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0章 这个大宋……有点暴躁

张知白远比寇季果决,同样是赌上仕途,张知白果断乞骸骨,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

似张知白这等,马上有机会补入内廷的重臣,拿仕途跟高处恭死磕,高处恭已经败了。

张知白一旦如愿辞仕,那么高处恭的仕途也就跟着完了。

朝廷的诸多规矩,一直在变,可有一则规矩,至今仍旧留着。

那就是重臣死谏,无论对错,朝廷必须应允。

张知白用仕途谏言,跟死谏没什么区别。

张知白一旦离开了朝堂,一日不起复,高家就一日不能抬头。

唯有张知白再次起复,或者辞仕以后,高家才有抬头的机会。

高处恭再也没有心思盯着赵祯了,回过头对张知白怒目相向,“张知白,我高家从未得罪过你,你为何要如此针对我高家?”

张知白面对高处恭的质问,冷冷的道:“高家乃是将门,将门就该为国撕杀,而不是窃取国之重器。国朝大义在前,你却只顾着一家私利。

你敢顾家不顾国,我便敢将你一家拉下马。”

张知白在高处恭怒目下,摘下了头顶的官帽,端端正正的放在了地上,对着坐在座椅上的赵祯,拱手一礼。

“臣张知白告退!”

不等赵祯开口,张知白已经支起了身,甩了甩袖子,对着高处恭冷哼了一声,背负双手,离开了资事堂。

那架势要多洒脱,又多洒脱。

王曾眼瞅着张知白离去,心里是五味杂陈。

他前几日才找到张知白,告诉张知白,他和吕夷简商议过,有意让张知白补上内廷的那一席空缺。

可不等他和吕夷简二人将此事落实,张知白就选择了跟高处恭死磕,主动辞仕,离开了朝堂。

张知白可以说半只脚已经踏进了内廷了,他却如此果断的抽身而去。

他表现出的大义,王曾不得不佩服。

要知道,文臣一辈子追求的就是入相、名流青史。

但凡入相的,不论忠奸,皆有名流青史的资格。

朝堂上的文臣当中,以及辞仕的文臣当中,能舍弃相位,舍弃名流青史机会的,目前为止,只有张知白一人。

即便是已经成为圣贤的寇准,在这一点上,也比不上张知白。

内定的三宰之一离开了朝堂,王曾和吕夷简的心情极差,所以对高处恭就没有任何好脸色。

“高处恭逼迫官家,诽谤君上,又有造反之嫌,当罢官去职,贬为庶民。念其父乃是我大宋定鼎之臣,高家子弟不予株连,高家子弟皆可借着祖辈荫补做官,但官爵不得高于五品。

两代以后,观后效再作定夺。”

“张知白胁迫君王,当削职为民。”

吕夷简声音沉重的开口。

吕夷简虽然重处了高处恭,但却也没有对高家赶尽杀绝,算是变相的维护了太祖皇帝赵匡胤许下的承诺。

吕夷简之所以没有赶尽杀绝,不是因为不敢,而是因为不能。

高家在将门之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许多将门都将高家当成了标杆。

冒然将高家赶尽杀绝,只会引起其他将门的恐慌。

吕夷简留有余地,是为了安抚其他将门。

他将一切的重责,归于高处恭身上。

就是借此告诉其他将门,错在高处恭,所以朝廷必须重处高处恭,朝廷并没有清除将门的意思。

王曾面色冷峻的在一旁道:“附议……着中书舍人即刻草诏。”

一对一的死磕,就是这般。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所以在朝堂上很少见。

不到身死道消的时候,一般不会如此。

即便是快要身死道消了,也不会如此。

因为这么做,不仅自己得受罚,子孙后代也得跟着受罚。

历代官家很欣赏这等忠良,但欣赏你,不代表你无罪。

胁迫君王,就是罪。

若是不重处,人人效仿,那还了得。

“噗通……”

