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秦府(上)

薛弼到建康后不久便被升为户部员外郎,总管五路财赋,负责前线大军的兵粮供应。

虽然正式的任命公文还未下达,但薛弼还是在听到消息当天晚上就悄悄走秦府后门来向秦桧道谢。他和秦桧是在汴梁时就认识了的故人,交往甚深,秦桧对他也颇为看重,这时见薛弼向自己致谢,笑道:“当前兵事甚紧,前线兵粮不容有失。直老兄得此差使,一来是官家看重,二来也是直老兄确有这个本事,与桧何干?”

薛弼含笑道:“相爷过誉了。能得陛下圣恩眷顾自是薛弼三世修来的福分!不过若不是相爷信任,从中疏通,只怕我这把老骨头此刻还在前线挨着呢!”

秦桧右手两根手指拈了拈胡须,问道:“直老兄在前线过得辛苦?”

“当然辛苦!”薛弼叹道:“相爷又不是不知道,这军中谁都闲得,就是参议官、参谋官闲不得。日间仗打完了,士兵们可以休息,将军们可以解甲,我和李若虚却还要思前想后,看看前方还有没有什么漏洞,看看后方还有没有什么缺口,元帅想到的事情我们要想到,元帅没想到的事情我们也得帮着想,真是闭上了眼睛也睡不着,做梦也得想着军务!加上这次是北朝皇帝亲征,他岂是好惹的?有好几次马蹄声都响到我帐外了——那段日子里,现在回想起来都后怕,那时当真性命也不是自己的了。”

秦桧讶异道:“直老是参谋官,又不是先锋将帅,呆在后方就好了,怎么会跑到离战场那么近的地方去?”

薛弼笑道:“仗一打起来哪里还分前方后方?北朝的胡骑着实厉害,神出鬼没的,特别是还在汴梁未撤退时,有好几次我都以为自己完了,还好最后都躲了过来。好险,好险!”

秦桧凑近了一些,神色凝重地问道:“大汉的兵马真这么厉害?”

薛弼颔首道:“厉害!厉害!极为厉害!”

秦桧又道:“直老久在前线,必知敌我虚实,依你看,岳飞挡不挡得住北军?”

薛弼拍着额头,闭紧了眼苦苦思索,过了好一会才连声道:“玄!玄!”

秦桧一听眉头不禁皱了起来道:“若是这样,看来得易帅之事得考虑考虑了。”

薛弼一听大惊道:“易……易帅?什么易帅?易谁的帅?”

秦桧道:“岳飞!”

薛弼骇然道:“这……这是谁提议的?”

秦桧瞄了薛弼一眼道:“怎么?”

薛弼拍案道:“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秦桧道:“方才直老兄不是也说岳飞挡不住北朝大军么?他既挡不住,自当换一个人去!”

“唉!相爷啊!”薛弼右脚连连顿地,说道:“没错!我是说岳鹏举要挡住北军,有点玄,不过就当前形势看来,他就算挡不住,至少拖还是能拖住的。但若是换了个人去,别说挡,恐怕就是拖也拖不了!要是真的易帅,嘿!不是薛弼妄下断语!我只怕新帅到达军中之日,就是前线大溃之时!”

秦桧又皱了皱眉头道:“我也知道岳飞将才难得,但是他之前连连失利,把汴梁故都连同河南千里之地都丢了!如今不但建康士林生议,御史弹劾,就是官家也对他没了信心。若是再拿不出一个胜仗来,就算我还肯支持他,官家也断不能再信任他!再则,北朝皇帝这次看来是志在必得!不下建康不肯罢休!一味拖延,终究不是个了局!”

薛弼嗤的一声指着外头道:“现在是打仗的时候,那些不懂军务的御史、书生让他们先站一边去!胜仗这东西可急不来,越急越要坏事。再说,其实岳鹏举没打出胜仗来更好!也免得日后功大难酬。河南千里之地虽然丢了,但只要他能把北军拖住,保住了长江,便是保住了南北对峙的格局!便是保住了圣上的江山……”说到这里压低了声音道:“也保住了你我的富贵。”

秦桧眼睛眨了眨,不点头也不摇头,说道:“怕就怕他拖着拖着,把北朝皇帝拖到建康城下来了,那时我岂非要再来一次临危受命?”

“相爷放心!”薛弼道:“汉军最多再夺三五座城池,再跋扈三两个月,自然就会退去的。”

“哦?”秦桧一听,又惊又喜又是不信,问道:“这是为何?”

