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破西夏(上)

杨应麒、欧阳适远在塘沽,但由他们一手打造的情报系统却普遍存在于汉军各部,漠北远征军军中当然也有十分干练的情报官员,他们配合汉军的胜利逐步渗透到漠北各个地区、各个部落,尤其在靠近西夏、云中地区,更是在取得全面胜利之前就进行了情报干扰。乾顺和宗翰派出的探子由于汉军情报工作的干扰大多没法顺利进入漠北的核心地区,或者进入了之后没法将消息传回。

当然,漠北广袤五千里,汉军的情报官员也没法做到完全的信息封锁,所以他们动用了从几年前就在中原地区屡试不爽的老手段:发放假消息,假消息中掺杂着真消息,真消息中掺杂着假消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乾顺和宗翰在得到讯息之后都不辨真假。

尽管如此,只要漠北传来的消息中有折彦冲已经大获全胜这一条就已让乾顺忧心忡忡,他听说这个“不确切”的传闻后马上颁布命令,要求嵬名察哥收缩战线,随时准备应付漠北方向的不测。可命令下达后,汉夏前线的战事却越演越烈!西夏军甚至再一次入侵到了渭水附近,中兴府的君相见前线将士贪功冒进、不顾全局无不暗恼,却不知嵬名察哥其实是有苦说不出!

自从大宋正式退出夹攻大汉的包围圈后,渭南不但迅速恢复稳定,而且边境贸易也再一次扩大。受益于宋边榷场贸易,西北的军费比战争初期增加了很多,再加上有忠武军作为后援,刘锜打起仗来便更加大胆,将嵬名察哥越缠越紧,汉夏军队在边境上你来我往拉锯作战,嵬名察哥要进进不得,要退刘锜又不愿罢战,等到杨应麒发来漠北的捷报,刘锜更是成竹在胸,召集最核心的将领边臣,下达了命令,要不顾一切代价将西夏军主力拖在境内,以便配合漠北方面的进攻!

华元一六八四年八月,阴山北路开始出现胡马——擎着汉军军旗的胡马!

蹬蹬蹬、蹬蹬蹬——金夏在阴山附近的联防军在发现这个消息的第二天,六万胡骑就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几乎没有前哨侦骑的接触,汉军仿佛没有打探清楚金夏在这个地区的军力布置就闯了进来!这是何等的大胆!这是何等的迅疾!

是谁制定了这一看似鲁莽的战略?是萧铁奴!他仿佛根本不怕汉军会遭到激烈的抗击,他的命令只有一个字:快!

此刻从漠北南下的汉军实力强大得可怕,无论是几千年来侵扰汉地的胡族精锐,还是集胡汉双方之长的萧字旗,都可以称得上是当世攻击力最强劲的军事力量之一!更何况这两大军团后面,还有步骑俱精、综合实力当世无匹的折彦冲嫡系军团负责负责整体调度和八方后援!尽管折彦冲留下了部分力量在漠北,但此时调动南下的这三十万大军别说乾顺和宗翰的联军,就算把曹广弼杨开远曲端刘锜等汉军也联合起来也未必能够取胜,何况西夏的主力眼下还被刘锜拖在渭北,宗翰的主力则分别被杨开远、曲端牵制在雁门关、居庸关。

萧铁奴正是看准了金夏把主力调到南线,没有足够的力量对抗汉军的千钧一击,才制定了这以快制胜的总战略!

第一个发现这一情况的金夏联防军据点只有三千人,如何敢和六万大军抵抗?望见铺天盖地而来的尘土便连夜撤走。

任得敬率领先锋万人紧追不舍,撤退的三千人有两千人中途就被追上全数吃掉,剩下的一千人全无休息地逃到二百里外的一个据点,这个据点有五千人。可是第二天任得敬就到了,他一到就发动猛烈攻击。汉军是乘胜追击,金夏联防军却准备得不够,无论数量、士兵战斗力还是士气都落下风,任得敬当晚就攻破了这个营寨。次日后援继至,任得敬不顾疲倦又继续向西追赶。

吃掉了这个据点以后,再往西就不是金夏联防的地区,而是夏军的领地了。敕勒川是萧字旗活动了几年的地方,军中宿将对这片地区的熟悉程度甚至还在新主人夏军之上!有一支对河套地理了如指掌的向导团,任得敬便不怕会被夏人伏击。

前进!前进!攻击!攻击!胜利!胜利!

