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0781【朕要退位】

中国古代金融业不如西方,这纯粹就属于刻板印象。

先说异地汇兑业务,唐代叫飞钱,宋代叫便换,明清叫会票。也就是俗称的票号、票庄。

具体说说朱氏父子的大明,民间金融系统延续自北宋。

在城市里,银铺兼营存借款业务,同时也做金银首饰生意。

比如李邦彦的父亲,就是搞这玩意儿的,说起来是银匠出身,其实人家属于一方富豪。

在乡镇农村,则有钱米店、钱布店,可以搞钱、米、布兑换,也可以存款和借钱。

北宋在收取各种赋税时,地方官吏故意坑害百姓,一会儿只收实物税,一会儿又只收钱。例如夏粮征收,今年突然只收绢布,明年或许就只收别的。

老百姓为了应税,就得去钱米店、钱布店兑换。

乡镇小店如果兑换不过来,哈哈,就得去县城指定店铺兑换,官吏和店家趁机联手赚一笔。

而在商业发达的地区,存钱也是给利息的,不要以为存钱都要收保管费!

另外还有当铺,宋代叫做长生库、质库。

这玩意儿可老狠了,不仅能够典当死物,还能典当牲畜、奴婢等活物。

并且,当铺也兼营存款、放贷业务。

……

御前会议。

今天讨论整顿全国金融行业。

阁部院重臣陆陆续续到来,喝茶聊天等着皇帝和太子驾到。

几米长的会议桌空无一人,全在隔壁的休息室等待。

休息室为两间偏厅,既有桌椅板凳,也有沙发形状的木榻。

WWW⊙ ttκΛ n⊙ C O “咦,这是何物?”

已升为工部尚书的秦桧,摸着垫在榻上的布料,仔细品味触感:“应是一种丝绒,却似乎更厚实、软腻、暖和。”

此言一出,重臣们都把目光投向椅子和榻床,所有能坐的家具全都铺了一层。

户部尚书方孟卿说:“漳绒(天鹅绒)。”

众人都去抚摸体验,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越摸这玩意儿越喜欢。

阁臣赵佺问道:“哪里能买到?价钱如何?”

方孟卿说:“产量稀少,价格昂贵。南方水汽重,尤其是广东、福建,铜镜都得罩上绒布镜衣防潮。这两年,江南棉花越种越多,有人把棉纱、棉布卖去福建。漳州产的绒布镜衣最好,有漳州工匠见到棉纱之后,于是就突发奇想,用丝和棉来混纺绒布。”

“就做出了这种漳绒?”李含章问。

“不错。”方孟卿点头说。

天鹅绒的基本工艺很古老,中国这边至少始于西汉,西方则始于更早的古埃及。

但工艺归工艺,而产品归产品。

中国一直到了元代,由于棉花变得常见,工匠们自然而然的,就把棉纱用在古老工艺上。

丝与棉相结合,真正的天鹅绒诞生了!

并且随着大航海,中国的天鹅绒传到欧洲。这玩意儿比丝绸还牛逼,欧洲那些国王的王冠,包括极盛时期的大英帝国王冠,都纷纷采用天鹅绒作为基础材料。

甚至连欧洲作家形容女子的肌肤,也经常是“天鹅绒一般光滑柔和”。

方孟卿说:“漳州知府把这种绒布送来,虽然官家不准地方进贡,但还是花钱买下了这批漳绒。一些是皇室出钱私用,一些是户部出钱公用。官家还鼓励漳州工匠,说可以多产这种绒布。”

众人听明白了,这种漳绒刚刚兴起,产量着实非常稀少就算有钱都买不到。

柳瑊忍不住追问:“户部是什么价钱买的?”

方孟卿说:“一两漳绒,二十贯钱。”

休息室里都是当朝大佬,听到这价钱也不禁咋舌。

所有布料,通常以“匹”为单位。

一匹绢,大约两三贯钱。

一匹绸,大约三四贯钱。

一匹绫,大约四五贯钱。

以上,皆为正常零售价。

一匹上等蜀锦,则要一百多贯钱。

只有最极品的锦,才会称重量售卖,以“两”作为计算单位。

方孟卿说一两漳绒二十贯,那么大概就是二百多贯钱一匹。这东西卖得竟比上等蜀锦还贵!