薛弼道:“北朝皇帝这次南侵之前,先把原来的枢密使杨开远给调去了漠北,又将原来的丞相杨应麒给罢了。虽然又委任了一个威名更大的新枢密使,但随即又把他调到陕西,这虽然也算重用,但这样一来,萧铁奴实际上仍然是一个边帅,有枢密使之名而无枢密使之实!新任的宰相陈显又是个滑头,给各方和稀泥可以,说到决大事、担乾坤却不行!可以说他名为宰相,其实也就是一个第一副宰相。所以眼下北朝的政局实际上是既没有枢密使也没有宰相,是皇帝亲自在掌控枢密、掌控相府。北朝皇帝听说倒也是个文武全才,若是这样,那由他在京师直接掌权,或许也能不出岔子,可他现在人在前线,后方的太子、宰相和副枢密使遇到大事无法决断时还是得去请示他!这哪里是长久之局啊!所以我知道北军迟早必疲!”

秦桧先是连连点头,随即又连连摇头,道:“直老兄分析得在理,朝廷之中亦不乏此论,不过这也只是一个大势。纵然我们都知道北军迟早疲弱,但万一这疲弱之期竟在三五年之后,那恐怕……恐怕北军还没乱,我们自己先挨不下去了!”

薛弼笑道:“何须三五年!多则四五个月,少则两三个月,北军必有破绽露出!”

秦桧微感讶异,问:“这却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薛弼道:“从徐州之破看出来的。”

秦桧道:“徐州?那可是对我们不利的事情啊!”

“福祸相因,这本来就是千古不易之理!”薛弼说到这里似乎口渴了,施施然呷了一口茶,秦桧见他意态闲暇,反增信任,便听薛弼问自己:“相爷,你说徐州为何会失?”

秦桧道:“徐州之失在于亳州已陷,汉军在河南的大军随时会大举而东,徐州的后路可能被截断,所以张俊不敢冒险强守孤城。”

薛弼又问:“那成就这场大功的,又是谁呢?”

秦桧道:“自然是北朝的二皇子折允文,啧啧,这位二皇子年纪轻轻居然就能建立这般功业,难得,难得……”说到这里眼睛放出异样的光芒来,压低了声音道:“直老兄,你该不会是说……北朝有夺嫡之患吧?”

薛弼也学着秦桧的语气道:“有没有,不知道。不过一直以来坊间都在传说北朝皇帝喜欢次子,不喜欢长子。这长子次子的贤愚良莠以及兄弟之情如何,我们也不清楚,但自古立嫡易稳,立贤易乱,北朝的太子又无过错,所以北朝那些求稳的人,特别是南派出身的人恐怕都会支持他。这次南侵北朝皇帝将次子带在身边已经惹人怀疑,又让他有机会建立大功——这究竟是不是父亲在给心爱的儿子铺路呢?要是北军这次真能够混一宇内,而折允文的功劳又居魁首,他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杨广呢?所以我敢断言!北朝之中绝对有人不愿看到这种情况!而这些人恐怕会比我们还急!薛弼方才说三两个月,嘿!那还是极有耐性的人才等得起的呢!”

秦桧的眼睛深得犹如一口古井,薛弼也猜不透他在想什么,只是听他连道:“有理,有理。”

薛弼又道:“如今北朝有心腹之患,随时发作,咱们这边就不用着急了。只要君臣一体、将相和合,就算岳鹏举打不出一场胜仗来,天下的局势迟早也会朝着我们这边移。相爷,你说是么?”

秦桧抚掌大笑,依然只是连声说道:“有理!有理!”两人言语投机,谈得甚是欢快。

薛弼又坐了片刻,看看天色已晚便告辞了。他离开之后堂内转出两人来,一个是沈该,一个是万俟卨,都是秦桧的党羽。万俟卨出来便道:“薛弼的话,相爷以为如何?”

秦桧嘿了一声道:“也算有理。”

沈该道:“若能南自南,北自北,那是最好!昨日我那不成器的侄儿一句无心之言提醒了我:若真让北朝皇帝以如此强兵并了天下,咱们就算保得住性命,未必保得住身家!牛车回乡,何如富贵在朝!”

万俟卨道:“不过岳飞那边,近年来也恁跋扈了!自太子受惊夭折,官家至今无后,岳飞身为边帅,竟连这事也敢过问——武将干政,光是这件事情便已犯了我大宋家法!官家当时接到他的奏章差点就要当场发作,幸而天心如海,能容小过,若是不然!哼!”

沈该道:“但薛弼刚才的话也有道理,现在能正面拖住北军的,怕就只有岳飞了。就算我大宋还有其他良才,阵前易帅也是大忌!我看我们还是得再容他一容。”

万俟卨道:“怕只怕如李唐一般,去了胡马之忧,却养出藩镇之祸!”

