爽便要插足上奏章。

朱慈咳嗽了声让众人息宁,继而说道。“在政言政,在军言军,如今闯贼逼近,更是需要尔等上下一心,协同抗贼。”

“今后疏奏,户部只言户部之事,吏部之言吏部之事,而内阁阁臣,统辖五部,只为五部之首,亦不可过问军事,但有越俎代庖者,一依法办。”

众臣为之沉默,原本的话,他们看哪里不爽都可以骂上几句,现在朱慈彻底将他们的言路断绝,总觉得很蛋疼,圣人常说,为明君者当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到现在为止,朱慈还没有听取他们一个建议,而言路也一并关闭。

有人不觉间内心凄凉。

像朱慈这样的皇帝,肯定是个昏君无疑了,即使闯贼退却,天下亦会被朱慈玩坏。

随着与朱慈的接触越来越多,这些新班底也逐渐摸清了朱慈的脾性。

再去劝谏已无大用,只能作罢,尊旨而行。

以上是文臣方面职责确认,令其各司其职,逐步恢复朝廷政务的运作。

紧接着则如同当初靖难之时,对所有参与这次兵变的功臣封赏。

“进新建伯王先通为二等新建侯,领锦衣卫都指挥使。”

“进惠安伯张庆臻为三等惠安侯,领提督京营军务。”

“封通州卫指挥使谢芳为二等扬忠伯,世袭锦衣卫都指挥使同知。”

“封神枢营游击将军薛义成为锦衣卫佥事。”

“追封常时发为百户,家属从优抚恤。”

跟随朱慈的将官都得到了好处,这也是他们应该得到的,但对于广大的京营军士来说,昨日既然许诺了让他们与大明共富贵,便绝不可能食言。

第一道军改令。

“凡京营军户家属,不必从事农事,尽迁于京师之中安置,子女就学,婚丧嫁娶,所用糜费具由国库负担。”

就朱慈的想法,朝臣清空了之后,京师之中空出来的庭院简直不要太多,与其闲着养草,还不如以此来给军户发福利。

同时,将军户的用度全部纳入国家预算,在一定程度上等于提高了军户的地位。

为什么所有人都想当官?为什么大家都以当士人为荣?本就是因为,那是吃皇粮的事情,铁饭碗,又光宗耀祖。

把军户的福利放大,随之而来的是,平民百姓也将挤破头的往军户里靠。

继而让军户们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地位,这样无疑会大大的提高军户们的战斗热情,即使没有监军,当逃兵的人也会很大程度上的减少。

当然,负担所有军户的福利,对国家财政来说并不轻松,但眼下朱慈还真不缺钱。

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那都不算事情。

至于缺钱了怎么办?到时候再说。

这两项头等要事解决了之后,朱慈想着散朝,处理另一件要事。

然而虽然朝臣们已经基本成了羊羔,对于朱慈的胡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作为新皇登基,最重要的一建事情还没定下来。

年号……

新皇登基,当然要改年号,没一个皇帝不去这么干的……毕竟很好玩不是?

“还请圣上为新朝立取来年年号。”

年号……朱慈还真差点忘了,不过大概知道年号都是取意一些吉瑞的词语。

年号的话,似乎随便一个都没啥区别,想着让他们内阁自己拟定了拉到。

但是刚要这么说,却猛然间心中一动。

“年号……么……”

“明年的年号……便是……”

“辽宁!”

此话一出,众臣不由为之肃穆,尽皆伏倒。“吾皇万岁!”

第三百九十四章 向着草原奔跑第十六章 京城诛奸侫(五)第四百九十三章 这就对了!第七十二章 吴三桂第四百一十九章 此时朱慈还在赶来的路上第四百五十九章 狮子大开口第三百八十九章 惨烈第二百五十六章 明军动静第二百一十六章 对毛文龙的平反第一百七十五章 兵贵神速,奔袭沈阳第三百五十二章 四方云动第三百六十八章 困于CD之龙第三百一十一章 准备背锅的文臣第二百二十八章 拉锯战第二百六十七章 忠烈第五百零二章 社交第一百一十九章 远远不够第三百一十九章 危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冤家路窄第一百八十一章 先立一个flag(丧心病狂又三更)第三百九十七章 染血的交易第二十三章 京城诛奸侫(十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危局第三百六十五章 捷报第二百六十一章 回京第二百四十七章 无敌的朱慈第二十四章 最后的清剿(一)第四百九十章 推进第一百八十五章 准备卖队友的济尔哈朗第十二章 京城诛奸侫(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会审第四百七十一章 战前准备第三百五十章 袁承志和刘宗敏第三百四十七章 过失第二百八十三章 孝陵卫的想法第三百七十三章 进一步的计划第三百六十七章 望眼欲穿第六十四章 京城之间第五百零七章 觐见第三百四十五章 煎熬的等候第四十二章 收民心(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人设崩塌第三百三十八章 有伤天和第四百九十六章 迷路第三百零九章 大殿上的一条狗第四百四十一章 听从天意第一百零九章 吃鸡第九十三章 假降之谋第三百三十一章 威逼没利诱第一百一十二章 李自成逃跑记第二百八十五章 面对现实吧第五十七章 全力生产(一)第三十五章 天下之牛耳(四)第二百零四章 醉人的芬芳第四百三十九章 举棋不定第二百六十六章 条约的执行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慈的回复第四百九十四章 收尾第一百八十六章 在黄太吉的坟头蹦迪第三百三十五章 小公主第二百二十二章 平推第三百三十三章 败战计第一百二十一章 回京第四百五十一章 出龙第四百二十九章 北事又起第四百九十八章 轻松搞定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州的不速之客第四百九十八章 轻松搞定第四百零五章 御驾亲征第一百八十六章 在黄太吉的坟头蹦迪第四百二十章 此时的朱慈还在赶来的路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准备落叶归根的孔家第四百一十五章 英烈第一百三十五章 战略方针第三百八十八章 更多的力量第八十七章 焚烧着的世界第五百零六章 必须严惩第三百三十一章 威逼没利诱第二百三十章 扮猪吃虎阎傲天(中)第五百零九章 兄妹(上)第四百八十章 索敌第一百七十二章 天降之兵!(3/3)第七十一章 以暴制暴第二百八十二章 孝陵卫第一百零七章 纳降第七十章 赦免?第四百七十一章 战前准备第二百九十八章 护子第六十七章 入宫与邸报第四百二十九章 北事又起第六十一章 全力生产(五)第一百六十三章 鞑清援军(咬牙作死第二更2/4)第七十七章 决战前的宁静第四百三十八章 有点虚第四十八章 收民心(八)第七十六章 高山流水第三百三十六章 春闱第四百七十三章 远征辽东第四百四十八章 抑郁的孙之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