高处恭瘫坐在了地上,像是被抽了混一样。

曹玮怜悯的瞥了他一眼,却没有说话。

赵祯没有开口处置高处恭,也没有说出什么违背赵匡胤许给武勋们的承诺的话,曹玮自然没办法帮高处恭说话,也没办法维护高处恭。

因为高处恭是败在了张知白手里的,是张知白拿着仕途死磕磕倒的。

此事在朝廷的规则当中。

高处恭撞上了张知白这个狠人,只能自认倒霉。

“哎……”

曹玮哀叹了一声,觉得高处恭也是蠢得可以。

朝堂上但凡是掌权的,皆在为大宋崛起而奋斗。

高处恭却在这个时候跳出来,为了一己私利,跟朝廷对着干。

你不死谁死。

“为钱财而死,是最蠢的……”

曹玮心里嘀咕了一声。

以前武勋们捞钱,是为了保命。

现在他们已经不需要捞钱保命了。

那就没必要再为了钱财死磕。

身份地位到了他们这个地步,已经不愁吃喝,不愁没钱花了。

真要是没钱了,舔着脸跟赵祯讨一些赏赐,赵祯也会大方的给他们。

所以,在不需要借着捞钱保命的前提下,再为了钱财死磕,那就是愚不可及。

武勋们真正令人忌惮的是什么?

是兵权!

是武力!

高处恭若是为了争夺兵权,或者是追求武力而斗,曹玮可能会高看高处恭几眼,甚至还会在背后出手帮忙。

可为了钱财死磕,曹玮真的一点儿替高处恭求情的心思也没有。

高家倒了,曹玮绝对不会感觉到一点儿齿寒。

因为曹家现在已经不需要再借着跟武勋集团结盟,屹立在朝堂上。

曹家现在是三方盟友。

曹家自己在武勋中,有不小的地位,算是一方。

曹家在宫里有一位皇后娘娘,跟赵祯,算是一方。

曹家跟寇季算是盟友,跟寇季一方的文臣武将,算是一方。

曹家并没有像是墙头草一样,在三方摇摆。

而是在努力结交三方的同时,秉持着自己的坚持。

所以,只要曹家不自己作死,根本不会倒。

曹玮的心思,王曾、吕夷简等人自然不知道。

王曾对于寇季挑起事端,用如此激烈的手段,解决朝廷的麻烦,十分不满,“逼走了朝廷的一位良相,你满意了?”

寇季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果断道:“不满意,魏王府一脉还在汴京城里张狂。”

王曾瞪起眼,喝斥道:“你想如何?”

寇季对赵祯拱手道:“臣寇季,愿乞骸骨……”

寇季的声音在资事堂内外响起。

“魏王府一脉,借着抢夺到的一字交子铺份子,大肆敛财,准备效仿昔日的八王。臣请斩魏王府一脉。”

王曾直直的瞪着寇季,怒喝道:“仅凭你一面之词,就请斩皇族,根本不可能。”

寇季淡然道:“臣有罪证。”

王曾愣了,吕夷简也愣了。

除了高处恭以外,其他人都愣了。

你有罪证?

“什么罪证?”

王曾质问。

寇季果断道:“魏王府一脉借着手握一字交子铺份子的便利,私自挪用钱财,囤积刀兵盔甲,已经被臣手下的人查证。”

王曾、吕夷简等人听到寇季这话,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

先不说魏王府一脉才回汴京城,能不能拉拢到足够的人手帮他们铸造刀兵盔甲。

就说魏王府一脉挪用一字交子铺钱财的事情。

可能吗?

一字交子铺的钱财,有你寇季盯着,有官家派去的人盯着,有曹府的曹佾盯着。

没有你三人点头,魏王府一脉,就别想从一字交子铺拿走一文钱。

王曾黑着脸质问,“刀兵盔甲在何处?”

寇季认真的道:“就藏在魏王府城外的别院内。”

王曾冷冷的板起脸,“真有此事?”

