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东南东北乱局纷(上)

邓肃和陈正汇刚到达流求时一样,一开始对汉部都保持着一种大宋知识分子的矜持与优越感。他在津门作客,与折彦冲、杨开远等相见以朋友之礼,折彦冲既无“礼贤下士”的造作,邓肃也没有高攀权贵的心态,彼此都觉得十分自然。邓肃能吟诗,会击剑,和折彦冲杨应麒都很谈得来。

这日杨应麒与邓肃喝酒闲聊,一开始多谈风月民情,少涉军政要务。后来渐渐地扯到学术上,杨应麒忽然想起李阶来,便对邓肃道:“管宁学舍今年来了个了不起的人物,北国儒生本来自诩学问不逊中原名家,但自他来到后,才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

邓肃问起此人姓名师承,杨应麒将林翼的转述说了,邓肃想了一想笑道:“原来是他!”

杨应麒问道:“邓大哥认识他?”

邓肃道:“此人是元佑君子李深先生之子,十六年前策进士举礼部第一,魁冠南宫!”

杨应麒大喜道:“策进士第一,魁冠南宫,那是状元之才了!这样的人怎么会来津门!”

邓肃叹道:“他虽然考了第一,但因是元佑党人之后,而当时朝廷正大贬元佑党人,所以夺了他功名,逐出京城。此事在太学多年传扬,我们这些后生小子们无不忿忿不平!”

“原来如此!”听到这里杨应麒忍不住想感谢现在在汴梁朝堂尸位素餐的皇帝宰相们!这几年流入汉部的士子与农民,几乎全是赵宋的遗贤与弃民。要是读书人在中原有官做,农民在中原有饭吃,谁会来这边隅之地呢?忽然想起李阶和邓肃是同乡,便问道:“说来李阶先生也是福建人,邓大哥以前可曾交往过?”

邓肃道:“论起师承、年龄,他都比我高了半辈。虽然彼此也算同乡,只是缘浅,未曾会过。”

杨应麒道:“我以往一回到津门,第一时间便去朱虚山。这次因为不愿匆忙去会他,所以才把此事推了又推。难得邓大哥刚好与李阶先生有些渊源,择日不如撞日,不如现在便到管宁学舍瞧瞧,如何?”

邓肃道:“甚好。”

这日清晨下了一场好雪,杨应麒和邓肃骑马踏碎乱银,在朱虚山山门下马,杨应麒详悉朱虚山各处馆舍位置,知道李阶住在立雪楼,也不用侍从跟随,自引邓肃步行来寻。一路上邓肃暗暗品度津门的山川河流、建筑布局,或点头,或摇头。

杨应麒见他点头多,摇头少,笑道:“看来咱们这朱虚山布局还算可以,再多些文气便好。”邓肃笑而不答。

望见立雪楼时,但闻琴声如思,随风而来。两人立足听了一会,杨应麒小声笑道:“李先生想家了。”

邓肃不语。

又听一会,杨应麒赞道:“李先生胸中大有丘壑。”

邓肃亦不语。

再听一节,杨应麒暗暗皱眉,心道:“怎么琴声中有闪烁之意?他心里藏着什么事情么?”

看邓肃时,见他仍不语。

琴声转调,忽而变得激昂,激昂中又暗藏离骚,杨应麒心道:“今年年成不错,复州上下一片太平,怎么他心中却有此调?似有不常之志!”从此开始留心。

邓肃却忽然咳嗽一声,铮的一声,琴弦断了。许久,立雪楼内才有人道:“什么人在外面偷听?”

杨应麒看了邓肃一眼,朗声道:“明州杨廷应麒,南剑邓肃志宏,前来访朱虚先生。”

门内哦了一声:“原来是七将军来了,有失远迎!”门呀的一声,一个人走出来,杨应麒细细看他,见他双眉有飞扬之态,鼻梁隐突曲之节,至人中而归和顺,藏于几缕稀疏短须中,心道:“大宋人物,与辽南的‘土产’果然大大不同!”

三人礼见毕,李阶引入书房,煮酒待客。杨应麒环视了他这间书房,见书籍多,地方小,说道:“管宁学舍的学吏不识大体,太待薄先生了。”

李阶却笑道:“这楼名字起得好,我甚喜欢!至于屋子的大小精粗,却未曾在意。”

浊酒温了,三人把酒赏雪,杨应麒讲些商务算学、航海天文、辽东地理,李阶随口应答,畅如流水,又道:“书楼于商务、天文的资料甚多,但辽东地理的图案卷轴却大都只是存名,我无从着手,甚是可惜。”

杨应麒道:“辽东地理图涉及军务,不敢轻易放在书楼。先生要看时,可让林翼拿存目到我府上去取。”

李阶道:“方便么?”

杨应麒笑道:“不但辽东地理图,就是汉部的政务秘策,先生也可来闻问。”

李阶道:“七将军何以如此厚待?”

杨应麒道:“不是厚待,而是应该。我汉部光明正大,一些事情只是不欲外人知晓,却不必瞒部内君子。”

李阶哦了一声,眼神似有变化。杨应麒又问道:“先生远在福建,怎么知道津门的?”

李阶沉吟半晌,不愿撒谎,终于道:“是从朋友处辗转得知。”

杨应麒这时已经对大流求起了戒心,他心窍九转,灵机一动,试探地问道:“福建近海,先生可是从东海听来的消息?”

李阶眉头颤了颤,还未回答,杨应麒又追问了一句:“先生认得陈正汇么?”

