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0888【登闻鼓还是响了】

四川,仁寿。

早在去年冬天,李纯就一路舟车北上。他在汉中的客栈过冬,雪化之后继续赶路,风雨兼程直奔洛阳而去。

李纯还记得出门之前,父亲的郑重嘱咐:“我在朝中有旧友透露,大明是真要把《荀子》升经了。《荀子》都能升经,恩师的著作亦可通行。切记,切记,莫提周公。我已将几篇涉及周公的文章全部删除。”

《荀子》升经,带来的不仅仅是争议。

那些在前宋被禁绝的学派,从朝廷这个举动看出风向变化。

他们……也想趁机冒头!

苏轼刚刚考上进士那会儿,龙昌期已是公认的四川第一大儒。

这人属于野路子出身,因为家贫只能做和尚。从小在寺庙里长大,靠着佛经学会读书写字。又借着给士绅家属讲佛经的机会,跑去借阅士绅家里的藏书。

苦心钻研三十年,佛道儒三教俱通。不但名震蜀中,甚至被人高薪请去福建讲《易经》。

可惜,当时的科举审查比较严格,做过和尚的人不能报名参加。

他的学生遍布四川,就连文彦博年轻时候,随父入蜀也拜在龙昌期门下。

当时四川社会动荡不安,韩琦被派来治理蜀中。他到成都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龙昌期请去当官学教授,试图以此来安抚四川士子之心。

直到龙昌期八十多岁了,被韩琦、文彦博等人屡次举荐,皇帝才让龙昌期带着著作进京。

然后就碰到刘延年的叔叔刘敞。

当时欧阳修只是反对龙昌期非议周公,并没有搞什么多余动作。

刘敞却死咬着不松口,把龙昌期赶回四川,禁绝其所有著作,把这老头儿给活活气死。

禁绝著作,只是禁绝书籍雕版,不准再印刷售卖,不得再公开传播。

悄悄学习的肯定还有!

李纯的父亲,就是龙昌期的晚年弟子。

李纯也从小跟着父亲学习,他们家有龙昌期全套著作。

儒、佛、道、兵、名、阴阳、纵横……诸子百家,三教学术,应有尽有,足足好几十部。

牡丹花开时节,李纯终于来到洛阳。

刘延年在洛阳辩了几场,以“礼伪论”为切入点,引经据典辨得许多士子哑口无言。

听说是大儒刘敞的侄子,诸多儒生肃然起敬,刘延年的名头更加响亮!

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敢敲击登闻鼓。

靠着叔父当年遗留的人脉,刘延年拜访了许多官员。他仔细道明来意,绝大部分官员,都拒绝为他上奏皇帝。

但也有几人,向皇帝推荐刘延年,说有江西大儒请求觐见。

这些举荐奏疏,如泥牛入海,没有掀起半点波澜。

牡丹花都开始凋谢了,刘延年终于耐不住,带着奴仆走到登闻鼓前。

要不要敲呢?

敲响登闻鼓,触怒了皇帝怎办?

就在刘延年犹豫之时,一辆驴车缓缓驶来。

有个年轻士子从驴车跳下,让两个仆从帮忙搬箱子,继而掏出车钱付给驴车司机。

年轻士子整理衣冠,大踏步向前。

在刘延年惊愕的眼神中,李纯取下鼓槌,双手挥舞猛地砸出。

“咚咚咚咚!!!”

登闻鼓响了。

附近百姓纷纷停下脚步,不约而同跑来看热闹。

东城内的官吏,听到鼓声也都停止办公。

负责登闻鼓的督察院御史,更是匆匆忙忙走出东华门:“谁在击鼓?是有冤情难申,还是别的事情?”

李纯上前作揖见礼:“君平先生再传弟子李纯,今携图书请求觐见皇帝陛下!”

龙昌期的学说被禁数十年,四川以外的士人很难接触到。

这位御史就没听过,好奇问道:“君平先生是哪位大贤?”

李纯回答:“龙讳昌期公,字起之,号竹轩,世称君平先生、武陵先生。先生是当年公认的四川第一大儒,一生著述数十部。惜遭小人暗算,图书被昏君禁绝。今有圣天子在世,在下是来进献图书的。”

御史也没多想,笑着说:“原来如此,我必……”

“胡说八道!”

刘延年一声怒喝:“你今日须说清楚,到底谁才是小人?”

李纯说道:“前朝腐儒刘敞!”

