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旧邦士子维新学(下)

北国的文明程度进化未深,至今仍然是一个强者为王的时代。从天山至于大海,部族之多不下百计。自阿骨打这个强者挟胜辽之威,将无数原本各有自家名称的部族整合到“女真”这面大旗下,一时间纵横千里,所向无敌。

这个年代正是世界性的低温期,虽然汉部先进的耕作方式和新作物的投入让东北大地的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使北国民族有可能不通过南下掠夺也能生存。但女真人的野心业已形成,而大辽的政治又极为腐烂,就像一窝才吃得半饱的豺狼面前匍匐着一只又肥又病的羚羊,如何不流口水?

不过曹广弼的担忧,却不是为这只羚羊,而是为躺在这羚羊后面的那头更肥、更病的大象!

“如今联宋攻辽之议将成,大战在即,汉部的粮草供应没问题吧?我听克忠来信说今年复州的移民特别多,民间的粮食十分吃紧,去年新增收的粮食全被新移民耗光了。”

杨应麒道:“民间粮草吃紧,一方面确实是由于移民大增,另一方面也是我对辽南备荒、备战之粮控制甚严所致。至于移民大增,就长远来说这可是大大的好事。咱们汉部畜力充足,农具精良,而新流入的破产农民又大多是种田的好手,分到土地后个个振奋。如今我们汉部治下的农民,上农上田一人可以产五六人之食,中农中田一人可产三四人之用。贫瘠的滩涂以及江源附近的林地、草地我都让卢克忠他们荒着,以护水土。现在复州的农地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如果接下来几年里还有这么多的移民,那不用两三年辰州、开州的荒地也会被垦完。而且咱们倡导的是精耕细作,单位亩产甚高,到时候或许能‘辽域熟、大金足’也未可知。”

曹广弼道:“近来从大宋来的移民越来越多,连带着辽口也汉风大盛,我甚是喜欢。只是这样下去,如果三州荒地开发殆尽而移民仍然滚滚而来,那可如何是好?”

杨应麒道:“把三州荒地开发完应该还需要过几年吧。再说我们还有个大流求岛呢,那里能容纳的农业人口比辽南大得多。若大流求岛开发起来了,那我们汉部的粮草就再也不愁了。”

曹广弼道:“要是大流求也开发完了呢?”

杨应麒笑道:“那怕要十年、十几年后了吧。那时候天下大势都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

“十年二十年后?那个岛有这么大?”

杨应麒道:“一来那个岛确实不小,尤其可以开垦成良田的土地甚多。二来我估计流求在四哥的主持下发展不会那么快。四哥料理内政的本事有限得很,他能把航路保持住并在大流求站住脚跟已经很不错了!等在辽东的事情渐渐稳了,我还得物色一个利害的内政好手过去帮忙!”

曹广弼听到这里摇头道:“这件事情,你可就错了!”

“我错了?”

“嗯,今年六七月间的元部民会议你没来,但主持书记的胡茂是你的老部下,这些事情他去会宁时没跟你说么?”

杨应麒道:“没有。大嫂压着呢。我问胡茂有没有出现什么麻烦事,他说没有,我就不再问了。”

曹广弼笑道:“是了,大嫂让我们‘报忧不报喜’,如果部内一切顺利便暂时不要去烦扰你了。”

杨应麒见曹广弼这两句话来得突兀,问道:“元部民会议上捅出什么大事了么?”

曹广弼道:“在流求的元部民,带来了很重要的消息。回津门后最好看看记录大事的档案。”

元,就是第一,曹广弼说的“元部民”,就是汉部的第一代部民。汉部在会宁立村设籍,这第一代部民的名字,都登记在汉部的第一本籍贯簿上,开头几个人,即是:狄喻、折彦冲、曹广弼、杨开远、欧阳适、阿鲁蛮、萧铁奴和杨应麒。

之后汉部通过联姻、战争渐渐扩大,新加入的部民越来越多,慢慢就有了第二本、第三本籍贯簿。根据加入汉部的早晚,汉部内部有了第二代、第三代部民、第四代部民的说法,不过出于团结全部的考虑,折彦冲等人都力图淡化代与代之间的鸿沟——这是一件至今尚未完成的工作。

第一代部民共有三百六十一人,如今还活着的只有二百九十二人,但登记在“元籍”的元部民,却已经扩大到约三千人。为什么元部民会越来越多呢?

