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大胜利的背后(上)

折彦冲进逼辽阳府的同时,另有一支军队进入辽西走廊,扼住了宗辅部东进的道路。辽西走廊如今已是汉民的天下,所以汉部兵马一到,当地的村寨便群相响应,和大军一起结成三十六座连珠砦,将辽西走廊完全切断。?

折彦冲和杨应麒在东北组织大攻势时,中原这边的民政便由陈正汇、王师中、虞琪等人组成一个文官集团主理,塘沽、河东和齐鲁三大军区分别由杨开远、曹广弼和宗颍部署防御措施。杨应麒在东北开展的政略,主动传回山东的消息不多,但折彦冲进军的威势却通过战报及时地向塘沽、山东和河东飞递!?

辽阳府平定了!?

来远城平定了!?

沈州归正了!?

咸州平定了!?

通州易帜了!?

柳河平定了!?

汉部主力大军到达信州了!?

黄龙府包围战打响了!?

一封封的捷报频密得令中原的将士和官吏都有应接不暇之感!他们预感到汉部会取得优势,可没人想到优势会这么明显!这让中原的文武士人在震惊折彦冲的武功之余也产生了极度乐观的情绪!?

“大反攻!大反攻!”?

“响应大将军!”?

“规复中原!”?

“收复两河!”?

“平定燕云!”?

武将们的呼声越来越高,到后来甚至连文官们受到感染也跟着激动起来。是啊,该反攻了,该反攻了!汉民们沉寂得太久了,如果说汉部旧属的进取精神是出于扩张的野心,那中原文武出兵的热情就是出于报仇的欲望!?

当初折彦冲、杨应麒与曹广弼会面后,决定了先东北后燕云的策略,由杨开远切断辽西走廊,然后折彦冲以汉部主力对辽河流域发动大攻势,河东、塘沽和山东的兵势在这段期间主要负责牵制燕云的宗翰、宗辅,避免他们调兵救援老家会宁。只要会宁攻陷,那宗翰和宗辅都将成为丧家之犬,到时再以东北军势、中原军势如钳子般夹击燕云,女真的士气非崩溃不可!?

这个大战略本是新汉政权军方高层的共识。但东北方面的胜利来的太快,来得太大,中原方面的官吏和兵将受到鼓舞无不欢跃,认为中原军势也应该配合东北的胜利发动进攻!?

可是,事情有那么简单么??

辽河流域的胜利看似轻易,其实却是集中了汉部大部分人力、物力才取得的成果,其中人力方面不但包括折彦冲所率领的战斗队伍,更包括杨应麒所率领的行政队伍、后勤队伍和情报队伍。可以说为了在东北取得大胜,汉部埋伏了多年的棋子全用上了,汉部高层的心力也都花在这上面了。?

中原方面的战斗队伍虽然没有调往东北,但战争的发动并不仅仅是战斗队伍本身的事情。新汉政权要同时进行两方面的作战,除了后勤配合能否做到像东北那样高效这一点很有疑问之外,还要顾忌太过惊人的军事成果影响了南宋、西夏的态度!?

这时新汉政权在中原的军事力量主要有三部,那就是曹广弼所领导的河东军、杨开远所领导的燕云军和以宗颍为领导的齐鲁军,以及十几支由这三大军区分别羁糜、还来不及整合进正规军队的义军。其中齐鲁军的内部情况又较河东、燕云军更为复杂,宗颍对齐鲁军的控制力最弱,如果没有汉部中枢的授权,宗颍是很难指挥得动刘锜和赵立的。?

可以说,新汉政权当前的内部军事格局也并没有实现高度统一,特别是中原三大军事集团内部更是问题多多。不过在这样一个乱世里,对战争时机的选择并不一定是要等到内部没有问题以后才进行,因为你有问题,敌人也有问题,等你的问题解决了,说不定敌人的问题也解决了。所以折彦冲和杨应麒选择先发制人,不是乐观到认为新政权已经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而是考虑到金国现在的问题比新汉政权多!这是一个以乱打乱的时代,金人也不会等到后方完全搞定再动手。因此一味等下去的话只会丧失战争的主动权。?

折彦冲在东北的胜利传来以后,中原兵将——特别是中下层兵将——竟集体发出了要求全面反攻的呼声,这种呼声显然和当初折彦冲等高层将领议定的战略方向是背道而驰的,可是军方的高层也不能无视这种呼声,甚至有不少高层将帅本身也受到这种胜利氛围的感染,而主张“从权行事”!?

战场之事瞬息万变,有时候应该坚持既定战略,有时候又不应该太过拘泥,所以兵法中才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信条,因此可以说一些将帅要求从权行事的主张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如果中原军力一旦“从权行事”,那之前商量好的战局便会完全被打乱,新汉政权的整个政治、军事和外交都将承受起比之前那个方案沉重数倍的压力!?

可就在这时,新汉政权在中原军势的另一个弱点又暴露了出来,那就是汉部在中原的民政有登州这样一个临时的行政中心,但其军事系统却缺乏一个有力的指挥中心!之所以会没有这个中心,倒不是折彦冲、杨应麒缺乏考虑,折彦冲亲自在东北主持大局,为了新政权内部政治的平衡而不能设立!?

如果按照原来的防御反击方略,那么新汉政权在中原各处的军事部署可以说是没有多少破绽的,因为燕云军、河东军和齐鲁军虽然各有统帅,但事前既有默契,在防御反击战中三方面彼此呼应的功能完全可以发挥出来。?

