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计较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晚上——虽然是晚上,但那位年轻的总督公子似乎如圣灵一般用他的誓言重新使一支看似坚强但已经失去信心的军队重新凝聚了起来……也许在我这个德国军人看来手中的枪是用来保护人民是作为一个军人的天职,但是在当时的中国这是很难想象的,而这位年轻的总督之子在未来的岁月中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完成了自己的誓言……”——弗里德里希,《我在中国的日子》

“我来自福建的一个小城镇,还念过私塾,不过父亲因为吸食鸦片导致家徒四壁,十八岁那年因为谭先生的戒毒丸才使父亲从鬼又变成了人……‘我们手中的枪是用来保护百姓的!’,这事谭先生教给我们的第一个道理,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一直追随谭先生……”——《战争之锥——刘禹》,刘禹、吴桐萱著,1932年,强学书社

“《百战奇略》是我读得第一本兵书,而给我讲解这本书的便是谭先生,可以说他是我在战争理论上的引路人……很难以置信谭先生对军事上的造诣水平,参谋本部之所以对谭先生的意见格外尊重,并不是因为他权力的影响,更多的是对他在军事上的判断感到信服……”——《金戈铁马——杨超》,杨超、吴桐萱著,1934年,强学书社

站在大车上看着周围振臂高呼的士兵,谭延闿心中波涛汹涌,有一种难以自制的情绪堵在他的心头。他不知道今后自己的命运如何,但是能够让这些士兵明白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也不用后悔建立侍卫队了。

“也许我以后还是会难免选择离开,不过不到最后时刻,我是不会抛弃这片土地的!”谭延闿心中暗自想到。

谭延闿心中很清楚,在这个时代有些拦路打劫的土匪还是非常有“职业道德”的,他们大都是被逼得没有办法才落草为寇,他们下手的对象都是一些无良地主还有商队,若是没有深仇大恨,他们下手也不会太绝,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同行。不过像这样的土匪组织很少,更多的是那些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土匪,所以对待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彻底铲除才可以免除后患。

通过这仅半个多月的行进,这支侍卫队看起来真的更有些像军队的模样了,这一路看似比较惊险,但是对手不过是一些拿着少量*大刀,组织性松散的土匪,这些对手显然不能够使这支侍卫队成长成一支真正的铁血军队,不过是用这些土匪来进行热身罢了。谭延闿自从那晚在车上“宣誓”之后,对自己创立的这支侍卫队也有了新的看法。

“这些士兵的文化程度还不错,都会识字读书,在这个时代看来,这些士兵无论是放到哪里都可以成长为一个军官,虽然比列强的军队素质还要差了点,但是放眼中国确实足够了,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还有很大的成长余地。”谭延闿在马上开始琢磨这支侍卫队士兵的未来。

就谭延闿所知道的历史,那个叱咤中国二十多年的北洋集团现在还没有踪影,他记得就算是在北洋集团中,那些军官的素质也是差得要命,各个方面根本没法和自己手中的侍卫队素质相比,当然除了那些少量的真的想成就一番事业的北洋军官以外。

“这些士兵的教官是德国人,训练的时候也是尽量使用德语,加上自己的辅助和培养,侍卫队中有几个非常聪慧的士兵已经可以使用几句简单的德语来和弗里德里希进行交流了。当然要谈到熟练使用德语他们还远远不够,不过他们接触德语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呢!加入加强培养他们,把他们送到德国去学习,等过上几年后回来,这些士兵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军官了。自己也许不会参与争霸天下,不过如果培养出一个系统出来的军官团体,他们在未来将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谭延闿心中暗自想到。

现在还没有爆发甲午战争,中国向日本大量派遣军事留学生还要过很多年才开始,而在这个时代也有向外国派遣留学生的。不过因为去欧洲或是美国去学习,生活和教育费用都很高,在这贪官横行的年头要指望官吏们拿出这么多钱去培养留学生,那还不如直接抄了他们的家来的痛快,当然李鸿章、张之洞等非常有远见的地方大员们还是从经费中拨出一部分来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数量上很难保证,要具体分配到军事留学生名额上就更少了。

