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糜烂(上)

赵祯被说中痛处,不但没发火,反倒打起了精神,本以为苏锦说不出来个一二三四来,却不料他一下子便抓住了重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朕也知道我大宋确是取之既殚用之却无度,一遇到突发的天灾祸事,便有些力不从心;朕曾多次问计于诸臣,可建议颇多,可行者却寥寥;朕认为当年宋子京上书‘三冗三费’之论算是其中颇为中肯的意见;但我大宋沿袭祖制至今,对士人本就宽恕为怀,更因是礼仪之邦,不愿废止,以至于如今竟有积重难返之势,便是想变革也变革不了了。”

赵祯说的是心里话,自打太祖建立大宋的时候开始,大封后周望族,赏之以良田食邑,待之以厚俸,在天下人看来,自然是博得了一个好名声,说太祖爷慈恕,大宋官家将人情味儿;由此引发后续诸朝效仿为之,逐渐形成了规矩;以至于官多兵多费用多,却一直为了这个好名声扔不掉这个包袱。

朝中并非没有有识之士,宋祁上书所言的三冗三费之说便是点到了要害之处,可是积习难改之下,这件事却很难办到。一改便动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一大群人便要上书吵闹不休,有的不惜跑到皇宫面前上吊,痛哭流涕的历数先皇如何如何,现在如何如何,弄得赵祯烦不胜烦。

赵祯又是个不喜欢杀人的皇帝,他的政治理念便是无为而治,绝不想弄的天怒人怨,久而久之,这件事几个反复之后,便无人再提及,从而不了了之了。

苏锦明白这里边的道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在后世,自己也处在一个大变革的世纪,政府也在搞改革开放,但很多变革措施听上去很美,但一旦执行下来便沦为一纸空文,无他,触及到既得利益者的神经,便会被集体抵.制。

“皇上,您说的臣能理解,但臣认为既然正面推进有难度,为何不换个思路进行呢?”

赵祯睁大眼睛问道:“怎么个换思路法?”

苏锦道:“如今这些难题,从根本上来讲是财税制度出了问题,据臣观察,皇上一直奉行的是轻赋税轻徭役,想藏富于民的政策,是不是这样呢?”

赵祯点头道:“果然你能猜透朕的心思,朕总认为民富方能国强,所以朕采取的正是轻税之策,减轻百姓的赋税,让百姓们能富起来。”

苏锦道:“皇上的思路是对的,但是效果却很一般,百姓们并没有富起来,贪官墨吏倒是富得流油,以至于灾祸一到,百姓无自保之力。”

赵祯叹道:“朕也很是纳闷,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苏锦道:“微臣认为,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皇上的官买财税制度的问题,我大宋各州每年官买物资何止巨万之数,除了钱银运达之外,一切用度衣食住行之物资均由各州采买,朝廷允许各州府截留采买资金在当地采购之后,然后再统一调配到需要的地方,这在臣看来既滋生腐败,又不合时宜;说的粗俗一点这是脱裤子放屁,多费事。”

赵祯没有怪苏锦言语不敬,而是饶有兴趣的问道:“何以见得?”

苏锦道:“举个例子来说,西北将士每年换装两次,将士的甲胄自不必说,一般两年也换不了一次装,臣之说盔甲里边的军服,朝廷每年都是任由山东、河北以及各产棉州府截留钱税采买,臣不必求证,也能猜出每年为了这两批采买军服的差事,各产棉州府定然是争得不可开交吧。”

赵祯道:“果真是如此,这有什么不对么?他们积极争先为朝廷采买,难道也有什么不当之处么?”

苏锦差点就把赵祯当白痴了,这皇帝怕是从小生活在蜜罐子里,对那些家伙的心思居然毫无察觉,这让苏锦很是吃惊。

苏锦决定毁掉赵祯的童年,将现实无情的展露给他看。

“臣可不认为他们争着为朝廷效力,臣认为他们争着捞钱呢。”

“怎么会?每年截留的钱款采买之后都要对账稽核,又非白给他们花的。”

苏锦摇头道:“皇上,你该下去走一遭了。现如今这些人的手段花样繁多,截留的钱款用于采买,这是不错的;朝廷稽核也是按照市价稽核,这也没有问题;可是这些人争取到这份差事之后,在当地的采买过程中那可就花样太多了;最常见的便是压价收购,赚取差价;市价一贯,他们从百姓手中收购的怕只有五百文,现官不如现管,告示一出,官差打着朝廷采买的旗号如狼似虎的这么一吓唬,哪个百姓敢不乖乖的售给官家?于是乎差价便产生了,而陛下的藏富于民的政策也就此泡汤了。”

赵祯愕然,低头想了想道:“有道理,若是真的如此的话,还真难以稽核出来,除非百姓举报。”

苏锦晒道:“哪个百姓没事去告官?况且朝廷为显官威,规定了个不成文的规矩,民告官不管有理无理先打十五大板,谁吃饱了撑的跑去送给别人打屁股?而且告赢了也没多大好处,最多是赔偿损失,被告官员革官免职罢了,可是那百姓便从此落个告官闹事的名声,下届官员到任之后,有他好果子吃么?甚至连本土本乡也容不下他了;总之告官的成本太大,谁也不会干的,偶尔为之者也都下场很惨。”

赵祯听得额头冒汗,嗔目道:“竟然还有这些门道。为何朕一直不知道呢?”