但这个格局防守有余,要主动出击便显得有所不足。更何况现在是要将整体战略从防守反击忽然变为积极进攻,无论是曹广弼、杨开远还是宗颍都没有足够的权力来作出这个决策,而拥有最高决策权的折彦冲又远在东北战场,所以军方决策层对新形势便无法作出迅速的应变。?

在军方几大巨头里面,一向以保守闻名的杨开远是彻底反对临时转变攻守战略的,在他看来,在他看来,过分顺从这种不经深思熟虑的热情,将会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和杨开远相反,宗颍是主张主动出击夹攻燕云的。宗颍的这种考虑并不完全是一种短视。这时候新政权在中原的军事力量和汉部的主力队伍是不同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既不是一路跟随折彦冲杀过来的死忠队伍,也不是从汉部境内召集、训练的正规军,而大多是由起于草泽的豪杰集聚而成。这些人大多经历过种师道时代到宗泽时代的几次大创痛,而每次的大创痛几乎都和旧宋政权的怯战有关。?

这种情况以各路义军最为明显,而王宣所率领军队里这种风气也很重,就是曹广弼旗下的大多数河东军兵将,也都是在“抗金”大旗而不是“拥汉”大旗的号召下团结起来的。?

因为中原军队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所以宗颍认为,如果在这种时候显得太过保守,会让兵将、官员误会新汉政权和旧宋政权一样怯战,这不但会打击中原几个军团的士气,甚至会让刚刚归附不久的士绅离心!?

“这两派意见,都有道理……”回到隆德府不久的曹广弼叹了一口气,对邓肃道:“我和大哥在登州讨论这个战略的时候,将各种情况都考虑到了,甚至连我们在东北遭受惨败的最差结果也预料到了。可我们没想到,最终让我们陷入麻烦的不是惨败,而是大胜!”?

邓肃问:“那二将军的意思,是继续守备,还是进击?”?

曹广弼沉吟道:“宁可出现事务上的危机,也不能打击我们的士气!更不能让士绅们怀疑我们驱逐胡虏的决心!”?

邓肃道:“可是驱逐胡虏,也要按部就班一步步来啊。”?

曹广弼叹道:“道理是这么讲,可人心不是这么想的啊。有些道理,对着几个人讲得通,但对着天下人讲不通!要成千上万人狂躁起来容易,要已经狂躁了的百万之众冷静下来却难!”?

邓肃道:“那么……打?”?

曹广弼道:“没办法,只好打了。”?

尽管曹广弼已有了开打的准备,不过他毕竟不像那群义军一样冲动,在“求稳”方面,曹广弼和杨开远并无二致。在决定进攻之前,他还是希望把各方面的准备做得妥妥帖帖。?

不过,战场上的事情,并不是某方面的主帅想如何便如何的。做好万全准备的想法是人人都会有的,但并非人人有这个机会。只是这次逼得曹广弼提前进军的,不是来自敌方部队的压力,而是来己方部队的推动。

第271章 丧家之犬悔何用(上)第81章 咛咛阿嫂慰幺叔(下)第216章 小买卖(下)第266章 盼君未忘当年誓(下)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193章 秦桧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异第296章 东海的不满(下)第64章 大金的两扇门(上)第53章 枭雄之异志(上)第172章 信任第79章 东海路翎羽翩飞(下)第69章 杨大人的书童(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335章 议封王(上)第120章 移运定兴亡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74章 李师师的邀约(下)第53章 枭雄之异志(下)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57章 狡政与黠商(下)第171章 文词第262章 长江上的战争(下)第88章 小麒麟南归前夕(上)第58章 开发大流求(下)第329章 群龙动(上)第119章 棋局大逆转第247章 回首实有怨(上)第105章 大祸常在墙内(下)第186章 穷第243章 熊鱼不可兼(下)第274章 劫后面目重认识(下)第333章 灵寿坟(上)第114章 虎迫龙角疆第259章 人心军心士心(上)第319章 云中黄河(下)第227章 帝子身份(上)第159章 针锋第190章 名妓第343章 罢相(上)第52章 韬晦之方略(下)第309章 秉公与顾全(上)第43章 潜流暗涌(下)第352章 勤王(上)第206章 学生潮(上)第243章 熊鱼不可兼(上)第158章 故国第237章 远遁循故途(下)第229章 公主车驾(上)第198章 五论第131章 兵谋再定>第249章 兵机顺藏变(下)第345章 辗转(下)第228章 牙疼之恼(下)第351章 囚君(上)第167章 裂变第343章 罢相(上)第156章 带月归第328章 胡虏会(下)第329章 群龙动(下)第137章 危疑反复>第57章 狡政与黠商(上)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182章 诺第174章 逆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24章 反契丹(下)第19章 议婚姻(下)第57章 狡政与黠商(上)第23章 整军备(下)第33章 虚实反复(下)第243章 熊鱼不可兼(上)第209章 河套局(上)第230章 中原战局(上)第237章 远遁循故途(下)第7章 去向(上)第33章 虚实反复(下)第15章 誓约(下)第141章 陷燕京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18章 通商路(下)第241章 数语乾坤转(下)第196章 夜访第七十二章 上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22章 立法规(上)第238章 棋盘大变幻(上)第146章 故人矣第234章 福祸相倚伏(下)第102章 相谋亦需道合(下)第342章 议战(上)第81章 咛咛阿嫂慰幺叔(上)第28章 称帝号(上)第292章 兄弟父子难言(下)第92章 国相逝事何从决(上)第277章 亡国余思随风散(上)第249章 兵机顺藏变(上)第279章 姜桂之性多老辣第4章 过冬(下)第353章 屠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