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一群叛徒!

张孝纯面色发苦的看着自己面前的诏命。

官家让他留在后套地区,组织百姓协防的磴口。

他盼望的是回撤的调令,在他看来这五原城根本没有守得住的可能,还不如撤回九原城,毕竟有岳飞在,西夏也不敢造次。

而且这磴口城,是一座立在山间上的围不过四里的小城。

磴口城,面相河套方向是一个大大的缓坡,骑着马就能冲上去,这也是当初韩世忠能够一战定磴口的原因。

面对兴庆府的方向,就是一个高约十多丈的断崖。

所以,如果真的守城的话,这座城池,是极为易守难攻。

况且大宋的军队,还在上面建了串楼,从西夏方面进攻,其实很困难。

这是守城的基础,与其说这是一座城池,还不如说是一处关隘。

但是磴口城下,是黄河滩淤。

这条从亘古就流经黄土高坡的河流,冲刷了足够行军的滩淤!

而且在秋冬季即将枯水的季节里,西夏人错非是傻了,才会正面攻打磴口!

所以守住磴口完全没有什么用,因为敌人可以绕行攻打五原城,然后控制整个后套地区。

张孝纯不知道怎么守城,呼延通满不在乎的拿过来诏命看了半天,说道:“那就不往磴口派人呗,反正官家给了你我便宜行事的权力,竭尽全力守住五原城就是了。”

“不打过谁知道能不能打得过。”

呼延通显然是一个军人的思维方式,他不知道守城其实是一个调度工作。

而且这五原城原来是西夏人的地盘,是在敌人的地界里打仗。

当然呼延通也不在乎这些,当兵的哪个不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赢了,就割下敌人的脑袋当夜壶。输了,被敌人割下脑袋当球踢。

“我试试吧。”张孝纯有些不确信的说道。

塞外刮来的寒风被阴山所阻拦,吹不到后套里面,但是大雪也有膝盖那么厚,西夏人选择此时进攻,并不是没有原因。

如果这次拿不下后套,他们就会彻底失去后套。

张孝纯合算着这事应该能办。

官家的工赈院的制度,在张孝纯看来,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可以当成核心政令被执行。

