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铺垫

尽管在谭延闿用心训练新军的时候,朝廷内外包括谭延闿自己的地盘上都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他还是非常固执的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直隶督标新军的训练上。随着新军训练时间越来越长,从新军成立四个月后,在谭延闿的建议下,谭钟麟在校阅新军之后便开始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邀请一些朝廷权贵来天津小站参阅新军训练,就连张之洞也派出了自己的代表——辜鸿铭、陈衍还有广东水陆师学堂的两名军官。

广东水陆师学堂是张之洞主办的而且开办的时间也很早,光绪十三年的时候,两广总督张之洞便开始筹办这所军事院校,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这所军事院校最终没有形成气候,这与张之洞的摊子铺得太大,而且当时他的位子还并没有固定下来有很大的原因。广东水陆师学堂虽然并不成功,但是依旧给张之洞提供了一些军事人才,现在朝廷上下关于训练新军重建国防的讨论比较多,而张之洞也是主张引进外国兵制来训练中国军队,这些人才就是他想要训练新军的本钱。

当谭延闿写信给辜鸿铭说自己训练的直隶督标已经成型的时候,辜鸿铭将这个消息转达给了张之洞,张之洞立刻派出了这个考察小队,希望能够看看状元郎训练出来的新军是怎么一个样子。张之洞心中对此的态度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出于对谭延闿的了解,张之洞相信谭延闿既然写信给辜鸿铭说他训练新军业已小成,这个消息应该是真的;不过另外他也有些质疑谭延闿是否有能力训练出一支和洋人军队一样的新军来,而谭延闿这个新科状元郎放着大好的前途不走,偏偏跑去参军,这件事本身就闹得沸沸扬扬。

张之洞相信像谭延闿这样的人在有个好父亲的情况下,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应该不是一件难事,但是探花出身的他还是对谭延闿这种,貌似轻率的行为感到非常的不值,甚至是有些扼腕叹息。现在他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派出考察队实际考察新军的情况,来看看这个少年状元郎是不是能够训练出一支优秀的军队。

应该说张之洞和谭氏父子之间的关系可能是疆臣之间联系最多的,早年在洋务产业上的合作,还有不久前收购汉阳钢铁厂,湖广直隶两总督合力推进卢汉铁路修建等等事务,这些都将张之洞和谭氏父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张之洞这支考察队也是自从谭延闿开始练兵以来,来到小站的第一支考察队,而且他们的来头也是非常不小,谭延闿在得到辜鸿铭的来信之后自然是非常重视。

根据弗里德里希的建议,谭延闿也意识到张之洞的这支考察队之后,新军将会慢慢揭开面纱,会越来越多的在世人面前露相,来参观考察的将会越来越多,而且规格也会更高,所以有必要完善一下面子工程,开始对直隶督标新军进行礼仪训练——不仅是中国军队的礼仪规范,还要涉及西洋列强各国陆军的礼仪规范。好在陆军终究不是像海军那样的国际性兵种,它对礼仪规范要求的并不多,突击一下子也就凑合了。

在计算好辜鸿铭等人的来访时间后,谭延闿亲自去了一趟京师——他再一次拜访了正在贤良寺隐居的李鸿章。李鸿章在甲午战败后背上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汉奸之名,舆论压力之重恐怕也只有谭延闿前生记忆中的称帝时期的袁世凯可比,但汉奸是汉奸,严格说来现在舆论对于李鸿章的态度可比当年的袁大头称帝要狠多了。

李鸿章背负骂名,但是谭延闿却是不在乎的,在他心中如果说林则徐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第一人”的话,那李鸿章可以说是自鸦片战争到现在五十多年中中国官吏对国际形势看得最清楚的第一人。他是有致命的缺点,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中国官吏中最有见识的人,就如同罗丰禄在甲午战争一开打的时候,就想办法将在刘公岛服役的侄子调出一样,虽然战局不明但罗丰禄已经非常清楚这场战争大清帝国注定要栽一个大大的跟头。

