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

汉部的态度变了,变得激扬,变得豪迈,变得咄咄逼人!之前的一些隐藏着的势力,通通都浮出了水面!太行两侧,黄河上下,无论是学生、士人,还是兵将、商家,人人都把大将军挂在嘴上!这种突然的变化甚至让早有心理准备的人也感到吃惊!而身处淮子口的赵橘儿、胡安国等人的感受尤深!?

“公主,外面已经没人再担心金军会打到淮子口了!”翠儿从集市上回来后道:“大家都在说,我们什么时候收复两河,什么时候规复燕云,什么时候打到会宁!”?

胡安国也从儿子那里听到汉部已经在向登州方向增兵,王师中甚至赤裸裸地上表津门,要求山东易帜,正式并入汉部!?

“唉——”这个硕儒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对胡寅道:“汉部开国气象已成,挡不住了,挡不住了。”?

胡寅问:“父亲的意思为何?”?

胡安国道:“且再看看汉部首脑接下来的动作,是智是愚。”?

汉部的主力军队仍然没有动作,但作为附属军力的赵立、刘锜却已在行动!宗辅为了防范汉部从塘沽方面进攻,兵力不得不大面积地调回燕京,所以赵立得以进逼到大名府,而刘锜则渡过济水,收复了滨州、棣州、德州,滨、棣、德三州北部都与沧州接壤,所以刘锜的兵力一到这里,马上请得汉部中枢的许可征调沧州的民兵团练指挥权。这样一来不但赵、刘兵力大增,而且汉部在山东、河北的实际控制领土也完全联成了一片!?

杨应麒掷下政令,将位于大河南北两岸的塘沽与塘南正式合并为一座新城。又签发了枢密令,将塘南以外的沧州连同滨州、棣州、德州划为河北路战区,由刘锜总领兵权。汉部的枢密令传到以后,刘锜犹豫了一会,终于默然领命。?

就在这时,杨应麒以折彦冲名义传发的“停战檄文”也到达了。这道檄文要求金军、宋军、义军以及各种地方势力全面停战,让百姓休养生息。汉部动用了强大的政府力量和民间力量,将檄文传到了河南、河北、山东、河东、燕云、陕西的每一个县。这道檄文在冠冕堂皇的用词背后充斥着赤裸裸的威胁,这个威胁可以用折彦冲让杨开远代为传达的那句话来体现:你们还要会宁不要!?

这当然不是一句纯粹口头的威胁,实际上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折彦冲真的敢这么干!有能力这么干!?

在中原战场上,金军现在唯一占据优势的就只有太原!可是两河的民气在这道檄文的促发下已经形成燎原之势!不但太原城内士气高昂,而且太原周遭的情形也产生了连锁变化!太原府西边的石州首先叛金易帜,跟着是太原东边平定军的一支渤海军叛变入太原受曹广弼节制,同时太原东北的代州更有一支契丹兵偷袭雁门关呼应汉部,在一片纷纷扰扰中,太原西南的汾州更有三十二家大户联手捐出粮草万担输往太原。忽然之间,曹广弼所在的太原不再是孤城,因为他在周围随时可以得到补给!?

一向凶悍的宗翰在这种形势下也害怕起来,他在河南、山东已经完全呆不住了,就是河北、河东也没一处地方能让他感到安全!所有汉人看起来都不可信,尤其是被金人征集入伍的那十几万汉奸部队!甚至连契丹人、渤海人都变得很不可靠!如果形势再这么发展下去,天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宗翰对部队的信心忽然降到了历史上的低点,如果有一天那十几万汉人部队忽然全线倒戈,他也不会觉得奇怪!现在他必须赶紧和吴乞买、宗辅达成共识,也唯有三方力量联合起来才有可能重新压制折彦冲!?

宗翰如此想,宗辅也如此想。汉部和金军都不动,那些大大小小的地方势力和义军在这种情势下也都不敢动。于是,两河、山东、河南和陕西在汉部传发“停战檄文”之后不久竟然真的实现了停战。应该说这次和平这是一种微妙的局势造成的,但它产生的舆论力量却远远超出杨应麒的预料!?

“金兵也怕汉部的大将军啊!”?

实际情况未必如此,但文人们容易产生冲动,武将们容易产生豪情,而底层的百姓则容易产生盲目崇拜!不过,如果有一支理性的力量作为主导的话,那上千万人的盲目乐观有时候也可以成为有用的力量!因为有些事情,相信的人多了,就会变成现实。?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挞懒、宗翰、宗辅这金国三巨头分别出发前往燕京碰头。但是他们的这次会面却并不很被当下的舆论所重视,因为另外一个会议也即将在山东的清阳港召开!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次会议比金国三巨头的碰面更加重要!这个会议,就是杨应麒移书天下、要求召开的“华夏扩大会议”。?

杨应麒的这封信几乎是一封公开信,让整个东方世界都知道了这次会议的形式和内容。?

