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真假难辨

1916年正当远东的中国人正准备庆贺新年的时候,二月三日欧洲战场上自开战以来到现在最大规模的炮击开始了,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猛烈的炮击。德国人在正面不到十四公里的战线上竟然部署了一千三百多门火炮,其中一半以上都是重炮,还有四十门三百八十毫米和四百二十毫米的超级重炮被配置在突击群的正后方,在辅助突击方向德国陆军也部署了超过三百门以上的野炮和近两百门的重炮——谭延闿只知道一战中最负盛名也是最臭名昭著的“凡尔登绞肉机”,但是他却没有想到由于中俄在1905年的海参崴要塞攻防战中中国炮兵震憾世界的表演摧枯拉朽的打垮了俄军在三天内占领海参崴要塞给德国人予以很大的启示,现在德国人仿效那场战争集结了远比历史上更为强大的炮兵来攻打凡尔登。

无论在火炮数量上还是重炮比例上,德国陆军部署在凡尔登的力量远比当年中国陆军部署在海参崴要塞面前的力量要强大的多。德国人在最初的炮击中便达到了一小时十二万发炮弹的惊人记录,这比中国在海参崴的炮击准备的整个过程还要多出两万发炮弹,恐怖的炮击持续了整整九个小时,上百万发炮弹犁过了法国凡尔登要塞的每一寸土地,期间还夹杂了毒气弹攻击,并且使用了包括芥子气、光气在内的新型毒气弹——这些毒气弹技术和这场残酷战役中所应用的很多最有效的杀人技术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中国军工科技的支持。

这确实是有史以来最为凶猛的炮击,虽然海参崴战役已经过去了快十年,但是由于当年中国从海陆基本上锁死了俄国人的行动,从而可以从容的部署炮兵,这使得很多记录都没有在欧洲战场上刷新,不过从这一天这些记录都被德国人给轻松的打破了,然而承受这一苦果的从俄国人变成了法国人。

经过一年多的战争,德国人已经从战争中吸取了足够的教训,并且将经验转化到这次凡尔登战役当中来——德国将领认为在步兵发起攻击之前,就利用炮火摧毁一切阻挡步兵前进的障碍,制造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防守的“死亡区”,从而确保攻击部队能够顺利通过,正是这一提高炮兵在陆军中地位的认识,才使得现在的凡尔登战役得以实现。

德国将领坚信在经过这一次规模宏大的炮击之后,任何守军都会一蹶不振丧失坚守阵地的信心。事实上也是如同德国将领们所设想的那样,在德国步兵发起攻击前,法军的第一阵地已经被炮弹炸的面目全非,第二阵地一半的防御配系已经被完全摧毁,森林被烧成灰烬,高地上被炸起的浮土就有两尺厚。当下午懒洋洋的阳光透过战场上的硝烟照射在德国士兵灰蓝色的钢盔上反射出一道道更加冷漠的光芒时,从高空侦查气球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德国士兵呈波浪形涌上凡尔登要塞的各个攻击目标。

德军从二月三日开始发动进攻之后,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占领了第一阵地,并且第二阵地相当部分失守,这大大的震动了协约国。不过德国意犹未尽继续向前发动进攻,并且直接将炮兵下放到各作战师来指挥,有力的保证了炮兵对前线步兵的火力支援。

当消息传到中国的时候,在陆军当中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尤其是陆军当中对需要更大口径适合野战的重炮呼声最高——德国陆军中已经装备了一百三十毫米野战重炮,而中国目前最大的陆军野战重炮是一百二十毫米口径,更大的口径就意味着一次投放更多的弹药,可以摧毁更加坚固的工事。像凡尔登那样的防御体系要塞,如果按照十年前中国陆军的打法非硌着牙齿不可,重炮在攻克这样强悍的堡垒时会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不过谭延闿却在同一天批准了旅顺造船所建造一艘东云级战列舰和威海卫造船所建造两艘新型战列巡洋舰的命令,并且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一艘排水量在三万吨的未知用途试验舰。中国已经放弃了秘密造舰计划,在第一时间将刚刚批准的1916年造舰计划按照条约通报给美国,除了中国建造的东云级战列舰的五号舰之外,两艘新型战列巡洋舰固然很引人注目,但是美国人更关心那艘用途不明的试验舰。按照通报这艘试验舰造舰周期将会长达四年,这在中国是很少有的,只有当初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级战列舰北洋级战列舰才用了这么长的时间。

