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各有妙用

在融合别的民族这件事上,汉人有着独特的技巧,或者说是天赋。

因为科举制度的改革,而无所事事只能参加扫盲班教学工作的夫子书生们,一时间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去交趾宣扬礼教,弘扬华夏文化,简直就是崇高的事业,再加上还有官做,岂不美哉?

他们捧着邸报,上面有关于去安南做教化官的文章,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各地的报名口人满为患,交趾并不算很偏远的地方,尤其是现在朝廷开辟了各处的商路,凡是大明商人能够到达的地方,什么东西都能买的到。

一个年近中年的文弱男子,抱着拳向前面排队的问道:“刘兄!你也要去这交趾地做一个教化官么?”

“连你这区区秀才都要去,本举人岂能落后?”

被一顿抢白的老书生也不以为杵,人逢喜事精神爽,没有功名怎么了?在他前面的刘举人,也是够倒霉的,当年崇祯帝最后一班的举人,还没等到安排官职呢,李自成打来了。好不容易江山稳固,这位又出来去找衙门,人家衙门说了现在不认当年的举人了,让他重新考。刘举人不以为意,寒窗苦读这么多年,中举还不是手拿把攥的事,就凭自己的一身八股文的才华,结果一去傻了眼...

五花八门的考题,差点做的他吐血,雄赳赳进了考场如同一只斗鸡,出来时就跟个蔫家雀一样...

读书为的是什么?

问十个人有十个回答,但是谁都知道直接目的就是做官,官做不成又没有别的手艺,岂不是混吃等死。

好在朝廷后来给了大家一个差事,只要是读书人都可以成为扫盲班的先生,这才有了他们一口饭吃。但是这些人读书,可不是为了吃饭。巨大的心理落差,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的,只有那些真正的才思敏捷的读书人,才可以迅速地转过弯来,往经世致用的学问上发展。

其实自从科举改制之后,能够中举的大部分也是以前的读书人,毕竟半路出家的连字都认不全的话,他拿什么进行考试。

侯玄演不是为了消灭传统文化,只是为了去其糟粕,文章写的好的人照样可以有不错的出路,出几本真才实学的书就是受人追捧的才子,活得好的大有人在。

剩下的就都是这些读死书的了,这些人别的不行,经史子集还是懂得。

从各地召集了这么一批人,光金陵就有千人,统一发放文书关碟,官印调令,从此之后就是朝廷中在册的教化官了。

这些人颓废了这么几年,精神和身体受到了双重折磨,所谓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就是说的他们。

新任的吏部尚书顾守正望着这群歪瓜裂枣,心不甘情不愿地指挥众人发放完毕,回头对前来观礼的顾炎武说道:“世侄,此事是礼部管辖,我本不该多嘴,但是你也得仔细勘查。陛下大包大揽,将这些人一股脑收为官员,我总觉得有失妥当。”

顾炎武的年纪和顾守正相差不大,但是顾守正实打实是他叔父辈的,而且这个人极其认死理,一口一个世侄绝不含糊。顾炎武没有办法,笑着说道:“依我看,不如去宫中请陛下来看看,等陛下见了这些人的样子,或许就会心生悔意,岂不胜过你我劝谏。”

顾守正点了点头,两人结伴前往皇宫,到了紫禁城在太监的带路下来到御花圆,只见侯玄演在几个宫女太监的侍候下,正在和景王还有公主玩耍,在他旁边还有一个大胖小子在皇后的怀中,咧着嘴哈哈笑。他们三人围着一个木制的三个轮子的车,不用马车推,也能慢慢前行。

顾炎武不着痕迹地瞄了一眼景王殿下,穿着红色的比甲,外罩无袖的青色貂裘,玩的正兴致勃勃,脸上丝毫看不出委屈的痕迹,尤其是眉眼间比起以往还要快活一些。

侯玄演从车上下来,景王马上嗖的一声窜到主座上,使劲地蹬车。

侯玄演一边在青鸾的服侍下披上大氅,接过她递来的手炉一边笑道:“你们来得正好,快看匠师馆的新发明,这些人真不错,用橡胶制成的轮子代替了木轮,这样一来车子行驶起来颠簸大为减小。朕看此物非同小可,将来必是全部换成这种轮子,我们的道路又修得好,从此之后的运输速度,可要大为改进了。”

顾守正咳嗦一声,不接话茬,反而说道:“陛下,礼部选派的教化官已经集结完毕,在金陵城郊等待出发。微臣观这等人学识一般却自视甚高,让他们去教化越人,恐怕事倍功半。”

“哦?很差么?走,去看看。”侯玄演将暖手的手炉交给青鸾,带着两人和一群太监出宫。

秦禾在宫外听到皇帝出宫,立马准备好了銮舆,侯玄演从他手里接过马鞭,说道:“太慢了,骑马去吧。”