会议的形式基本是以汉部的元部民代表会议为雏形而略加变化,参加的人则不限于汉部已有的元部民代表,而包括了所有抗金阵营的重要人物和中原地区能够保持中立的部分士绅,在前线走不开的战士、将领可以派遣代表参加。?

而比会议形势更为引人的,是杨应麒所草拟的三项预定议题。哪三项??

第一,关于在两河地区、京东西路废除政和以来宋室政府的苛捐杂税问题,以及如何恢复这个地区在战后的民生与经济问题。?

第二,关于如何让东北地区、漠南地区和燕云地区由野蛮之制进于文明之制,以及如何减轻这些地区人民的沉重负担问题。?

第三,关于大宋律法与汉部律法的调适以及在各个地区的变通、适应问题。?

这三项议题,没有一句话涉及怎么分割蛋糕的问题,甚至回避了中原乃是宋室故土的问题,更没有提到谁来做皇帝的问题,而把问题的核心直接指向为民请命的大道义上。所以胡安国、杨时等人看到这封书信后就完全呆住了,汉部无论是以高官厚禄还是“天下大势所趋”为引诱都很难让他们动心,可杨应麒开列出来的这几条议题不但大大出乎他们意料之外,而且还让他们很难拒绝!他们知道这次会议的召开意味着什么!北宋士大夫孜孜以求的“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的政治原则,有可能因为这个会议而跨上一个全新的台阶。这时身在南方、年迈体衰的杨时最终还是没有答应出席,但也准备派他的弟子前来旁听;而胡安国则马上回信表示会按时出席。?

和中原大儒们的反应不同,赵构在江南恼得暗中咒骂,而宗翰、挞懒更是气得跳脚!杨应麒的这三项议题,不但把中原当作囊中之物,甚至连大金本土也计算在内!“让东北地区、漠南地区和燕云地区由野蛮之制进于文明之制”——听文官读到这句话时宗翰就忍不住拔剑把那文官的手斩了下来!那文官当场痛晕,而周围的文臣更是吓得瑟瑟发抖!可是这句话却讨好了汉部境内所有的北国部族,尤其是接下来的那句“如何减轻这些地区人民的沉重负担”更是让汉部境外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北国诸族充满了期待!

第8章 伏击(上)第197章 联姻第273章 胜负定前各为主(下)第298章 萧帅的大意(下)第320章 北征大军(下)第108章 英雄亦无百年(下)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异第22章 立法规(下)第29章 再破辽师(下)第137章 危疑反复>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选(下)第93章 书生仗剑北游(下)第156章 带月归第170章 安抚第29章 再破辽师(下)第9章 塞外(下)第16章 入女真(下)第276章 不徇人情遵法纪第44章 东京平定(上)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35章 袭辽帝銮(上)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9章 塞外(下)第229章 公主车驾(下)第34章 海贼水兵(上)第54章 老和尚远来(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龟婿(下)第234章 福祸相倚伏(上)第293章 远族来归何意(下)第271章 丧家之犬悔何用(上)第130章 兵败山倒>第335章 议封王(上)第236章 连环计中计(下)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299章 谷物与泥沙(上)第27章 得文吏(上)第98章 情义利益分明(上)第141章 陷燕京第19章 议婚姻(下)第228章 牙疼之恼(上)第301章 胡商大算盘(下)第249章 兵机顺藏变(下)第163章 表决第74章 李师师的邀约(下)第107章 何去何从怅惘(下)第5章 出谷(下)第273章 胜负定前各为主(下)第332章 金兰折(上)第96章 亦图力挽狂澜(下)第186章 穷第41章 曷苏馆事(下)第79章 东海路翎羽翩飞(下)第155章 榻前嘱第100章 且看各自机心(下)第324章 漠北金帐(下)第311章 主动被动(上)第312章 连环冲击(下)第10章 绝地(上)第11章 夜遁(上)第129章 仁义之师>第334章 汉皇都(上)第214章 说亲事(上)第233章 宗泽之逝(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206章 学生潮(上)第241章 数语乾坤转(下)第272章 福不单行祸双至(下)第269章 虎率群狼万兽走(下)第89章 旧邦士子维新学(上)第65章 维吾尔族来客(下)第344章 北游(上)第336章 醉献妃(上)第110章 欢迎丈母娘第46章 保州攻防战(下)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105章 大祸常在墙内(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339章 民之贵(上)第328章 胡虏会(下)第331章 七军没(上)第308章 华表的污点(下)第42章 贰臣归附(下)第274章 劫后面目重认识(下)第299章 谷物与泥沙(上)第211章 激苍鹰(下)第258章 那幕后的幕后(下)第206章 学生潮(上)第99章 棋局谁是先手(上)第26章 兵满万(下)第272章 福不单行祸双至(上)第179章 乱第223章 义军西渡(下)第188章 定第309章 秉公与顾全(上)第157章 新城(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325章 破西夏(下)第314章 割地之议(下)第112章 十万口头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