苏锦道:“手段多着呢,除了盘剥百姓牟利之外,他们还会官商勾结牟利。”

赵祯道:“这不太可能吧,低价向商户购买,那叫盘剥商贾,又怎么能勾结的起来。”

苏锦笑道:“皇上,臣家中是庐州商贾出身,我家卖得的布匹从次到好共有十品,一品布织工印染原料无不上乘,一匹要三十贯,而最次的十品布不过一匹一贯钱,同样花色的布匹,价格相差三十倍;朝廷采购军服时若是按照五贯一匹的官价来买,我会将两贯一匹的布当做六品一匹五贯价格的布卖给他,而我便可每匹暴赚三贯有余;然后这批赚的暴利我只取五百文,剩下的两贯五百文钱您猜给谁?”

赵祯吸了口冷气道:“给采购的当地府衙?”

苏锦又问:“府衙会将这笔多余的钱款上缴朝廷么?”

赵祯默然无语,不住的摇头,咬牙道:“原来如此,朕都被蒙在鼓里了,但是满朝文武竟然没一个告知朕,任由这帮人胡作非为,是可忍孰不可忍。”

苏锦摆手道:“皇上,您误会他们了,他们其实也不知道;您想,每年三司会同有关各衙门都有人下去稽查采买之事,为何稽核不出来?不排除有稽核官员被收买的缘故,但每年数批数十人专程下去稽核对账,不可能全部被收买;若是稽核出来,岂有不上报之理?而晏三司和吕相等人也都是勤勉忠义之臣,又怎会隐瞒此事;真相便是,大家都被蒙在鼓里,这些人作假的手段绝对高明。”

赵祯点头道:“说的有理,定是在官买票据上作文章,而货物验收之时也定然偷梁换柱,毕竟验收过后的发运还是由当地负责,他们再调换回来便是。”

苏锦发现赵祯还真是个好学生,这么快便上手开窍了;可见学好难学坏人人都会。

“朝廷每年采买的何止是军服一项,粮食、油料、粮草、布匹、牲畜、木石料、药材总而言之每年至少要被地方截留下巨额钱银,而这些钱最终会有多少比例变成等值的货物,臣也不知道。”

赵祯简直要嚎啕大哭,一股子愤懑之气憋在肚子里无法发泄,呼吸也变得粗重起来。

苏锦见状赶紧帮他倒了杯茶水,伺候他喝了下去,安慰道:“皇上莫急,既然知道这些勾当,只有应付之道。”

赵祯缓了口气忽然问道:“你又是如何得知这些的?”

苏锦微笑道:“微臣不是刚刚抓了一个知府么?庐州知府朱世庸便是个中老手,抓他的时候在他家中搜出了一本账薄,上面罗列的私账清清楚楚,以此为据,这才将真相大白于天下;据此臣举一反三,得出如上结果,或有小谬,当无大差。”

第44章 书房鏖战第101章 画皮第924章 驱狼吞虎(十二)第641章 报复(下)第991章 山重水复第20章 盗版第154章 野蛮踢法第701章 掩饰第67章 赠君美玉第733章 乱城(九)第341章 里应外合第139章 妥协第937章 战后格局(下)第520章 惊弓之鸟第589章 牛皮吹到爆第162章 讲学第651章 师叔出马第74章 锒铛入狱第450章 防人之心第704章 路漫漫(上)第791章 举火燎天第68章 危机重重第283章 问策第621章 谈判(五)第479章 问斩第518章 高朋满座第322章 威慑力第666章 开张大吉第283章 问策第334章 迟来的晚餐第1001章 大结局第709章 鹰嘴崖第139章 妥协第190章 觊觎第653章 不辱第39章 卧底第620章 谈判(四)第753章 家书第332章 边缘人物第274章 蛊惑第22章 三件事第243章 猜测第847章 反击(七)第495章 神神秘秘第863章 用人者疑第七六十四章 兵临城下第66章 似曾相识燕归来第643章 大考在即第37章 流血了第681章 大三元(上)第273章 买凶第735章 消息第884章 我有一个梦想(下)第932章 驱狼吞虎(二十)第30章 宝藏(下)第270章 选你的理由第970章 战临潢(四)第990章 摊牌(下)第369章 风中的白牡丹第167章 记号第296章 物以类聚第639章 报复(上)第314章 强盗也有幸福第170章 上当第739章 惊心第269章 商议第287章 偷的滋味第879章 不寻常的来者第190章 觊觎第708章 一代名将第256章 驿站疑云(上)第537章 大逆转第313章 土匪也不是傻子第143章 论词第703章 纷乱第160章 拜见第83章 堂辩第75章 包大人第954章 水淹古城(上)第64章 余波第569章 糜烂(下)第554章 忠犬与野马第546章 给跪了第978章 借刀杀人第483章 情无真假第710章 请君入瓮第237章 减餐令第167章 记号第189章 狼子野心第609章 秃发第527章 月黑风高夜第250章 措施第400章 忏悔录(三)第289章 开门红第888章 铁矿第710章 请君入瓮第91章 醉后方知酒浓第476章 不留后患第551章 敲打第316章 懵懂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