李阶手中酒杯一晃,邓肃笑道:“李先生衣衫太淡薄了,北国天气冷,不似福建,可要小心防寒才好。”

其实复州一带地近海边,开发之后不似会宁苦寒,甚宜人居。立雪楼又有取暖用的壁炉,屋内并不太冷,但杨应麒也不说破,跟着邓肃的话头劝道:“先生为管宁学舍师生众望所归,当保重身体才好。”

李阶略一沉吟,知道以杨应麒的才智,若未曾注意到自己便罢,既然已经留心,那就再瞒不过了,干脆自己揭破,说道:“谢七将军关心了。不过刚才李阶失态,并非因为寒冷,而是着实吃了一惊。七将军既然猜到,那我也不隐瞒了。不错,我认得正汇!以师承论,我是他的师兄;以亲缘论,他是我的表弟!”

杨应麒大感意外,没想到他居然自己道破来历!

邓肃看看杨应麒,再看看李阶,陈正汇在大宋做的事情他听说过,却不知陈正汇和汉部有什么牵连,一时不知如何插口。

李阶目视杨应麒,要看他如何反应,杨应麒却没有过激的神色,只是颔首道:“汉部在会宁时,我常恐胡风过盛,以至于胡化而不自知。如今却好了,津门有李阶先生,流求有陈正汇先生,论学为政,均沾中原正气!甚好,甚好!”

李阶问道:“七将军怎么知道我与正汇有联系?”

“猜的。”杨应麒看了邓肃一眼,说道:“志宏兄还不知道陈先生也在汉部做事吧?”呵呵一笑,把陈正汇也在汉部一事简略一提,跟着道:“这一年想来是我星芒黯淡,竟然将许多本该细心留意的事情都忽略了!当初从四哥那里听说陈先生在流求助理政务一事之后,我竟然也未上心,真是可叹可笑!”

邓肃笑而不语。

三人又谈论了些不紧要的人情事态,至傍晚方才告辞。李阶送到门口,邓肃忽道:“这朱虚山我甚是喜欢。却不知还有没有空闲的房子容我在此小住读书。”

杨应麒脸露欢容,道:“志宏兄若不嫌弃,我马上安排。”

邓肃没多少行装,说搬就搬,第二日便在杨应麒的安排下入住管宁学舍。邓肃搬走以后,杨应麒静下心来,喃喃道:“大宋敏锐一点的士人,已经开始向我们反渗透了啊!如果说流求的陈正汇是碰巧入局,那李阶先生来津门就绝非偶然!至于邓肃大哥,他的来到应该不是刻意安排的,不过见过李阶以后,事情仿佛就有了变化……这些人,这些事,这些变化,我到底该如何应对才是?”

杨应麒在纸上写下“陈正汇”、“李阶”、“邓肃”、“福建”等字样,心中忽而烦恼起来:“好像还有一个环节我忽略了……到底是什么事情呢?陈正汇……流求……福建……李阶……福建……流求……啊!林家!”

第281章 南北两种人心(上)第286章 国亡四方祸至(上)第48章 寄篱的麻烦(下)第204章 思良将第86章 大抢亲哟大抢亲(上)第346章 南行(下)第341章 聚首(下)第249章 兵机顺藏变(下)第159章 针锋第12章 鹰兔(下)第194章 正名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313章 夏使之会(上)第110章 虽知君乃豪杰(下)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223章 义军西渡(上)第48章 寄篱的麻烦(下)第233章 宗泽之逝(下)第346章 南行(上)第256章 亲者痛仇者快(下)第47章 后院的狼客(下)第302章 汉廷大难题(上)第256章 亲者痛仇者快(下)第265章 大败之后当反思(下)第33章 虚实反复(下)第117章 楚州传噩耗第29章 再破辽师(上)第74章 李师师的邀约(上)第286章 国亡四方祸至(上)第344章 北游(上)第12章 鹰兔(下)第114章 虎迫龙角疆第6章 边关(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战(上)第302章 汉廷大难题(上)第236章 连环计中计(上)第160章 利害第355章 姻幻(上)第77章 大流求归宿彷徨(上)第259章 人心军心士心(上)第243章 熊鱼不可兼(上)第40章 兵下辽东(下)第259章 人心军心士心(下)第94章 将军跨海南巡(上)第165章 阴阳第351章 囚君(下)第290章 小辈新人新事(上)第139章 成败之间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围(上)第89章 旧邦士子维新学(下)第277章 亡国余思随风散(下)第108章 英雄亦无百年(下)第203章 巨变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76章 海外桃源来异客(上)第23章 整军备(下)第348章 秦府(下)第237章 远遁循故途(上)第286章 国亡四方祸至(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战(上)第244章 闺中儿女事(下)第10章 绝地(下)第94章 将军跨海南巡(上)第66章 宋使团的苦恼(上)第58章 开发大流求(下)第52章 韬晦之方略(上)第81章 咛咛阿嫂慰幺叔(下)第217章 窥九鼎(上)第61章 大宋通问密使(下)第199章 老臣第350章 迎败(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105章 大祸常在墙内(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73章 仙童林翼现身(上)第256章 亲者痛仇者快(下)第354章 审判(下)第249章 兵机顺藏变(下)第131章 兵谋再定>第74章 李师师的邀约(上)第147章 武之库第99章 棋局谁是先手(下)第35章 袭辽帝銮(下)第265章 大败之后当反思(下)第47章 后院的狼客(下)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235章 轻装向太原(下)第107章 何去何从怅惘(下)第50章 进退之间(上)第237章 远遁循故途(上)第153章 空城计第272章 福不单行祸双至(下)第89章 旧邦士子维新学(下)第44章 东京平定(上)第272章 福不单行祸双至(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28章 称帝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