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演习

这次由北洋海军将官列席的“造舰会议”对于中国海军有着深刻的影响,自从八年前平远舰建造完毕之后,中国无论是南北洋都没有再建造过这样先进的现代化战舰。八年之后以旅顺基地为核心,天津机器局、上海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和武汉钢铁厂,这些在目前中国来看都是最顶尖级的重工业中心部门将会联手打造新一代的中国自造战舰。

仅仅是将这些部门团结在一起,并且获得朝廷的应允,谭延闿就忙活了很长时间,谭钟麟、张之洞、刘坤一等数位中国最有权势的地方总督,再加上恭王奕訢和荣禄在军机处策应才达到这个目的——甲午战争给谭氏父子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是同样在继承李鸿章所遗留下来的巨大的北洋遗产的同时,他们也不得不面对北洋萎缩的局面,他们没有李鸿章这么高的声望和资历,所以在甲午战争结束之后,北洋海军的很大一部分权力都已经转移到海军衙门的手里。

权力的转移和日后所要面临的海疆冲突是谭延闿迟迟不愿意对北洋水师进行大规模投入的最直接原因,哪怕是重建北洋陆军的“养狗”策略对谭延闿有一定的影响,但在谭延闿心中,这个时代一个国家的安危很大程度上是建立能不能有一支威慑力极强的海军身上。

恭王奕訢出于为满清贵族的江山考虑,自然是力主重建北洋水师地;而荣禄也希望通过谭氏父子来掌握北洋的军事力量。再加上谭延闿对荣禄的顺从,这更加坚定了荣禄在军费和政策上对北洋的倾斜。说实在的这全是靠荣禄的力量,才使得谭延闿重新从海军衙门的手里的将北洋水师和海军基地地权力争取回来,借助朝廷即将要拨下地八百万两重建北洋水师拨款,先在面子工程上重建北洋水师再说。

“这旅顺口是一个不错地要塞,但是它的出口实在是太差了,很容易让人堵在家门里打。我认为海军就是在大洋中进行决战,而不是被人击沉在家门口里。中堂大人有中堂大人的考虑。我也有我的想法。就是因为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的对日本做出让步,才会酿出甲午惨事,当年若是能够定下决心,趁着长崎之乱直接将日本海军摧毁,强迫其签订条约,也就不会现在这档子事了……”谭延闿的话也许周围从福建船政局调来地技术专家们并没有感到什么,但是周围列席会议的北洋海军将领们却深有体会。尤其是林泰曾,他就是当年的当事人之一。

“海军是用来进攻的,而不是看家护院的,纵观西洋列强各国之海军莫不过如此,即便是咱们的近邻日本,它的海军也是用来开疆拓土的……我这里有本书想要送给北洋海军诸将,这是新翻译列强海军地一本重要著作,希望你们拿到手中之后。能够研习一番……我想说地是。这本《海权论》同时和你们所使用的军舰有着很深的联系,先前之战法已经渐渐过时了……”谭延闿说完让副官将早准备好地《海权论》分发给北洋海军的众多将领。

“据说这本书奠定了后世美国强大的海军,取英国而待之。我的野心还没有这么大,只要能够将那个野心勃勃的邻居变成太监这就足够了!”谭延闿看着所有人都好奇的翻看《海权论》,心中不由得想到。

“造舰会议”结束后,整个旅顺海军基地就变的更加繁忙起来,这里将会进行数十年以来中国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其中实弹演习占了相当重的分量——自从谭延闿在闽浙总督府练兵开始,他就对实弹射击尤为重视,这种习惯最后被带到直隶督标新军的训练中,随后大沽炮台两次军事演习中实弹射击也是重中之重。

与已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实弹演练中还加入了海军舰炮的实弹射击,按照北洋海陆两军所制订的演习计划,这一次演习中北洋海军战舰将会发射八十枚左右的各种大口径炮弹。这么多数量的大口径炮弹用于演习,这在李鸿章时代的北洋是极为罕见的,甚至是从来就未曾有过的——每一次海军大阅,北洋海军向靶船发射的舰炮炮弹都是填充沙子或是实心铁弹,几乎从来就没有使用过真实的炮弹。过去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从上到下都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另外也是大口径炮弹的费用高昂,北洋海军军费十分紧张,根本没有办法来进行这么大规模的实弹射击。

之所以选择舰炮实弹射击和要塞炮台训练弹射击,北洋陆军一分为二其中一部配合旅顺步军守卫,另外一部模仿列强陆军进攻,还是因为谭延闿对这个有着远东第一要塞之称的旅顺防卫体

心的缘故。德国人在胶州湾附近活动的身影已经让高度紧张起来,他不认为德国人会做无用功,甲午战争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大清帝国的虚弱也显露无遗,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一定还会重演,不过这一次谭延闿已经下定决心将第一个敢伸爪子的列强国家予以狠狠重击,以此来震慑其他列强国家。

