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退缩

三百九十九章退缩

当总后勤部提供的物资清单明显的高于刘禹的预期之后,刘禹也意识到谭延这么做背后的用意了,他知道自己在西伯利亚占领区的所作所为不可能瞒得住总统,他也做好了再次被总统训斥的心理准备,不过谭延此举还是让他感到欣慰。为此刘禹在冷静下来之后向总政治部提出派出足够的干部来西伯利亚协助工作,委托前来的干部成立“占领区军管部”专门来处理集中营事务,在他看来集中营也许是他一时怒火所致,但细细想来这样对占领区的治理有着极大的帮助,将占领区的居民集中到一起短时间内是会导致物资供应紧张,但是可以集中管理使那些顽抗的俄国武装失去生存基础,况且集中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加快国防工程的建设速度。

在西伯利亚最不愁的便是土地,本来蒙古给刘禹的感受便是地广人稀,但是放在西伯利亚这种感受就更加强烈了。西伯利亚集团军根据占领区的地形特点开始了浩大的工程建设,其中以阿钦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为工程的重点,修建了大量的永久军事工程,为了加强防守能力,阿钦斯克等城镇都部署了十二寸口径的重炮,并且还有中国陆军最新服役使用的三百二十毫米重型迫击炮,至于常规的火炮数量明显超过一般部队的编制。

现在的西伯利亚占领区犹如一个大工地,几十万人抓紧时间修筑铁路和建筑物,而连通占领区和中国腹地的铁路则是没日没夜的运送人员和各种物资——因为占领区根本无法提什么工业,就算以前有一些也毁于战火。在占领区发展钢铁厂是不现实的,不过各种国防工事对水泥有着巨大的需求,在战争还没有开打的时候,水泥生产设备就已经到了蒙古的库伦随时准备待命了。

虽然工程量巨大,但是中国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已经尽可能的考虑到所遇到的问题加上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要短得多,这就给工程的施工时间争取了更多的缓冲。将战俘和占领区的居民也投入到国防工事的修建当中来,这也无疑加快的施工进度并且还恶化了残余俄军破坏的生存环境,预计在西伯利亚冬季到来之前完成基础工作还是没有问题的。

俄国苏维埃政府最终会平定所有的叛乱当然这是在外部环境相对比较平和的基础上,俄国内部此时频繁发生的叛乱在经过数月发展之后固然会受到中央政权的镇压,但是政权初立哪有这么容易平息叛乱的?就算当年谭延推翻满清政权算自他执掌北洋以来就不断的派出兵力扫荡土匪山贼,一直到海参崴战役之前才算是基本上肃清各地比较有名的大土匪头子,而小股匪盗更是持续了数年才在经济和军事的双重作用下销声匿迹。

谭延不打算给俄国的叛乱势力很有力的支持,以免援助的武器和粮食等物资落到平叛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军手中——不要说在俄国,就是放眼全世界武器和粮食都是最昂贵的战略物资,四年的世界大战使得武器和粮食极度紧缺,尤其是人口数量因为战争因素而使得粮食生产极受影响,粮食的价格攀升速度非常快。俄国因为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陆军么多的青壮年人口都投入到战争中,可想而知俄国的工农业生产因为战争受到了多么大的影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俄国最急缺的首推是粮食,再次便是武器。

从1918年年初开始,中国便与爪哇共和国和日本政府达成协议,收购爪哇共和国和日本军队中的旧式步枪等陆军装备,两国政府可以接受中国政府的相关交易款项,同时也可以选择折价换取自己满意的中国陆军制式装备。爪哇共和国可以说是中国政府一手扶植的政权之自然经济发达,南洋华人在军事方面的投资向来不会吝啬——爪哇共和国决定将会引入所有中华共和国政府陆海军军事装备,这就包括了淘汰几乎所有的陆军装备,并且从中国订购了一艘东云级战列舰在内的三艘大型主力战舰。

