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陛下马上打江山,如今刚刚坐稳天下,就要裁军,是不是让人齿冷。”

“辅国公是陛下敬重之人,一定要为我们武人说句公道话,别忘了当初弱宋的由来。”

“我看八成是有奸人在陛下面前进谗言,华朝开国不过十年,打的仗比大明朝两百年都多,这还要裁军?”

...

阎应元在路上,没经过一个军队驻守的地方,就要被当地的将领围起来一阵絮叨。

不厌其烦的阎应元只能轻装简从,经由水路不停歇地赶往金陵,两岸的水花拍打着青石河岸,阎应元的脸上面沉似水。

他这一路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几乎每天都在深思,陛下裁军自有其道理,但是武人们的怨愤也不能坐视不理。

到底陛下是因何裁军?

江面上倒映着半轮明月,冷风吹过顺着脖颈灌进身子里,阎应元一个激灵,紧了紧大氅苦笑道:“老了...纵横疆场半生,吞风饮雪,枕戈而眠,竟然受不得半点风寒了。”

身边的亲兵笑道:“国公爷年迈六旬尚且如此健硕,已经是殊为不易了,标下少生了二十多年,犹不及国公力壮。”

阎应元突然福至心灵,顿悟了当今陛下裁军的目的,陛下并不是担忧武人太强威胁到太子。

自古以来开国皇帝压制战功卓著的大将,都是怕他们威望抬高威胁到继承人,但是今上又有不同。

他太年轻了,随他打江山的除了一个夏完淳,都比皇帝年长十几岁甚至几十岁。

而且陛下身强力壮,就算大家都百年之后,陛下都应该是年富力强。

只要侯玄演还在,没有一个武将有这个威望能超过他,从苏州起兵到北伐功成,所有决定性的战役都是他亲自挂帅打的。

军中满是愿意为皇上死战的忠实拥趸,而他在商人中的号召力更是惊人,这种君王有足够的自信不用害怕谋朝篡位。

既然如此,那么陛下裁军只可能是为了国计民生,依照陛下的脾气,是绝对不会亏待这些老部下的。

想到这里阎应元眉头终于展开,裁军就裁军吧,精兵政策的好处大家都看在眼里,适当的减少军队人数是英名的,因为现在根本用不到这么多的士兵。

-----

江宁小镇,金陵驻军的校场上。

侯玄演带着赶来的许多外地驻守的大将,慢慢地巡视着金陵防备军,这支号称精锐的各地选调的军伍。

甲胄鲜明,旌旗蔽日,刀枪如林。华朝兵威之盛,从这几千人就可见一斑。

在他身后就是李好贤、堵胤锡、夏完淳、杨展、钱肃乐....

侯玄演心情不错,这么多旧将凑在一块不容易,今天他的话也没明显多了起来。

“朕久疏战阵,不闻鼓角不见旌笙十年矣,今日卿等齐至让朕恍然间好似回到了十几年前,那一年荆襄鏖战正酣。

那一战如今想来仍让朕心热血沸,吴三桂、孔有德、阿济格、豪格、勒克德浑...朕一个都没有忘记,现在这些人都是史书上一个名字,祸国楼里一个雕像,当年可都是能让朕想起来就做噩梦的人物呐。”

堵胤锡深有同感,点头道:“旁人还好,唯有这个勒克德浑,湖广局势几毁于此人之手。”

侯玄演沉声道:“兵者从来都是凶器,不可以轻易动用。满洲建奴入关时兵威之盛,杀得李自成丢盔弃甲,吴三桂孔有德等人,俨然饿狼毒蛇,不可抵挡。到后来又能如何?只要百姓齐心,将士用命,强如洪承畴,还不是要投江自尽。

如今国富民强,养着百万雄兵徒增负担,不如使卸甲归田,耕作养家。”

众人一齐道:“陛下圣明。”

此时一骑东来,进到大营之外,随从亮出腰牌,就被放到营中。

阎应元语调有些激动,已经近十年没有见到圣上了,十年岁月一瞬而逝,天下早已换了人间。

“陛下何在?”

他在城外就受到了很多武将的迎接,众人围着阎应元七嘴八舌地聒噪,阎应元不胜其烦,打听到皇帝到了营中,也就甩开这些人来面圣。

守门的小兵遥遥指了一下,说道:“陛下在校场。”

阎应元下马带着亲兵赶赴校场,正好遇到侯玄演等人,上前跪倒:“臣阎应元叩见吾皇万岁。”

侯玄演虚扶一下,说道:“快快平身,哈哈,朕没想到你回来的也这么快。”

“回陛下,如今西北道路平坦,又有车马船舶十分便捷,臣干脆甩开仪仗自行赶路,这才早早到来。”

这些大将自从北伐结束,也是各自阔别很久,神色间都有些亲近欢喜,侯玄演见他们并无愤懑,也就放宽了心。

“朕让军中厨子做几个小菜,今日我们君臣就在营中聚饮,也算是为丽亨接风洗尘。”