寇季不慌不忙的道:“如此大事,我自然不可能拿到朝堂上胡说。”

王曾面色冷峻的对陈琳吩咐道:“你和李昭亮,一起带人去看看。”

王曾说完这话,又盯着寇季道:“你就留在此处,不许动。”

陈琳见赵祯一直坐在哪儿没说话,就哀叹了一声,听从了王曾的命令,

李昭亮也没有迟疑,跟陈琳二人一起出了资事堂,各领了一支御前卫,直奔魏王府一脉在城外的别院。

李昭亮和陈琳走后,资事堂内静悄悄的,久久也没有言语。

寇季被赵祯看的有些不自在,盯着赵祯干巴巴的道:“官家为何一直盯着臣?”

赵祯盯着寇季,終于开口了,“你要离朕而去?”

寇季干笑道:“臣只是辞官归隐,并不会离开汴京城。”

赵祯盯着寇季继续道:“你若无官无爵,如何进得了宫?”

寇季愣了一下,笑道:“只要官家准许,臣随时都能进宫。”

赵祯声音略显深沉的道:“朕若是不许呢?”

寇季一脸愕然,不知道如何应对。

赵祯瞪起了眼,恼怒的道:“朕赐给你的官爵,你就这么不在乎?”

寇季愣愣的道:“臣……”

赵祯拍桌而起,恼怒的道:“你既然不在乎,那朕就一并收回。以后你就以平民之身,在汴京城里给朕待着。

无诏不得入宫,无诏不得离京。”

寇季还是第一次见赵祯对他发这么大的火,张了张嘴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左右?!”

赵祯怒喝。

御前卫、宦官、宫娥,齐齐出现在了资事堂内。

赵祯怒喝道:“去宫外,将朕的干儿子接进宫,朕要和皇后一起抚养他。”

寇季惊愕的张大嘴。

赵祯盯着寇季怒声道:“你不在乎跟朕的兄弟之情,但朕却在乎跟干儿子的父子之情。你无情,朕有情。”

“官家,那是我儿子。”

寇季急声辩解。

赵祯毫不客气的喊道:“也是朕儿子。”

寇季还要开口,赵祯却抢先一步,开口道:“除去冠服,给朕叉出去。”

资事堂内所有人,齐齐瞪起了眼。

赵祯见此,冷哼道:“朕的话不管用吗?”

御前卫苦着脸上前,向寇季告罪了一声,去了寇季的官帽和官服,架着寇季就离开了资事堂。

王曾在寇季被架出去以后,一脸惊愕的看向赵祯道:“官家……”

王曾刚开口,就被赵祯给打断了。

“查证属实以后,赐死恶首,余者去赵姓,发配沙门岛。一干牵连人犯,不必上奏,一体斩绝。”

资事堂内,所有人心神一震。

如今还没有查清处,赵祯就已经宣判了。

足可见赵祯心里早已对魏王府一脉不满。

对自己宗亲的人,下手如此之恨,有点吓到了其他人。

“散了!”

“官家……”

“朕说散了!”

“臣等……告退……”

在赵祯强硬驱赶下,王曾等人离开了资事堂。

出了资事堂,几个人对视了一眼,一脸愕然。

资事堂内的一切,宛若黄粱一梦。

至今他们仍旧觉得在梦中,而非现实。

短短不到一个时辰,两位重臣辞去了仕途,一家顶级将门,一支皇族,就此陨落。

此事传出去以后。

足以让汴京城内外震动。

足以让天下震动。

高处恭失魂落魄的率先离开。

王曾、吕夷简、曹玮等人聚在一起。

吕夷简皱着眉头,沉声道:“若是在魏王府一脉的别院里,查不出罪证呢?”

王曾没有说话,瞥了曹玮一眼。

曹玮犹豫再三,叹了一口气,“我大宋很有可能马上要跟辽国掀起大战,魏王府一脉若是祸乱后方,很有可能对前方的战事不利。

官家既然已经定罪,照着官家的心思办就是了。”

言外之意,没有罪证,也得有罪证。

官家需要魏王府一脉消失,朝廷也需要魏王府一脉消失。

依曹玮的身份,其实不应该开口参与此事的。

但是考虑再三,曹玮还是开口了。

为了一字交子铺的份子,高家已经倒下了。

魏王府一脉岂能独存?