相对于爪哇共和国的财大气粗,日本政府则显得捉襟见肘——由于世界大战的爆发对日本的经济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日本的工业品出口几乎比战前提高了一倍以上,国家财政状况明显好转是海军装备尤其是大型主力战舰的价格已经不是甲午战争时代所能够相比的了,同时也因为中国政府对日本的控制之无法拥有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这样威胁比较大的海军主力舰船。

这一次中国虽然在武器装备上对日本开了条口子,允许其拥有十二寸主炮的战列舰是令日本政府非常苦恼的是面对高昂的战舰价格,想要重建日本海军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自从日本海军被中国摧毁之后。日本地长州陆军派一直主导着日本军事地发展。而萨摩海军随着两次中日海战而元气大伤。国家财政地紧张使得日本在这次机遇面前选择了以陆军为重点。海军购

无畏舰地模式。

这些搜购来地旧式武器装备被谭延集中起来做为扶植俄国分裂势力地投资本钱。这些过时地装备对于中国陆军来说和废钢铁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俄国地方叛力眼中却是非常不错地武器。

除了略有陈旧。九三式步枪和俄国陆军地水连珠是同一时代地产品。而俄国陆军从大战开始到退出战争也没有满足人手一支枪地基本要求。

对于支持俄国反叛势力。这项工作将会由内务部来完成。在西伯利亚内务部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一个仇视布尔什维克政府地沙皇旧部。而在中亚地区只要有点规模地反叛势力内务部都会支持——西伯利亚虽然广袤。但是人口数量决定了要想扶植一个长久存在地政权就必须要集中扶植一个。若是像中亚那样搞“多头”会被初步稳定下来地俄国苏维埃政府轻易地各个击破。

列入内务部视线地所谓“白俄匪军”地领导人名单一大串。然后根据其活动和影响地范围最终决定到底支持哪一个。邓尼金、高尔察克、尤登尼奇等人赫然在列。而高尔察克则成为中国支持地主要地目标。当然内务部也对高尔察克进行了全面分析地结论却是非常不佳。只是没有更好地选择。

当中国将注意集中到俄国身上的时候,七月四日奥匈帝国陆军中的一个团在后方兵变,但政变未遂——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开端匈帝国已经严重透支,这次兵变则是这种严重透支国家元气最激烈的表现。根据内务部的情报表明,奥匈帝国和德国的内部都不是很稳当在中国断绝同德国的关系后,同盟国的物资补给则更加困难,国内的境况也每况愈下,国内四处酝酿着革命的空气,在这点上尤其是俄国十月革命后更加明显。

不过在战争问题上中国持了一如既往的缄默,只是中国继续加强内部经济宏观调控的力度——随着战争进入尾声,虽然协约国在中国的订货依旧不少,而且因为物价上涨的因素成交量甚至上升是战争结束已经是大势所趋,战争结束后中国的相关企业该如何转型,如何来消化目庞大的失业工人。

关于如何安置失业工人的问题,谭延从五年前战争尚未爆发的时候就已经着手考虑,而事实证明他的某些想法是有些杞人忧天了——这五年来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工人阶层扩张速度最快的时期,繁荣的战争产业促进了中国工人阶层规模的扩大,同时也造就了相当数量的“中产阶级”。以目前中国工人的收入水平而言名中国工人的收入在租房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让一个五口之家过得非常宽裕,并且有能力支持一个孩子上大学——这完全得益于谭延一力推行的《劳动保障法》及其相关企业法规的制订,虽然中国的劳资纠纷依旧存在,但绝对不会到达罢工这个水平。

在谭延看来战后的和会对中国来说意义不大,无非是全球殖民地再分配的问题中国已经在开战之初便通过贸易交换获得了德国在太平洋的所有殖民地,并且还通过政治交换从协约国手中获得了两个太平洋群岛些虽然看上去不多,但是对中国日后的全球布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唯一遗憾的便是在战争期间由于谭延过于谨慎不肯贷给协约国或是同盟国贷款协约国战后的经济命脉控制力度不如美国,不过福兮祸所倚国手中控制着三十亿对协约国的巨额贷款在战后要承担来自协约国更大的政治压力,中国的七亿华元对协约国的贷款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中国也就成了英法两国一个不大不小的正常债权国。