当然,价钱肯定会降。

因为工艺太古老了,并非啥独家秘诀。

如此昂贵的价格,必然有人买去分析,只要属于专业人士,很容易就知道是咋纺出来的。

产量提高,价格下跌,一直跌到比蜀锦便宜许多。

但天鹅绒还能继续改良,可以增强其亮度,再织出各种图案。顶级的天鹅绒,到时候也不比蜀锦便宜。

众人坐在天鹅绒毯上,一边抚摸绒布,一边闲聊打趣。

“那些奸商,这回可惨得很啊。”李含章幸灾乐祸。

萧楚说道:“太子英明。王荆公想要打击奸商,却落得罢相下场。而太子却是兵不血刃,只调来点军布就把富商收拾得服服帖帖。有了东京交易所,只要朝廷紧盯着,今后他们还想垄断就不容易了。”

这段时间的期货风波把大臣们看得头晕目眩。

脑子正常的官员,都没有参与炒卖期货。

他们坚信太子会出手,一旦跟风炒货,稍不注意就血本无归了。

虽然他们猜到了结局,但整个过程却出乎意料。

太子没有动用行政力量,只是在最高点砸单而已。甚至砸出的军布货单都不多,再引诱散户抛单之后,太子的人就很快撤离,而市场布价还在惯性暴跌。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四两拨千斤”。

王安石被搞下台都没解决的问题,稀里糊涂就被太子给搞定了。

其中原因不难想明白,王安石面对的是一整个利益集团。而这些利益集团的核心,早就在改朝换代时打掉了,去年的大案更是扫清残余。

大臣们完全没想到的是,太子在收尾的时候,居然顺带打击高利贷,让无数亏本散户有了一个宣泄口。

“唉,老了,跟不上太子的步伐。”翟汝文不禁感慨。其实他不老,还没满六十岁,称得上是年轻首相。

但包括翟汝文在内,诸多阁部院大臣们,确实感觉跟不上时代,似乎是在被皇帝和太子推着走。

首先是学术和观念的革新,大量“杂学”被引入科举,就连天文地理都对民间放开。

接着又是关税改革、摊丁入亩、吏役改革、设立交易所……

一系列乱七八糟的新事物,冲击得旧式官僚眼花缭乱。

要知道,当初宋徽宗在全国推广算学校、医学校,无数官员都大呼离谱。这些放在大明新朝,只不过是基本操作而已。

医学校虽然没有全面铺开,但开封、洛阳、杭州、成都,已陆陆续续建起四所医学院。接下来还打算在广州、南昌、桂州、扬州等地设立。

医学院的研究内容和学习课程,略懂医术的翟汝文也去看过。

一个显微镜,就把翟汝文给震住了!

他亲自观察了肉眼不可见的小虫子,回家之后喝水都觉得脏,从此严令家人不得再喝生水。

已经七十七岁的萧楚,却朗声笑道:“今之华夏,可谓日新月异,老朽恨不得年轻二十岁。不为别的,就想看看大明能变成什么样子。”

李含章说:“重现汉唐,超迈汉唐!”

“哈哈,然也!”萧楚大笑。

萧楚入阁以后,似乎没干啥大事儿。

但许多制度、法令、学术上的事情,其他阁臣如果拿不准,都会向萧楚请教再决定。只要是萧楚帮忙把关的内阁票拟,送到皇帝和太子那里基本不会被打回来重做。

渐渐的,萧楚更像是首相,翟汝文反而被压住。

只不过萧楚不揽权,这老头儿无妻无子,自己又活不了多久,他揽权过来能干啥?

“皇帝驾到!”

“太子驾到!”

……

父子俩一路闲聊着进来。

朱国祥说:“那些犹太人,打散之后应该能很快同化吧?”

