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辗转(上)

离开土城之后,再往北就是荒漠,杨应麒故地重游一路走得不快,在他进入漠南之前,七将军北游一事早已传到了龙城,那些目光短浅的族长对此反应漠然,但漠北活佛琐南扎普的大弟子列思八达却是个极有眼光的僧侣,所谋所虑不逊于中原第一流的大政治家,杨应麒才走出那片荒漠他早在荒漠边缘等着了,杨应麒见到了他微笑道:“老麒麟已经罢相,何敢劳烦上师亲迎。”

列思八达笑道:“此来不是要迎丞相,而是要迎杨先生。”

说着两人一起执手大笑。这次元国民议会召开期间两人本已见过,只是当时各方事务烦杂,杨应麒没能抽出时间来与列思八达单独深谈,但对彼此的学问智慧却都已佩服在心,这时漠北再见,或马上谈佛,或密帐论道,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杨应麒因见一路上汉人偏多而胡人偏少,心中奇怪,便问列思八达是何缘故,列思八达道:“自杨先生罢相以后,漠北漠南的部族、兵将调遣频繁,尤其是精悍善战者南下者甚多。”

杨应麒哦了一声道:“那可别误了漠北的生业。”

列思八达道:“不用担心,北人南下的同时南方也迁来不少人手,这些人且商且农且牧,大可补诸族南下后留下来的缺口。”

杨应麒点了点头,便不再问。列思八达本要邀杨应麒前往龙城一行,杨应麒道:“我这次来可不是像三哥那样四处巡视来着,我只是故地重游当年千里‘长征’的道路,不敢离开‘长征’故道太远,以免惹人非议。”列思八达不敢再请,陪杨应麒走了三百里便告辞而去。

他走后林舆道:“大伯调这么多漠北部族南下干什么?难道是要用胡马南征?”

近年林舆聪慧渐长,杨应麒有些政事兵事也会和他谈论,这时沉吟道:“只怕有这个可能。”

林舆惊道:“那怎么可以!当初苻坚以北人南征已多不适,何况是以漠北诸胡去东南那种江河纵横、湖泊遍布的地方作战!这是取败之道,大伯用兵多年,怎么会犯这样的兵家大忌!难道他真的糊涂了么?”

杨应麒道:“这样的道理别说军中宿将,就是陈正汇这样久经大事的文臣也能道出。大哥再糊涂,按理说也不至于会犯这样的大错——就算他一时不察,难道郭浩、曲端、任得敬这些人也会一起跟着糊涂不成?所以我想他必然另有打算。”

林舆翘了翘嘴道:“能有什么打算!我说就是因为刘锜将军、王彦将军、赵立将军、王宣将军这些人都不愿南下内战,尤其是二伯的嫡系,出自北宋者最多,虽然归汉多年了,但乡族之情应该还是有的,如果是赵构来犯这些人都会拥护大汉奋起反击,但要是咱们南征——尤其是现在这个情况下南征,只怕他们会反感。”

杨应麒摇头道:“咱们大汉军律严明,令旗所向就该前进,什么乡族之情,没用的。”

林舆道:“抗命倒也不至于,不过对士气总有影响吧。”这一点杨应麒倒也没反对,林舆继续道:“所以啊,大伯一来担心军队士气整体不高,二来担心部分将领指挥不动,但除了中央军系以外又不得不动用其它兵马,所以只好调胡马南下咯。”

对林舆的话,杨应麒也觉得不无道理。

大汉的军队,就作战风格而言,除了由折、曹、杨诸人共同打下基础建立起来的中央军系以外,萧铁奴、曹广弼、阿鲁蛮、欧阳适和刘锜所领导的边疆部队也分别拥有各自的作战风格。萧字旗多年活动于胡地,风格最野,种去病蒙兀尔亦属其类;曹广弼一系最泛,除了他留在南方的嫡系部队外,边疆诸将中石康、王彦、赵立、种彦崧、徐文等亦可以看作曹系风格的外延;欧阳适所代表的主要是大汉的水师系统,但近年来亦已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阿鲁蛮所代表的是汉化了的东胡系统军队,蒲鲁虎在军权上虽不归他管,但就军队风格来说却与之相类;刘锜所部早期虽脱胎于汉军中央军一系,中间又曾统辖于曹广弼,但由于刘锜个人能力太强,杨开远曹广弼都笼罩不住他,入陕以后他所统领的军队风格逐渐秦化,到今日已形成中央军系和萧、曹、东胡之外的第五种陆军作战风格。至于这五大风格之外,王宣、曲端、耶律余睹等虽各有特点但也只能算是小系,不足以与前面五大风格并列。

