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海外桃源来异客(下)

欧阳适听了陈正汇的话心道:“这人不但不是傻子,而且精明得很!他不和陈阿二他们说话,要么就是不屑,要么就是为了自保而装疯卖傻!”却不答陈正汇的话,反问道:“听正汇兄你一口的汴梁口音,是中原人士吧?”

陈正汇奇道:“你一个海外夷族,居然听得出汴梁口音!哼,我是福建人,不过在汴京读过书,所以言语雅正。”

欧阳适笑道:“原来如此,那咱们就是一家人啦。我不是什么夷族!我也是汉人来着。”见陈正汇脸上有不信的意思,便问道:“正汇兄你几年没回中原了?”

陈正汇怔了一下道:“几年?我也记不得了,我被流放的时候,是大宋政和元年。”

欧阳适惊道:“政和元年!那已经是六七年前的事情了!”

陈正汇道:“你国也得到我大宋颁赐的历法了么?居然知道我大宋纪元。”向周围国家颁历是东方世界的外交大事,周边国家若得中国颁历,便是在国际上得到中国的承认。

欧阳适笑道:“我们和大宋的联系从来就没断过。”

陈正汇一听又问:“那你知不知道这几年里大宋发生的事情?”他打听这个,显然是身在海外,心系中原。

欧阳适道:“倒也知道一些。去年是大宋政和七年,听说今年改元了,是重和元年了。”

“改元?”陈正汇惊道:“皇上驾崩了么?”

“这个……好像不是。”欧阳适道:“道君皇帝还好好在那里呢。至于他为什么改元,我也不是很清楚。”

陈正汇舒了一口气,喃喃道:“政和七年……重和元年……”长长一叹:“一晃快七年了!”

这时两人走近,欧阳适发现他其实还很年轻,大概三十来岁的样子,心道:“其实这人蛮可怜的,七年前被流放的时候他应该才二十出头,七年的青春就这样在荒岛中白白丢掉。”

陈正汇又问:“这几年大宋有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欧阳适道:“你问朝廷的,还是民间的?”

陈正汇迟疑了一下道:“朝廷的。”

欧阳适道:“想想好像和七年前没什么变化。虽然改元,但皇帝还是原来那位,宰相还是蔡京,不过朝局好像比七年前更坏了,百姓过得也更苦。”

听到“蔡京”的名字陈正汇哼了一声道:“奸相!祸国殃民!他怎么还不死!”

欧阳适奇道:“你认得他?”

陈正汇哼了一声不答,欧阳适道:“莫非你就是得罪他被流放的?七年前你才二十出头吧?居然就能得罪蔡京,了不起啊了不起!”

陈正汇却不受他吹捧,说道:“你刚才还没回答我的话呢,为何引诱我大宋百姓到此?”

欧阳适心想你这人果然有点酸!也不想想自己现在是什么出境,居然这样跟我说话。但想起杨应麒对读书人历来都很有雅量的样子,自己可不能输给他!便耐心说道:“别把我们说得这么坏!我刚才和你说了,我们不是夷族,都是汉人。大宋这些年来政局大坏,我们在老家活不下去,才被迫从大宋逃到这里来。”他说到这里换了一副心情,觉得自己礼下敬贤,大有古人之风,舌头也开始大了起来:“我记得古代有个姓陶的,好像写了篇什么《桃花记》的,说一群百姓受不了秦国暴政逃到一个山谷里……”

他还没说完陈正汇纠正道:“不是《桃花记》,是《桃花源记》。什么姓陶的!那是大诗人、大隐士陶潜渊明。”

“嗯,是了,就是那个‘掏钱’。”欧阳适笑道:“我们这里也和那个桃花源差不多。大家在大宋……嗯,在蔡京当权之下活不下去了,只好跑到海外来。我们出力流汗,总算在这个大岛上整治出这么一块地方来,可以过日子了。”

他引出陶渊明的典故,陈正汇一听脸色便大和。所谓苛政猛于虎,百姓逃避苛政,那是圣人也同情的行为。

欧阳适又道:“还有刚才你看到的,并不是我们动什么坏心思去诱惑大宋百姓。今年东南各路遭了水灾,加上人祸,不知有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我们也不像那桃花源里的人那么自私,既然有个好活路,便要让同族的兄弟知道。所以才雇了那批船夫到沿海各地去传音信、接父老。至于陈阿大跑到沙门岛去,却不是我的指使。”跟着便把陈阿二去沙门岛的原因解释了一下。

陈正汇听到这里敌意全消,眼神中甚至流露出些许敬意来:“原来如此。那你们也不算外夷,而是义士了。方才陈某人唐突了,还请见谅。”又请教欧阳适姓名。

欧阳适笑道:“我复姓欧阳,名适,舒适的适。这里的人口顺,都叫我欧阳将军。陈兄,我看你不如便先在这里住下吧。有句唐诗怎么说来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见何必曾相识’?咱们在这里遇上也是缘分。”

