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军工问题

105、军工问题

巨大的总装车间里,数十辆“黑豹”式坦克车体一字排开,被摆放在平板拖车上。头上的天车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缓慢地将一座座已经组装好的炮塔吊装上已经安装完悬挂系统的焊接车体上。

由于东线作战失利,并且在朱亚什维利格勒遭到惨重的打击,希特勒在反省之后,又重新起用被解职的古德里安出任德国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不仅拥有装甲部队的指挥权,还且还拥有国内装甲装备的生产管理权。

在曼施坦因元帅稳定住东线战局之后,古德里安从前线返回国内,开始视察坦克工厂。现在整个东线德军仅仅只有3700多辆坦克,新任的装甲兵总监实在搞不清楚究竟生产上出现了什么问题。

在MAN公司的坦克厂,电焊的青白色闪光将车间内照得一明一暗,整个车间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噪音,在大型机械的夹持下,一台台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被吊送到了已经安装完炮塔的坦克动力舱上方,一群群穿着满是油污的蓝色工装的技术工人正在紧张地进行动力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MAN公司与共和中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中国,芜湖、汉阳的内燃机厂、拖拉机厂和坦克厂都是在与MAN公司合作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德国与共和中国合作研制的最新“黑豹”式坦克也是由MAN公司与汉阳兵工厂合作完成的。从生产线布置和工厂规模上说,MAN公司的坦克生产线与共和中国的芜湖坦克厂和汉阳兵工厂不相上下。但是如今产量却差了三倍都不止。

共和中国每月在这两家坦克厂能够生产出超过1000辆最新的黑豹坦克,而MAN公司每月只能生产出150辆。这远远不能满足前线的需求。

在总装车间的人行道上,古德里安上将在军需生产部长斯佩尔的助理绍尔上校和两位MAN公司的高级主管的陪同下,在视察总装车间的生产情况。上将不时地指点着生产线在询问着一些情况,在嘈杂的车间里,这样的谈话几乎无法正常地进行。

“我们的坦克厂从规模上并不逊于中国人的工厂,但产量为什么一直无法提高?”几个人出了总装车间,古德里安随之就抛出了这件让他一直感觉到困扰的问题,“我们的坦克工厂并不少。象克虏伯、亨舍尔、MAN、保时捷和戴姆勒奔驰,另外还有捷克的斯柯达工厂,而中国人也只有七家坦克工厂,但他们每年却能够制造出近30000万辆坦克,而我们呢,只有他们的十分之一。”

“将军,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产品太过繁杂是主要的原因。就底盘数量而言,我们每年的产量要超过23000辆,但是大部分都被用到了自走炮、突击炮、履带车甚至是半履带运输车上了。而中国人却只注重于单一产品的生产,他们的坦克只有两种,一种是供在热带丛林和山地使用,只有25吨的28改式两栖坦克。另一种是他们大量装备的主力坦克,在黑豹坦克定型后,他们已经停止了39式坦克的生产,所有的坦克厂把生产线都调整到只是在全力生产黑豹,除了汉阳坦克厂保留了一条轻型坦克生产线。”MAN公司的生产主管海森格尔说道。他经常往来于中德之间,对于共和中国的兵工生产方式相当了解。

“歼击车和自走炮对于坦克生产的影响很大吗?”古德里安说道。在共和军中,装甲部队里自行火炮的装备数量并不少。

“这个并不矛盾,将军,但问题是我们的型号太过繁杂,坦克包括三号、四号、豹式和虎式四种型号,而且上面还在一直不停地下达新的坦克研制任务,这也需要占用生产线,再加上五种突击炮的生产,我们的坦克数量自然无法提高。由于型号繁杂,零件并不通用,所有的零件只能由工厂自己制造,而在中国,大部分的通用标准配件是采购于民用工厂,坦克厂只是负责总装和加工一些大型的难以加工的部件。而在德国,我们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化体系,这使得民用工厂很难加入到军工生产之中,而大的军工企业也一直想独占军工生产,这也是我们无法提高产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绍尔上校说道,“德国空有八十多万台机床,但只有十分之一能用于军工生产,而且我们的特殊钢的产能有限。”

古德里安点了点头,德国的坦克生产看来需要进行大的调整,这需要并不懂得军工生产的元首的全力支持。希特勒只有在1942年初完全掌握了军队的指挥权后才注意到了军工生产的不足,德国的坦克生产并不能满足前线的消耗。而且于俄国人装备了85毫米坦克炮的T34型坦克相比,德军只装备有75毫米长身管坦克炮的四号坦克一直处于劣势。