不过很快来自中国政府的相关描述文件中宣称,这艘排水量巨大的试验舰是不安装武器系统的,按照中国人的说明这艘巨大的“船舶”是一艘海军辅助舰只。不管怎么说,三万吨的排水量多少让美国人联想到了让他们极为忌惮的东云级战列舰,如果真的如中国政府所言是一艘辅助舰只的话,那刨除强大而又沉重的主炮系统和厚实的装甲防护系统之后,这么一个大家伙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美国人固然很好奇,但是很快被另外一个隐秘途径得知的消息所吸引了——中国将会开启继东云级战列舰之后,下一代中国海军主力战列舰的研制计划,虽然缺乏更进一步详细的情报,但是上海江南造船厂已经开始进行扩建工作,将会兴建一座五万吨级的超级船坞……

因为中国在欧战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好和美国相反,虽然在物资供应上中国所提供的物资要比美国略胜一筹,尤其是在战争早期和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时候中国设立在英国本土的仓库让英国渡过了物资匮乏的难关,但是中国同样是同盟国头号供应商,并且在政策上在很大程度上与协约国做对,尤其是南洋极大的侵害了英法的利益。东云级战列舰在数据上与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要胜出不少,增加一艘东云级战列舰多少也有威慑英国避免协约国秋后算账的意思。

同样施佩舰队的战列巡洋舰证明了这一海军装备在破交战中巨大的价值,尤其是中国的战列巡洋舰在各方面数据上要胜出英国同类战舰不少。中国增大战列巡洋舰上的投入比在战列舰更能威慑英国的海上贸易航线,况且以战前中国所拥有的潜艇数量虽然没有对外公布,但是其规模绝对可以与英德相比毫不逊色,且潜艇的质量也是最佳的——如果说法国人用潜艇击沉一艘大型战舰证明了潜艇的价值,而中国人则是第一个将潜艇真正的引入战争中并且取得巨大收益的国家。

尽管欧洲战场正战得如火如荼,但是中国在新年伊始公布的新年度造舰计划依旧让人侧目不已,尤其是美国和英国所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协约国在凡尔登正遭遇了自开战以来最大的危机,德国陆军几乎以横扫天下的气势一手拿着榔头一手拿着凿子,一次又一次的凿击法国人的心理防线——凡尔登曾经被“在法国的德国佬”焚毁过一次,法国人是绝对不会任其沦陷的,这场战争将会成为另外一个马恩河,一个更加残酷的马恩河翻版。

德国人推进的速度很快,这同时也就意味着法国守军损失也就越严重,在战役发起的第三天,法国最高统帅部委任第二集团军贝当将军成为凡尔登战役的战区司令官。贝当将军在大战从未打过仗,但是在战争开始后连续几次指挥的战斗受到了法军总司令霞飞将军和总参谋长卡斯特尔诺的赏识,从此一路官运亨通,从团长起步一路升到旅长、师长、军长和集团军司令,这种升官速度可谓令人瞠目结舌。

德国人的攻击猛烈异常,整个战役发动堪称教科书的典范,此时德国人在凡尔登战役的角力台上远远领先法国的优势,这种优势并非是短时间所能够扭转的,相反德国陆军越来越具备“击穿”凡尔登的趋势。不过德军制订的凡尔登战役计划本身还是消耗战,向前推进的决心并不坚决,德国陆军的基层指挥官和士兵也是严格按照陆军高层制订的战役“进程表”来层层推进——“攻占第一阵地,对第二阵地进行侦查”,事实上法国的第一阵地在惊天动地的炮击中就已经沦陷了,德军不过是付出微不足道的代价便将之占领,随后士兵便在完成对“第二阵地的侦查”后返回第一阵地修筑野战工事。

