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0351【入主成都】

第356章 0351【入主成都】

民夫正在打扫战场,各处都有俘虏被集中看押。

还有数千战兵,追击溃兵未归,按时间来计算,估计都追出七八里了。

朱铭已脱掉天王甲,不断接收处理各种战报,抽空问道:“阁下在想什么?”

被临阵俘虏的赵遹,初时失魂落魄,缓过神之后开始沉思。他回答说:“我在想,自己怎败得那么快。”

“想出什么结果没有?”朱铭问道。

赵遹说道:“数万人的大战,须慎之又慎,很少有主帅不经试探周旋,就直接下令全军压上去的。阁下敢这么做,无非欺我难以指挥各部。全军压上打乱战,贼兵乱,官兵更乱。等官兵乱起来,各部衔接不畅,阁下便率领骑兵直冲我中军。”

“哪有恁多废话?”朱铭好笑道,“从之前攻山,再到阵前砲战,官兵都士气低靡。你变阵时又生混乱,我怎会错失良机?已经熟透的果子,站着摘、坐着摘、搭梯子摘,甚至把树砍了再摘,能有什么区别吗?”

“也对。”赵遹点头。

白胜忽然喜滋滋跑过来:“郑书记(郑泓)清点辎重,缴获了六十七副步人甲!”

朱铭心情大爽:“让他妥善保管,等我论功行赏,赐给各军将领。”

宋代的步人甲,由一千多片甲叶组成,最重的足有70斤(长枪手),较轻的也有40多斤(弓弩手)。

赵遹心里很不是滋味,那几十副步人甲,是黄概在成都兵杖库搜出的。专门拣选壮士穿戴,被赵遹安排在中军,准备关键时刻投入战斗,作为一股奇兵抵定战局。

结果,那些被寄予厚望的重甲战士,面对朱铭亲率骑兵冲锋,竟然特么的一哄而散了!

平时顿顿吃肉厚养着,临战却未对贼寇造成任何杀伤。

赵遹自言自语嘀咕道:“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朱铭说道:“你也晓得仁义不施?”

赵遹苦笑:“我身为宗室,前番立下大功,官家擢我为兵部尚书。可那童贯随便说几句,我也只能请辞。宗室且如此,百姓更何堪?官家受奸臣蒙蔽,以至有今日之祸。”

“他那么聪明,能被谁蒙蔽?”朱铭言语不屑。

赵遹默然不语。

追击溃兵的士卒,陆陆续续押着俘虏回来。

翌日论功行赏,五十副步人甲,赏赐给大小将官。另外七副,赏赐给作战勇猛的士卒。

还剩下十副,留着赏赐给李宝的部队。

义军将领官职,沿用宋代制度。

如今只有两个统制,分别是张广道和李宝。

各军长官,称作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

各营长官,则是指挥使、副指挥使。

领到铠甲,将领们欢喜不已,这玩意儿可以保命啊。

特别是本来就有链甲的将官,外面再穿一身步人甲,两层防护可以随便冲杀。

可惜有点重,两层甲叠加,共计八九十斤,稍轻也有六十七斤。

一具具尸体陈列在野外,俘虏们排队来辨认。

若有乡邻认出,立即就地火化。

两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火葬最为流行的朝代。

越靠近首都,火葬就越常见。

北宋的火葬盛行区,在开封与河东。而南宋的火葬盛行区,则在江浙和四川。

其原因是:人众而地狭。

(也有例外,地广人稀的两湖,宋代同样流行火葬。)

四川的南宋考古墓葬,火葬墓超过了80%!

一具又一具尸体,被火化之后,用死者的衣服包裹骨灰,由他们的同乡带回老家安葬。

这些多为踩踏致死,真正被义军所杀的还不到15%。

逃跑飞快的黄概,已经被抓回来,而且行动比较自由。他看着焚烧骨灰的场景,叹息道:“朱贼此举,四川定矣!”

“这般人才,奈何做贼。”赵遹连连摇头。

他们两个大败,必须承担丢失四川的罪责。

朱铭不打算杀掉,放回东京让昏君处理。多半会被除名编管,从此老死他乡,二人的遭遇,会让更多忠臣寒心。

高景山藏起来不敢见人,故意避开赵遹和黄概,能瞒一时是一时,尽量不拖累家族。

火化尸体送还骨灰,这主意就是高景山出的,可获得三大好处:

第一,防止发生瘟疫。

第二,安定俘虏之心。

第三,安抚蜀中民众,传播仁义名声。

本来惊恐不安的俘虏,在得到同乡骨灰之后,迅速就安定下来,都不想着逃跑了。

既然让他们带乡邻骨灰回家,肯定不会杀他们,而且还会予以释放。

每天虽然吃不饱,却干活异常积极,义军分配啥任务,俘虏们都抢着完成,只求表现好些早点回家。

朱铭休整数日,便带着全军南下。

抵达绵州之后,立即释放所有俘虏,并给少量粮食让他们回乡。

李宝带兵原路返回,重新杀向合州、渠州,顺便堵死夔州兵的后路——那些家伙已经收复巴州全境。

林冲、白祺领军南下,攻取简州(简阳)、资阳、资州(资中)、内江,最终目的是拿下富顺监。那里属于赋税重地,周边几个州县都有大量盐井。

朱铭亲率主力,直奔成都而去!