陈正汇微微一笑,也不去挑欧阳适引诗里的错别字,心想这些人原来都是同胞,只是来海外避难而已,虽然不是儒林高士,但也深受我汉邦文化之熏陶,心里又多了几分亲切。

两人进了村,陈正汇见有专人正在给新来的移民派发工具口粮、安排住处,心道:“他果然没有骗我。”对欧阳适更添好感。

欧阳适安排他住在自己隔壁,他屋里有一大堆杨应麒送他的书籍,自己从来不看,刚好送给陈正汇。陈正汇书荒了好几年了,忽然在海外得了几百卷的书竟然兴奋得睡不着觉,通宵玩赏。这几百卷书以儒家正典为主,旁及《孙子》、《管子》等,也都是正学,甚合他的口味。第二日欧阳适来到见他居然抱着书歪倒在地上瞌睡,不由好笑,心道:“这人要是去见应麒,多半对他胃口。”

陈正汇就这样安心在岛上住下。欧阳适等人自称汉部,来岛上的移民也都如此跟着这样自称,陈正汇一开始丝毫不以为意,但慢慢地就看出一些端倪来,觉得欧阳适并不是如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他花了几天时间把鸡笼港和靠港的村庄走了个遍,问询各处民情,渐觉其立村、建制、司法都有一套严密的体系在,越往细里看就越是心惊:“这分明是一套可大可小的治国之道!大合圣人之心!他们是不知不觉这样形成的么?还是说这欧阳适是个大智若愚的天才?”暗里旁观,见欧阳适指挥水师兵卫打击海盗、威慑土著的手段,心道:“这人也是个将才。不过好像不怎么读书,那怎么能建立这样一片基业?”

因见汉部官吏行事堂正,偶尔便在旁提一些意见。他本是个容易激愤的书生,但在沙门岛数年已磨平了棱角。由于幼承家学,底子本来就厚,人又聪颖,这些日子在流求边看边学,用后世一句通用政治话语来讲,叫做“有了理论加实际”,所提意见便句句切中大流求岛军政之弊。欧阳适听他说的有理,便一一依行。这一来,欧阳适佩服陈正汇有真本事,陈正汇也感怀欧阳适能知遇自己,两人的交谊又深一层。

陈正汇在岛上住了两月后,对港口与各村的情况已经了如指掌,欧阳适见状,想起杨应麒任用杨朴的旧例,便干脆把政务都交给了他。陈正汇也不推辞,在他看来,治理这样一个小地方对自己而言真是牛刀杀鸡了。他心里也不以汉部官吏自居,不过是把这件事情当作流放期间的一个寄托罢了。

第308章 华表的污点(下)第219章 突围北上(下)第210章 困猛虎(下)第307章 理想与现实(上)第33章 虚实反复(上)第27章 得文吏(上)第103章 临潢风沙迷眼(上)第94章 将军跨海南巡(下)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200章 兵临--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286章 国亡四方祸至(下)第134章 特设新军>第167章 裂变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62章 联金扶汉之策(上)第34章 海贼水兵(上)第83章 金主的赐婚突袭(下)第233章 宗泽之逝(下)第305章 西夏的将相(上)第331章 七军没(下)第6章 边关(下)第66章 宋使团的苦恼(上)第75章 海上盟约新议(上)第140章 扬帆济海第147章 武之库第235章 轻装向太原(下)第134章 特设新军>第321章 当世活佛(下)第12章 鹰兔(下)第317章 小延福园(上)第86章 大抢亲哟大抢亲(下)第7章 去向(上)第52章 韬晦之方略(下)第325章 破西夏(下)第217章 窥九鼎(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节(下)第299章 谷物与泥沙(上)第196章 夜访第65章 维吾尔族来客(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317章 小延福园(下)第47章 后院的狼客(下)第169章 饥乱第159章 针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场(下)第98章 情义利益分明(下)第19章 议婚姻(下)第99章 棋局谁是先手(下)第344章 北游(下)第108章 英雄亦无百年(下)第79章 东海路翎羽翩飞(上)第208章 陈家货(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上)第141章 陷燕京第348章 秦府(上)第307章 理想与现实(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346章 南行(上)第294章 大汉如日方中(下)第78章 汉部墙角窥伺者(上)第131章 兵谋再定>第309章 秉公与顾全(上)第231章 山东进退(下)第70章 相国寺一日游(下)第295章 晋北的财路(上)第5章 出谷(下)第294章 大汉如日方中(下)第354章 审判(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10章 绝地(下)第71章 麒麟楼大东家(上)第62章 联金扶汉之策(上)第14章 乌古(上)第52章 韬晦之方略(上)第156章 带月归第292章 兄弟父子难言(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108章 英雄亦无百年(上)第236章 连环计中计(上)第42章 贰臣归附(上)第179章 乱第157章 新城(下)第349章 闻逝(上)第233章 宗泽之逝(下)第350章 迎败(上)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171章 文词第147章 武之库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250章 大胜利的背后(下)第214章 说亲事(下)第69章 杨大人的书童(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下)第314章 割地之议(上)第47章 后院的狼客(下)第35章 袭辽帝銮(上)第139章 成败之间第177章 势第311章 主动被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