贤良寺原本是康熙皇帝十三子允祥的府邸,他的兄弟雍正皇帝封他为怡亲王,不过他在生前留下了遗嘱希望自己的王府在他死后成为寺院,雍正皇帝成全了他的愿望,并且还亲自题写了贤良寺的碑文,对他的这位弟弟大加褒奖。不过现在的贤良寺已经是搬过一次家了,规模上也比原来的怡亲王府邸要小上不少,但是在冰盏胡同中由于距离皇宫非常近,各省进京的官员都会选择在这里落脚,而李鸿章就住在贤良寺的西跨院。

“近闻令尊来信提及组安练兵,某不胜欣慰,对于组安‘自强之道始于强兵’也是深以为然……”李鸿章和谭延闿端坐在庭院的古柏之下,虽有当空烈日但在这树荫之下依旧是异常凉爽。李鸿章的神色已经比谭延闿上次来访时好了许多,尽管前几个月朝野内外对他是口诛笔伐,恨不得生啖其肉,这也让这位已经七十多岁的老人倍感神伤,而时间果然是最好的药方,现在的李鸿章说不上是精神矍铄,但总比数月之前要好的太多。

“组安托人送来的练兵章法细则折老夫已经仔细阅读过了,甚好!老夫虽然未能去小站一观,但也相信组安依次细则练出来的新军会是一支强兵……不过老夫年事已高不便出行,这参阅一事就免了罢,玉山可随同前往小站一观……”

李鸿章终究还是不肯迈出贤良寺半步,只是让周馥跟随谭延闿前往小站参阅直隶督标新军,不过这对于谭延闿来说已经是足够了——周馥跟随李鸿章时间最长,他的意见对李鸿章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

“老相国,朝廷近来对卢汉铁路是否开工的问题上一直都是争论不休,但若为强国所为,这铁路却是不能不修的……晚生因为收购了汉阳钢铁厂,家父也和张香涛约定卢汉铁路修筑所用钢材全部从汉阳钢铁厂采购,除此之外晚生还有一些想法想向老相国通报,若有什么疏漏之处老相国也好指出来……”

谭延闿在得到李鸿章派周馥参阅新军之后,也就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人家张之洞都没有亲自来,他李鸿章若是亲至岂不是有些掉价?不过李鸿章影响力巨大,即便是在这段退隐艰难时刻,他依旧有两次被慈禧太后单独召见,可见在谭延闿的印象中李鸿章再次被起复也不是没有先兆,如果在一些问题上先和李鸿章达成一致,这样的高端路线还是多少有些作用的。谭延闿便将自己对于卢汉铁路的一些设想仔细向李鸿章介绍——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投资卢汉铁路,而且对于各国列强对卢汉铁路的干扰也是介绍的非常清楚,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李鸿章听后半晌没有说话,只是问了几个关键问题,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思考。做为实际掌控大清帝国外交数十年的李鸿章,他考虑问题的方面涉及比较广泛,与其他传统官员不同的是他更能够精确的把握列强国家对于卢汉铁路的态度。谭延闿对于卢汉铁路设想最难实现的便是总工程师和投资两个方面,这些问题听听李鸿章的建议是非常有好处的,而且如果慈禧太后再次召见李鸿章询问此事的话,那他也会帮助谭延闿说一些顺耳的好话。

不过就谭氏父子估计,这件事虽然很困难,对于现今中国的状况而言操作难度更是高得离谱,但是多方运筹之下,还是有可能实现的。李鸿章变成了落了毛的凤凰,但他的影响力还在,通过张之洞谭氏父子可以得到现在湘军的领袖刘坤一的支持,而做为淮军领袖李鸿章若是也支持这个方案的话,那在各地疆臣这里就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朝廷不会不郑重考虑的。尤其是这件事对李鸿章和朝廷而言都是极有好处的,可以让二者借着“中国人独立修建卢汉铁路”这个极为振奋人心的消息,来转移国人这几个月来的苛责。

