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大金的两扇门(下)

从津门到登州的海道一日比一日畅顺、安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的海路本来就短,只要避开风浪太大的日子,汉部船厂造出来的新船——车舰几乎可以不分季节地来往于两地之间。再加上商人们开始受到杨应麒的鼓励而在航道上的各个海岛大修灯塔,各种能望天测气候的航海人才也受到空前的重视,这一切都令海浪中的儿郎们把船走得更加安心。

赵良嗣和马政这次是从登州州城附近的渡头上岸,所以并不知道登州新榷场的事情。王师中与马政虽然是好友,但在这件事情上却瞒得他甚紧,只是在自己的州衙内设宴款待了一席,便匆匆将他们送上海船。

这次使团的规模比上次大了十倍,不但有官方系统的文书、武卫,还有若干随行的商人,甚至还包括一个代替大宋皇帝来赏赐折彦冲的太监。

童贯曾想过要亲自出使来威风威风,然而考虑到海路毕竟不是一万分的安全,便打消了主意。

这一趟船,刚好遇上了一阵不大不小的南风,随风而北,第二日就到了津门。行程如此顺利,实在是大大出乎赵良嗣等人的意料。

津门此时已经开始繁忙起来,虽然还没有达到一年中的高峰,但整个市集的活力已经彰显。各坊的店铺、客栈早被人抢订一空,码头等着无数伙计和苦力,望着南边盼船来。现在来到津门的大多是从登州出发的海船,数量不多,作为真正商贸主力的泉州、明州商家此刻还在黑水洋的航线上。因此码头上人多船少,正是人抢活干的时候。等到真正的旺季到来,那就是活抢人干了。

不过,这种还在酝酿的繁华还是吓了赵良嗣一跳,他万万想不到复州南部居然是这等模样!从码头上的繁盛看来马政的描述不是在夸大,而是太过谨慎了。难道之前自己从同僚那里听到的消息都有误?还是说津门在归入大金后才忽然变得繁华起来?对这两种解释,赵良嗣都感到不满意。

杨应麒也没有料到大宋会派出这么大一个使团来,津门那小小的驿舍根本就安排不下。这个新城市的客栈虽多,但此时早被抢空了。负责具体筹划整个事件的杨朴知道杨应麒不肯扰民,便将大宋使团的人马分为两拨:赵良嗣和马政使团主体住驿舍,那个宦官带着礼仪人员住进孤山寺,前者由卢克忠安排,后者由慧观和尚接待。

杨朴命人将两拨人好吃好喝地供着,却礼貌地限制他们不要到处乱跑。在此期间,各路豪强也都识趣地离这两个地方远远的,去孤山寺上香的都是些普通百姓。

直到第三天卢克忠才循例来引赵良嗣去见杨朴,两人都曾是大辽臣民,相见毕,赵良嗣道:“恭喜杨大人,傍上了一个好主子。”

杨朴微笑道:“不是傍上一个好主子,是找到一条好路子。倒是赵大人,不但傍上了一个好主子,连姓氏也改了。”原来赵良嗣原名马植,投宋后改名李良嗣,后来大宋皇帝高兴起来又赐他国姓,这才改作赵良嗣。

赵良嗣一听就知道杨朴讥笑自己,冷笑道:“天子赐姓,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就是杨大人祖上,三百年前也未必姓杨!”东北各民族的中华姓氏多因仰慕汉文而改,赵良嗣这句话分明是指杨朴是个蛮夷。

马政怕两人一言不合坏了正事,连忙打和腔道:“商周以国为姓、以官为姓、以职为姓——不都和天子赐姓是一般的道理么?这是古法。神州万邦,都是炎黄之后,只是后代山川阻隔,令兄弟反成陌人而已。后世改回汉姓,那也是认祖归宗。”

杨朴和赵良嗣闻言一齐大笑。两人其实也都不愿把关系弄僵,便趁机下台。

赵良嗣道:“马大人说得好。彼此都是炎黄子孙,何必因山川阻隔而成陌路?本使此来,正是要让兄弟之族做回兄弟。”

杨朴也笑道:“这也正是我汉部所愿!”

当下赵良嗣请见汉部七将军,杨朴道:“不巧了。贵使来得好快,出乎我等意料之外,七将军入朱虚山读书去了,半个月内只怕回不来。”

赵良嗣等不知这朱虚山在哪里,听名字似乎是个有点耳熟的地名,只是无论如何想不起来。他常常在大宋臣僚面前夸耀自己对北国山川了如指掌,因此也不好在马政等面前发问,却不知他耳熟的“朱虚”本是山东地名,这个新命名为“朱虚山”的地方其实就在城外。

原来杨应麒心想自己的容貌是十七八岁样子,此时汉部在大宋朝廷中威信未立,见面只怕会惹轻视,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再则自己接见赵良嗣意义也不大,便干脆决定不见宋使。

赵良嗣又求见大金公主,杨朴道:“公主鸾驾日前北上,向两宫太后请安去了。”

赵良嗣不悦道:“然则辽南地面上就以杨大人为首了?”

