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老和尚远来(上)

手中有了余钱之后,杨应麒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兴建管宁学舍。他在津门城郊择一处好山水划下一大片土地,将那处丘山命名为朱虚山,作为管宁学舍的所在。由于工兵正承办津门、辽口方面的建设走不开,他便另花重金聘请了高丽一个良匠,募集境内的旷夫、流民、逃奴、乞丐,按自己的预想来规划建设。

卢克忠看了那草图,但见房屋鳞比,错落于山水之间,规模非同小可,不由得大吃一惊,心想真要把这个管宁学舍给建起来,津门的财政非给榨干不可。忙劝道:“津门各方面都方兴未艾,在在都要花钱。兴学虽然是好事,可却不是急事。能否暂缓一二?”

杨应麒道:“不行!什么都迟得,就是这事迟不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土地一战而胜可得,粮草几年丰收可得,钱财巧取生息可得,唯教书育人见效最慢,但这却是我汉部兴旺的根本,我就是借钱也要马上动手的。不过你放心,这副草图上的建筑也不是一下子要建起来的,现在先打下个坯子,建几排简单的房子就好。其它的以后再说。”卢克忠这才放心。

管宁学舍动工以后,杨应麒三天两头地便往朱虚山跑。汉部的工兵起身行伍,一切工程都以简单耐用见称。高丽受汉文化熏陶已久,瓦木楼台之建制要比汉部工兵优雅得多,但相对的进度也较慢。杨应麒看得有些不耐烦,却仍是忍住了不去指手划脚。

这日进城,蓦地望见城西有楼台耸立,非工非商,也不在津门公营建设规划之内,心中奇怪,驱车往观,却是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寺院,他围着那寺院转了一圈,便回政厅问卢克忠是否知道此事。

卢克忠道:“是一个渡海而来的和尚,法号慧观。他去年秋风起之前便已到此,带了几个弟子施医布药,颂经讲佛,募得许多钱物,便要建一座寺庙。我想这是有益的事情,便答允了。”

杨应麒道:“怎么从没听你提起?”

卢克忠道:“这也不算大事。七将军你连庶政的常务也不理会,我还以为你不会关心呢。”

“胡说八道!这怎么不是大事!”杨应麒道:“看来这慧观和尚面子比我还大!才到了没几个月便有钱建造寺院!我要兴建管宁学舍,还得从自己腰包里掏钱补贴!”

卢克忠问道:“七将军是觉得这老和尚有不对头的地方么?”

杨应麒冷笑道:“当然不对头!嘿嘿!嘿嘿!”卢克忠再问有什么不对头,杨应麒却再不肯说。他离开后,留下卢克忠一个人在那里独自懑闷,怕自己做错了什么大事,命人重新去打探那老和尚的来历。

第二日那才建了一半的寺院便停工了。杨应麒望见心中冷笑,也不过去看问,径自往管宁学舍的工盘附近来巡视了一会,中午便在朱虚山另一面的竹屋中点校《三国志》。

时交午未,忽听外头一个苍劲的声音道:“阿弥陀佛,贫僧慧观,求见七将军。”

杨应麒心道:“老和尚来得好快!”应声道:“和尚哪里贫了?你来这里不到半年便有钱修建寺院,这还算贫,天下便没有富人了。”走出门来看那和尚:双眉半白,脸上却一丝皱纹也没有,看不出多大年纪。

杨应麒作揖道:“和尚哪里来?如何来?来作什么?”

慧观还了僧家礼道:“贫僧从江南渡海而来,来传佛祖真言。”

杨应麒道:“和尚老实啊,却不和我打禅锋。”

慧观微笑道:“打什么禅锋!是真佛就说平常话。打禅锋是他们禅家末流干的事情,非真佛子所愿为。”

“他们?”杨应麒问道:“然则和尚不是禅宗了?却不知和尚是何宗派师承?来这边讲什么经?”

慧观道:“贫僧天台外派,承先师祖孤山智圆余绪,来讲大学中庸。”

杨应麒一听放声大笑,说道:“佛子也讲大学中庸?老和尚狡黠了!你要来奉承我,也不用自改门庭以至于此!”

慧观微笑道:“治天下,安国家,一日不可无孔氏。若天下震荡,家国危亡,我佛家安能自存?所以大学中庸,佛子也要讲的。”

杨应麒颔首道:“老和尚有点意思,进来坐坐吧。”

进了门,童子安座。慧观道:“贫僧从江南来,身无长物,只带得雨前龙井二两,见这朱虚山好山泉,不如就泉烹茶、对山讲道如何?”