旅顺有着不比福建马尾船政局差的硬件设施,旅顺船坞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船坞,这里完全可以发展成一个造船基地,在目前北洋一方面要“装穷”,另外一方面要发展的矛盾下,天津的船坞规模扩充可以慢慢进行,而自造战舰已经刻不容缓,只有取旅顺船坞之便利快速上马。对于旅顺有着很高幻想的俄国人自然是谭延闿的头号大敌——旅顺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军港和要塞了,它也要成为谭延闿地重工业蓝图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一环。说什么也不能让俄国人搅了他的构想,那剩下来唯一能够做的便是整顿军务,准备应对俄国人的“光临”。

近代战争中,随着军舰舰炮攻击火力越来越猛烈,海岸防御配置也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单看现在君权级战列舰舰炮口径都已经接近了三百五十毫米,这样大口径的炮弹一旦击中目标,所引发的后果将会是灾难性地。日本从英国定购地战列舰还在船台上建造。但远东中日两国在甲午战争之前都有超过三百毫米口径地战舰。以日本现在的海军实力面对旅顺这样防卫严密的要塞。在将士拼死用命之下,谭延闿不认为日本人有这个实力夺下旅顺,但是日本人做不到并不意味着俄国人做不到。旅顺要塞未来最主要的敌人恰恰就是俄国人,谭延闿也是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海陆联合军事演习来找出旅顺要塞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建设。

旅顺基地沿海一侧依山形地势共筑有九座海岸炮台,以旅顺口口门为界,口东有五座炮台。口西有四座炮台。旅顺口海军基地严格上讲并非是一个优秀的地址,因为旅顺口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整个海军基地可以说是孤悬在海中,后面没有广阔地腹地做为支撑,很容易被人在后面登陆拦腰截断与大陆的联系,所以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又在金州至旅顺大道东侧依次筑起了五座炮台,每座炮台之间又筑起了长墙。在大道西侧也构筑了同样的炮台群和长墙。这两个炮台群能够形成交叉火力,有力的封锁金州至旅顺大道。

李鸿章和他的手下们极为看重旅顺海军基地,做为当时北洋海军的第一个基地。为了弥补旅顺的先天不足,除了这些炮台群和岸炮群之外,还在大连湾的老龙头等地修建了六座炮台,为旅顺海军基地地后路又构建了一道防线。旅顺海军基地可以说是中国目前海军基地中防卫体系最为健全,火力最猛地海军基地。仅仅是旅顺口的九座炮台,就配置了五十八门火炮,中间口径超过两百毫米的大口径岸炮就有九门。这样一个防御体系对于进攻者而言,恐怕将会是一场噩梦。

“历史上日本人十年间曾经两次攻占旅顺口,第一次甲午战争没听说日本在这里遭遇巨大伤亡,反倒是第二次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就是在旅顺和俄国人大打出手,‘肉弹’也是那个时候最先听到地。俄国人是怎么布置的旅顺口要塞防务的?!”谭延闿将手中的望远镜放下,看着硝烟弥漫的黄金山炮台渐渐散去的硝烟,心中暗自推想着。

在谭延闿前生的记忆中,他曾经来过旅顺,还知道附近有座被日本军国主义称为“圣山”的203高地,这个高地非常好认,谭延闿一到旅顺口就看到这个高地了。而且他也知道历史上的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攻占旅顺口之后进行了大屠杀,这恐怕是日本人在大陆的第一次大屠杀,也为后面出现的更多的大屠杀做了预示的注脚。

日本在这次甲午战争中并没有获得那么夸张的两亿两赔款,应该没有这么大的力气去扩张海军和国内的军工工业。以原本获得两亿两白银赔款后的日本,在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之后,谭延闿可以相像日本的联合舰队将会拥有更多数量的战列舰,而且这些战列舰应该都是君权级的大家伙。最让谭延闿想不通的也就是这点——日本人在历史上的日俄战争期间算是占尽上风,但是俄国人是如何布置的旅顺口要塞防卫,能够让海陆借占优势的日本人连续攻打半年多死伤十几万人才拿下这座要塞?!

“如果现在的旅顺口能够让不请自来的列强损失五六万人的话,把旅顺要塞送给他们我也认了!”谭延闿摇摇

些沮丧的想到。

“组安,这军事演习弄得挺不错的,怎么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么?!”看见谭钟麟目视着黄金山炮台不住的摇头,旁边的唐伯文出言问道。

“没有什么,只是觉得炮台防御似乎还有些不足而已,其实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是非常不错了,可能是我的期望太高吧?!”谭延闿心不在焉地回答。

“江南制造局的那四门三百零五毫米大口径火炮已经运抵天津。在这次演习之后,将会有三门安装在旅顺口海军基地,剩下的一门安装在威海卫的刘公岛……旅顺海军基地中为了维修战损的战舰,也替换下来一些大口径大炮,这些大炮虽然不是速射炮,但也是威力巨大,有了这些大炮可以有力的补充现有炮台火力不足的问题……”唐伯文安慰的说道。

“纪孟兄,就算我们将这旅顺口地每一座山上地每寸土地都布满大炮。若是没有合格地士兵来防守的话。也是图自枉然……当然提高武器先进程度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能够尽一份心力就尽一份心力,该完善的只要我能够看得到我就会全力去做……最近一年时间也是辛苦你了,一年到头上海、威海卫、旅顺、天津这么四处跑,真是难为你了……”谭延闿微微笑着说道。