“组安,卢汉铁路其中蕴藏的风险你已经看得很透了,老夫对此也不多言……詹天佑此人老夫也还倒记得,这些年在中国铁路公司也着实的办了不少事,有些真本事,你让他来修新易铁路也是个好主意……不过这卢汉铁路不说距离长短,中间遇到的山岭河流,这施工难度也是颇为复杂,詹天佑他行么?”李鸿章慢慢的说道。

“詹天佑是留美幼童中的佼佼者,回国后也是干了好几年的铁路,积累了充分的实践经验,以他的条件而言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老相国,晚生以为中国人自主修一条铁路不说可以避免各个列强国家对我大清窥伺,更可以振奋民心,在我们条件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单单是为了这两项益处就足以让我们冒些风险来尝试此事。即便最坏的情况出现了,詹天佑没有这个实力完成这项工程,对于我们而言这也不是什么不可承受的损失……卢汉铁路施工张香涛预计是四到五年的时间,整个路段有大段的平坦区域,詹天佑即便再无能,对付这些路段还是游刃有余的,我们先将这些简单的路段都给修好了,留下疑难路段在尝试之后证明我们修不了的时候,再向洋人进行招标施工,不说在政治上可以避免很多麻烦,就是这施工成本上也会大大降低……”谭延闿说道。

李鸿章听后点点头说道:“组安说得这些颇有道理,这样吧,老夫会将你说的这些详细的写个条陈递上去,不过老夫乃是代罪之身,能不能管用就先放到一边去了……”

谭延闿正色的说道:“多谢老相国从中相助!”

李鸿章笑着说道:“文卿兄能够有你这样的好儿子可真是福气的很,连老夫都有些嫉妒了!”

“老相国对晚生的栽培,晚生没齿难忘,旁人些许言语诽谤老相国那是不知时事,无法体会老相国的苦心。晚生得幸能够辅助老相国可恨无助相国之力,深以为憾!”

李鸿章摆摆手说道:“无妨,且说老夫幕府也是人才济济,但能够于组安之才相比肩者不出一手指数,你也不用过谦了……前段日子,你派人送来的汽车老夫坐过了,以前也只是听说过洋人有这东西,没有想到会得见此物,倒是新奇的很……组安,你没有想着给太后送一辆么?有了太后之助,此事也容易了不少……”

谭延闿老实的回答道:“晚生一共托人从洋人那里购得了五辆轿车,太后乃是国之柱石,所以晚生不敢怠慢,太后那辆汽车乃是专门订制的,和老相国这辆有着很大的不同,诸如司机驾驶员的位置……太后那辆轿车虽然已经运到,但敬献给太后之礼不能轻待,洋人车厂中生产的汽车是好,但是装饰上却不能符合太后老人家的规格,所以晚生专门请了匠人来装点轿车,估计再过半个月也就可以完工了……”

李鸿章听后笑着点点头,连声称赞谭延闿做事顾虑周到,他的门下便没有这等细心之人。殊不知谭延闿的前生记忆中也不过是有这么一则“慈禧和轿车”的故事,然后根据慈禧太后的性情喜好做了番简单的推断,诸如轿车的一些改动,就算慈禧太后心中有所疑问,他也会有应对的解释,保证能够将老太太给哄高兴了。

谭延闿最后笑着说道:“这轿车只是汽车中的一种而已,专门供有身份的人来乘坐,其实这汽车和火车也有相通之处,除了载客之外还可以用来货运,不过现在的汽车载重还比较小,没有体现出其中的价值罢了……”

“哦?”李鸿章有些惊讶的说道:“如此按照组安所言,这汽车如果将来等着造出更好的来,那运货岂不是可比火车,那倒是用处更大了,也不用铺设铁轨……”