“岂有此理!”刘延年举起拳头就要打。

那可是他的叔父,那可是江西仅次于王安石的大儒,竟然被眼前这个青年说成是小人!

御史喊道:“拦住他们。”

身后官差立即上前,把即将互殴的两人拖开。

李纯问道:“你又是谁?”

“江西刘延年!”刘延年握着竹杖说。

李纯冷笑:“刘敞的子孙?”刘延年怒道:“我叔父的大名,岂是你这竖子能直呼的?”

“直呼其名又如何?”李纯不屑道,“学说有争议,辩论就是。就算君平先生的学问,确实有哪里不妥,也可以由皇帝下令改正。仗着其手中权势,直接削官禁书,不是小人是什么?”

刘延年懒得跟这小辈争辩,他对御史说:“龙昌期之学,非议圣贤周公,不可流传于世。”

李纯说道:“议论周公之文章,已尽皆删除。”

当年发生这事的时候,王安石还没开始变法,他的新学还没成形,因此刘敞是江西第一大儒。

江西第一大儒,干掉四川第一大儒,而且将其学问彻底禁绝,这是能够大书特书的“功绩”。

至少,刘氏子弟非常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刘延年说道:“只是删掉非议周公的文章就行了?龙昌期还说六经无皇道!”

这位御史比较年轻,此刻都已经听傻了。

龙昌期的路子好野啊!

周公是华夏文明的人文始祖,非议周公就是非议华夏文明,等于直接掘了儒家的根子。

而“六经无皇道”,也属于大逆不道之言。

宋初之时,大儒把皇、帝、王、霸作为划分先秦历史的标志。

皇道代表道,帝道代表德,王道代表功,霸道代表力。邵雍说这四道是《易经》的本体,是儒家诸经的根本。

而龙昌期说“六经无皇道”,即儒家没有“以道治国”的内容,只有以德治国、以功治国、以力治国。

就差没有直接说儒家无道了!

他的学术思想被禁绝,还真不怎么冤枉。

这种大事,一个小小的御史,根本不敢擅自做主。御史说道:“两位如今住在何处,且留下各自地址。”

两人把客栈地址报上,御史带着那箱著作进入东华门。

一直把图书送到垂拱殿,朱铭仔细询问情况,无比好奇的打开箱子。

里面的著作有:

《论语注》、《尚书注》、《诗注》、《礼注》、《礼论》、《政注》、《泣歧书》、《道德经注》、《阴符经注》、《八卦图精义》、《河图》、《帝王心鉴》、《炤心宝鉴》、《三教圆通论》、《春秋正论》、《春秋复道论》、《天保正名论》、《周易祥符注》、《入神绝笔书》……

朱铭拿起《帝王心鉴》翻开,居然看得津津有味,有点混同儒法、杂以百家的味道。

再翻看《论语注》,非常有水平。

再看《尚书注》,我操,观点这么激进的吗?朱铭甚至怀疑是穿越者写的。

www◆ttkan◆C○

朱铭没有全部看完,而是随手翻页,翻到哪里就看哪里。

基本可以确定,龙昌期是个不拘世俗传统的真正大儒。他的学术思想非常“现代”,跟朱铭的思维高度契合。

其注解的经书,在离经叛道的同时,又往往注解得非常合理。

再看龙昌期的《阴符经注》、《八卦图精义》、《河图》等书,朱铭发现这人还是一个数学家啊。

可惜,已经死了几十年。

可惜,在另一个时空,龙昌期的著作全部遗失了。

这位老先生,当年发表那么多离谱言论,依旧能征服许多大儒,可想而知他的学术水平之高。

朱铭提笔写下手诏:“解禁龙昌期所有图书。召见李纯、刘延年二人。”

解禁并非鼓励传播,毕竟有些思想太过激进,不符合古代朝廷的政治正确。

这些学问能否形成学派,需要龙昌期的徒孙们自己努力。

皇帝行人骑马出东华门,分别给客栈里的李纯和刘延年传诏,二人喜滋滋整理衣冠迈步出门。

至于那些图书,却是运到了礼部。

由礼部出面,组织人手誊抄副本,全部收藏在皇家图书馆。

胡安国接到任务一脸懵逼,好奇拿起《春秋正论》。他自己是研究《春秋》的专家,自然要先读这一本。

读着读着,胡安国放下书本惊叹:“此人颇多奇谈怪论,却又句句旁征博引,那些怪论都是有根底的……这般奇人异士,可惜无缘一见。”

胡安国没有继续往下看,而是又翻回第一页。

他一边看书,一边体会,还跟自己对《春秋》的理解做对照。

启发极大,胡安国甚至想重写自己那部《春秋传》。

礼部右侍郎谢良佐,却是翻开《周易祥符注》,读了两页就舍不得放下。

wωw●TTkan●¢o

这本是龙昌期的晚年大成之作。

怎么说呢?