杨应麒心道:“这慧观和尚功夫做得足!知道我好这个!”便让童子取茶具,慧观则命随他而来的两个徒弟去寻取泉水。

一个少年,一个老僧,便在这竹屋中对坐,讲些长白故事,说些苏杭人物。

杨应麒听慧观夸耀江南人物,便问道:“老和尚,江南这般好,你却万里迢迢跑到辽东来干什么?”

慧观叹道:“自当今大宋天子继位以来,宠信王老志、王仔昔、林灵素,崇道抑佛,把我释家真言都作异物观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朝中宰相,州县官员,也个个趋老奉道,因怕遭了天子的忌,竟都对我佛门避之唯恐不及。如今虽未明旨灭佛,却也是我佛门百年不遇之厄。”

杨应麒笑道:“原来老和尚你是在江南呆不下去了。可如何想得到要来辽东?”

慧观也不隐瞒,说道:“老衲本不是要到辽东,而是要去扶桑。因船只遇风,竟漂到此地。船家本打算修好船只就走,但我见此处市集井然,民丰淳朴,说的又都是汉家言语,在此立寺传经,却不胜于远去异邦他国了?因此改了主意,决意留在津门。”

杨应麒哦了一声,问道:“和尚你带了多少弟子门人?多少经书?多少财物?”

慧观道:“及门弟子八个,徒孙两个,行者二人,经书八十箱,释门常用衣物器皿若干,钱财却无多了。”

杨应麒道:“钱财无多,怎么能建寺庙?”

慧观道:“建寺之费,都是津门的施主们大发善心。”

杨应麒问都有哪些大施主,慧观一一说来,却把在津门做生意的几大家族都包囊进去了。连卢克忠也捐了不少钱。杨应麒还没听完便指这津门方向破口大骂:“津门的公家事务,也不见你们如此热心!”

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166章 使者第83章 金主的赐婚突袭(上)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23章 整军备(上)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192章 密见第339章 民之贵(上)第188章 定第348章 秦府(下)第108章 英雄亦无百年(下)第96章 亦图力挽狂澜(上)第146章 故人矣第77章 大流求归宿彷徨(下)第228章 牙疼之恼(下)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254章 究竟谁控制谁(上)第49章 复杂的政治(上下)第163章 表决第12章 鹰兔(下)第110章 虽知君乃豪杰(下)第173章 叛第149章 民之弃第31章 造船之业(上)第22章 立法规(下)第195章 李纲第304章 制衡与制肘(上)第30章 新编胡伍(下)第229章 公主车驾(上)第9章 塞外(上)第32章 始议封侯(上)第219章 突围北上(上)第95章 难扶广厦将倾(下)第七十二章 上第223章 义军西渡(上)第32章 始议封侯(上)第241章 数语乾坤转(下)第41章 曷苏馆事(上)第76章 海外桃源来异客(下)第341章 聚首(上)第269章 虎率群狼万兽走(下)第154章 蒙古谣第355章 姻幻(下)第148章 地之失第20章 下聘礼(下)第311章 主动被动(上)第187章 匕第18章 通商路(下)第69章 杨大人的书童(上)第324章 漠北金帐(上)第219章 突围北上(下)第277章 亡国余思随风散(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79章 东海路翎羽翩飞(下)第139章 成败之间第321章 当世活佛(上)第1章 瘟疫(下)第334章 汉皇都(上)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227章 帝子身份(上)第66章 宋使团的苦恼(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惧感(下)第17章 建村落(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围(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233章 宗泽之逝(上)第93章 书生仗剑北游(上)第54章 老和尚远来(上)第9章 塞外(上)第41章 曷苏馆事(上)第313章 夏使之会(下)第298章 萧帅的大意(下)第312章 连环冲击(上)尾声第1章 瘟疫(上)第47章 后院的狼客(上)第176章 诏第137章 危疑反复>第300章 坚毅与警觉(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围(上)第13章 狼群(上)第266章 盼君未忘当年誓(上)第11章 夜遁(下)第16章 入女真(下)第66章 宋使团的苦恼(下)第214章 说亲事(上)第244章 闺中儿女事(下)第341章 聚首(下)第147章 武之库第207章 萧字旗(上)第225章 暗香浮动(下)第16章 入女真(下)第15章 誓约(下)第7章 去向(上)第21章 配佳偶(下)第22章 立法规(下)第277章 亡国余思随风散(上)第258章 那幕后的幕后(下)第30章 新编胡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