谭延闿有这个能力,事实上他在弗里德里希有意辞去教官职位的时候,他就想过侍卫队士兵以后的深造问题,也有意加强了侍卫队的德语培训,而且他和毛瑟武器制造厂谈判的时候,便想到通过这条途径来向德国军校输送军事留学生。当然让他们现在去德国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倒不是谭延闿舍不得金钱,而是因为这些士兵的资格还远不到去德国军校深造,他们的德语还没有办法来应付在德国生活的水平。

谭延闿知道后世历史中有个“留日士官系”,他们虽然留学日本,但是其中大部分人都走向了对抗日本侵略的一面,尽管留日士官系的军官都非常有才干,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最好的军队指挥官团体,而历史上北洋集团袁世凯对留日士官系的人员很少任用,他们大都去了南方参与了辛亥革命。留日士官系在中国晚清民初的近代史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谭延闿也仅仅知道一个大概。尤其是小凤仙和蔡锷的故事,流传甚广,而蔡锷便是留日士官系中的佼佼者。

“如果能够把侍卫队中优秀的人才送到德国去学习,那么出来的军官绝对不会比留日士官系差,毕竟日本陆军的那一套也是从德国学来的,纵观今后几十年的历史,德国陆军在各个方面都远超同时代的其他军事强国的陆军,要不是树敌太多,两次世界大战也不会连底裤都给输掉。如果我打造出一支‘留德士官系’出来,不知道他们会在将来的历史上有什么作为?!”谭延闿心中想到。

这几天进入江西的地界,始终没有碰到土匪的骚扰,也可能是他们在福建的“凶名”太盛,两地土匪之间肯定有联系,江西的土匪可能是因为他们手段太绝,所以才不敢来招惹他们。而谭延闿这支“商队”也没有放松警惕,尤其是在野外宿营的时候,放哨、搭建营地、构筑简易工事进行的井井有条,甚至还会在营地周边布置一些报警用的陷阱,免得在深夜被突然袭击的时候被打个措手不及。

而这段时间,谭延闿考虑的更多的是侍卫队以后的发展,重要的还是他自己今后的前途。尽管他快要面对乡试了,乡试的结果对他来说也非常重要,不过谭延闿对科举考试实在是提不起什么兴趣,只是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记忆力,将能够到手的书全部都给一字不落的背下来,到时候写文章就结合自己后世的一些见识,写出来的文章也倒是四平八稳,重要的是他知道该对哪些内容避讳,不该说的话他是绝对不会瞎写的。

“三公子,听说你这次去湖南是参加乡试么?”一名年轻的士兵来到他的身边轻声问道。

这名年轻的士兵谭延闿认识,他手下侍卫队一百二十人总共分成了两个大队六个小队,每个小队二十人,从中选出一个军事素质最好的士兵来担任小队长,而这名名叫杨超的士兵就是六个小队队长之一,前些天非常隐晦的劝他不要再杀人的刘禹也是其中的一个小队队长。

杨超能够给谭延闿留下印象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小队长,而是因为杨超非常年轻,比他大两岁是六个小队长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也读过私塾,比较有意思的是这小子的字是“子瞻”,那可是苏轼的表字。最出彩的是杨超的语言能力非常好,到现在为止侍卫队中每次进行德语考试的时候,杨超的笔试和口试成绩都是最好的。

“如果以后真的要选送军事留学生去德国深造的话,这小子可是一个好苗子!”谭延闿看着杨超暗自想到。尽管杨超现在比他大两岁,不过附身谭延闿的冯文郁前世可是有三十四岁了,他眼中的杨超不过还是个孩子。

谭延闿微微笑了笑,拍拍对面的一块青石说道:“子瞻坐下说话!这次回湖南最主要的还是我去考今年的乡试,去碰碰运气。子瞻,你也读过私塾,也是会识文断字的人,你怎么没有继续上学考科举呢?”