唐伯文笑着摇摇头说道:“能够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这也算不得什么了……江南制造局和天津机器局本身都有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忙活了一年算是解决了不少问题,也算是没白干……”

谭延闿听后笑着拍拍唐伯文的肩膀说道:“纪孟兄就不必再谦虚了。你跑了一年地腿,就足够跑出一个汉阳钢铁厂了,江南制造局和天津机器局什么样子,从张之洞办汉阳钢铁厂上我就能够想出来。汉阳钢铁厂好在还有个颇为能干的总办蔡锡勇坐镇,尚且还有如此亏空,承办汉阳钢铁厂以来,查出来的大小贪官数十个,追回赃款一百多万两。而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的规模和投产的时间都不是汉阳钢铁厂所能够比得了的。仅在人事开支这一项上,经过你的改革之后,每年至少可以剩下七八十万两之数。几年下来一个汉阳钢铁厂不就出来了么?!”

唐伯文听后微微一笑说道:“江南制造局和天津机器局里面大多都是人浮于事,各路高官看重了两个局每年走银数量巨大,油水够足所以拼命往里面安插人选,这开办费用是一年比一年高……其实只要不是眼瞎了,谁都能够看出其中的弊病,不过能够像你这样大刀阔斧地说裁人就裁人,就是当年地中堂大人也不会去做的,能够办成事这还要多亏你说服谭督下这个决心……”

谭延闿低下头踢踢脚下的一块山石说道:“这都是洋务实业中经常出现地问题了,见怪不怪……不过这两个局是北洋武备的重心,所提供的产品也关乎国家安危,所以断不能有任何差错。眼下你也看到了,我们马上就要建造自己的战舰,其中很多部分都是要由这两个局来完成,这就更容不得差错了……朝廷每年对这两个局的拨款数额上是有一定限制的,我也可以尽力去多争取一些进来,加上查处贪官所得,这两个局最近两年的经费应该还算是比较宽裕的,不过纪孟兄也要省着点用……”

“呵呵,这个伯文心中自然清楚,不过现在汉阳钢铁厂已经能够炼出合格的钢材,仅此一项每年两个局所剩下来的钢材和熟铁进口费用就可以降低五六成,当然还有一些特殊钢材,诸如造铁甲舰所用到的钢面铁甲还需要进口之外,其余的两个局每年用钢或是熟铁尽可在汉阳钢铁厂采购,原材料上这一块上又剩下来不少……”唐伯文颇为乐观的说道。

随着谭延闿从张之洞手中收购汉阳钢铁厂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组,同时也更新了更好更合适的炼钢炼铁设备,又得到了萍乡煤矿,这使得汉阳钢铁厂能够提供大量的合格钢材和熟铁等金属材料。不仅可以满足卢汉铁路的需要,同时也给中国的军工企业提供了另外的选择,别的军工企业谭延闿管不着,但牢牢把握在手中的江南制造局和天津机器局这两个大型军工企业,它们所使用的钢材都已经在汉阳钢铁厂改制生产出第一批合格钢材之后,便立刻全部从汉阳钢铁厂订货了——经过重组、找到了优质的煤源和添购了恰当的设备之后,钢铁厂的每吨钢价只有外国同类产品的二分之一甚至是更少,这自然会进一步降低两个大局的生产成本。

第86章 高下第282章 北洋第229章 雄兵第266章 建国第17章 排场第316章 依托第46章 出兵朝鲜第177章 新舰第222章 坐庄第1章 少年第259章 宝库第197章 设障第357章 洋务干将第236章 户口第243章 南洋大臣第340章 贪污第272章 生存的权力第235章 影子第328章 施压第34章 会面第264章 外交第337章 监察第238章 时代第174章 骄傲第32章 调任第114章 清洗第69章 筹款第188章 开战第371章 东云第122章 养狗第232章 力辞第317章 势如破竹第206章 海军第369章 分化第68章 造假第352章 爆料第364章 心理暗示第248章 继续南下第191章 绑架第219章 交易第385章 中立国第302章 你死我活第375章 争夺第378章 范蠡第224章 朦胧第30章 告密第294章 东风第232章 力辞第114章 清洗第3章 功课第14章 扬名第262章 选择第133章 起步第248章 继续南下第39章 国货第139章 资源交换第136章 漫雪第3章 功课第40章 盘根错节第229章 雄兵第8章 赌徒第230章 麻烦第193章 庭辩第154章 奥运会第175章 敲诈第78章 燃烧第128章 演习第31章 丢车保帅第226章 试探第128章 演习第354章 威慑第43章 顾盼第274章 纵横第237章 意外第71章 贪吃第108章 会试第109章 会元第364章 心理暗示第169章 风起第117章 约定第173章 巡洋舰第193章 庭辩第201章 散财第338章 矛盾第136章 漫雪第15章 婚事第223章 钝刀第345章 投子第361章 转折第72章 送礼-第七十三章 宰羊第156章 留学生第94章 恶魔第84章 军机第61章 热闹第172章 推销第376章 中德走向第112章 重组第171章 拉拢第190章 投降第119章 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