所以他到了两套地区之后,就用了最快的速度普及了这套制度。

第二套就是仿照官家在太原城的诏命,就是均田令的推行。

当然这种直接掀翻当地土蕃利益集团的政策,遭到了无数土蕃的阻止。

张孝纯是一个绝对聪明的人,学富五车,否则也当不了进士。口若悬河,舌绽莲花不在话下。

他并没有试图和土蕃讲道理,因为他知道这天下什么才是最大的道理。

他选择对付土蕃的时候,直接让呼延通亮出了拳头。

这群土蕃和西夏的勾连极深,他们更希望西夏人统治而不是大宋。

其中的人员也很庞杂,西夏人,吐蕃人,西域人,波斯人,色目人都有。

但是他们的意见并没有被张孝纯所采纳。

在王禀面前瑟瑟发抖的张孝纯,像一只小白兔一样。

那是因为王禀那是连金人都极为头疼的狠人。

但是面对这群借着西夏威势作威作福的土蕃,张孝纯的能力尽显无疑,狠辣和决断。

土蕃面对这呼延通和张孝纯一拉一打的政策面前,抵抗相当的无力。

最后他们不得交出了世代被他们控制的土地,然后被纳入了户籍。

在详细询问了官家关于户籍执行问题上的种种意见之后,大宋的户籍上终归没有将他们黑汗人、大食人、色目人的人种写在户籍上,而是统一写成了宋人。

张孝纯能够品出写奇怪的味道来。

这群人现在人以群分,但是数代以后,大家都是宋人了。

土蕃们并不甘心交出土地,但是这世界上的力量,最强大的大宋皇帝,逼迫他们交出土地。

如果仅仅是大宋皇帝,他们还能够稍微低抗下,毕竟天高皇帝远,呼延通这一万山河辅军,不见得玩的过土生土养的土地主。

但是很不幸,当初他们用十收七租的租子,就可以哄骗的百姓。

在推行均田令的一瞬间,百姓“背叛”了他们。

百姓在得知了大宋的皇帝的均田令之后,就坚定的站在了张孝纯,或者说大宋皇帝这一边。

土地是根本,是命根子。

张孝纯也因此收获了大量的人心。

他将五原城的诸多军监建立起来,军器院和弓院的分司第一时间成立起来。

而工赈院也为了支援河套地区的建设,高薪聘请了一批大宋的工匠,来到了这里。

这一切,说放弃就放弃,别说大宋皇帝不甘心,他也不甘心啊!

从无到有这一切,都是在他眼前,凭白出现的基业!

他还没那么大的度量。

百姓会配合吗?

百姓会协防吗?

百姓会选择大宋吗?

这是他的疑问,毕竟大宋立足河套也就半年的时间而已,而西夏在这片土地上经营了近百年的时间!

他不确定。

但是他想试试。

大不了,大不了就是…投降嘛!

他有些羞愤自己的想法,但是他本质上还是个怯懦的人。

当初在太原,他想要投降。但是王禀没给他机会。

这一次,呼延通显然不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

这个满脑子杀杀杀的人,应该不会注意到自己会有小心思才对。

他看着五原城的城墙,用力的吸了一口气,试试再说!

他略微有一丝底气,因为百姓虽然不识字,看起来足够的憨厚,但是憨厚中带着精明。

不仅仅是那种淳朴中的精明,让他们知道好坏那么简单。

而是,他们在均田令推行的时候,选择了冷眼旁观,甚至有些人当了夏奸。

如果西夏人回来。

土蕃必然成为西夏人统治的工具。

他们一定会报复,而且用一种极为残忍和血腥的手段去报复,让他们害怕。

毕竟现在粮仓里的粮食,本来应该属于土蕃。现在却堆在百姓家的粮仓里。

不想被报复,怎么办?

投降将自己的头颅献上。

或者誓死抵抗,将西夏军彻底打退!

张孝纯在分析了利弊之后,做出了决断,带领河套百姓试着守一下五原城。

他第二天就张榜,通传所有城内城外的百姓,事情的严重性。

并且第一时间让工赈院的理事,带着工赈院的民夫全力搭建塔楼!

他要仿照在太原的所有一切防御手法,来防御即将到来的西夏人。

河套的百姓并没有让他,没有让大宋失望,那些在均田中受益的百姓们,最想保护的就是他们粮仓里的粮食。

各城各地开始了自我防卫的同时,也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在了五原城。

多数百姓加入了工赈院,张孝纯统一调度工赈院的民力,大力修建防御工事,并且全力督促军器院和弓院加班加点的制造守城器械。

少部分参加和河套义军。

张孝纯知道仅凭这一点点人,想守住五原城,是痴人说梦。因此他招募了一批河套百姓中的青壮,成立了河套民义军,来应对即将到来的西夏人。

李仁忠带领军卒来到磴口的时候,非常顺利的拿下了磴口,甚至没有遭到任何的抵抗,这里就是一座空城而已。

这让李仁忠信心满满,准备一举拿下五原城,将后套重新纳入自己的掌控当中!

但是李仁忠带着军卒来到五原城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串楼和串楼上严阵以待的西夏人,正在手持弓弩,将锋利的箭镞对准了他们!

“这群叛徒!”李仁忠充满愤怒的说道!