杨超腼腆的笑了笑说道:“家里条件不好,低下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没法继续供我读书了。再说我自知自己的能力也就到这了,考科举可不敢想,父亲当年送我去读私塾的时候也就希望我能够多识些字,将来可以到店铺中当个伙计……”

谭延闿听后点点头说道:“没有关系,若是你想继续读书,侍卫队中也是有先生的,随时请教他们是一样的。你的德语是侍卫队中最好的,这么聪明,要是不不放下书本的话,也许一两年也能够考上秀才,到时候你也可以参加乡试的……至于读书的费用你也不用太紧张,只要你能够考上秀才,我可以资助你一笔钱来继续读书……”

杨超听后连忙摆摆手说道:“谢谢三公子了!不瞒三公子我当初来侍卫队,就是看中这里的月俸要比其他地方高很多,来到这里后才知道这里也可以读书,您还请了先生来教我们,甚至连洋文都教,对我们实在是太好了……我们侍卫队中的人都说您是奇才,学问是很有名的,您考科举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像我这样的资质就算了吧……”

谭延闿听后笑了笑,这个杨超给他的感觉停朴实的,支持杨超考科举他钱是花的起,不过就是可惜了杨超这个好苗子。看到他手中还有一本书,谭延闿便问道:“子瞻,行军路上你还要看书,挺勤奋的么,看得是什么书?”

杨超听后立刻把书拿了出来,说道:“三公子,这是我正在读的《百战奇略》,是沈先生建议我读的。我虽然也上过私塾,不过这本书上有些内容还是弄不明白,刚才看到三公子在这里休息,才冒昧带来求教的。”

谭延闿接过书后翻了翻对杨超说道:“这《百战奇略》原本不知作者,后人却以赫赫有名的明代大军事家刘基为作者,来显示其重要性。这本书最大的特色便是以孙子兵法为经,以古代的战争史料为例,每一篇以一个兵法思想为中心,搜集了自春秋至五代的一千六百年间散见在史籍中的各种类型的战争实例……”

杨超听后高兴的说道:“三公子真的读过这本书?怪不得沈先生叫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来请教三公子,沈先生虽然推荐我看这本书,不过有很多地方他也讲不清楚,但是他说三公子一定可以解答我的问题……”

谭延闿听后才知道为什么沈静会让杨超来找自己——在总督府幕友堂处理公务的时候,沈静翻译的外国军事文章需要用文言文来引经据典做注释,他便信手拈来的用《武经七书》和其他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上的话来做出修改,添加合适的注解。当时沈静就在自己的身旁,看见自己能够这么熟练的引用古代兵书上的原文,估计沈静猜到自己在这方面下过功夫。

“可惜沈静不知道我只是个背书虫,引用原文不过是看谁背得熟练,但是要解释清楚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谭延闿弄明白到底怎么一回事之后,心中暗自想到。

好在谭延闿本身文言文功底非常扎实,又通读过《百战奇略》这才把杨超糊弄过关。看得出杨超绝对是个心中有计较的人物,不然也不会过什么样的山唱什么样的歌,既然从军扛枪,杨超便抛开四书五经读兵书,这个想法是绝对没有错的,而且也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极为有上进心的人。可惜类似《百战奇略》等这类古代兵书非常难以读通,就他这样的水平也差的很远,重要的是时代变得太多了,这些兵书都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经典之作,当然在以火枪火炮为主要作战武器的热兵器战争时代,这些兵书依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但是谭延闿需要他们掌握更新的作战思想,至于读兵书这条路没有错,不过也不要太过钻营这方面了。