这次折彦冲要南征,就陆军而言当以曹、刘二系的兵马最堪用,中央军系次之,萧铁奴和东胡系统的兵马又次之。偏偏曹、刘二系对这次南征反对得最厉害,虽然在相府之议决定下来以后刘锜等没有公开抗命,但正如林舆所言,折彦冲也要考虑到诸将上战场后能否尽心作战的问题。

林舆道:“听说刘锜将军已被调去西夏平叛,平叛后是否会再调回渭南、天水就不得而知了,也许大伯已下定决心不用他们了。”

杨应麒摇头道:“那不可能,中央军系虽然兵马最多,几乎占据大汉军队的一半以上,但中央军系一来要拱卫京畿,二来要制衡各方,我估计大哥要南征最多只能动用三成兵马作为核心部队,在中央军系之外,还得有大量的军力作为先锋和外围,咱们大汉的军力虽强,南宋的军力也不弱,不是我们只动用三成的中央军就能打败的。”

林舆叫道:“所以大伯才从漠北调人啊!”

杨应麒道:“不可能,不可能!驱漠北之胡转战于江淮之间是兵家大忌,这种连你都想得到的问题大哥会没想到?他没这么糊涂!”

一行人渐行渐北,不久到达蒲鲁虎军所监控的范围,他也早听说杨应麒要来,便带兵到边境上相迎,一路护送他们到大鲜卑山,并派快马走宁州、泰州通知阿鲁蛮。路上杨应麒问当地民生如何,蒲鲁虎道:“据老牧民讲,最近两年天气都不利畜牧,幸好自征伐西夏开始漠北的精悍人丁便不断南调,丁口的压力轻了许多,而且这两年来又有商旅相通,京畿、东北又常常调来粮食由活佛赈济各族,所以大体来说还过得去。加上活佛师徒道行高深,佛法普及草原,人心思安,争斗之事已是一日少似一日了。”

杨应麒见他手上挂着一串佛珠,问道:“蒲鲁虎你也信佛了么?”

蒲鲁虎道:“是。我在活佛座前聆听了几次宣讲后便有所悟,如今已经摩顶皈依。”

杨应麒闻言哦了一声,合十道:“愿我佛慈悲,永保草原安定、和平。”

杨应麒到达大鲜卑山西麓时寒冬已至,大雪封山,蒲鲁虎便劝杨应麒不要鲁莽进山,以防不测,列思八达也派人飞骑前来阻拦,杨应麒无奈只好前往蒲鲁虎的驻地过冬。漠北的冬天好长,杨应麒在这里一窝就是四个月,期间杨开远、蒙兀尔都曾来会,连琐南扎普也来相见论佛。到第二年冰雪消融,蒲鲁虎才派人护送杨应麒入山寻找当年汉部留下的遗踪,每找到一处杨应麒都命人立碑铭石为记。

一六**年七月,杨应麒一行正式穿过了大鲜卑山,林舆回头西望,叹道:“这一次在漠北唯独没能见到萧骏哥哥,真是可惜。”

杨应麒道:“他毕竟是一方大臣、漠北重将了,凡事得以公事为先,不是想来就能来的。”

他们才出山不远便被阿鲁蛮派遣在这里的游骑寻到,对大鲜卑山东部的道路杨应麒可就熟悉多了,加上向导的帮忙,很快就找到了当年汉部遇到宗翰的地方,杨应麒指着一片草地对林舆道:“当年你二伯就是在这里匹马银枪震慑胡人,扬华夏武功,立汉部威名。”说到这里想起二哥已逝,物是人非,不免长声悲叹。

东北平原是华夏势力与东胡势力交叉进退的地方,以上古而论,殷商与战国时代的燕国都曾及此,自中古以下,汉唐最盛之时势力亦曾到达此地。东北平原与漠北不同,只要政治条件允许,这里是一个很适合汉人生活的地方。自会宁被萧铁奴付之一炬后,汉人在东北的势力大涨,农业方面是自大汉立国之前打下的底子,商业方面也是一年比一年繁荣,阿骨打、吴乞买时代为了军事目的而驱役各族打下来的交通要道,到了杨朴手里后又延伸得更加深远,而且其商业用途已远较军事用途为多,来自辽南的商旅沿着几道大河和各条小路深入到各州各县各村各部,与各族互通有无。汉政权征漠北、伐西夏、图南宋,漠南、陕西都曾陷身战火,两河、山东也是无险有惊,但这东北平原却从会宁大火过后便一日安定似一日、一年繁荣似一年,经济活力虽不如京畿地区,安全系数却比京畿地区要高得多,可以说这里已成为汉政权的大后方。