杨朴笑道:“赵大人生的却是哪门子的气?大宋既有国书来,本官自当引去朝见我大金皇帝。至于公主和七将军,见不见又有何妨?”

赵良嗣一听这话气便平了,他怕的就是杨朴像上次搪塞马政一般跟自己推诿,累得自己空手而回,那便无法回京交代。但若能见到金主,那真如杨朴所言,公主和辽南将军见不见都无所谓了。

当天杨朴大摆宴席,又请大宋、高丽留在津门的商人陪列下座。大宋商人见朝廷连使者也派来了,生意自然做得更加安心,而高丽商人则更添敬重。

卢克忠送赵良嗣等回去休息后,杨朴又到朱虚山见杨应麒,说知今日之事。

杨应麒道:“咱们津门的旺季就要来了,到时候人多口杂,怕会有变。不如趁早送他们上路吧。”

杨朴问道:“却走哪条道路为好?”

杨应麒道:“我们辽南无天险可守,可守之险全在民心。所以不怕别人知道我们的道路。就沿着永宁、辽口、鞍坡、东京一路上去。赵良嗣曾经是大辽臣属,如果我们绕路,只怕他也会瞧出端倪。”

杨朴沉吟道:“这一路上去,越往北就越荒凉。东京以南还好,过了东京,大金的底子就漏了!”

杨应麒笑道:“既然决定让他们去见国主,那女真的本色便无论如何也掩不住的。再说又何必掩?大宋来找女真人,原本就不是因为女真够文明,而是因为女真够强悍!尽管让他们到国主那里碰钉子去!去过一趟会宁,他们才知道我们汉部是多好说话!”

第31章 造船之业(上)第349章 闻逝(上)第274章 劫后面目重认识(上)第23章 整军备(下)第302章 汉廷大难题(下)第254章 究竟谁控制谁(上)第304章 制衡与制肘(下)第60章 报怨军的去向(上)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86章 大抢亲哟大抢亲(上)第73章 仙童林翼现身(下)第225章 暗香浮动(上)第11章 夜遁(上)第301章 胡商大算盘(下)第335章 议封王(下)第336章 醉献妃(下)第241章 数语乾坤转(下)第233章 宗泽之逝(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234章 福祸相倚伏(上)第347章 岳幕(下)第222章 抗金大旗(下)第338章 洗衣槌(下)第143章 塘沽问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348章 秦府(下)第34章 海贼水兵(下)第133章 胡部潜流>第60章 报怨军的去向(上)第228章 牙疼之恼(上)第208章 陈家货(下)第326章 克云中(下)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223章 义军西渡(下)第47章 后院的狼客(下)第303章 财神的口袋(上)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320章 北征大军(上)第108章 英雄亦无百年(上)第234章 福祸相倚伏(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盘(上)第110章 欢迎丈母娘第92章 国相逝事何从决(上)第346章 南行(下)第151章 夕下论第57章 狡政与黠商(上)第37章 一村之治(下)第350章 迎败(上)第122章 人死茶就凉第18章 通商路(上)第28章 称帝号(上)第24章 反契丹(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上)第23章 整军备(上)第304章 制衡与制肘(下)第7章 去向(下)楔子终极游戏第47章 后院的狼客(下)第237章 远遁循故途(下)第333章 灵寿坟(下)第207章 萧字旗(上)第341章 聚首(下)第19章 议婚姻(下)第107章 何去何从怅惘(下)第106章 却是自家掘坟(上)第322章 刀马佛经(下)第33章 虚实反复(上)第4章 过冬(下)第7章 去向(下)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260章 却为谁家守土(下)第237章 远遁循故途(下)第69章 杨大人的书童(上)第277章 亡国余思随风散(上)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112章 十万口头粮第229章 公主车驾(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选(上)第160章 利害第273章 胜负定前各为主(上)第212章 饲野狼(下)第115章 唐刀无敌阵第221章 救溺自溺(下)第105章 大祸常在墙内(下)第165章 阴阳第129章 仁义之师>第230章 中原战局(上)第1章 瘟疫(上)第107章 何去何从怅惘(下)第66章 宋使团的苦恼(上)第331章 七军没(下)第317章 小延福园(下)第278章 无望之城竖降旗(上)第57章 狡政与黠商(上)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下)第290章 小辈新人新事(上)第30章 新编胡伍(上)第51章 南迁吧南迁(上)第24章 反契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