“身上没钱了,又是独门独户,他们怎么可能传教?”朱铭说道:“犹太人最大的武器就是钱,再通过婚姻血缘来壮大族群。像那个最有钱的犹太人李氏,这次抄家扔去幽州,得老实学种地才能活下来。就算特别能经营,二十年后顶多也就变成一个小地主。”

朱国祥说:“那就好。”

因为身边有太监,朱铭不便提及姓名:“得学学那位,咱明年就颁布诏书,远来异族不得同族结婚。逼着他们跟汉人通婚,两三代之后全得汉化。”

“听说广东多黑奴。”朱国祥道。

朱铭说道:“我仔细问过,多数是南洋来的黑奴,而且全都是男的。就连最穷的汉家女,也不会嫁给黑奴,甚至不把他们当人看。前宋这一百多年,广州还没出现过土生黑奴。只要没蔓延开来,朝廷不用去管。”

父子俩来到议政厅,阁部院重臣已站在会议桌旁,齐刷刷对他们作揖行礼。

朱国祥坐下说道:“今日的会议,由太子主持。”

众臣闻言,都生出想法。

因为最近皇帝越来越不管事了,啥都交给太子处理,今天甚至让太子主持御前会议。

大明的御前会议,其实就是唐宋的小朝会。

朱铭也不客气,说一些开场白,很快就进入正题:“接下来,要顺势整顿全国金融行业,也就是典当、汇兑、存钱、放贷、兑换等相关生意。不仅是在开封,全国都要整顿。”

“第一,奴仆的雇佣契书,不准用于抵押与典当。人是人,不是货物!”

“第二,最高借贷利率,以《大明律》为准。”

“第三,允许私商承办钞铺(纸币兑换)。”

“第四,在六大市舶司所在地,以及江陵、江州(九江)、扬州三地,尝试发行大明宝钞。不强迫商人来认购,一切全凭自愿,大宗交易他们肯定用宝钞更方便。”

古代社会,再怎么规范金融业,也就只能做到这些了。

像存款准备金什么的,根本没法收取。

官吏能借此把相关店铺搞破产,小老百姓就更没有存钱、借钱的地方。

而且也没必要收取保证金,百姓愿意去存钱的店铺,必然在当地实力雄厚、信誉极佳。

至于允许私商承办钞铺,是为了推广大明宝钞,同时方便商民的经济生活。

钞铺早在北宋初年就存在,店内存放着大量纸币。

有商人要外出做生意,或者百姓要出远门,金属货币不易携带,于是就拿着金属货币到钞铺兑换纸币。钞铺一般会收取3%的手续费。

只不过随着纸币崩溃,那些钞铺全都关门了。

大明朝廷用于发行兑换纸币的宝泉局,不可能在每座城市都设立,因此就可以借助私营钞铺来解决。

即朝廷在需要发行纸币的省份,选两三个大城市设立宝泉局。

其余的小城市,则有私商开办钞铺。

私商前往宝泉局认购纸币,再拿回自己的小城市,帮着朝廷搞纸币发行和兑换。

“谁有异议或者补充?”朱铭问道。

今年入阁的张叔夜说:“可在长安、太原和真定也发行宝钞,方便商贾们开中输边,军用物资运起来更方便,以节省军资运往边疆的成本。今后就算开中制崩溃了,只要大明宝钞还能用,商贾也会愿意继续为朝廷输边。”

钱琛说道:“张相公所言极是。我的建议是五年之内,在每个省的省府都发行宝钞。根据四川和汉中商贾的反馈,他们非常喜欢使用宝钞,一再请求朝廷增大发行量。四川商贾如此,其他省的商贾也能接受。”

事实上,四川那些商贾,是把大明宝钞当汇票使用。

而且相比普通汇票大明宝钞不用再承担异地兑现的手续费,甚至还能在异地直接用来交税。不但方便买卖,还可节省成本。

就拿李邦彦搬去杭州来举例,十万贯京城汇票在杭州兑现,手续费就收了李邦彦一千贯。按理说1%的手续费不高,但架不住汇兑的钱财多啊。

如果朝廷在东京和杭州都设立宝泉局,由于宝泉局不收手续费,李邦彦就能省下这一千贯钱。

同样的,设立宝泉局的城市越多,私人钞铺的手续费也会随之降低。

以前钞铺兑换货币收3%,随着竞争激烈,会渐渐降到2%、1%,甚至是变得更少。钞铺和客户之间,必然根据各自的成本和收益,达成一种微妙的市场平衡。

张叔夜和钱琛各自提出建议之后,其余阁部院大臣都没再说话。

见正事结束,朱国祥突然来一句:“朕打算退位做太上皇。”

重臣们闻言一惊,全都瞠目结舌。

虽然知道皇帝在放权太子,却没料到直接退位啊!

