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突围北上(下)

文官的代表虞琪(他出使汉部才回来)主张去和兵马大元帅赵构会师,邓肃则建议前往登州依附汉部,血性的将领如王彦等则主张赶紧募集义兵入京师赴难。

曹广弼心道:“若往南依附兵马大元帅,我等仍要受其节制,施展不开手脚。若是前往登州,这一万人里只怕有六七千不肯相从。”想起种师道的话来,便道:“东南是偷安之地,这一去要何年何月才能回来抗金?我们现在兵少将微,此时回汴梁去无异于送死。若要一心死难,何必突围出来?如今既然出来,自然要留有用之躯为有用之事!”

王彦问道:“曹先生,那你的意思是?”

曹广弼道:“金人虽攻破了汴梁,但这里是中原腹地,宗翰、宗望势不敢久留,得了便宜后仍必回去。我有意移师北上,会合河北义军截其归路!此事极险,不知你们可敢相从?”

王彦等欣然道:“杀敌报国,岂惮奸险!”

文官或有胆怯的,但这时为众议所激,便不好反对。

邓肃道:“我们如今虽有万人,但泰半是未经训练、不能作战的官民,五千兵马也不能称为精锐。无论是阻击金人也好,驱逐胡马也好,都还要找个地方休养整顿才是。”

曹广弼道:“最好的休整之地,那自然是江南——但我们能去那里苟且么?胡马如此猖狂,我们如今除了龟缩退却,就是逆流勇进!人是磨出来的,精锐是打出来的!若是吃不得苦的人,便请自回江南去。敢留下和我们共患难的,都要做好出生入死的准备!”

王彦郦琼等都道:“不错!”

邓肃道:“但打仗终究要钱粮!没有钱粮,如何养兵募兵?”

林翼道:“钱粮的事情,我来想办法。”

邓肃问道:“像这个村庄这样的秘密仓库,你是不是还准备了几座?”

林翼笑道:“我确实准备了几个仓库,但都在河北山区。这个不是我准备的,是我问一个叫陈楚的商人借来的。总之钱粮的事情大家不用担心,只要是商路通得了的地方,我就会有办法。”

计议既定,曹广弼便出去召集人众道:“天降奇祸,汴梁失守!我等力量微弱,无法扭转困局,又不愿坐困等死!如今胡马气势汹汹,是好男儿的焉能不为保华夏、安黎民出一分力气?如今我要犯险北上,伺机阻截金人后路,传檄两河,共抗金兵!你们可敢跟我一起去?”

数千兵将都叫道:“愿随曹先生北上!”

郦琼站出来道:“曹先生在汉部为将,到了大宋便是一介布衣,但如今既然行军起义,不可无名,再则曹先生临走前已请得御笔募兵抗金,不如我们便推他为首领,权称统制,请虞大人为监军,王彦先生为副统制,邓肃先生为参谋,以抗金为义,行军伍之事!如何?”

众人都道:“愿奉曹统制令!”

当下曹广弼分派任务,开拔向北,命林翼想办法募集钱粮。又分别派遣使者前往津门、东平分别告知赵构和杨应麒。赵构这时极为虚弱,只要是能争取的力量都尽力争取,何况曹广弼还身怀御笔,因此不但默认了这支义军的存在,而且还派人送来了一支锦旗。

曹广弼部勒这批人马沿途北上,在黄河边上遇到宗泽的哨骑。原来宗泽的兵马已到开德府,一路与金兵偏师邀战,互有胜败。曹广弼以奇兵攻陷金军在卫南的据点,派人与宗泽通问消息。宗泽听说曹广弼从汴梁出来,率领数十骑连夜到卫南与曹广弼相见,打听京师消息,听说京城已破、宰相准备投降不由得忧愤几欲泪下。

宗泽任副元帅以来连番上书劝抗赵构赶紧入京勤王,但赵构哪里理他?赵构身边这时已经聚集了五六万人马,但就是缩在山东按兵不动。宗泽虽然忠勇,但他只是一心为国,忧君忧天下,就是没有设身处地地替赵构想想:冒险入京去救父兄符合他赵构的利益么?所以宗泽虽然身居副元帅,在磁州又有保驾之功,却是和赵构越走越远。

不但赵构如此,两河、山东的其他守臣当此时局也大多在观望。宗泽到开德府以后曾先后移书北道总管赵野、两河宣抚范讷、知兴仁府曾楙合兵入援。但这些人都认为这个节骨眼上前往汴梁无异于送死,因此无人理他!所以宗泽虽然号称副元帅,但手下的兵力极为有限。这时他见曹广弼手下人强马壮,就想以副元帅的身份征调这支队伍。

这一路来曹广弼将愿意相随的一万多人分为战斗队伍和非战斗队伍,数千官民都已安排作了后勤。又沿途招募兵勇,汰弱选强,以实战来作训练,所以数量已经增加到七千人的战斗队伍成长很快。加上这支军队使用的都是汉部提供的兵器甲胄,装备虽还比不上曹广弼在辽口的嫡系人马,但比起手下只有一群厢军、义军的宗泽来说已经好多了。

曹广弼听宗泽要征调自己这支人马,便问他要征调来干什么,听宗泽回答说要入京赴援后便拒绝了,认为汴梁形势已不可为,孤军入京赴死徒然无益。

宗泽道:“四方勤王之师若至,或有奇变也未可知!”

曹广弼反问:“四方勤王之师在哪里?”

