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进退之间(上)

折彦冲回到会宁第二日,完颜虎的哥哥宗雄来找他喝酒。折彦冲道:“不如喝茶。我最近在南边得到两斤好茶,乃是四川蒙顶,在这边极为难得。”?

宗雄大喜,他勤勉好学,虽在战事频繁之中一日不废读书,杨应麒说他“样子完全是个女真,精神却比我还汉人。”他也以文武双全为荣,对汉文化各方面都极为喜爱。杨朴所传唐茶道、杨开远所传宋茶道、杨应麒所传新茶道他都有研究,此时折彦冲把蒙顶茶取出,他也不让侍从动手,摒退左右,亲自以宋茶道清煮法调试。本来折彦冲是主,宗雄是客,该当由折彦冲来煮茶才是,但两人关系非比寻常,折彦冲又不精此道,便由宗雄来动手。?

炭炉上水一滚时,宗雄问折彦冲道:“今天二叔跟你说了汉部别迁的事情没有?”?

折彦冲道:“说了。”?

宗雄问道:“二叔怎么说?”?

折彦冲道:“看来是非迁不可了。”?

宗雄一边取水洗茶,一边道:“有说去哪里没有?”?

折彦冲道:“没有。”?

宗雄不再言语,专心于茶,茶汤入皿,端起嗅了嗅,品啧回味良久,这才道:“彦冲,有一些话,我犹豫了好久一直没开口。但现在大事将决,再不说以后便没机会了。”?

折彦冲道:“你我名为郎舅,实如兄弟。兄弟之间,言无不尽,何必藏掖?”?

宗雄道:“当初粘罕(宗翰)接引你们入我女真,我本来并不十分赞成,然而见你忠勇正直,应麒又博学多才,实大大有稗益于我完颜氏,因此便渐弃前嫌。你娶了阿虎以后,汉部与完颜更见亲密。我父亲去世之时让你在场,便是明证——他已完全把你当作自己人了。只是这几年来你们始终坚持保留汉俗,行事与我女真大大不同,女真人望见,不免有非我族类之感。没错,我二叔恪于当初的诺言不便逼你改俗,但他心里却是希望你能主动提出改俗。你是看不出他的心思么?只怕不是吧。你想保有祖宗家法,可这里是女真,是会宁!眼见我大金已经威震天下,你却还如此硬颈,二叔心中能无芥蒂?所以你近年功劳虽然越来越大,汉部所贡财货也是诸部之冠,但在二叔那里,反而不如先前亲信。”?

折彦冲默然,宗雄继续道:“当初我父亲与二叔答应让你们保留汉俗,实是一种羁縻宽容的心态。譬如衣饰,可有亦可无。合意则佩戴之,若不合意,则弃之于地而已。因为不重要,所以宽容。但现在这一切都改变了,汉部如今的实力已非等闲部族,可说是我大金极重要之臂膀,增减变动之间已有切肤之痛!二叔要容你,却如有异物存于腹心;不容你又势必伤筋动骨。不是二叔薄情,而是一国之内无二制。汉部法度宽纵,其他各部之人犯事往往逃入汉部,大家看你面皮,往往也不太过追究。但如果真要追究的话,那汉部此举不但犯忌,甚至可以说是犯法!此弊不革,若养成了惯例,我大金的法度还有什么威信?二叔还如何号令天下?天无二日,国无二法。汉部若不遵大金之法,如何称得上是大金之民?”?

折彦冲低头不语,手中的茶都已经冷了也忘了喝。宗雄又道:“我派始祖函普公本非完颜部人,函普公自高丽远来入赘于完颜部之后,完颜部人又推他为首领,经七代而有今日之大业。可见我女真人并非刻意敌视外族,对于来归者,我族向来有海纳百川之量。彦冲你来归之情势大有似于函普公处,若能带领汉部从女真之俗,改完颜之姓,将来见亲见贵,不但他部不能及,就算是斡鲁、宗翰也要位居你下。”?

折彦冲叹了一口气道:“宗雄,这一席话若不是你,旁人是不敢说、也不好出口的。你的意思我很明白,也很感激。其实能和女真融为一体,彼此无间,正是我和应麒梦寐以求的宿愿,只是旁人不解罢了。”?

宗雄喜道:“当真如此么?”?

折彦冲说道:“只是我们追求的,和你刚才所说又不大一样。”?

宗雄道:“愿闻其详。”?

折彦冲道:“函普公归完颜之事我也久有听闻。其实,我汉人一开始也非同一民族。三千年前之虞夏、两千五百年前之殷商、两千年前之岐周,据应麒说,这三代虽同是中华共主,其王室却不是同一民族。然而经两千年之锻造融会,自孔墨诸子出而文德一统。秦之统一,实际上是三晋的政治、齐鲁的学术借秦兵之武力统一中原。自此之后,无论晋人楚人,齐人燕人,具为中华。自秦至今又一千三百年,其间中原文德国力进退反复,难以一一为言,但就大体言之,则教化普衍,人文之盛,后实胜前。至于今日之大宋,中华人文已臻于极致!”?

