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称帝号(上)

杨朴虽有几分狂气,却不是一个纯粹的狂生。他见杨应麒不过十几岁年纪,面对自己的挑衅居然毫不动怒,不由得暗暗称奇。来到杨应麒房中,见屋内一个书架,约有三百余卷图书,却都是善本。

杨应麒注意到了他的眼光,笑道:“塞外好书难求。我搜刮经年,也不过是这点家当,却是贻笑大方了。”

杨朴却道:“不然,女真人便是识字的人也不多,你身处其间而能如此,已属难得。”说起话来已比在外边平静多了。

杨应麒点头称是,说道:“在这里,多有英雄豪杰而几无文人学士。能谈论点风雅的,也就我族兄杨开远等寥寥数人。”

杨朴见他烧炭煮水,不用煮而用泡,颇感奇怪。然而见他手法熟练稳重,展现出来的气度完全不像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所应有,心中再不敢对杨应麒等闲视之,心道:“茶道功夫,能见学养底蕴。此地虽属蛮荒,但这少年大有来历,不能小觑了他。”

杨应麒道:“唐人烹茶,多加茱萸、橘皮。本朝尚清淡,故只是清煮。我这泡茶法又在茶艺上减其繁冗。杨先生是渤海人吧?却不知是否习惯。”

他所说“本朝”,自然是称宋而非辽。当时天下文化之中心在宋,士大夫间的潮流也以宋风为尚。杨朴是辽国士子,颇知大宋茶道,但杨应麒这时展现出来的茶艺却本应在明清时才开始风行,因此对杨朴来说十分新奇。

两人一边喝茶,一边闲聊,实则是互相试探学问。

一席话说下来,杨应麒心道:“这人肚子里果然是有文章的。”杨朴则想:“我刚才太唐突了,此子和胡茂等人不可同日而语!”

茶过三循,杨应麒道:“刚才在外边,杨先生说我村建制,放诸百十年间便破绽百出,不知能具体言之否。”

杨朴道:“方才杨某孟浪了。想来小杨相公心中另有主张。”

杨应麒道:“说说无妨。”

杨朴心想我若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反而让你小瞧了,当下将汉村格局偏狭的地方一一指出。

杨应麒听得暗中大喜:“这人是有实学的!不是只会寻章摘句的腐儒!”待杨朴说完,杨应麒又问道:“今日辽、女真之势,杨先生以为如何?”

杨朴沉吟半晌,叹道:“大辽已经错过了扑灭女真人的最好机会,今后的国势,只怕会每况愈下。至于女真……女真人虽然野蛮,但颇有好学者,将来或能成就大业。”

杨应麒道:“若我汉部则又如何?”

杨朴盯着他,似乎在揣摩他的心思。杨应麒道:“不必讳言,但说无妨。”

杨朴道:“听小杨相公这样说,莫非对女真怀有异心不成?”

杨应麒听了这句话神色不动,只是摇头道:“不是。我们汉部受女真恩惠甚多,绝无恩将仇报的道理。不过我们和女真族豪强的想法不大一样,他们追寻的是女真一族的兴旺,至于别族如何则不考虑。我们追求的,却是治下人人如一。因此完颜部有奴隶,汉部没有。”

杨朴道:“既然如此,为何汉部只庇护汉人?”

杨应麒道:“任何事业都没有一蹴而就的道理。汉人开化已久,文化较高,我们的想法大家都能很快接受。且我们本身就是汉人,因此比较容易互相信任。互相信任才能团结,团结才有力量!要建立一个理想的家园,必须有强大的力量才能维护。”

杨朴闻言,沉默良久,终于叹道:“辽境的学子常自诩中原,藐大宋为南朝,以为宋朝诸公不能凌大辽学子之上。今天见小杨相公才知此言大误。方才这番话虽然直白,似乎没有出奇之处,但不是上邦才俊哪里说得出来!”

杨应麒问道:“若如此,杨先生愿意留在汉村,还是回铁州去?若回铁州,应麒自会派人护送。”

杨朴叹道:“铁州家园已经糜烂,回去又能如何?”

杨应麒又道:“都勃极烈气度甚雄,对知书晓文之人十分看重。若先生觉得汉部太小,我可以替先生引荐,都勃极烈必然重用。”

杨朴道:“小杨相公如此说,莫非汉村就没有杨某容身之处么?”