……

华阳县郊,王氏祖宅。

老仆奔跑进书房:“相公,各家子弟都回来了!”

王仲鳌问道:“回来多少?”

“没死的都回来了,还带回一些骨灰,”老仆详细说道,“他们被贼寇抓住,并未遭到虐待,还能领口粮回乡,那朱贼似不是滥杀之人。”

王仲鳌坐在书桌前感慨:“如此做法,成都周边州县,百姓再无抵抗之心。只要朱贼不盘剥太过,稍微比官府少征点赋税,必然可以获得万众归顺。真是手段高明啊,把乡兵放归家乡,还带着袍泽骨灰,比编练俘虏为兵强上百倍!”

王仲鳌拄着拐杖出去,不断有人恭敬问候。

来到村中的打谷场,大冬天聚集好多村民,一群子弟兵正在讲述他们的经历。

“朱将军威风得很,穿着一副金色铠甲,就跟庙里的天王那般,”一个青年说得眉飞色舞,似乎已经走出阴影,“朱将军那匹马也是神骏,我当时被编为后军,被派去阻拦朱将军冲杀。好几千人的右军士卒,遇到朱将军几百骑兵,吓得当即就溃散了。我哪里敢去阻挡?跟着袍泽一起逃,只恨爹妈没多生两条腿。没跑多远,就听后面很多人在叫喊,转身一看,中军大旗都倒了。”

另一个青年说:“我却编在中军,赵总领让我们结阵举枪。我们又不是傻子,后军都溃散了,中军就能挡得住?那些重甲猛士都不敢挡穿着几十斤的铠甲,一个个跑得比我还快。我却是看得分明,朱将军骑的是匹黄骠马,冲上小山跟飞一样。他手里的铁锏几十斤重,臂膀粗的中军旗杆,一锏砸去就断了!”

村民们啧啧称奇,都叹服朱贼的武勇,难怪人家敢起兵造反。

那些回家的子弟兵,也讲得愈发夸张。

因为把朱铭描述得越强大,他们的溃败就越情有可原。并非自己懦弱不能战,而是朱将军太过勇猛!

又有青年说:“朱将军派人来讲,他若取了四川,定然不像官府那样收重税。免夫钱肯定不收,地里脚钱也不收,经制钱还是不收。就连酒醋税,也降回五年前,昏君加的酒醋税他不认!”

“不收许多税,那日子过得!”

“朱将军是个好贼啊。”

“不是好贼,是个好人。”

“就不晓得,那朱将军说话作不作得数,莫不又是在哄骗咱们。”

“哄你作甚?人家把骨灰都送回来了,仁义得很。官府往年强征搬茶夫,那些搬茶夫死在外头,也不见官府把骨灰送回来。”

“……”

王仲鳌站在打谷场外,悄然听了一阵,叹息着默默离开。

朱贼入主成都已成定局,不知对王家是好是坏。

就怕朝廷常年派兵征讨,朱贼为了打仗,也学官府横征暴敛。到那个时候,只会比朝廷更狠,反贼为求生存,可是没有任何底线的。

俘虏带着骨灰回乡,消息迅速传遍各个州县,还带回义军的“仁政”消息。

所谓仁政,无非少收点税。

这个少收,是跟宋徽宗相比。

绝对比哲宗朝收得多,否则朱铭哪来的钱粮练兵?

但这就够了,百姓能够接受。

就像电商搞活动,原价六十的商品,给伱涨价到一百,再打折卖你八十。你喜滋滋买到手,还觉得自己赚到了。

朱铭率军南下,德阳、雒县、金堂各县官员,皆已望风而逃,胥吏抱着官印出城跪迎。

一直来到成都城外,面对大开的城门,朱铭并未带着全军进去。

他先派一支最精锐、纪律最严明的部队,进城占领衙门和库房,同时在全城张贴安民告示。

又张贴檄文,并附录政策:取消经制钱,降低酒醋税。

城内百姓,见义军秋毫无犯,又听说经制钱被取消,酒醋税也降回以前的标准,竟然全城欢呼沸腾起来。

特别是那些商贾和摊贩,把朱贼……把朱将军视为再生父母。

等到朱铭带着亲兵进城时,无数百姓夹道围观,踮起双脚想看看他是否有三头六臂。

一身金灿灿的天王甲骑着骏马缓缓向前,令百姓觉得威武而不可直视。

酒楼之上,十多个士子临窗眺望,他们都出身成都大族。

一人说道:“这朱贼好会邀买民心。”

另一人冷笑:“那昏君邀买民心都不愿,我倒觉得朱成功可得天下。”

“你叔父可是鸿胪寺少卿,怎能说这种话?”

“我叔父做什么官,跟我说大实话何干?”

“你家世食宋禄须得忠君报国!”

“你没看朱成功的檄文?非食宋禄,乃食民禄也。”

“强词夺理!”