还好,MAN公司与中国人合作研制的黑豹式坦克解决了燃眉之急,而在希特勒下令开始生产黑豹坦克之前,MAN公司的方案却一直得不到军工生产部的认可,直到中国人已经开始大量装备了黑豹式坦克,希特勒才开始下令由MAN公司开始负责这型坦克的生产,而且也只有这一家公司。其它的坦克生产线却依然在大量制造着只能用于防御的种型突击炮,甚至挤占着四号坦克的生产线。

而在希特勒的干扰下,亨舍尔的坦克生产线正全力进行改造,以便能够生产出新型的虎式重型坦克,但在1943年2月,这家公司只生产出了25辆虎式,保时捷公司的坦克厂则被要求全力生产一种“象式歼击车”,这种耗费工时的重型反坦克歼击车每月的产量只有可怜的15辆。

现在只有克虏伯和戴姆勒还在生产德军主力的四号坦克,而且还要承担大量的三号、四号突击炮的生产任务,也难怪德国的坦克产量一直无法提高。

古德里安觉得有必要与希特勒好好谈谈,给元首仔细地讲解一下装甲兵的基本理论,现在希特勒越来越醉心于一些不切实际的“重型坦克”,这已经极大地影响到了德国的坦克生产。其实共和中国也一直在进行着重型坦克的研究,但由于无法达到陆军的机动性要求,重型坦克项目一直都停留于研制阶段,从没有计划大规模开始装备到陆军。

从坦克的设计和使用理念来说,德军和共和军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最早的德国坦克是重视机动性而轻视火力,在这方面共和军先是重视火力,其后反而开始注意起机动性方面的问题。

共和军方面的理论是由于发动机功率的限制,坦克的装甲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火炮的发展,那么在同样的条件下,机动性较好的战车则拥有更好的战场生存能力。其实即是是象虎式这样重达近60吨的重型坦克,其正面装甲也无法禁受住88毫米/L56和共和军装备的黑豹90毫米/L56、美国潘兴式坦克90毫米M3/L52坦克炮在1800米内的攻击,这个时候机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德国生产的黑豹装备的是75毫米/L71坦克炮,其穿甲能力并不逊于88毫米或是90毫米的坦克炮,而且精确度则大大高于以上几种坦克炮,但50倍身管的坦克炮由于炮口运动轨迹较短,其捕获和监控目标的能力却要高于70倍口径的坦克炮。相比于德国坦克,共和中国和美制坦克虽然不如德制坦克那么精密,但却有更好的易生产性和运输性能,而且在战场上由于底盘坚固,则更为可靠。

这也是超级大国和德国之间的差距,由于资源有限,德国人更倾向于制造出更精密的产品,而美、中两国则是更加强调适应大规模生产,保持数量优势。

现在的形势对德国十分不妙,朱亚什维利格勒的惨败,美英空军开始对德国境内的大规模轰炸,都使得德国国内民心惶惶,如果不改变这种情况,前途并不乐观。

56 新几内亚四十七攻击之前第498章 不差钱第349章 断指誓言二十大闹新华宫第457章 参事43 驰骋大西洋五八围歼22 前往中途岛51 大漠狼烟一二十伏击第491章 胃口大第392章 债多不愁第388章 崩你牙第430章 主动上门的合作者二一战鹰出击一取山西二三福建船政第457章 参事第390章 第一眼看到一装甲师第383章 见鬼了八空战60 新几内亚八28 日落六十六图谋船政十五拯救海天号七护法战争第425章 第一位第435章 貌似地道第497章 大手笔第400章 打算第499章 政治责任66 苏与德12 驽炮行动二第418章 相亲吧78 中途岛二一取山西第402章 你们不亏59 新几内亚七第416章 太空激光炮第430章 主动上门的合作者第499章 政治责任第369章 掂量后果72 直布罗陀六二一行踪暴露59 新几内亚七23 日落一33 追踪第371章 安全事故七汉阳铁厂三段氏去职二四和平扮演者八拦截19 同盟113 强国的态度三段氏去职第488章 要卖个好价钱第456章 难说第478章 新市长第483章 亏本买卖七观察团十工厂第494章 心在哪里十三战争意愿二三战列舰二五造船和钢铁45 驰骋大西洋七45 驰骋大西洋七十三马来之战69 直布罗陀三第361章 缉毒装备第452章 大家伙二一行踪暴露十五欧战爆发37 在柏林72 直布罗陀六九安定四川十战列舰对决第348章 新身份第393章 缺口不小二三战列舰66 苏与德八拦截109 选择第402章 你们不亏52 大漠狼烟二第344章 有人肯吗8 废墟下的东京八空战第454章 保证不重演43 驰骋大西洋四十八流亡政府第470章 虫草出世十五战争的目的一出航十七攻击之前十九中亚战场39 装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