杨应麒笑道:“若先生不嫌弃,我们自然欢迎之至!”取出一副地图来打开,杨朴一见惊道:“这是大辽五京六十二州之图!”见那地图制作精密,详略不一,东京道最详细,中京道以及上京道东部次之,南京道又次之,西京道及上京道西部则只是粗具而已。

杨朴道:“此图与以往杨朴所见地图大大不同。就东京道中部、南部两处而论,就是大辽北院枢密所藏地图,也未必能比此图更加实用。”仰首叹道:“女真之胜,果非侥幸。”

杨应麒听他这样说,微微一笑道:“这地图离完成还远得很!都勃极烈也还没有看到。”

杨朴咀嚼着着两句话,杨应麒又道:“不过,依我看来,女真代辽,只是迟早间事。问题在于,到时候我们汉部如何自处?先生可有什么看法?”

杨朴道:“我来会宁已经数日,颇听说汉部的事情。折首领乃前国主女婿,既贵且亲。只要能韬光养晦,不与完颜部起冲突,汉部便无可虑。”

杨应麒嗯了一声,顺口道:“就这样么?”

杨朴目光闪烁起来:“若不然,又当如何?”

杨应麒将地图收起,笑道:“没有如何。将来的事情,三五年后再说吧。现在还是先想着怎么帮都勃极烈拓展局面。”

杨朴道:“不错。汉部依附女真。女真兴则汉部兴,女真若有不测,则汉部危矣。”顿了顿,道:“女真威名已远,却不知折首领劝进没有。”

杨应麒一怔道:“劝进?”

杨朴道:“就女真而言,既已经叛辽,则当自立,否则何以号召诸部?就我汉部而言,若先一步劝进,则是有功。”

杨应麒沉吟道:“你说的对。这件事情我马上去和大哥说。”

当日杨应麒请来折彦冲、曹广弼、杨开远、萧铁奴等人,折彦冲和杨朴相见甚得。

第52章 韬晦之方略(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场(上)第66章 宋使团的苦恼(上)第141章 陷燕京第250章 大胜利的背后(下)第73章 仙童林翼现身(上)第75章 海上盟约新议(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333章 灵寿坟(下)第49章 复杂的政治(上下)第184章 战第160章 利害第97章 拦路石眼中钉(下)第94章 将军跨海南巡(下)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323章 修罗之战(下)第192章 密见第15章 誓约(下)第74章 李师师的邀约(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351章 囚君(上)第311章 主动被动(上)第25章 收俘虏(下)第342章 议战(下)第31章 造船之业(下)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53章 枭雄之异志(上)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273章 胜负定前各为主(上)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27章 得文吏(上)第62章 联金扶汉之策(下)第14章 乌古(上)第294章 大汉如日方中(上)第263章 威逼利诱和解(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27章 得文吏(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场(下)第106章 却是自家掘坟(上)第139章 成败之间第94章 将军跨海南巡(下)第217章 窥九鼎(下)第172章 信任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298章 萧帅的大意(下)第268章 圈套内外险难知(下)第344章 北游(上)第119章 棋局大逆转第4章 过冬(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上)第261章 何谓善守之帅(上)第192章 密见第290章 小辈新人新事(上)第18章 通商路(下)第235章 轻装向太原(下)第212章 饲野狼(下)第134章 特设新军>第134章 特设新军>第44章 东京平定(上)第114章 虎迫龙角疆第318章 大汉军心(下)第322章 刀马佛经(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45章 东海新霸主(下)第314章 割地之议(上)第344章 北游(下)第319章 云中黄河(上)第13章 狼群(上)第253章 盟友的恐惧感(下)第202章 自辱第69章 杨大人的书童(上)第233章 宗泽之逝(上)第322章 刀马佛经(上)第250章 大胜利的背后(下)第74章 李师师的邀约(下)第342章 议战(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下)第324章 漠北金帐(上)第80章 禅门佛鉴的威力(下)第250章 大胜利的背后(下)第16章 入女真(上)第69章 杨大人的书童(下)第314章 割地之议(上)第19章 议婚姻(下)第44章 东京平定(下)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异第343章 罢相(上)第268章 圈套内外险难知(上)第298章 萧帅的大意(下)第187章 匕第197章 联姻第305章 西夏的将相(上)第149章 民之弃第105章 大祸常在墙内(下)第34章 海贼水兵(下)第290章 小辈新人新事(上)第188章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