德国人的刻板作风在绝大多数的时候为其在世界民族之林赢得了美誉,但是在战争中还是如此刻板,这无疑就将胜利转交给敌人。不过好在德国陆军高层很快便被战役发起的结果所振奋,尤其是急功近利的皇太子阁下急于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能力”,德军高层指挥在统一意见之后决定加快“战役火车的进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德军的胜利果实。

不过相对于对手法国人而言,德国人做的远远不够——当贝当深夜到达凡尔登之后,他所做的便是将凡尔登变成整个协约国战争的中心,获得了整合整个战役战区资源的权力,贝当将军在巴黎集中了四千多辆汽车日夜不停的通过这条二等公路向前线运输各种作战物资和士兵。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前所未有的以汽车承担后勤运输任务的行动中,有四百多辆卡车是中国的产品,而随着战役时间的拉长最终行驶在这条被法国人称为“神圣之路”上的中国汽车数量达到了一千多辆。

尽管贝当将军在后勤供应上采取了众多革新措施,为了稳定战局日夜不停的将法国士兵送上前线,相比之下德国在战役准备期间后勤工作堪称完美,但是战役打响之后后勤负担陡然加重,战役才进行了几天德国向前线输送的兵力不过才有开始阶段的十分之一多,在这点上要比对手的成绩差很多。不过德国人的开局非常好,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战线向前推进了十公里之多,几个重要的战略支撑点都落到德国人的手中,法国人想要获得战场均势还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背后往往意味着让人抓狂的伤亡数字。

凡尔登战役在进行到第十五天的时候,德国陆军的进攻动能终于在纷至沓来的法国援兵拼死抵抗下消耗殆尽,可以说在这半个月的战斗中,开始担负最重要的突破任务的第三、七、十五、十八四个精锐德国军死伤惨重,基本上已经失去了进攻的能力。在这可怕的半个月内,根据中国陆军参谋部和内务部的配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德国陆军在这半个月之内至少因为死伤、被俘而损失了至少十万左右的士兵,至于法国人那边这个数字将会更为惊人,甚至可能会达到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德国人向这片狭小的战场前后至少投放了两百万发以上的炮弹,法国人的损失将会达到十五万人以上,甚至还会更高。

虽然德国进攻部队的动能已经耗尽,但是包括杜奥蒙炮台在内的一些重要的支撑点都在德军控制之下,并且占领后便加强了工事防御,法国人想要夺回这些支撑点,将会付出相当惊人的代价。半个月后,凡尔登的硝烟虽然还是四处弥漫,但是战场已经进入了消耗对峙阶段——现在是法国人该到了为其对对手疏忽大意而偿债的时候了,为了夺取那些失去的战场支撑点,从巴黎出发甚至是整个西线的法国军队轮流进入战场去和德国人战斗。

战争的刺激作用远超乎谭延闿的想象之外,尽管他为这场战争处心积虑的准备了差不多超过五年的时间,甚至更早的在中俄战争结束之后就开始有意识的为这场战争而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工作。不过当战争到来的时候才明白过来,自己所做还远远不够,但是相对于中国这么贫弱的底子而言,能够插手这场战争,并且在这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能够凭借现有国力而成为和美国一样并驾齐驱的对局势走向有着根本决定性作用的中立国,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中国底子比较薄的劣势也就愈加明显——美国的战争生产潜力开始被激发出来,而相应的经过一年多的消耗,前期谭延闿攒下的物资存货已经开始告罄,现在才是实打实的拼生产力。事实上中国还是有一定的“存货”的,不过这些存货是谭延闿指定不能动用的,并且这些战争物资储备并不少,足可以支持四十个正规师满足作战半年的需要。