就这样,汉军一个接一个的吃掉夏人大大小小的据点,只用五天就抵达夏军在敕勒川最大的驻地——云内营,这个营地这时共有兵马三万人,但这三万人并不是全数能与任得敬所部万骑对抗的精锐。所以当任得敬率领八千胡汉骑兵冲到云内营附近时,夏将尽起全营将士出击却没占到任何便宜!一战不利,夏将不敢造次,一边固守营地,一边紧急派人前往中兴府和渭北求援告急。但是第二天他就发现了一个恐怖的事实:任得敬的这数千强大骑兵竟不是汉军的主力,而只是前锋!

第三天,抵达云内营外的汉军就有三万!第四天,四万!第五天,六万!前面的军队才站稳阵脚,后面烟尘便滚滚而至!夏人这才发现自己错得厉害!

“莫非第一日和我们打成平手的汉军只是先锋中的先锋?”

敕勒川本来就是萧铁奴驻守过的地方,夏人在此根基甚浅。此刻汉夏实力悬殊已是显而易见之事,当地的部族、商人见风使舵,纷纷倒向汉军,一边为汉军提供粮草,一边为汉军打探军情。此消彼长之下,汉夏双方在云内的实力对比于短短数日之间便呈现天壤之别。夏人在营地内望见里外数层的包围无不破胆。

汉军在云内大营外聚集到六万人时萧铁奴便到了,他到达的第二天便宣布发动总攻。云内大营的主将眼见难以坚守,率众突围。萧铁奴围三缺一,截住了四成人马。任得敬引领马力正足的一万骑兵再一次追亡逐北,逐次击破夏人在云内、天德的营地,越过牟那山、乌梁素海。在黄河边上的兀剌海城,夏人再次聚集了三万五千人进行迎击,又被任得敬击败。

此役之后,从牟那山到西夏都城中兴府再没有军力超过两万人的据点了。萧铁奴坐镇敕勒川,调三路汉籍将士约两万人收取河清、金肃,目标为陕北,意图联系上刘锜,调五路胡骑一路袭扰,追着西夏溃退的军马,目标是西夏的都城中兴府!

汉军来势之猛烈、萧铁奴进军之神速、夏军溃败之频仍无不大出夏主乾顺意料之外!从阴山报警开始乾顺便一日三惊,等到兀剌海城大败,整个中兴府便犹如炸了开来一般!无论是辽、宋还是金,从来没有一个大国政权动用过这么强大的军事力量从这个路线攻击西夏!而更要命的是西夏在这一路上的防御也从来没像今天这样薄弱!汉军的前锋和中兴府还有一段距离,但乾顺和嵬名仁忠却都明白汉军和都城之间已经没有足以抵挡萧铁奴的大军了!都城受到攻击已是必然之势,现在唯一有疑问的只是汉军到达的时间——汉军要沿黄河而下,这一段路并不好走,而且沿途没有什么补给,所以夏人还有一点时间。

“陛下!迁都吧!”

西夏朝堂上已有大臣递上了奏议!而民间已有墙头草闻风先遁了。贺兰山在西北,黄河虽宽,却不足以恃此抵挡萧铁奴!

可是迁都能迁到哪里去?宁夏平原上可找不到一个比中兴府更好的都城来,若是迁出宁夏平原,那等于放弃西夏的立国之本!如今的西夏,已不是李元昊时代的西夏,农业经济的比重已经远远超过了游牧经济,农民兵源的重要性也已不在游牧部落兵源之下!更重要的,乾顺早已经是一个城市中、殿堂内的君主,而不是一个沙漠里、马背上的领袖!如果放弃了宁夏平原,那乾顺作为夏人之主的地位也会动摇!崇佛尚儒的乾顺时代,已不可能退回到李元昊时代了。

“守!”

乾顺咬着牙,一边派嵬名仁礼捧着卑躬屈膝的国书前往汉营求和,一边急调西北的西平军司、甘肃军司以及诸部族火急入援中兴府,乾顺甚至派人前往西南向吐蕃诸部借兵!当然,更重要的是嵬名察哥所率领的西夏主力!如果嵬名察哥能顺利到达的话,仗着本土优势背城一战,那西夏或许还有机会。这时候乾顺已不求能从大汉的陕西、秦凤那里得到好处了,甚至不计较东南边境会被蚕食,当此生死存亡之际,如何让西夏政权延续下去才是最迫切的问题!