宗泽默然,曹广弼道:“若四方勤王之师大聚,曹某还需要从京城里突围出来么?”又跟宗泽分析宗翰、宗望的兵力道:“太原之战宗帅又不是没看到,金兵围城打援的手段何其了得!现在汴梁已落入金军手中,除非是我们能组织起足以压制金军的兵力,否则军队是去一支,死一支!这一万多个兄弟愿意把性命交到我手上,我便不能让他们去无谓之险!”

宗泽愠道:“然则君父之忧,曹将军就不顾了?”

曹广弼道:“华夏眼看就要颠覆,万千生民或将左衽!若不论事情是否可行,光是考虑忠义之名有何用处?”

其实两人的根本分歧却不是在战略战术上,而是在忠君报国这等义理上互相不对胃口,所以到后来越说越不拢,终于不欢而散。

宗泽是怒火疾雷般的脾气,却不是一味逞怒的匹夫,当时虽然不忿,但事后想起觉得曹广弼所言未必没有道理,而他关于阻截金军归路的建议也未必不可行。他是坦坦荡荡的大丈夫,既然觉得自己言语太过,回去后便移书致歉,并与曹广弼讨论该在何处截杀金兵。曹广弼也服他忠义无双,对于初次见面的争执并不挂怀。

曹广弼在卫南并没有停留多久便率众渡河,驻扎在汤阴与内黄之间进行第二次短暂休整。一路不断有汉部的官办商人来附,这些商人既做自己的生意,又帮义武军筹措军粮物资。到渡河时军中已聚集了上千人的商队。

这支人马一路北行,见金兵就打金兵,见流寇就打流寇,这时宗翰和宗望的主力都还逗留在汴梁,所以一路上的偏师都不是曹广弼的对手,至于那些流寇就更不用说了。

曹广弼逢州过县都出示赵桓的御笔以及赵构的锦旗,又从不入城,只是在城池之外安营扎寨,因此与大宋的守臣们相安无事。威名渐渐传开以后,小股的金兵和流寇都不敢来犯,所以这支队伍所到之处不但没有扰民,反而起到了安定民心的作用。随军的商人或入城内、或下农村采买物资,由于买卖做得公道也颇为受到沿途百姓的欢迎,慢慢地在黄河沿岸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并开辟出一条民间商道来。

曹广弼有意和种彦崧的忠武军会合,因此在相州驻扎了一段时间后又移师北上,到了淇水附近听说隆德府无人把守便领兵前往,进入上党。原来宗翰大军南下以后,河东官吏纷纷弃官难逃,所以竟然连上党这样一个重要的所在也空了!

上党是王彦的老家,有他在这一带的关系网络,曹广弼等很快就站稳了脚跟。曹广弼见此处攻守两便,所以来到后就不走了,反而让林翼移书种彦崧,邀他前来会师。

第5章 出谷(下)第31章 造船之业(上)第53章 枭雄之异志(下)第31章 造船之业(上)第346章 南行(下)第175章 间第42章 贰臣归附(上)第33章 虚实反复(上)第4章 过冬(上)第188章 定第302章 汉廷大难题(下)第346章 南行(下)第354章 审判(上)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251章 两个战场之间(下)第148章 地之失第301章 胡商大算盘(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龟婿(下)第309章 秉公与顾全(上)第47章 后院的狼客(下)第123章 王侯无家事第257章 败中见真将军(上)第3章 论武(下)第339章 民之贵(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盘(下)第203章 巨变第228章 牙疼之恼(下)第251章 两个战场之间(下)第302章 汉廷大难题(下)第349章 闻逝(上)第236章 连环计中计(上)第6章 边关(下)第195章 李纲第6章 边关(上)第339章 民之贵(下)第43章 潜流暗涌(下)第75章 海上盟约新议(上)第6章 边关(上)第335章 议封王(下)第313章 夏使之会(下)第159章 针锋第294章 大汉如日方中(上)第323章 修罗之战(下)第274章 劫后面目重认识(下)第60章 报怨军的去向(上)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352章 勤王(上)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324章 漠北金帐(下)第80章 禅门佛鉴的威力(下)第214章 说亲事(下)第299章 谷物与泥沙(上)第31章 造船之业(下)第77章 大流求归宿彷徨(下)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341章 聚首(上)第300章 坚毅与警觉(上)第338章 洗衣槌(下)第352章 勤王(上)第9章 塞外(上)第10章 绝地(下)第311章 主动被动(下)第20章 下聘礼(下)第290章 小辈新人新事(上)第342章 议战(上)第300章 坚毅与警觉(下)第77章 大流求归宿彷徨(下)第247章 回首实有怨(下)第247章 回首实有怨(上)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16章 入女真(下)第326章 克云中(下)第231章 山东进退(上)第177章 势第325章 破西夏(上)第309章 秉公与顾全(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336章 醉献妃(下)楔子终极游戏第249章 兵机顺藏变(上)第206章 学生潮(上)第82章 用沙垒起的蓝图(下)第323章 修罗之战(上)第45章 东海新霸主(上)第354章 审判(下)第335章 议封王(上)第108章 英雄亦无百年(下)第304章 制衡与制肘(上)第33章 虚实反复(下)第278章 无望之城竖降旗(上)第346章 南行(上)第225章 暗香浮动(下)第235章 轻装向太原(上)第89章 旧邦士子维新学(下)第48章 寄篱的麻烦(下)第238章 棋局大变幻(下)第232章 秦桧南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