跟随谭延闿的“老人”都很清楚他的“爱财”本色,沈静和军方高层心中都在揣测总统囤积在手中的这批作战物资到底用意何在,尤其是这些物资大多都集中在北方和西北的大型仓储中心中,结合在欧洲战争爆发后中国的外交策略,很多人都在心中暗想中国加入同盟国的时间。只不过谭延闿对此守口如瓶,一反常规的既不对政府也不对军方高层进行解释,以往这两方总会有一方提前知道谭延闿下一步的动作,这样做未免太过反常了些,当然双方都将视线集中到共和国的另外一方强力机关——内务部。

现任老k还是老董,不过董先生的年龄明显不适合再继续担任这个职务,中国的情报部门已经不是十五年前刚刚草创时期的简单机构,董先生已经没有这么多精力来掌控这么庞大的情报机构,而此时内务部的实权正在由董先生向温基岩手中转移。总统对内务部投入的资源一直都是个谜,总统可以对海军断奶,但是对内务部一直都是若有若无的通过各种渠道向其注入经费,以保证内务部的需要,由于内务部的特殊性,政府和军方对其心底都是有一定敬畏,甚至是畏惧,这种情况对于政府方面的官员尤为明显——内务部在国内的几次出手,几乎每次都是伴随着地方官员和中央官员的陨落,就算是军方涉及的人也不例外,可谓是手持“杀人许可证”低调而又威风八面。

尽管谭延闿对自己的下一步行动讳莫如深,但是政府方面从总统关于加强西北和北方铁路网建设和建设以兰州、乌鲁木齐、库伦为中心的工业基地,还有军方从总统调动起家的“北洋七镇”发展起来的几支“超级陆军师”的部署,谭延闿的嫡系中已经开始有“总统对俄采取行动”的想法。尤其是军方得知内务部的核心武装力量“黑兵”已经离开北京的驻地前往西北后,这种猜测就更加呼之欲出了,为此军委副主席杨超、陆军总参谋长李韬都有意识的将五个师的精锐部队从北京、山西和辽宁调往东云省进行适应性训练,并且指示军工生产单位和医疗保障单位对部队在寒带作战的各种保障项目进行科研攻关。

第336章 先发制人第390章 日兰德第319章 四十年第40章 盘根错节第184章 扶植第24章 解元第165章 叛乱第317章 势如破竹第375章 争夺第341章 军区司令第390章 日兰德第36章 筹谋实业第24章 解元第171章 拉拢第395章 战略欺骗第362章 矛盾第172章 推销第108章 会试第160章 割肉者第332章 屈服第1章 少年第178章 抚标参将第135章 心中的辫子第116章 达潮第297章 得手第37章 洋务过往第164章 扩散第263章 易帜第243章 南洋大臣第245章 选择第216章 空头支票第367章 敲打第310章 乾坤第9章 庶出第257章 时代第281章 移民第333章 施压第242章 罢免第189章 击沉第63章 宣战第287章 分歧第195章 策略第54章 常熟第220章 刺杀第52章 生路第255章 阴云第176章 变法九要第71章 贪吃第261章 说客第322章 废物利用第151章 闹剧第48章 遇敌第138章 滴水不漏第336章 先发制人第5章 戒毒第294章 东风第26章 往事第293章 据点第123章 把柄第77章 南大洋第182章 权力交换第21章 教官第247章 下注第153章 北洋运动会第276章 承诺第194章 廷议第98章 机锋第364章 心理暗示第196章 拜神第76章 心远第251章 意志第384章 人道行动第294章 东风第132章 唱戏第169章 风起第108章 会试第130章 火上浇油第121章 小站第335章 发难第147章 令人嫉妒的日本第268章 更新换代第161章 连环第382章 远虑第17章 排场第88章 反算第80章 危局第52章 生路第141章 杀威棒第29章 隐忧第118章 暗流第160章 割肉者第175章 敲诈第94章 恶魔第10章 武力第191章 绑架第106章 公车第143章 造舰第331章 希望第305章 转机第88章 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