李好贤笑道:“这里是金陵守备军,徐元宝麾下,这小子还欠我一壶好酒,正好让他还了,咱们陪陛下畅饮。”

一场军中饮宴结束之后,关于辅国公的赞同陛下裁军的消息不胫而走,而且渐渐传遍了金陵。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上头的意思,不然这个消息绝对传不开,而且阎应元并未出面否认。

辅国公阎应元是武将们最后一个希望,也这样破灭了,如此一来军中几个大佬全都赞成陛下裁军,裁军这件事也就成了板上钉钉的大事。

侯玄演很快就制定了丰厚的退伍补助金,以及优先安置法,底层兵卒并无半点怨言。

相反,这些人离家太久,还是很想念亲人的。

大刀阔斧的裁军刚一开始就不拖泥带水,靖北军半个月退伍兵卒三十万,只留下二十万人戍边。

各地府兵十去其八,在华朝广袤的领土上,这个数字就成了天文数字。

众多武将被安排进讲武堂任教习,还有一些分派往海外各个殖民地和国土上。

水师也不例外,松江水师、福建水师共计裁军十万,唯有满剌加、吕宋、爪哇、南州等地,水师不减反增。

灵药曾经拿着各地的奏章,跟侯玄演汇报道:“我的爷,我们裁掉了八十万兵马...这都比得上旧时举国兵力多了。”

这一年,华朝大地无数的兵卒拿着丰厚的安置金,回到了故乡侍奉爹娘。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海晏河清!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两个顽疾第一百一十七章 美丽的误会第四百零二章第四百八十五章 赐爵第五百六十八章 高处不胜寒第一章 死而复生第四十四章 大买卖第四百五十章 定计第五百四十四章 日本第二十五章 三年起步第四百零四章 黄种人共荣圈第三十五章 小城江阴第五百六十九章 惊闻噩耗第一百三十章 朝堂如集市第四百五十三章 断案第五百就是一章 生辰第一百四十七章 知己知彼第十一章 夜袭第六百零六章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第四百五十一章 归途第四百七十六章 禅位第四百三十一章 武侯被黑得最惨的一次第二百九十八章 乐观就完事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花林出兵(第四更)第四百二十四章 一个喜欢给人戴绿帽子的少爷悲惨的一天第四百八十四章 两个小老弟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也不容易第五十章 我还要主动出击呢第一百三十九章 机智的皮三顺(皮岛三顺王)第七十一章 引狼入室第五百五十二章 拜祭第四百八十二章 回家第九十章 百无一用的几个书生第六十章 把手伸向绍兴第七十二章 姑苏城下,十里连营第三百六十一章 破而后立第四百六十五章 猎熊第四百八十三章 夫目前犯第二百九十二章 兵临山东第四百九十二章 蹭喜酒第五百八十二章 陛下,我能生(求订阅)第一百六十二章 决战荆襄(2)第五百七十二章 又是一年第一百三十章 朝堂如集市第四百四十七章 陈圆圆说我比你强第三百六十九章 誓杀吴三桂第二百五十八章 东南西北第四百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五百五十二章 拜祭第五百零二章 立军为民第一百九十六章 真相大白于天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要当爹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金陵不夜城第三百八十四章 实业兴邦第四百五十章 定计第一百八十八章 腌臜小人能有什么手段第三百九十章 坐收渔利第一百五十章 了不得,这里有人有恋父情节...第四百五十三章 断案第七十六章 这一步之土,权当我已收复第六十七章 一本正经第三百四十三章 寸土必争第一百零一章 断脊之犬第二百四十章 强盗的心态,百年未变第一百一十二章 郑芝龙的海盗哲学第五百一十六章 投降(给蜗牛加更,谢谢打赏)第五百一十六章 投降(给蜗牛加更,谢谢打赏)第五十三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五百四十一章 天之娇女第二百四十章 强盗的心态,百年未变第一百九十九章 弑君案第一百七十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二百七十七章 金陵锁钥清流关第二百五十七章 曙光第四百二十三章 弄个泥潭让侯玄演跳进去第五百七十一章 平等条约第二百七十三章 天下第一香饵第一百二十章 三只蠢驴第三十五章 小城江阴第四百八十九章 彭柱泽的善意第四百七十七章 平等条约第四百三十二章 山海关内外第五百一十章 见两小儿辩日第四百四十一章 后辈第三百五十章 豪门阔少侯傲天(第二更)第二百三十八章 此间少年,生作死别第八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三百四十三章 寸土必争第一百一十六章 将门有女第五百六十五章 世界皇帝之争第三百零六章 到底是谁吃福建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狼烟四起第五百五十四章 王爷也愁嫁第四百二十二章 谋朝篡位第二百三十七章 初现端倪第四百七十四章 兵马虽少,灭一国足矣第三百七十七章 军功升官第三百七十八章 征辽元帅第五百三十三章 修法前夕第五百一十七章 他们的国家泥土就是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