“……”

这些士子,自己就吵起来,有的人已打主意投靠。

成都城内有后蜀皇宫,皇城已变成内城,宫殿拆了改为官府衙门。

朱铭进驻转运司,笑着对高景山说:“高先生妙计安民,实在是立下大功一件!”

“些许小计谋而已。”高景山谦虚道。

朱铭当时的命令,是赶紧焚烧尸体埋了,免得搞出什么瘟疫。

高景山连忙跑来进言,说可以让俘虏辨认尸体,放归俘虏把骨灰带回家乡。

小小的一个计策,宣传效果简直炸裂。

石元公有些不得劲儿,他才是头号谋士啊,咋就突然冒出个降官争宠呢?

可人家是三品大员投靠,自己只是个落第举人,这特么想争都争不过。

最苦恼的是,石元公不得不承认,高景山的献计确实高明。

石元公当时认为,在占领成都之前,不可放归俘虏,免得又被官府征去当兵。事实跟他所料完全相反,俘虏一放,沿途县官全部逃跑,就连成都城内的官员都跑了!

如今仔细想来,越想越觉得玄妙,毕竟石元公搞过妖教,他对玩弄人心的套路理解颇深。

(这几天参加作者沙龙,尽量抽时间码字,如果停更就当是请假,更新会非常不稳定。)

(本章完)

第152章 0147【榜下捉婿】第736章 0731【真就是敌羞脱他衣】第676章 0671【还是高丽最头铁】第556章 0551【剃发易服令】第777章 0772【台北臣服】第642章 0637【都在备战】第768章 0763【一省大员,开会被抓】第583章 0578【一个比一个激进】第188章 0183【搞走私的大明村】第45章 0043【小白员外】第593章 0588【春风得意马蹄疾】第537章 0532【刀劈铁炮】第783章 0778【谁会血本无归?】第824章 0819【抓到两个大家伙】第582章 0577【英才进京】第88章 0083【王炸】第614章 0609【仁至义尽】沉痛悼念七月新番第784章 0779【一勺烩】第109章 0104【莫名其妙的冲突】第371章 0366【大理权臣的态度】第561章 0556【逃跑是专业的】第660章 0655【孤注一掷】第510章 0505【大明就是文王与武王】第80章 0076【悲天悯人朱院长】第555章 0550【耶律大石的人】第873章 0868【四倍体大西瓜】第130章 0125【有喜啦】第898章 0893【安南国主献亲妈】第398章 0393【金州之战】第771章 0766【人心惶惶】第441章 0436【世间悲歌】第43章 0041【种稻仙法】第367章 0362【骑兵训练】第368章 0363【四川蛮夷问题】第906章 0901【三佛齐】第541章 0536【求死冲锋】第425章 0420【还有豪侠部队?】第386章 0381【西军分裂】第629章 0624【金国内部分裂】第247章 0242【整顿治安】第238章 0233【太守审案】第183章 0178【当众表扬】第313章 0308【尚待开发的广西】第190章 0185【盗贼遍地】第68章 0065【小鸟保卫战】第880章 0875【新首相是无情的投票机器】第492章 0487【金国行记】第445章 0440【朱院长的幸福生活】第877章 0872【扫黄打非】第319章 0314【大明乡】第3章 0003【快滑铲它!】第800章 0795【处处碰瓷的大明将领们】第43章 0041【种稻仙法】第386章 0381【西军分裂】第822章 0817【移动棱堡】第827章 0822【最后的冲锋】第399章 0394【都来不及烧】第39章 说说李清照的《词论》第516章 0511【严打】第450章 0445【父慈子孝】第95章 0090【昏礼】第380章 0375【军心若何?】第793章 0788【朱院长最后的功绩】第196章 0191【陪知州耍耍】第316章 0311【孟子错了】第547章 0542【刘氏三兄弟】第741章 0736【三百年租借地】第451章 0446【天驷监】(为盟主龙翔升腾加第276章 0271【安排金州后事】第650章 0645【火炮版却月阵】第702章 0697【摇尾乞怜】第369章 0364【夔州与夔门】第255章 0250【治大国如种地】第695章 0690【五星连珠】第178章 0173【勾栏听曲】第531章 0526【出其不意】第314章 0309【七星书院】第648章 0643【完颜娄室来了】第284章 0279【蛮夷信息】第686章 0681【马扩归国】第412章 0407【南阳襄阳现状】第161章 0156【还没领工资,就被罚没了】第22章 0021【练剑】第699章 0694【完颜宗望的小算盘】第698章 0693【这名字不投大明还等啥?】第379章 0374【往死里用】第538章 0533【巫师之临阵诅咒】第350章 0345【赵遹的奇幻漂流】(为企鹅大第19章 0018【家父当年驾船出海】第586章 0581【假币案】第802章 0797【调粮堆兵】第646章 0641【郭药师的觉悟】第79章 0075【大明村】第630章 0625【耶律余睹南奔】第487章 0482【东京之乱】第674章 0669【捷报抵京】第376章 0371【你立功的机会来了】(为盟主第66章 0063【与子同食】第768章 0763【一省大员,开会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