沈该道:“若是担心养成藩镇之患……嗯!正好薛弼要调到户部,我们就委派一个人去顶薛弼的缺,既是监视,也是牵制!”

万俟卨:“这倒是个好主意。”

秦桧也微微点头,问沈该:“你心中可有人选?”

沈该道:“朱芾如何?”

万俟卨道:“这人官声不好,行事和岳飞南辕北辙,只怕和岳飞走不到一块去。”

щшш ★Tтkǎ n ★¢o

秦桧笑道:“走不到一块去才好!”

万俟卨一点即透,慌忙道:“不错!不错!走不到一块去才好呢!相爷英明!相爷英明!”

沈该道:“那我们就分头去办事,官家那边……”

秦桧道:“明天我亲自去说。”

第二日一早秦桧才想着要进宫,可巧了,还没起行便听赵构来宣,他已上了轿,眼看就要出门,不想心腹管家赶了过来将头伸进轿子里道:“林先生说他要走!”

秦桧吃了一惊,低声道:“怎么赶在这会!”

管家道:“林先生说崇明澳之事已了,他要赶回福建去,希望在乃姐入土为安之前见最后一面。”

秦桧略一犹豫,便向来传召他的宦官称病,说自己要先回府服一剂药。

那宦官惊道:“相爷方才还好好的,怎么忽然就病了?再说现在是什么时局相爷又不是不知道!官家若不是着急,怎么会在这个时辰来宣相爷进宫?”

秦桧道:“实在是急病,还请中使帮忙担待担待。官家那边,回头我自会谢罪。”说着使了个眼色,管家忙已派人去封了一个大大的红包来,而秦桧早提起官袍前摆,急急忙忙往东厢而去了。

——————

鲜花贵宾收藏,一个都不能少……

第310章 火急密奏(上)第180章 异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197章 联姻第338章 洗衣槌(下)第42章 贰臣归附(上)第253章 盟友的恐惧感(下)第305章 西夏的将相(上)第326章 克云中(上)第53章 枭雄之异志(下)尾声第352章 勤王(下)第89章 旧邦士子维新学(上)第185章 变第334章 汉皇都(下)第349章 闻逝(上)第7章 去向(上)第254章 究竟谁控制谁(上)第247章 回首实有怨(下)第183章 临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272章 福不单行祸双至(上)第22章 立法规(上)第236章 连环计中计(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318章 大汉军心(下)第300章 坚毅与警觉(下)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围(下)第247章 回首实有怨(下)第9章 塞外(上)第83章 金主的赐婚突袭(下)第232章 秦桧南行(下)第62章 联金扶汉之策(上)第77章 大流求归宿彷徨(上)第255章 威胁下的团结(上)第335章 议封王(下)第45章 东海新霸主(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场(上)第79章 东海路翎羽翩飞(下)第182章 诺第238章 棋盘大变幻(上)第62章 联金扶汉之策(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战(上)第7章 去向(上)第164章 请辞第52章 韬晦之方略(下)第250章 大胜利的背后(下)第83章 金主的赐婚突袭(上)第351章 囚君(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271章 丧家之犬悔何用(下)第70章 相国寺一日游(下)第258章 那幕后的幕后(下)第212章 饲野狼(下)第211章 激苍鹰(下)第309章 秉公与顾全(上)第343章 罢相(上)第339章 民之贵(下)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7章 去向(下)第329章 群龙动(上)第84章 天下第一金龟婿(上)第91章 东南东北乱局纷(下)第100章 且看各自机心(下)第332章 金兰折(下)第199章 老臣第110章 虽知君乃豪杰(上)第13章 狼群(下)第105章 大祸常在墙内(上)第234章 福祸相倚伏(上)第211章 激苍鹰(上)第211章 激苍鹰(上)第七十二章 上第110章 虽知君乃豪杰(上)第230章 中原战局(下)第213章 嫁寡姐(下)第246章 良缘非良缘(上)第51章 南迁吧南迁(上)第163章 表决第175章 间第57章 狡政与黠商(上)第313章 夏使之会(上)第27章 得文吏(上)第349章 闻逝(上)第75章 海上盟约新议(上)第246章 良缘非良缘(上)第305章 西夏的将相(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52章 韬晦之方略(上)第252章 大变乱之前征(上)第336章 醉献妃(下)第249章 兵机顺藏变(上)第147章 武之库第242章 南北孰为先(下)第166章 使者第103章 临潢风沙迷眼(上)第258章 那幕后的幕后(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盘(下)第235章 轻装向太原(下)