原来,由于元部民是汉部的元老部民,所以虽无明文规定,但这些人在部中的地位实际上都比较高,其他部民在心理上也承认他们的“老资格”,这便让元部民形成了一种超然的地位和尊贵的自我认知。新部民在立功(特别是战功)之后,往往便有将自己的姓名登记入元籍的诉求,汉部的首脑们因势就利,在征得老部民们同意之后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同时为了防止元部民的堕落与犯罪,慢慢形成了“入籍”和“除籍”的规矩。“入籍”和“除籍”的通路形成以后,元部民便实现了人员的流动性和选拔性,从一种籍贯上的资历,变成一种制度化的地位。由于元部民终身而不世袭,老部民犯错会被除名,而新部民又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元部民,因此这个规矩也有助于消除原部民的骄矜和新部民对老部民的抵触。

一方面,汉部内部优秀而忠诚的人都被慢慢吸纳进来;另一方面,这些人又分布在各个要害部门,成为汉部的骨干。目前元部民并不具有律法上的特权,但他们既是整个汉部的骨架,也是整个汉部的实权阶层。在这个乱世里,汉部要不断强大需要不停地吸收新血,所以常常出现后来居上的情况——比如杨朴、卢克忠等人便因为能力而被迅速提拔。但他们在汉部地位的真正确立,却仍是在他们也成为元部民之后。

在会宁汉村时,元部民每逢开春都会聚集在一起,如在死谷中度过的第一个春节一般,朝敬天地祖宗。随着汉部的事业越做越大,这个纪念性质的聚会便渐渐成为一个带有政治功能的会议。流求开发以后,部分元部民作为骨干跟随欧阳适南下,为了配合季风北来的时间,以便在流求的元部民北上,元部民会议才从春节改为每年的六七月间。

在外地的元部民大多身居要职,元部民会议时谁该来谁不该来都有定制。如身在汴梁的周小昌例不出席,辽口鞍坡的军官两年一至,流求官吏三年一至轮流出席等等。而这些元部民聚到一起以后,除了互道各自别来之情,也向大会汇报他们在所在地的见闻,其中重要的事宜都会记录在案以备稽考。

今年的元部民会议杨应麒没有参加,他参加的最近一次元部民会议是在重和元年六月——也就是去年年中,那时候,陈正汇还在漂往流求的海船上。

第281章 南北两种人心(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场(上)第191章 入汴第273章 胜负定前各为主(下)第123章 王侯无家事第230章 中原战局(上)第252章 大变乱之前征(下)第35章 袭辽帝銮(下)第142章 入太行第291章 漠北汉地孰先(上)第182章 诺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龟婿(下)第231章 山东进退(上)第191章 入汴第126章 童贯巡边第64章 大金的两扇门(上)第29章 再破辽师(上)第326章 克云中(下)第107章 何去何从怅惘(下)第83章 金主的赐婚突袭(上)第285章 墙倒众人齐推(上)第289章 大汉新政新局(上)第2章 部勒(上)第235章 轻装向太原(下)第299章 谷物与泥沙(下)第199章 老臣第31章 造船之业(下)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54章 老和尚远来(上)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52章 韬晦之方略(下)第2章 部勒(上)第225章 暗香浮动(下)第263章 威胁利诱和解(下)第134章 特设新军>第53章 枭雄之异志(上)第105章 大祸常在墙内(上)第185章 变第324章 漠北金帐(下)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246章 良缘非良缘(下)第162章 讲演第97章 拦路石眼中钉(下)第263章 威逼利诱和解(上)第217章 窥九鼎(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312章 连环冲击(上)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异第278章 无望之城竖降旗(上)第281章 南北两种人心(上)第108章 英雄亦无百年(下)第164章 请辞第278章 无望之城竖降旗(下)第312章 连环冲击(上)第272章 福不单行祸双至(上)第271章 丧家之犬悔何用(上)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346章 南行(上)第7章 去向(下)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217章 窥九鼎(下)第34章 海贼水兵(上)第207章 萧字旗(下)第185章 变第300章 坚毅与警觉(下)第152章 舟中议第5章 出谷(下)第145章 新局哉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场(上)第329章 群龙动(下)第232章 秦桧南行(下)第249章 兵机顺藏变(上)第6章 边关(上)第4章 过冬(下)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293章 远族来归何意(上)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53章 枭雄之异志(上)第301章 胡商大算盘(下)第33章 虚实反复(上)第280章 兰蕙之心常忧疑(下)第54章 老和尚远来(下)第262章 长江上的战争(下)第167章 裂变第341章 聚首(下)第79章 东海路翎羽翩飞(上)第31章 造船之业(下)第20章 下聘礼(上)第336章 醉献妃(上)第190章 名妓第339章 民之贵(下)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盘(下)尾声第189章 国债第227章 帝子身份(上)第236章 连环计中计(上)第259章 人心军心士心(上)第123章 王侯无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