谭延闿笑着说道:“汽车确实是有比火车更加明显的有点,尤其是在距离比较近,运货量并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汽车运输比火车要有很大的优势,其他诸如在难以铺设铁路的高山峻岭之中,修公路比修铁路要求的难度要低一些,这也算是一个优势……不过将来就算汽车技术在先进,它在运货上的优势也是无法和火车相比的,从长远上看这汽车和火车都不可偏颇。”

李鸿章听后沉默了半天说道:“老夫兴办洋务数十载,可谓是毁誉参半,朝廷诸公都是投壶作诗之辈,却不肯看看西洋列强国力之强盛。这小小的轿车虽然是用来专门载人的,但老夫也可以看得出来它在载人的同时还可以拉上一辆板车的货物……”

谭延闿安慰的说道:“老相国眼光长远岂是朝中醉生梦死之辈可比,他日后人必可理解老相国之作为……”

李鸿章有些自嘲的笑了笑说道:“这汽车有如此多的好处,组安不妨从外国购买机器设备来专门生产汽车,若是如此的话,老夫也会在朝中多做些活动……”

谭延闿笑着摇摇头说道:“光有汽车是不算数的,和火车一样汽车需要马路才行,现在我们也没有列强国家那样的公路,这汽车虽然不似火车那样要铺设铁轨,但对路面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至少这辆轿车在城内行驶问题还不大,若是出了城行驶不过半天必然会因为路面颠簸而出现故障……”

李鸿章听后神色有些黯然,谭延闿又紧接着解释道:“现在就西洋列强国家对于汽车载重方面取得的进展也是非常小的,倒是这载人用的汽车发展的比较快……老相国既然有此意,晚生不若借老相国吉言,试着建立一个汽车工厂,规模也不用多大,先试着生产,然后一边摸索其中的技术,一边整修道路,等时机成熟之际我们也好跟上世界之潮流……”

李鸿章听后依旧有些神色萧索,这一老一少在庭院的古柏下一时间相对无言,心中各有万千滋味……

第175章 敲诈第269章 当今皇帝第166章 顺势而为第7章 赔罪第196章 拜神第68章 造假第86章 高下第120章 未来第31章 丢车保帅第43章 顾盼第61章 热闹第336章 先发制人第199章 外交第79章 新居第300章 外围第244章 导火索第42章 风起第362章 矛盾第167章 釜底抽薪第7章 赔罪第284章 炮兵师第10章 武力第120章 未来第87章 震慑第378章 范蠡第352章 爆料第372章 海军转型第33章 拆补第381章 磨刀第84章 军机第378章 范蠡第300章 外围第328章 施压第94章 恶魔第129章 矛盾第374章 地狱来客第186章 收买第396章 急转直下第230章 麻烦第299章 炮击第351章 流动的资本第181章 顺风船第170章 严几道第251章 意志第224章 朦胧第397章 出手第371章 东云第265章 脆弱的平衡第170章 严几道第152章 军转民第127章 铺垫第26章 往事第113章 内外第34章 会面第330章 崩溃第58章 内争第162章 政潮第300章 外围第79章 新居第94章 恶魔第160章 割肉者第112章 重组第91章 转折第71章 贪吃第271章 交易第268章 更新换代第140章 阴影第1章 少年第371章 东云第259章 宝库第227章 天才第182章 权力交换第59章 毒计第188章 开战第232章 力辞第355章 战舰回购第176章 变法九要第165章 叛乱第21章 教官第324章 猛药第309章 刺刀见红第240章 隔山打牛第72章 送礼-第七十三章 宰羊第227章 天才第396章 急转直下第198章 陷害第351章 流动的资本第137章 远交近攻第317章 势如破竹第84章 军机第281章 移民第189章 击沉第220章 刺杀第139章 资源交换第197章 设障第17章 排场第252章 狰狞第357章 洋务干将第5章 戒毒第233章 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