“子瞻,你读《百战奇略》或是其他兵书,这对于你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不过古代打仗充其量是以刀剑为主的冷兵器,而现在你们手中所使用的九三式步枪,光是它的射程就可以达到八百米之远,已经远超古代的大部分远程兵器的射程;车队中那挺德国产的马克沁机枪威力更是惊人,若是在险关隘口架上这么两三挺,有着充足的弹药支持,那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还有你所未曾见过的西洋火炮,甚至是行驶在大海中的大型战舰上的大型舰炮,它们的威力都是难以想象的……有了这些武器的诞生,现代战争和古代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谭延闿说道。

“三公子的意思是这些祖宗留下的兵书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战争了么?”杨超问道。

“不是!从古至今,战争的本质从来都没有多大变化,无非是交战双方为了取得某种利益,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就是近几十年所发生的中外战争和洪杨之乱莫过于此……古代兵书在战略上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但是在战术上,由于现代武器的出现已经变得太多了……我见你这么用心读兵书,恐怕将来也有一定的想法,我建议你多读读外国人所写的兵书,或许会有一定的启发。”谭延闿回答道。

“洋人所写的兵书?超也曾向沈先生提过,可惜洋人的兵书所翻译到中国的甚少,沈先生他们好像现在正在物色合适的洋文兵书,这可能要等上一段时间了!”杨超说道。

“子瞻,说句实话吧,我之所以建立这支侍卫队不光光是负责总督府和保护我个人的安危,眼下正逢乱世,以后的局势谁也说不清楚。侍卫队虽然小,但是你们所受到的训练都是国内最顶尖的,我让你们在从军后还要读书,还要学习洋文,这不是无的放矢的,如果你们的水平够高,我将来可以资助你们当中的顶尖者去海外学习军事,等到以后再报效百姓,报效国家。我听闻你的德文水平不错,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你继续去努力,只有这样,我将来从你们当中选派人选的时候你们才能够合格的到国外去学习军事,这语言一关还是需要过的!”谭延闿笑着说道。

第128章 演习第342章 迈向深渊第6章 赌局第35章 肥羊第177章 新舰第303章 意外第51章 绝望第213章 皇权第369章 分化第116章 达潮第78章 燃烧第93章 议和第300章 外围第307章 双重陷阱第392章 西湖第229章 雄兵第109章 会元第269章 当今皇帝第64章 重逢第54章 常熟第365章 一变再变第400章 稳若磐石第45章 厚礼第316章 依托第223章 钝刀第172章 推销第226章 试探第128章 演习第201章 散财第218章 阴云第340章 贪污第31章 丢车保帅第400章 稳若磐石第400章 稳若磐石第355章 战舰回购第86章 高下第141章 杀威棒第289章 最后的晚餐第283章 契机第358章 震慑第343章 市场第138章 滴水不漏第257章 时代第387章 对峙第13章 中体西用第125章 彩云第110章 状元第209章 先兆第171章 拉拢第211章 逝去第101章 意外第148章 起义第213章 皇权第93章 议和第260章 转移视线第347章 军备竞赛第82章 火中取栗第329章 清洗第212章 对峙第228章 丑闻第335章 发难第342章 迈向深渊第223章 钝刀第353章 人间蒸发第214章 庄家第399章 退缩第70章 危机第343章 市场第193章 庭辩第399章 退缩第273章 项庄舞剑第312章 胜利第284章 炮兵师第129章 矛盾第72章 送礼-第七十三章 宰羊第21章 教官第223章 钝刀第68章 造假第229章 雄兵第345章 投子第44章 水雾第312章 胜利第46章 出兵朝鲜第361章 转折第60章 牌局第112章 重组第5章 戒毒第20章 生死一发第85章 出山第384章 人道行动第215章 宪政第373章 新装备第142章 演习会议第365章 一变再变第31章 丢车保帅第120章 未来第195章 策略第338章 矛盾第366章 迷雾重重第273章 项庄舞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