八间根据内务部的报告,德国政府正在试图和协约国政府接触,德国虽然击沉了中国的人道主义船只,引发了中国撤侨中断中德之间的贸易,但是中德之间的外交关系一直还是保留的,而德国也是投桃报李对留在德国的中国人并没有为难,德国政府便是想要通过中国来建立与协约国之间的联系通道。谭延的倾向也是积极促成德国与协约国媾和—做为调停人若是调停成功将会有巨大的政治收益,即便不成功对中国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反而会因此提高国际声望,这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谭延没有理由拒绝。

德国看不到胜利是有充分理由的,美的加入虽然现在看不到什么效果,但是自美国加入战争初期被协约国下了绊子白白打残了两个师之后,协约国立刻采取低姿态迎合美国,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美国登陆欧洲的士兵多达二十万人——这一次美国人充分吸取了教训,这些军队牢牢的掌握在美**官的控制之中,不经过充分的训练不会走上战场。英法自然是理亏于前对此最多是抱怨,不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美国就可以动员如此多的兵源并且登陆欧洲,这不能不说美国的战争潜力巨大。

根据内务部得的情报显示,在美国本土

内便建立起数座大兵营专门来训练新兵,可以想象甚至是百万的美国士兵登陆欧洲战场的情景。当然新兵和老兵有着不小的差距,就算是中国士兵到了欧洲战场也很难说是那些百战千劫后幸存下来的老兵的对手多是靠武器装备来顶住,可是中国陆军的武器装备与欧洲战场上出现的武器还远未到达形成代差的程度。

从美国参战可以为协约国提供近乎无限的兵源与无限的战略物资来看,德国在这个时候选择媾和退出战争是非常明智的。如果说德国迫于美国参战而有了选择退出战争的心思,那么像奥匈帝国这样的重要的伙伴退出战争则是国内实在是支撑不下去了然奥匈帝国也不会发生小规兵变。

还有一件事令谭延感到非常警惕的是美国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流感病例,发病时间非常快,而且死亡率明显的不正常—这是谭延最为关心的内务部很奇怪为什么总统要将珍贵的海外情报资源用到监控美国医院情况上面来,尤其是非常明确的指出是关注美国出现的流感病例。

美国出现高致命性流感令谭延如临大敌,他很清楚这是“西班牙流感”的前兆,这场席卷全球的流感狂潮在数个月内便卷走了比一战四年死亡人数还多的人命,它加重了欧洲流血的速度,同时也加快了战争结束的脚步。为了遏制这场流感给中国带来的麻烦,谭延已经命令将大量的板蓝根、来苏水、双氧水、口罩、感冒药、退热针剂列为战略储备物资,在全国各省和重要的大城市就地建立仓库储备。在获悉美国高致命性流感的消息后刻严令海关严防死守,所有进入中国的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都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检疫措施,发现有提问不正常者立刻关入隔离区进行医学观察。

当然中国的这一反常举动除了带来不少的抗议声之外,并没有在国际上引人注目,因为大家都忙着战争,都希望对手先抗不住而选择投降。

不过谭延心中却很清楚,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兵涌入欧洲,流感在欧洲大面积爆发的可能性会越来越高洲迟早会因为自己的疏忽付出足够的代价。

至于德国有心终结战争的事情,中国先将德国政府的意愿透露给美国——欧洲战场上四年来倒下的士兵可以用百万来计算,至于平民更多,整个欧洲都面临崩溃的边缘,双方已经结成了死仇果提前告诉协约国,中国是绝对不可能调停成功的只有美国陷的并不深,威尔逊总统也有很强烈的意愿来结束战争件事由中国和美国一同操作,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