四川的易学研究水平震惊二程,而龙昌期又是四川易学的泰山北斗。

龙昌期当年的易学,可以说冠绝天下。

礼部官员们,全都不做事儿了,各自拿起一本龙昌期遗作读起来。

第789章 0784【天鹅绒换阿拉伯马】第877章 0872【扫黄打非】第551章 0546【新朝新规矩】第5章 0005【茶留人去】第679章 0674【周朝铜盘】第548章 0543【重锤摆钟】第497章 0492【另立新君?】第876章 0871【秦桧雄风振奋】第58章 0055【八行士子】第668章 0663【合扎猛安又死几百】第585章 0580【旧宋王爷拍卖新作】第864章 0859【英明且昏庸的大越皇帝】第81章 0077【聚宝盆讨老婆】第481章 0476【易安居士】第814章 0809【金国头号谋士叛金】第376章 0371【你立功的机会来了】(为盟主第555章 0550【耶律大石的人】第231章 0226【误农淘金】第180章 0175【李浪子】第387章 0382【军中之戏】第537章 0532【刀劈铁炮】第246章 0241【石元公初显手段】第809章 0804【驸马人选?】第702章 0697【摇尾乞怜】第617章 0612【张公庙前发誓】第251章 0246【杀民立威】第852章 0847【白胜回大明乡】第183章 0178【当众表扬】第409章 0404【军改 政改和币改】第553章 0548【棉花树竟有两三米高?】第579章 0574【高丽使节】第818章 0813【诈城似乎要失败】第556章 0551【剃发易服令】第569章 0564【范氏起兵】第45章 0043【小白员外】第511章 0506【财政确权】第869章 0864【脱南者】第200章 0195【押解州城】第310章 0305【二十七人】第374章 0369【妖法?陨铁?】第725章 0720【这也叫骑射】第64章 0061【向青天】第105章 0100【传到皇帝耳朵里了?】第139章 0134【道中讲学】第337章 0332【鼎革】(为盟主铁血旗队长加第371章 0366【大理权臣的态度】第817章 0812【激变】第701章 0696【朱皇帝有天书三卷】第829章 0824【完颜宗翰提前发动】第87章 0082【行酒令】第637章 0632【压榨民力】第445章 0440【朱院长的幸福生活】第30章 0029【投壶与买地】第32章 0031【身上有味儿】第803章 0798【第一个收拾的便是真腊】第191章 0186【泼李三】第629章 0624【金国内部分裂】第206章 0201【谋乱书生】第849章 0844【奇葩年号】第220章 0215【衣锦还乡】第900章 0895【皇帝的日常生活】第723章 0718【金国内斗】第96章 0091【丰收】第10章 关于语言交流问题第231章 0226【误农淘金】第406章 0401【虚张声势,里应外合】第754章 0749【朱皇帝要炼丹】第558章 0553【大明班定远】第595章 0590【朱院长的琼林打油诗】第731章 0726【出海出海】第105章 0100【传到皇帝耳朵里了?】第668章 0663【合扎猛安又死几百】第740章 0735【菩萨太子】第701章 0696【朱皇帝有天书三卷】第841章 0836【天日昭昭】第313章 0308【尚待开发的广西】第793章 0788【朱院长最后的功绩】第907章 0902【斯里兰卡和南印度】第688章 0683【古代高尔夫】第817章 0812【激变】第273章 0268【惊动蔡京】第6章 0006【官马】第944章 0939【岳飞韩世忠合兵出征】第326章 0321【钟相杨幺】第318章 0313【不法之徒朱院长】第506章 0501【李邦彦的新路线】第41章 0039【八股文】第216章 0211【返回汉中】第229章 0224【要跟蛮夷打交道】第943章 0938【目光长远的汉奸】第24章 0023【白三郎】第838章 0833【逃到蒙古就没事儿?】第551章 0546【新朝新规矩】第712章 0707【得罪了方丈还想跑?】第386章 0381【西军分裂】第595章 0590【朱院长的琼林打油诗】第261章 0256【朱院长的新差遣】第419章 0414【小李广花荣】第692章 0687【秦桧爱种菜】第720章 0715【谁是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