他顿了顿,将杯中冷茶喝了,继续道:“如今大宋有重文轻武之病,故宋不敌辽。辽承衰世,力不及金。当前我大金正处盛世,然而大金朝政有部族偏狭之弊,完颜优于各部,女真压倒各族,是大金为女真人、完颜氏之天下,非大金全民之天下。眼下我大金完颜各部族长具为人中豪杰,所以弊病一时未显。但一门英豪无百年之盛。想两百年前,耶律阿保机横行大漠南北、长城内外时,有谁是他敌手?如今他的子孙耶律延禧又如何?手下虽有百万之民,却如鱼卧俎上,只待我等前去宰割而已!今日女真压在各族头上,正如昨日契丹压在女真头上——谁知道明日又有谁如今日之女真?到了那时候,我们的子孙岂不是又要任新兴之族宰割?所以部族偏狭之政,不但无益于他族,亦无益于女真。若求真正的万年基业,唯有忘部族之偏,释家奴之囚。应麒跟我讲过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荆国人丢了货物,旁人着急,他却说:‘荆国人丢失的东西,最终还是会落在荆国人手中,来来去去都是自己人,没什么可着急的’——这是视全族有如一体,已经是十分了不起的胸怀了。完颜部当前稍类于此。然而圣人听了这话却道:‘去荆字可矣’。去荆字,那便成‘人失之,人得之’,而无论得者是哪国哪族人了——这才是天下主义!这才是至善!所以我和应麒不是不愿意和女真融为一体,再无彼此,我们愿意的,不过不是要简简单单地让汉部退而为女真,跟着成为贵族,视他族为劣等,酷刑法,畜家奴;我们是希望女真能忘部族之私,以公天下之魄力进于中华!”?

折彦冲这番话说完,屋内登时静了下来,宗雄默然半晌,道:“有酒么?”?

折彦冲道:“得问阿虎。”?

宗雄出去问妹妹要了马奶酒来,喝得大醉,胡歌而去。

第149章 民之弃第52章 韬晦之方略(下)第329章 群龙动(上)第44章 东京平定(下)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64章 大金的两扇门(上)第47章 后院的狼客(下)第254章 究竟谁控制谁(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龟婿(下)第262章 长江上的战争(下)第207章 萧字旗(下)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304章 制衡与制肘(上)第212章 饲野狼(下)第154章 蒙古谣第95章 难扶广厦将倾(下)第83章 金主的赐婚突袭(上)第189章 国债第163章 表决第244章 闺中儿女事(下)第69章 杨大人的书童(下)第317章 小延福园(上)第281章 南北两种人心(上)第14章 乌古(上)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28章 称帝号(上)第252章 大变乱之前征(下)第80章 禅门佛鉴的威力(下)第97章 拦路石眼中钉(下)第341章 聚首(下)第19章 议婚姻(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286章 国亡四方祸至(上)第180章 异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279章 姜桂之性多老辣第42章 贰臣归附(上)第214章 说亲事(下)第265章 大败之后当反思(上)第189章 国债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149章 民之弃第207章 萧字旗(下)第207章 萧字旗(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219章 突围北上(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1章 瘟疫(下)第17章 建村落(上)第180章 异第344章 北游(上)第353章 屠营(上)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80章 禅门佛鉴的威力(下)第8章 伏击(上)第331章 七军没(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3章 论武(下)第314章 割地之议(下)第355章 姻幻(下)第2章 部勒(上)第217章 窥九鼎(上)第223章 义军西渡(下)第285章 墙倒众人齐推(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60章 报怨军的去向(上)第339章 民之贵(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290章 小辈新人新事(上)第14章 乌古(上)第349章 闻逝(下)第139章 成败之间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331章 七军没(上)第27章 得文吏(上)第57章 狡政与黠商(上)第280章 兰蕙之心常忧疑(下)第350章 迎败(上)第278章 无望之城竖降旗(上)第256章 亲者痛仇者快(下)第255章 威胁下的团结(上)第74章 李师师的邀约(上)第135章 养军之策>第91章 东南东北乱局纷(上)第352章 勤王(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252章 大变乱之前征(下)第107章 何去何从怅惘(上)第341章 聚首(上)第266章 盼君未忘当年誓(上)第340章 君之尊(下)第313章 夏使之会(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围(上)第44章 东京平定(下)第355章 姻幻(上)第19章 议婚姻(下)第290章 小辈新人新事(上)第343章 罢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