虽然谭延对通过和谈来解决战争的手段并不抱有任何侥幸心理是他还是非常期待这种手段能够结束战争——双方坐下来谈无非是成功或是失败两种可能,一旦成功达成协议,那么就意味着德国会以较小的代价结束战争,那么德国的恢复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同时也避免了军事上完全受压制的局面,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下一次战争更早的到来。

现在中美两国的主要焦点便是在于海军的扩充问题上,美国是不可能放弃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因为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的弹药投掷能力远逊于东云级战列舰,更何况东云级战列舰的速度要比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的设计航速还要高,美国会在太平洋上受到很大的压制。另外中国的“皇帝级”舰艇对于美国人来说是更是一块心病——虽说中国现在只是进行建造船体,但是谁又能保证它不是一艘战列舰?如果在建的三艘皇帝级舰艇摇身一变成为传闻中的湖南级战列舰,那美国将会在太平洋上又莫名其妙的落后中国,这是美国无法接受的。

中美两国在战舰问题上你来我往,谈判桌上双方人员在打嘴仗,但是谈判桌下双方谁也会放松战舰建造——美国方面本来有意是放慢施工进度,而中国天津舰船设计院则高调召开新闻发布会,拿出了“湖南级战列舰”的设计模型,这又逼迫美国加快了造舰的脚步。可以说在谭延有意识的指挥下中国政府在海军问题上释放了一个又一个烟雾弹,甚至连海军将领自己都认为用不了四五年的时间中国将会拥有更加强大的湖南级战列舰做为海军的新旗舰了。

这样接连不断亦真亦假的烟雾弹投放下去,美国的国力因为同时开工建造十一艘主力战舰而使得财政捉襟见肘,加上欧洲的问题,1918年的美国财政让政府和民众感到极为担心。现在美国的状况令最坚定的造舰派也感到信心不足,所谓的“十一艘主力舰”随时都会面临缩减或是停工的局面,但是这并不是说停便可以停下来的,先期的投入加上大量的造船工人及其相关产业的订单,这都是让美国政府感到前后为难的关键因素。

第336章 先发制人第181章 顺风船第211章 逝去第287章 分歧第56章 邀请第284章 炮兵师第135章 心中的辫子第225章 线路第376章 中德走向第357章 洋务干将第315章 推进第173章 巡洋舰第76章 心远第366章 迷雾重重第257章 时代第135章 心中的辫子第242章 罢免第112章 重组第205章 挖角第182章 权力交换第386章 破交第332章 屈服第302章 你死我活第340章 贪污第208章 遥远第384章 人道行动第89章 石遗第342章 迈向深渊第236章 户口第347章 军备竞赛第247章 下注第271章 交易第42章 风起第90章 成交第195章 策略第175章 敲诈第205章 挖角第325章 垮塌第112章 重组第218章 阴云第255章 阴云第305章 转机第351章 流动的资本第291章 水落石出第161章 连环第256章 态度第147章 令人嫉妒的日本第94章 恶魔第363章 警报第63章 宣战第107章 前途第369章 分化第364章 心理暗示第234章 留德士官系第159章 银元第309章 刺刀见红第247章 下注第367章 敲打第270章 讨价还价第294章 东风第165章 叛乱第194章 廷议第163章 二损一第387章 对峙第344章 南洋第374章 地狱来客第236章 户口第180章 危险与机遇第171章 拉拢第347章 军备竞赛第394章 沙皇第80章 危局第304章 博弈第347章 军备竞赛第329章 清洗第284章 炮兵师第337章 监察第57章 入幕第87章 震慑第323章 让步第188章 开战第124章 釜底抽薪第30章 告密第116章 达潮第369章 分化第110章 状元第209章 先兆第203章 潜艇第310章 乾坤第381章 磨刀第241章 权力第231章 玄机第359章 千钧一发第384章 人道行动第90章 成交第3章 功课第324章 猛药第119章 游说第311章 兵败如山倒第72章 送礼-第七十三章 宰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