中兴府派出的使者到达甘州后顺利征调了甘肃军司的兵马东进。这个使者继续西进,要到西平军司传令,但走到半路就出了意外!

那晚他来到嘉峪关时天色已晚,也没去留意关上的旗号就亮出使节信物要兵卒开城。城头士兵听到消息急忙去回报,那使者等得不耐烦了,这才仰头细看,忽觉暗黄的火光中城头的旗帜似乎有些古怪,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城头一声炮响,城门大开,两队骑兵冲了出来,跟着是两队骆驼兵,跟着又是两队精锐步兵。一千二百把火炬在暗夜中流光飞舞,耀得嘉峪关下明艳通明!那使者这才看清楚步骑打的是汉军旗帜,骆驼兵却穿着回鹘服饰,吓得魂飞魄散,滚下马来。

西夏使者被围定后,关内得得声响,马上一个右手镶着铁钩的大将策马出关,正是种去病。西夏使者早被汉军制服,一员卫兵将搜出来的文书递给种去病。种去病在火炬下迅速扫了一眼,笑道:“中兴府告急,嘿嘿,没想到还是让萧帅抢先了一步。”

作为参谋随军而来的托术上前道:“那我们也赶紧去会师吧。”

种去病看了那西夏使者一眼道:“看来夏人方寸已乱,这使者居然到关前叩门,前方多半不知道西平军司已全军覆没。我们且打着西平军司的旗号,穿上他们的服饰,拿着乾顺这敕诏,扮作援军,一路慢慢走,等各路军司东援的部队出发之后再开进去接收城池。先取甘州宣化府,再取凉州西凉府。只要断了陇右丝路,夏人在中兴府一败便无法翻身。至于首先到达中兴府城下的大功,我们怕是抢不过东路的弟兄了。”

第60章 报怨军的去向(下)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258章 那幕后的幕后(上)第241章 数语乾坤转(下)第39章 渤海之叛(上)第66章 宋使团的苦恼(下)第294章 大汉如日方中(下)第280章 兰蕙之心常忧疑(上)第315章 兵来将挡(下)第43章 潜流暗涌(上)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异第333章 灵寿坟(下)第64章 大金的两扇门(下)第319章 云中黄河(下)第329章 群龙动(上)第117章 楚州传噩耗第34章 海贼水兵(下)第85章 剃个光头也没用(上)第244章 闺中儿女事(上)第25章 收俘虏(上)第272章 福不单行祸双至(上)第304章 制衡与制肘(下)第110章 虽知君乃豪杰(下)第105章 大祸常在墙内(上)第353章 屠营(上)第208章 陈家货(上)第91章 东南东北乱局纷(上)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196章 夜访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338章 洗衣槌(上)第268章 圈套内外险难知(下)第179章 乱第342章 议战(上)第305章 西夏的将相(下)第3章 论武(上)第238章 棋盘大变幻(上)第285章 墙倒众人齐推(下)第223章 义军西渡(上)第134章 特设新军>第86章 大抢亲哟大抢亲(下)第65章 维吾尔族来客(上)第326章 克云中(下)第47章 后院的狼客(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16章 入女真(上)第214章 说亲事(下)第96章 亦图力挽狂澜(上)第313章 夏使之会(上)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152章 舟中议第342章 议战(上)第281章 南北两种人心(上)第138章 燕京袭取第354章 审判(下)第73章 仙童林翼现身(下)第248章 佳期喜藏凶(上)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182章 诺第1章 瘟疫(下)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122章 人死茶就凉第223章 义军西渡(下)第41章 曷苏馆事(下)第242章 南北孰为先(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选(上)第94章 将军跨海南巡(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285章 墙倒众人齐推(下)第110章 虽知君乃豪杰(上)第200章 兵临--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184章 战第254章 究竟谁控制谁(下)第54章 老和尚远来(上)第134章 特设新军>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260章 却为谁家守土(上)第70章 相国寺一日游(上)第90章 故人西来大梁城(下)第294章 大汉如日方中(下)第80章 禅门佛鉴的威力(上)第14章 乌古(下)第14章 乌古(上)第57章 狡政与黠商(上)第301章 胡商大算盘(下)第3章 论武(下)第3章 论武(上)第152章 舟中议第48章 寄篱的麻烦(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机心(下)第185章 变第163章 表决第267章 万里迂回由漠北(下)第5章 出谷(下)第312章 连环冲击(下)第9章 塞外(下)第105章 大祸常在墙内(上)第13章 狼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