第一百七十五章 尝尝朕的意大利……超大型投石机!(1/5)第二百五十六章 籍家充国库(为舵主“FriedrichSH”加更!)第七百六十八章 淳朴的庄稼人的勉为其难第五百零二章 胆怯的好姑娘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人智短,三人计长第一百四十九章 极品金钟罩防御体系第二百七十九章 商税改制的闭环,让李纲很为难第三百零六章 赵构的求援信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宋新文化之话本第二百六十七章 泼皮五骂街第二百九十六章 闷声才能发大财第二百九十六章 闷声才能发大财第七百五十七章 这天地下,万事都得讲道理第七百五十二章 赵承佑换王禀,成不?第三百四十九章 水运仪象台第八十章 财大气粗的皇帝第三百九十二章 草原三灾第六百三十三章 当然是选择原谅他第四百七十八章 如果能重来第六百六十八章 攻克辽阳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宋新文化之话本第三十章 场面一度失控第二百六十五章 二十六王之乱第八百五十一章 夕阳下的海晏河清第八百七十一章 谴使四出,招谕海番扬圣名第四百四十六章 理论和应用的碰撞第十七章 漏成筛子一样的大宋情报系统第一百三十二章 种大忽悠再出手第一百二十八章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第三百六十章 二十五万万贯第三十一章 武库里的箭头,又尖又扁第五百四十五章 马可波罗,你被偷梗了第八百六十九章 塘口的大趋势第二百三十五章 韩世忠你是不是想造反啊!第二百六十九章 平州大捷(二合一大章!)第二百六十七章 泼皮五骂街第二百六十一章 岳飞的一生之敌第六百五十章 活捉宋亶儿!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仅拿回货,我还要你的人第九百一十章 关于生存第七百九十二章 王以民为天第二百七十四章 赵佶回京第一百六十七章 会猎朔州,敢不敢?第六百六十三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第三百八十五章 授旗开拔第一百六十二章 这招好难接!第六百八十九章 放权与京观第八百零八章 大喜事!第三百六十章 二十五万万贯第八百一十七章 人在家中坐,赏从天上来第五百六十五章 兀格啊,时代变了第一百四十章 天佑大宋!第三十二章 发现了发家致富的好方法!第七十九章 工赈监出现了大问题!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位真的那么重要吗?第八百六十二章 包治百病,大力丸?第二百七十六章 一个千年的谜题第一百八十二章 河东路战败,官家崩于阵前!(六月第一结算打赏加更!!)第三百三十二章 兔子与猛虎第八百八十二章 朝堂要走在百姓的面前第二百四十八章 唯破釜沉舟耳!(为六月份打赏结算!)第六百三十一章 肃王府的中厅,有些可怕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人智短,三人计长第五百四十三章 你会踏着七彩祥云来娶我吗?第八百八十八章 开花弹第二百五十六章 籍家充国库(为舵主“FriedrichSH”加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李纲很擅长骂人,句句扎心第二百五十五章 朕这个大宋说没就没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赵英搞的大投资第一百七十二章 朕梭哈了,你跟吗?第七百八十三章 一定要这样吗?第二百八十五章 臣构言,今来画疆第四百八十章 木兰舟,帆若垂天之云第二百零七章 看他起高楼(5/5)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宋涅槃的绊脚石第五百零七章 家里有矿,心里不慌第四百八十章 木兰舟,帆若垂天之云第六百二十九章 良政变成害政第六百三十一章 肃王府的中厅,有些可怕第七百一十六章 皇帝的应对第十六章大宋绝密·不可外宣之精品阵图第三百三十九章 韩世忠治军第八百六十七章 藩镇割据,旧题新解第五百八十一章 没有丝绸的罗马贵族还是罗马贵族吗!第六百一十一章 等距的选择第五百二十七章 宋太宗出来挨打!第八百零五章 岳飞的目疾第二百九十二章 赵构自立为吴王第五百九十七章 测不准的国帑第三百五十四章 拉肋而死第六百一十五章 锦州生门第六百零七章 需要度种的深田恭子第 六百九十六章 取朕甲胄来!第二百六十一章 岳飞的一生之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两种路,两种人生第五百七十五章 劫富济贫的大宋商贾?第五百八十二章 她在撩你,死钢筋!第七百零二章 完颜宗干的愤怒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议四处行在第七百四十一章 官家的目光,看的更加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