秦禾笑着给两位尚书大人牵来马匹,侯玄演骑马带着他们来到宫外,城外的阳光明媚,街上的行人不少,侍卫开道很快就来到金陵西郊。

金陵守备将军徐元宝率兵护送这些人南下,见到侯玄演下马行礼,周围的金陵兵马让开一条道路,让皇帝和尚书大人进来。

皇帝的銮舆这些读书人都是认识的,眼看皇帝竟然来了,都惊喜不已。看来他们这些官员,是很受重视的,普通的官上任,哪里有御驾送行的先例。

侯玄演骑在马上,巡视着这些读书人,频频点头。

众人一看陛下笑意盈盈,显然是对自己是非满意,不禁挺胸抬头,如同斗胜的公鸡。

侯玄演干脆骑马到众人中间,沿途纷纷让开道路,将他围在里面。

“旧时凡遵礼、守义之诸侯,称为诸夏。从此华、夏作为中原,称四方为‘夷蛮戎狄’,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此圣人之言。今朕遣尔等入越,越人本是汉种,久染夷俗,堕落至斯,朕心甚痛。卿等宜勉励教化,勿失朕望,早日功成。让越人识汉字、说汉语、不复受其捏造之史蛊惑,而与我同宗为敌也。

若能让越人摒弃歪史,重归正道,卿等功绩不下于征战将。趁着天色尚好,出发吧!”

徐元宝带着情绪激昂的众人,走上了南下的道路。

侯玄演对着顾守正说道:“任何人都有用处,只要给了他们合适的舞台,这些人你看着不顺眼,但是对于朕的大计,却没有比他们更合适的了。攻占南洋城池,是三军将士的功劳,让他们不再造反,认同朝廷,却非这些人不可。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不外乎是。”

第四百三十九章 出逃第四百七十八章 派兵增援第一百一十七章 美丽的误会第四百七十章 不请自来第一百二十三章 快马风字营第三百一十三章 越国公不做没有灵魂的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嘉定儿是真英雄第四百一十九章 置县狂魔侯玄演第四十一章 强龙不压地头蛇第四百六十章 破天携雨而来,聚起万里波涛第五百六十二章 盛典空前第二百三十三章 万猪拱门第一百八十九章 铁骨铮铮老东林第一百九十九章 弑君案第一百九十二章 隆武帝驾崩第三百九十二章 天才少女第三百五十三章 我爱大清,我怕他完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血性第八十二章 地方豪强第三百四十一章 谁是内奸?第五百零六章 贤者时间第五百一十一章 检阅水师第三百七十八章 征辽元帅第四百八十九章 彭柱泽的善意第五百九十章 嚣张第四百四十七章 陈圆圆说我比你强第三百七十六章 惩治犯妇陈圆圆第三百八十三章 晋封越王第五百零二章 立军为民第七十七章 烈火焚腥,一溃千里第二百零四章 船坞承包制第一百九十三章 白衣素缟,卿报君仇第五百一十三章 屠华往事第七十四章 无双利器,尽是摆设第二百四十八章 洞房花烛第四百八十二章 回家第二百三十三章 万猪拱门第一百四十章 再临镇江第一百八十七章 恶将首级传江浙,以安民心第七十四章 无双利器,尽是摆设第四百八十六章 后宫空虚第八十七章 他就是一个人肉存钱罐而已第四百五十章 定计第二百三十七章 初现端倪第四百五十二章 释然第二百二十二章 明末文人好风骨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言立县尊第五百五十三章 吾皇好叼,建议封禅第一百七十一章 除夕第四百五十二章 释然第四百二十二章 谋朝篡位第四百六十六章 肉坦第四百八十四章 两个小老弟第二百六十三章 家比国大第三百四十七章 要当爹了第八十四章 先下手为强第七十七章 烈火焚腥,一溃千里第三百六十二章 务实的侯玄演第五百五十四章 王爷也愁嫁第五百六十四章 加强皇权第五百四十七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一百九十七章 生来就是天子第二百一十五章 拜将第五百七十九章 天熙第五百二十六章 招标法第五百一十九章 给你一个希望,然后绝望而死第三十七章 人心游戏第二百八十章 你的血统就是你的保命符第四十章 一个乱字第五百六十三章 打进沙俄第四百五十章 定计第五百五十六章 百战小将,得胜归家第二百三十八章 此间少年,生作死别第二百七十六章 屠城者死第五百二十七章 血战哈密第一百三十八章 来自队友的暴击第五百九十四章 窥破第二百八十三章 蹩脚的计策第四百六十六章 肉坦第四百一十二章 给奸佞盖座楼第三百九十七章 一个不留第四百三十五章 山海关第一百二十九章 汉奸标本第四十九章 愿追随小候大人死战第六百零九章 江山壮丽(大结局)第二百零九章 小镇第三百九十三章 晋商第一百七十三章 亡国与亡天下第三百一十四章第四百二十一章 我是为了永乐大帝杀他全家第五百四十六章 进军!决战开启第四百二十七章 中日联军第五百五十三章 吾皇好叼,建议封禅第四百六十章 破天携雨而来,聚起万里波涛第五百八十七章 刑侦改革第六十七章 一本正经第四百八十九章 彭柱泽的善意第五十三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五百七十章 毁其根基第四百零六章 中日友好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