第196章 0191【陪知州耍耍】第796章 0791【皇位交接】第991章 0986【脱一只靴子】第670章 0665【各自打算】第259章 0254【索地要人】第78章 0074【真假夜袭】(求首订)第263章 0258【准备铸炮】第715章 0710【金国真想议和?】第137章 0132【沾满鲜血的茶马贸易】(为企第561章 0556【逃跑是专业的】第557章 0552【大石林牙】第330章 0325【给你们讨回公道】第831章 0826【固守与奔袭】第392章 0387【韩世忠遇到伯乐】第3章 0003【快滑铲它!】第584章 0579【阁臣变动】第10章 关于语言交流问题第209章 0204【诱捕】第728章 0723【金国百姓南奔】第887章 0882【魏总督是懂分化挑拨的】第79章 0075【大明村】第357章 0352【参禅礼佛】第468章 0463【宋金合作剿贼?】第229章 0224【要跟蛮夷打交道】第513章 0508【地下世界】第372章 0367【“收复”燕京】第39章 说说李清照的《词论》第480章 0475【蔡京与高俅】第897章 0892【西狩西狩】第465章 0460【怨军果然怨】第312章 0307【尽是失意者】第484章 0479【大长公主也要迎义军】第159章 0154【走马上班】第157章 0152【教导主任】第9章 0009【露财】第949章 0944【岳云也来了】第276章 0271【安排金州后事】第599章 0594【五行德运】请假条第782章 0777【经商奇才】第732章 0727【农兵遇到骑兵】第557章 0552【大石林牙】第874章 0869【菩萨蛮入京】第833章 0828【岳飞撒豆成兵】第770章 0765【罪官的用途】第993章 0988【真被吓死了?】第219章 0214【面子里子都有】第615章 0610【齐心协力】第993章 0988【真被吓死了?】第152章 0147【榜下捉婿】第378章 0373【都是老油子】第1029章 1024【两国皇帝之间的私信】第484章 0479【大长公主也要迎义军】第295章 0290【骑战初体验】第751章 0746【宝钞不够分】第871章 0866【醉生梦死的吴乞买】第318章 0313【不法之徒朱院长】第149章 0144【元宵前夜】第1010章 1005【武人内讧】第615章 0610【齐心协力】第658章 0653【诸般抗金义士】第757章 0752【化学天尊王重阳】第575章 0570【辛兴宗要海外建国?】第811章 0806【父皇,还是降了大明吧!】第131章 0126【宋杂剧】第820章 0815【大明细作】第540章 0535【长腿晋王】第938章 0933【蛇蝎女人】第1058章 1053【杀俘】第972章 0967【收复河西走廊】第823章 0818【顺势而为】第8章 0008【张五】第166章 0161【造船寻仙】第925章 0920【高丽寒门的出路】第847章 0842【想着退休旅游的朱院长】第667章 0662【还有义士】第891章 0886【花开洛阳】第778章 0773【海盗来袭】第976章 0971【论功也要讲人情】第956章 0951【叛军很有用】第689章 0684【钱不够了就抓赌】第795章 0790【德政】第437章 0432【发明和教育】第757章 0752【化学天尊王重阳】第957章 0952【攻城拔寨】第898章 0893【安南国主献亲妈】第359章 0354【观政二】第563章 0558【梁师成的结局】第241章 0236【抢班夺权与铁矿开采】第454章 0449【郭药师败阵】第145章 0140【我是新学传人】第754章 0749【朱皇帝要炼丹】第111章 0106【百姓日用即为道】第618章 0613【叛】第109章 0104【莫名其妙的冲突】第351章 0346【战绩辉煌的夔州路官兵】第235章 0230【桃色冤案】第230章 0225【苏元老】第487章 0482【东京之乱】第244章 0239【忽悠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