为了搬到魏王府一脉,寇季已经被罢官去职,若是魏王府一脉经历过此事以后,依旧安然无恙,那在汴京城里的威望一定会大涨。

若是汴京城里的那些迂腐的文臣,将魏王府一脉当成储君府看待。

第0489章 粗暴的美人计第0951章 井底之蛙第0986章 总理大臣(今晚一更,明天补……)第0419章 朝廷的邸报第0276章 木雕青蛙第0226章 西夏立国第1026章 文庙的新圣人第0211章 朕就是想给寇季加官进爵,朕也不知道为什么第0465章 范仲淹的使命第0441章 逼第0417章 张美人第0855章 谁是狼王?!第0941章 赵祯的郁闷第0447章 尘埃……尘埃……第0871章 赵祯真实的目的第0207章 刘娥想翻身?(为‘Smile流心’万赏加更!)第0324章 棉花第0431章 嚣张跋扈郭御女第0643章 嘭!第0211章 朕就是想给寇季加官进爵,朕也不知道为什么第0748章 宫墙内的惊变第0196章 张华入京第0588章 忧伤的赵祯第0506章 寇季的命,太珍贵第0035章 改观第0699章 问题的关键是生儿子?(两更一万二千七!)第0347章 赵祯的成长第0984章 三三制三权分立第0418章 曹皇后第0885章 寇天赐用的连环计第0066章 君前奏对(中)第0684章 逃跑?!第0512章 一战功成,天下惊!第0313章 以仕途换仕途第0017章 让人失望的画(求推荐!求收藏!)第0448章 人走茶凉第0524章 一个罪人,一个功臣第0612章 正月十五(三更一万二,求月票!)第0384章 赏赐第0447章 尘埃……尘埃……第0312章 被赵祯教训了……第0833章 徐徐拉开的大幕第0669章 声东诱西,一起算计第0258章 老倌的霸道,老卒的热情第0479章 开刀扬帆远航(十九)第0420章 石破天惊,圣贤出世第0919章 吕夷简的小算盘第0777章 千万年不会变的原则问题第0184章 请罢提刑司第0973章 包拯面对的选择题第0180章 请罢六部!第0343章 安兴(今晚一更,有点事处理一下)第0738章 不够!得加钱!第0087章 他非良人(二章合一)第0079章 赵受益的亲近第0959章 问题的根本在哪里?第0477章 谁家还能没点底蕴?第0219章 李德明飘了第0384章 赏赐第0599章 疯狂的资事堂,疯狂的大宋权臣们第0501章 为什么防着你?第0032章 刘亨讨债,吴贤的算盘(为‘趙廸’万赏加更!)第0165章 再逼赵恒上战场?第0438章 赵祯的强硬第0799章 一柄锋利的刀第0258章 老倌的霸道,老卒的热情第0354章 大作坊第0919章 吕夷简的小算盘第0575章 镇西军第0699章 问题的关键是生儿子?(两更一万二千七!)第0693章 朱能的想法有些丧心病狂(6000字大章!)第0734章 流言惹人嫌第0759章 给赵祯的真相第0084章 皇宫变化第0630章 鸡贼的角厮罗第0739章 开科取士又闹妖?!第0418章 曹皇后第0207章 刘娥想翻身?(为‘Smile流心’万赏加更!)第0707章 朕要杀你全家!第0550章 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第0910章 贪婪在滋长……(今晚一更,明天补……)第0254章 女人的嫉妒,似蛇如蝎第0445章 残留的祸患第0322章 水至清则无鱼第0155章 人越老,胆子越小第0702章 种世衡服软第0232章 林特死了……第0673章 疯赵祯第0373章 赢不起,难道输不起吗?第0790章 该杀之人!第0857章 送别第0765章 有困难,找寇季?第0078章 赵受益的身世第0777章 千万年不会变的原则问题第0980章 王曾的决然第0803章 寇卉:爹,我把赵润给打了第0371章 朝堂上心最狠的三个人第0028章 火(求推荐!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