杨应麒游了一番重建的汉村,然后才到黄龙府见阿鲁蛮和杨朴,三人相见自有一番唏嘘,尤其是二杨,两人合作时间极长,说到情谊之深厚,比杨应麒陈正汇之间犹有过之,久别重逢之下不免哭笑交加。

论毕私情后渐转公事,杨应麒见杨朴胡须半白,叹道:“朴之,这些年你辛苦了。我一路北行、东游,走过了大汉将近一半的国土,连京畿、塘沽也算上,都无此间安乐。当初任命你到这苦寒之地来实在是委屈了你,但你能为大汉打造出这样一个安定的大后方,这大功也就不用说了,而使东北百万民众安居乐业更是大德一件。按照佛家的因果报应之说,你光是这件大功德便足以福荫子孙、流芳百代了。”

杨朴叹道:“有福最好,没有也不敢强求。不过能为国家为百姓做点事情,总算是尽了吾儒之本分。只是这几年中枢风云变幻,局势越变越险,长此下去恐怕对国家没好处。”

杨应麒黯然道:“这些事情,我怕是管不了了。”

“七将军你怎么能这么说!”杨朴道:“虽然陛下罢了你的相,但你身为我大汉创始领袖之一,在国家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怎么能袖手旁观!”

杨应麒惊道:“国家出现了重大危机?这从何说起?是最近又发生什么事情了么?”

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91章 东南东北乱局纷(上)第7章 去向(上)第93章 书生仗剑北游(下)第116章 契丹有隙墙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10章 绝地(下)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309章 秉公与顾全(上)第80章 禅门佛鉴的威力(下)第3章 论武(下)第87章 问将军房事能否(上)第198章 五论第240章 一檄天下安(上)第9章 塞外(上)第286章 国亡四方祸至(上)第246章 良缘非良缘(下)第261章 何谓善守之帅(下)第349章 闻逝(上)第304章 制衡与制肘(下)第118章 进退重思量第100章 且看各自机心(上)第167章 裂变第239章 王者归故园(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284章 老成偶尔张狂(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66章 宋使团的苦恼(下)第113章 羊图狐口食第125章 邓肃押粮第274章 劫后面目重认识(上)第234章 福祸相倚伏(下)第243章 熊鱼不可兼(上)第273章 胜负定前各为主(上)第217章 窥九鼎(上)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209章 河套局(下)第326章 克云中(下)第298章 萧帅的大意(上)第26章 兵满万(上)第24章 反契丹(下)第276章 不徇人情遵法纪第281章 南北两种人心(下)第65章 维吾尔族来客(下)第103章 临潢风沙迷眼(下)第336章 醉献妃(下)第312章 连环冲击(下)第1章 瘟疫(下)第4章 过冬(下)第27章 得文吏(下)第275章 人心公道殊且异第149章 民之弃第33章 虚实反复(上)第25章 收俘虏(下)第187章 匕第112章 十万口头粮第259章 人心军心士心(下)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23章 整军备(上)第230章 中原战局(上)第324章 漠北金帐(上)第211章 激苍鹰(上)第311章 主动被动(上)第43章 潜流暗涌(上)第315章 兵来将挡(上)第139章 成败之间第七十二章 下第269章 虎率群狼万兽走(上)第23章 整军备(下)第79章 东海路翎羽翩飞(下)第17章 建村落(上)第200章 兵临--第二零一章 守城第354章 审判(下)第248章 佳期喜藏凶(上)第15章 誓约(上)第184章 战第62章 联金扶汉之策(上)第81章 咛咛阿嫂慰幺叔(上)第274章 劫后面目重认识(下)第323章 修罗之战(上)第280章 兰蕙之心常忧疑(下)第274章 劫后面目重认识(上)第277章 亡国余思随风散(下)第77章 大流求归宿彷徨(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265章 大败之后当反思(下)第109章 新官陈少宰第310章 火急密奏(下)第352章 勤王(上)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188章 定第64章 大金的两扇门(上)第281章 南北两种人心(上)第233章 宗泽之逝(下)第272章 福不单行祸双至(上)第130章 兵败山倒>第25章 收俘虏(下)第304章 制衡与制肘(上)第231章 山东进退(下)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